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表现屈原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叹息流泪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离骚》中,屈原表达自己虽然遭到不公正的待遇,但是为了实现自己心中的目标而九死不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离骚》中,运用比喻的手法写屈原德行高尚却遭到嫉妒和诽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离骚》中,屈原借古代圣贤能够保持清白而献身正道来勉励自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离骚》“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屈原不怕粉身碎骨、坚守志向的决心。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情景默写 更新时间:2019-11-25 10:25:5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鸿门宴》,回答以下问题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 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官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小题1】下列词语解释错误的是(  )
A.素善留侯张良  善,友善,交好B.距关,毋内诸侯 距同“拒”,据守
C.籍吏民  籍,造册登记D.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谢,感谢
【小题2】下列句中“所以”的用法与“所以遣将守关者”不同的一项是  (    )
A.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B.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C.此国之所以不昌也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小题3】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项伯回到军营,把刘邦的话如数告诉项羽,并趁机为刘邦说情。项羽竟然答应了,刘邦也如愿了。
B.刘邦邀请项伯,又是敬酒,又是拉关系,用谎言为自己辩护,企图笼络住项伯,让项伯在范增面前为张良说些好话。
C.刘邦回答张良“谁为大王为此计者”的问话时,说是有蠢小子唆使,实际上是他自己的想法。
D.项伯把项羽要攻打刘邦的机密泄露给了张良,这里,项伯本是为个人情谊,结果却坏了项羽的大事。
【小题4】翻译加横线的句子。 
①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③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
④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小题1】下列句中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夜缒(用绳子拴着从城墙上下来)而出   
B.越国以鄙(边邑)远
C.行李(出使的人)之往来,共其乏困
D.阙(使……缺,损害)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小题2】“以为”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君亦无所害
B.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C.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D.以为得之矣
【小题3】翻译正确的一组句子是(   )
①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②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A.①您曾经对晋君有恩,把焦、瑕两座城池给了他,可晋君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这些您是知道的啊。
②等到他在东边疆土扩大到郑国,就会再向西边扩展疆土。
B.①您曾经对晋君有恩,他答应以焦、瑕两城作为酬谢,可是他早晨刚渡河回国,晚上就修筑工事防备您,这些您是知道的。
②他已经在东边把郑国作为了它的边邑,势必会继续向西边扩展疆土。
C.①您曾经对晋君有恩,把焦、瑕两座城池给了他,可晋君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工事防备您,这些您是知道的。
②他已经在东边把郑国作为了它的边邑,势必会继续向西边扩展疆土。
D.①您曾经对晋君有恩,他答应以焦、瑕作为酬劳,可是他早晨刚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工事防备您,这些您是知道的。
②等到他在东边把疆土扩大到郑国,就会再向西边扩展疆土。
【小题4】对“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越过晋国而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国君知道那是很困难
B.越过晋国而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那是很困难的
C.越过秦国而把远方的郑国作为晋国的东部边境,国君知道那是很困难
D.越过秦国而把远方的郑国作为晋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那是很困难的
【小题5】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句是(   )
A.烛之武“夜缒而出”,说明当时郑国的情况十分危急。
B.从烛之武对形势的分析中可知,晋国的实力与秦国不相上下。
C.晋侯为了报答秦伯,曾经答应过给秦国两座城池。
D.烛之武说秦国退兵的理由一共有两条。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逄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辞曰:臣之壮也…… 辞:推辞
B.又欲肆其西封   封:疆界
C.因人之力而敝之 敝:损害
D.以乱易整,不武 武:威武
【小题2】以下列句子遍为四组,全部直接表现烛之武高超的说服艺术的一组是
①夜缒而出,见秦伯    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③焉用亡郑以陪邻    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    ⑤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⑥秦伯说,与郑人盟
A.①③⑤B.②④⑤C.①④⑥D.②③⑥
【小题3】把文中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 “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微:(即使)没有
B.秦之将军,可谓深矣    遇:对待
C.今闻将军之首 购:重金征求
D.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封之 函:匣子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   )
A.秦遇将军,可谓深矣 秦王购金千斤
B.秦王必说见臣,臣得有以报太子 度我至军中,公
C.樊将军穷困来归丹 愿得将军之首献秦
D.今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右手揕其胸
【小题3】下列句子中,全部能表现荆轲义勇精神的一项是(   )
①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②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③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 ④丹不忍以己 ⑤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 ⑥此臣日夜切齿持心也
A.②③④B.①③⑤C.②④⑤D.①④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一开始就写秦军所向披靡、燕国危如累卵的形势,使故事一开始就笼罩着紧张的气氛,为后面故事的展开定下了悲壮的基调。
B.在秦军所向披靡的形势下,太子丹委婉地向荆轲求教。荆轲提出要取信于秦王,非献樊将军之首和燕督亢的地图不可,这表现了荆轲勇而多谋的性格特点。
C.荆轲在燕国危难之际毅然回答“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体现了他”言必信,行必果“的侠义精神。
D.荆轲为行刺而准备信物去私见樊於期,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三言两语之间,先使樊於期太息流涕,继而使其偏袒扼腕而进,甘心自刎献头。而樊於期显得头脑简单,轻信人言。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
(2)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