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一)
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予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诸父异爨  迨:等到
B.往往而是   往往:到处
C.大母余曰  过:走过
D.大女郎也  类:像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而母立兹   幽粪土之中而不辞者
B.呱呱泣     古者富贵名摩灭
C.儿之成,可待乎!   欲苟顺私情,告诉不许
D.他日汝当用,能以足音辩人
【小题3】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语的活用情况,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
例:二世,先妣抚之甚厚
A.多可,亦多可悲
B.吾妻死之年所植也
C.书不能悉意,故略陈固陋
D.且臣少伪朝,历职郎署
【小题4】下列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这段文字开头“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是全文的结构脉络,“多可喜”小结上文,“多可悲”引起下文,本段转入轩中可悲之事的追叙。
B.这段文字主要写了三件事:一是大家庭的分崩离析与破落,二是对乳母的回忆和深情怀念,三是祖母对自己的期许、牵挂和期盼。
C.这段文字选择了极其平常的生活细节来写,“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不言感慨而感慨自见,“事细而情深”也是这篇散文的最大特点。
D.这段文字将大家庭日渐破落的感慨,对亲人深深怀念以及怀才不遇、功名未就之喟叹巧妙结合在一起,产生了动人的魅力。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11-04 04:58:2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题。(15分)
游龙井记
秦观
龙井旧名龙泓,距钱塘十里。吴赤乌中,方士葛洪尝炼丹于此,事见《图记》。其地当西湖之西,浙江之北,风篁岭之上,实深山乱石之中泉也。每岁旱,祈雨于他祠不获,则祈于此,其祈辄应,故相传以为有龙居之。
然泉者,山之精气所发也,西湖深靓空阔,纳光景而涵烟霏,菱芡荷花之所附丽,龟鱼鸟虫之所依凭,满衍而不迫,纡徐以成文,阴晴之中,各有奇态,而不可以言尽也。故岸湖之山多为所诱,而不克以为泉。浙江介于吴越之间,一昼夜涛头自海而上者再,疾击而远驰,兕虎骇而风雨怒,遇者摧,当者坏,乘高而望之,使人毛发尽力,心掉而不禁。故岸之山多为所胁,而不暇以为泉。惟此地蟠幽而踞阻,内无靡曼①之诱,以散越其精;外无豪捍之胁,以愧疏其气。故岭之左右,大率多泉;龙井其尤者也。夫畜之深者,发之远。其养也不苟,则其施也无穷。龙井之德,盖有至于是者,则其为神物之口也,亦奚疑哉?
元丰二年,辩才法师元静,自天竺谢讲事,退休于此山之寿圣院。院去龙井一里,凡山中之人有事于钱塘,与游客之将至寿圣者,皆取道井旁。法师乃即其处为亭,又率其徒以浮屠法环而咒②之,庶几有慰夫所谓龙者。俄有大鱼泉中跃出,观者异焉。然后知井之有龙不谬,而其名由此益大闻于时。
是岁,余自淮南如越省亲,过钱塘,访法师于山中,法师策杖送余风篁岭之上,指龙井曰:“此泉之德至矣,美如西湖,不能淫之使迁;壮如钱塘,不能威之使屈。受天地之中,资阴阳之和,以养其源,推其绪余,以泽于万物。虽有道之上,又何以于此,盍为我记之?”余曰:“唯唯。”
(注)①靡曼:美丽。②咒:祷告。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纡以成文徐:缓缓。
B.高而望上乘:登上。
C.而不以为泉克:攻克
D.自天竺讲事谢:辞去
【小题2】(小题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在讲龙井的品德的一组是(3分)
①阴晴之中,各有奇态 ②龙井其尤者也 ③夫畜之深者,发之远 ④其养也不苟,则其施无穷 ⑤壮如浙江,不能威之使屈 ⑥推其绪余,以泽于万物
A.①②③B.①②⑥C.③④⑤D.②⑤⑥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描写了秀丽多姿的西湖景色,汹涌澎湃的钱塘大潮,作者认为正是这两处景点态出色,使人们无法再注意它们附近还有没有泉水。
B.作者介绍了不在钱塘江和西湖旁的龙井所在之地,那里曲折幽静,附近山上有很多泉水,其中龙井因水源丰富、永不干涸而最为著名。
C.文章游记龙井,兼有议论和描写,作者并不着力描绘其美景,而刻意宣扬其品德。描写部分用长短错落的对句,富有诗意和美感。
D.作者说龙井是神灵之口,不容置疑,再加上曾有人见到过有龙显灵,所以人们深信传说真是可信,龙井之名也因此载誉天下。
【小题4】(小题4)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则祈于此,其祈辄应,故相传以为有龙居之。
(2)然后知井之有龙不谬,而其名由此益大闻于时。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宣慰曾侯嘉政记

宋濂

今年春三月丙辰,西睦州陷。夏四月壬午,江浙行中书左丞杨公,以浦阳与睦州邻也,命宣慰曾侯自杭率师来镇其地。师还,邦人德其善驭士卒而弗扰也,思之不置。县达鲁花赤①写云石不花君暨婺州路同知赵君,因民之思而相与树碑于县庭,谓濂颇从事于文墨,走书来征记。曰:往岁,大将军赵野逊台②,首统军道浦阳。涂逢农贾及浮屠、黄冠,师不问能不能,以徽缠絷颈,使肩辎重。或血流不止,出即杀以徇。民深患苦,或传有师至,咸惊呼曰:“吾属将焉免夫!”亟奔避山谷。曾侯察知民情之惊疑,间道疾驱至县,申饬纪律,区分队伍,各从方部,以奠其居。夜漏既下,乃被铁衣,持弓矢,从一二骑,周巡近郊,威加气詟,莫敢少恣。居无何,左丞公自将临睦州,檄曾侯还杭,以守旧营。晩始受命,鸡初号,复就间道驰去。每出率一队,辄用数骑监之,若鱼贯,若雁行,无敢乱越。县父老相与言曰:“曾将军其去矣乎?何为来不吾知而去亦不吾知也?”我等闻其言,弗忍违用,以其事累吾子,幸有以详文云。濂发书,为之叹曰:“有是哉!何曾侯之贤于人也?”濂虽不识曾侯,窃闻所至以爱民为务,今来浦阳,会大府有验亩征粮之科,为之恻然,亟白部使者罢之。则其及物之功又不特善驭士卒使弗扰而已也濂因弗敢辞为文其事于石然而石可泐也文可灭也曾侯之功简在县民之心者千百载犹一日也。曾侯名华,字华叟,武冈人。精悍而有智谋,通孙、吴、司马法,损家赀,招兵市马,为国宣力,前后屡建大勋,今以明威将军、广东道宣慰副使,兼江浙行省都镇抚。

(注)①达鲁花赤,蒙古语,意为“掌印者”。②逊台:退出台州。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则其及物/之功又不特善驭/士卒使弗扰而已也/濂因弗敢辞为/文其事于石/然而/石可泐也/文可灭也/曾侯之功简/在县民之心者/千百载犹一日也
B.则其及物/之功又不特善驭/士卒使弗扰而已也/濂因弗敢辞/为文其事于石/然而/石可泐也/文可灭也/曾侯之功/简在县民之心者/千百载犹一日也。
C.则其及物之功/又不特善驭士卒使弗扰而已也/濂因弗敢辞/为文其事于石/然而/石可泐也/文可灭也/曾侯之功/简在县民之心者/千百载犹一日也。
D.则其及物之功/又不特善驭士卒使弗扰而已也/濂因弗敢辞为/文其事于石/然而/石可泐也/文可灭也/曾侯之功简/在县民之心者/千百载犹一日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壬午是干支纪年法,这种方法把十天干、十二地支按顺序相配,正好六十为一周期。
B.宣慰指大臣代表皇帝视察某一地区,宣扬政令,安抚百姓,文中指官职名。
C.浮屠是音译词,也作浮图、佛图,有佛、佛教徒、佛塔等意义,文中指和尚。
D.行省为元代最高地方行政区划,元代于各地区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曾华善于驾驭士卒。每支队伍出发时,派数名骑兵监督,秩序井然;又披戴盔甲,手持弓箭,带领士兵在郊外巡逻,部下慑于他的威严,没有敢放肆的。
B.曾华爱护百姓。他严禁士兵骚扰百姓,通常晚上接到军令,第二天早上天没亮就悄悄出发。宋濂受曾侯感召,禀报上级免除向浦阳百姓征收粮食。
C.曾华忠诚爱国,精通兵法。他精明强悍而足智多谋,熟悉孙子、吴起、司马穰苴等人的兵法,曾变卖家产,招兵买马,为国出力,先后屡建奇功。
D.本文刻画有力,写法新颖。对人物的刻画以正面描写为主,辅以侧面烘托和对比。在文末交代人物的名、字、籍贯,不同于正史中人物传记的一般写法。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曾侯察知民情之惊疑,间道疾驱至县,申饬纪律。
(2)居无何,左丞公自将临睦州,檄曾侯还杭,以守旧营。

同类题3

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选段,完成小题。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不存,后世之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常在于险远
A.死生亦B.鱼虾而友麋鹿
C.顺流而D.后世之其传而莫能名者
【小题2】下列加点的虚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①孰能讥之乎?②而余亦悔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B.①凌万顷茫然。②又以悲夫古书不存。
C.①尽吾志也不能至者。②倚歌和之。
D.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相之。②亦足畅叙幽情。
【小题3】下列句子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A.以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B.而今安在哉
C.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D.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游石门诗序
东晋 慧 远
石门在精舍南十余里,一名障山。基连大岭,体绝众阜。辟三泉之会,并立而开流,倾岩玄映其上,蒙形表于自然,故因以为名。此虽庐山之一隅,实斯地之奇观。皆传之于旧俗,而未睹者众。将由悬濑险峻,人兽迹绝,径回曲阜,路阻行难,故罕经焉。
释法师以隆安四年仲春之月,因咏山水,遂振锡而游。于时交徒同趣,三十余人,成拂衣晨征,怅然增兴。虽林壑幽邃,而开涂况进;虽乘铖履石,并以所悦为安。即至,则援木寻葛,历险穷崖,猿臂相引,仅乃造极。于是拥胜倚岩,详观其下,始知七岭之美,蕴奇于此:双阙对峙其前,重岩映带其后,峦阜周围以为障,崇岩四营而开宇。其中则有石台、石池、宫馆之象,触类之形,致可乐也。清泉分流而合注,渌渊镜净于天池,文石发彩,焕若披面,柽松芳草,蔚然光目。其为神丽,亦已备矣。
斯日也,众情奔悦,瞩览无厌。游观未久,而天气屡变:霄雾尘集,则万象隐形;流光回照,则众山倒影。开阖之际,状有灵焉,而不可测也。及其将登,则翔禽拂翮,鸣猿厉响,归云回驾,想羽人之来仪;哀声相和,若玄音之有寄。虽仿佛犹闻,而神以之畅;虽乐不期灌,而欣以永日。当其冲豫自得,信有味焉,而未易言也
退而寻之,夫崖谷之间,会物无主。应不以情而开兴,引人致深若此,岂不以虚明朗其照,闲邃笃其情耶?并三复斯谈,犹昧然未尽。俄而太阳告夕,所存已往,乃悟幽人之玄览,达恒物之大情,其为神趣,岂山水而已哉!
于是徘徊崇岭,流目四瞩;九江如带,丘阜成垤。因此而推,形有巨细,智亦宜然。乃喟然叹:宇宙虽遐,古今一契;灵鹫邈矣,荒途目隔。不有哲人,风迹谁存?应深悟远,慨焉长怀!各欣一遇之同欢,感良辰之难再,情发于中,遂共咏之云尔!
(《中国古籍全录·历代游记选》)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此虽庐山之一隅:角落B.而开况进涂:道路
C.闲邃其情耶?笃:沉重D.宇宙虽,古今一契遐:久远
【小题2】下列四组中,全都直接表现石门优美景色的一组是(    )(3分)
① 濑险峻,人兽迹绝,径回曲阜 ②咸拂衣晨征,怅然增兴
③双阙对峙其前,重岩映带其后   ④清泉分流而合注,渌渊镜净于天池
⑤九江如带,丘阜成垤  ⑥灵鹫邈矣,荒途日隔
A.①②③B.③⑤⑥C.②④⑥D.③④⑤
【小题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首先介绍了石门的地理位置、命名由来,说明其不为人知的原因。接着记述了游历的过程,描绘了石门景色的奇丽多变,写出了眺览的乐趣。
B.文中有“交徒同趣三十余人”及“情发于中,遂共咏之云尔”的字样,由此可以得知,这次庐山之行人数众多,而且大家游山玩水,吟诗唱和。
C.文章后面两段由写景转为思考自然给人的启示。在慧远看来,自然山水会因为游者的感情而增添情致,那些幽隐之人神秘的感悟,通达永恒事物的至深之情,都是眼前美丽的山水赐给的禅趣。
D.本文文辞优美,句子骈偶,末段阐发佛教思想,带有晋代特有的玄学风格。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斯日也,众情奔悦,瞩览无厌。(3分)
(2)当其冲豫自得,信有味焉,而未易言也。(3分)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千秋观
南宋章鉴
凡山间林下幽僻处,可以宾送日月者,无不游息,千秋观其一也。时杜添元实主兹山。余问其观之所始,则曰:晋时此地为黑石观,有新吴刘真君炼丹于此,许旌阳逐老蛟,道修水,望山中紫气郁葱,曰:“此必异人舍其下。”因物色得之,相与为友,自刘君成道后,观故无恙。而历江左四朝及隋、唐、五季以来,征之故牒,无以考其兴废。在宣和二年始赐千秋观额,至端平又废。尺椽片瓦,皆无存者,观亦日以圮,独后土祠岿然。识者曰:是观其复兴矣。
宝祐乙卯,有九宫高士黄希斌以起废自任,时有长者路分叶公卓、提干王公绅、上舍王公纬,乐善捐金粟,为之倡,邵于华以林木,于是环材巨植取具焉。已而施者倾倒。不数月,若殿若堂若楼若门兼庖,无不完好,凡为屋几百楹,过者惊其神设。继黄金者曰:“喻惟镜而添源,又其再传也。”语未竟,且曰:“山祗洒扫,以迓公久矣,今幸辱而临之,愿赐一言,纪其颠末,永为山中重镇。”余曰:“分宁县中,禅席相望,而道观不能满二十,田租所入率皆微薄,总其数不如一律院,虽恬淡为上者老氏之数,而道家者流,不以贫为讳。然使先圣所庐,风雨无盖,宁非欠事?今黄高士既能新美斯屋,而法嗣又益充,拓之亦可为难矣!古人奖善之法,虽微必录。若是,吾安能默然?”乃取其语次第之,使后之览者,有所稽焉。
(选自梅中生主编《修水县志》,有修改)
注:①千秋观:位于修水县上奉镇,晋时刘真君炼丹处,设黑石观,宋宣和赐额“千秋观”。②章鉴:修水县人,南宋咸淳十年曾拜右丞相兼枢密使。③邵于华:人名。④舁:yú,带,载。⑤律院:弘扬戒律的寺院。⑥法嗣:佛教语,禅宗指继承祖师衣钵而主持一方丛林的僧人;也指学艺等方面的继承人。
【小题1】对焉旬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可以宾送日月者宾:像对待宾客一样地
B.征之故牒牒:书籍
C.于是环材巨植取具焉取具:置办
D.今增辱而临之辱:承蒙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加点的词的意思和用法都相同的是 (   )
A.余问其观之所始B.是观其复兴矣
蚓无爪牙之利其皆出于此乎?
C.邵于华舁以林木D.若殿若堂若楼若门兼疱
洎牧以馋诛        若入前为寿
【小题3】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属于千秋观能迅速重修原因的一组是 (   )
①晋时此地为黑石观,有新吴刘真君炼丹于此
②在宣和二年始赐千秋观额
③有九宫高士黄希斌以起废自任
④时有长者路分叶公卓、提干王公绅、上舍王公纬,乐善捐金粟
⑤独后土祠岿然
⑥已而施者倾倒
A.①④⑥B.②③⑤C.①⑤⑥D.③④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是一项是 (   )
A.千秋观是座山林中的道观,幽深僻静,适合道士炼丹修行,晋朝时许旌阳取道修水追逐老蛟,遇见了后来在这里得道的刘真君,他们成为了好友。
B.自刘真君得道后,经历宋、齐、梁、陈及隋、唐、五代,一直到宣和年间,黑石观都没有遭到破坏;而到南宋宝祜年间,黑石观只乘下后面的土祠。
C.由于捐资者慷慨踊跃,不到几个月,千秋观的殿堂门楼就全都建即了,令探访的人惊讶不已,极力夸赞,后来捐助的人认为千秋观又能得以延续了。
D.作者感慨当时修水县佛教兴盛,道教衰微,道家虽然能甘于清贫恬淡,但后来人扩充屋舍、艰难地建造道观的行为值得表彰,所以写了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