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10分)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0-11-30 01:21:2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选段,完成小题。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日:“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日:“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日:“大王来何操?”日:“我持白壁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日:“谨诺。”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疆,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邱山下,道芷阳间行。沛公谓张良日:“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日;“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壁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五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日:“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壁,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日:“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会其怒,不敢献 会:适逢B.相去四十里 去:距离
C.道芷阳间行    道:取道D.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间:空隙
【小题2】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大王来何操B.沛公安在
C.君何以知燕王D.乃设九宾礼于廷
【小题3】下列对文段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邦出去后,项王派都尉陈平去叫刘邦,可见此时的项王对沛公是严格防范的,害怕他逃跑。
B.范增深知放虎归山,后患无穷,为自己的意见未被采纳,精心策划的计谋一一破产而恼怒。
C.“鸿门宴”上,张良樊哙与范增斗智斗勇,在整个事件的演变过程中,都是举足轻重的人物。
D.刘邦深通人情世故,能屈能伸富有远见,回到军营后,立刻诛杀曹无伤,说明他办事果断。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韩傀相韩,严遂重于君,二人相害也。严遂政议直指,举韩傀之过。韩傀以之叱之于朝。严遂拔剑趋之,以救解。于是严遂惧诛,亡去游,求人可以报韩傀者。
至齐,齐人或言:“轵深井里聂政,勇敢士也,避仇隐于屠者之间。”严遂阴交于聂政,以意厚之。聂政问曰:“子欲安用我乎?”严遂曰:“吾得为役之日浅,事今薄,奚敢有请?”于是严遂乃具酒,觞聂政母前。仲子奉黄金百镒,前为聂政母寿。聂政惊,愈怪其厚,固谢严仲子。仲子固进,而聂政谢曰:“臣有老母,家贫,客游以为狗屠,可旦夕得甘脆以养亲。亲供养备,义不敢当仲子之赐。”严仲子辟人,因为聂政语曰:“臣有仇,而行游诸侯众矣。然至齐,闻足下义甚高,故直进百金者,特以为夫人粗粝之费,以交足下之欢,岂敢以有求邪?”聂政曰:“臣所以降志辱身,居市井者,徒幸而养老母。老母在,政身未敢以许人也。”严仲子固让,聂政竟不肯受。然仲子卒备宾主之礼而去。
久之,聂政母死,既葬,除服。聂政曰:“夫贤者以感忿睚眦之意,而亲信穷僻之人,而政独安可嘿然而止乎?且前日要政,政徒以老母。老母今以天年终,政将为知已者用。”
遂西至濮阳,见严仲子曰:“前所以不许仲子者,徒以亲在。今亲不幸,仲子所欲报仇者为谁?”严仲子具告曰:“臣之仇韩相傀。傀又韩君之季父也,宗族盛,兵卫设,臣使人刺之,终莫能就。今足下幸而不弃,请益具车骑壮士,以为羽翼。”政曰:“韩与卫,中间不远,今杀人之相,相又国君之亲,此其势不可以多人。多人不能无生得失,生得失则语泄,语泄则韩举国而与仲子为仇也,岂不殆哉!”遂谢车骑人徒,辞,独行仗剑至韩。
韩适有东孟之会,韩王及相皆在焉,持兵戟而卫者甚众。聂政直入,上阶刺韩傀。韩傀走而抱哀侯,聂政刺之,兼中哀侯,左右大乱。聂政大呼,所杀者数十人。因自皮面抉眼,自屠出肠,遂以死。韩取聂政尸于市,县购之千金。久之莫知谁子。
政姊闻之,乃之韩。视之曰:“勇哉!气矜之隆。是其轶贲、育而高成荆矣。今死而无名,父母既殁矣,兄弟无有,此为我故也。夫爱身不扬弟之名,吾不忍也。”乃抱尸而哭之曰:“此吾弟轵深井里聂政也。”亦自杀于尸下。
晋、楚、齐、卫闻之曰:“非独政之能,乃其姊者,亦列女也。”聂政之所以名施于后世者,其姊不避菹醢之诛,以扬其名也。”
(选自《战国策》)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
A.求人可以报韩傀者 报:报复
B.聂政惊,愈怪其厚 厚:施厚礼
C.家贫,客游以为狗屠 客:客人
D.韩取聂政尸于市,县购之千金 县:通“悬”,悬挂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能表明聂政侠义的一组是 (   )
①义不敢当仲子之赐。  ②愈怪其厚,固谢严仲子
③聂政竟不肯受 ④政将为知已者用
⑤自屠出肠,遂以死    ⑥其姊不避菹醢之诛
A.①③⑤B.①③⑥C.②④⑤D.②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严仲子厚待聂政,是想借助聂政杀掉仇人韩傀。
B.虽然聂政家贫,但始终没有接受韩傀的任何馈赠。
C.在母亲去世,聂政尽孝期满后,主动去为严仲子报仇。
D.聂政姐姐并不以弟弟之死为耻,反以死来为弟弟扬其侠义之名。
【小题4】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故直进百金者,特以为夫人粗粝之费。
(2)今足下幸而不弃,请益具车骑壮士,以为羽翼。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智伯索地于魏宣子,魏宣子弗予。任章曰:“何故不予?”宣子曰:“无故请地,故弗予。”任章曰:“无故索地,邻国必恐。彼重欲无。天下必惧,君予之地,智伯必骄而轻敌。邻邦必惧而相亲。以相亲之兵待轻敌之国,则智伯之命不长矣。君不如予之以骄智伯。且君何以天下图智氏,而独以吾国为智氏质乎?”君曰:“善。”乃与之万户之邑。智伯大悦,索地于赵,弗与,围晋阳。韩、魏反之外.赵氏应之内,智氏以亡。
齐攻宋,宋使臧孙子南求救于荆。荆大说,许救之,甚欢。臧孙子忧而反:其御曰:“索救而得,今子有忧色,何也?”臧孙子曰:“宋小而齐大。夫救小宋而恶于大齐,此人之所以忧也;而荆王说,必以坚我也。我坚而齐敝,荆之所利也。”臧孙子乃归。齐人拔五城于宋而荆救不至。
温人周,周不纳客。问之曰:“客耶?”对曰:“主人。“问其巷而不知也,吏因囚之。君使人问之曰:“子非周人也。而自谓非客。何也?”对曰:“臣少也诵《诗》,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今君天子,则我天子之臣也。岂有为人之臣而又为之客哉?故曰:主人也。”君乃使吏出之。
管仲、隰朋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连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地,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与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乐羊为魏将而攻中山,其子在中山,中山之君烹其子而之羹。乐羊坐于幕下而啜之,尽一杯。文侯谓堵师赞曰:“乐羊以我故而食其子之肉。”答曰:“其子而食之,且谁不食?”乐羊罢中山,文侯赏其功而疑其心。孟孙猎得鹿,使秦西巴持之归。其母随之而啼。秦西巴弗忍而与之。孟孙至而求鹿,答曰:“余弗忍而与其母。”孟孙大怒,逐之。居三月,复召以为其子传。其御曰:“曩将罪之,今召以为子传,何也?”孟孙曰:“夫不忍鹿,又且忍吾子乎?”故曰:“巧诈不如拙诚:”乐羊以有功见疑,秦西巴以有罪益信
(节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山之君烹其子而之羹遗:赠送
B.居三月,复召以为其子传:传授
C.彼重欲无,天下必惧厌:满足
D.且君何以天下图智氏释:放弃
【小题2】【小题3】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智伯大悦,索地于赵,弗与,围晋阳②相如持璧却立
B.①温人周,周不纳客②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C.①岂有为人之臣又为之客哉②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
D.①至其不知,不难师于老马与蚁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小题4】【小题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体现人的智慧的一组是
①君不如予之以骄智伯 ②齐人拔五城于宋而荆救不至
③岂有为人之臣而又为之客哉?故曰:主人也  ④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⑤乐羊坐于幕下而啜之,尽一杯 ⑥秦西巴弗忍而与之
A.①②⑤B.③④⑥C.②⑤⑥D.①③④
【小题6】【小题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宣子听取了任章的建议,采用欲擒故纵之术以割让土地使智伯骄傲轻敌;最终贪婪的智伯在韩氏、魏氏、赵氏的联合攻击下灭亡了。
B.齐桓公讨伐孤竹国,春季出征,冬季返回,途中迷路缺水。凭借管仲的聪明,利用老马找到了归路;靠着隰明的智慧,利用蚁穴得到了水。
C.齐国攻打宋国,臧孙子凭借自己的智慧得到了楚王的支持和援助,使宋国免于灭亡。温人在周被囚禁,他靠着聪明机智说动周君释放了自己。
D.乐羊忍住悲痛吃了自己儿子的肉,顺利打败中山国;秦西巴心地善良,把小鹿还给了母鹿。作者认为乐羊的智巧伪诈比不上秦西巴的愚蒙忠诚。
【小题8】【小题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夫救小宋而恶于大齐,此人之所以忧也;而荆王说,必以坚我也。(4分)
(2)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3分)
(3)乐羊以有功见疑,秦西巴以有罪益信。(3分)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穷困:走投无路B.且君尝为晋君矣   赐:恩惠
C.唯君之  图:贪图D.诸侯之列  比:并,列
【小题2】对下列加点的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①且于楚也   贰:从属二主 ②愿大王少假借之 假借:原谅
③朝而夕设版焉 济:成功 ④又欲其西封 肆:扩张
⑤晋函陵    军:军队 ⑥持千金之资物 币:礼品
⑦乃引其匕首秦王    提:提起 ⑧若不秦,将焉取之   阙:侵损
A.①②③B.④⑥⑦C.④⑤⑧D.②⑥⑧
【小题3】分别比较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对其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既东郑    ②又欲肆其西 ③越国以远 ④北蛮夷之
A.两个“封”不同,两个“鄙”相同B.两个“封”不同,两个“鄙”不同
C.两个“封”相同,两个“鄙”相同D.两个“封”相同,两个“鄙”不同
【小题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诸郎中执兵 ,皆陈殿下B.若亡郑有益于君
C.秦之遇将军,可谓D.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小题5】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若不阙秦,将取之 子亦有不利B.吾还也 真无马邪
C.夜缒出    驰往,伏尸D.其无理于晋  使使闻大王
【小题6】下列加点的“之”与“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的“之”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而乃以手共搏B.邻之厚,君薄也
C.夫晋,何厌D.丹不忍以己
【小题7】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正确的一项是
A.(晋)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B.(郑伯)许君焦、瑕
C.夜缒而出,(佚之狐)见秦伯D.(晋君)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
【小题8】下面各句中的句式与例句中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燕王拜送于庭
A.人无不立死者B.以其无礼于晋
C.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D.夫晋,何厌之有
【小题9】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①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②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③臣愿得谒之    ④函封之
⑤无能为也矣 ⑥秦王还柱而走 ⑦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⑧共其乏困
A.①②⑤B.③④⑦C.⑤⑥⑧D.②⑥⑧
【小题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踞以骂曰 ②越国以鄙 ③樊於期乃曰 ④若郑而有益于君
⑤使使以大王 ⑥晋函陵 ⑦太子之 ⑧封之 ⑨群臣
A.①⑧/ ②/ ③⑥/ ④⑤/ ⑦⑨B.①⑧/ ②③/ ⑥/ ④⑤/ ⑦⑨
C.①⑥/ ②⑦/ ③⑧/ ④⑤/ ⑨D.①③/ ②⑦/ ⑥⑧/ ④⑤/ ⑨
【小题11】下列各句不属于烛之武劝说秦伯退师的理由的一项是
A.如让晋占领了郑,那么他们还要扩张势力,就势必危及秦的安全,这种损秦肥晋的做法,对秦实在是非常不利的。
B.秦穆公听了烛之武的话,不仅撤了兵,而且和郑国订立盟约,派兵驻守郑国都城。
C.相邻的晋国实力雄厚了,实际上秦国自己的力量就削弱了,保留下郑国对秦也是会有好处的。
D.秦对晋侯有过恩赐,但晋侯回国后就违背承诺,并迅速修筑防御工事拒守。
【小题12】下列文学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纪传体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B.词是我国古代一种可配乐歌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又名长短句、曲子词、乐府等。它成于唐,盛于宋。
C.《沁园春 长沙》是***用古体诗词的形式写的一首现代诗歌,词中“看”这一动作,总领七句,描绘了独立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
D.《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小题13】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1)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2)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