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5分)
孔子游乎缁帷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奏曲未半,有渔父者,下船而来,须眉交白,被发揄袂,行原以上,距陆而止,左手据膝,右手持颐以听。曲终而招子贡、子路二人俱对
客指孔子曰:“彼何为者也?”子路对曰:“鲁之君子也。”客问其族。子路对曰:“族孔氏。”客曰:“孔氏者何治也?”子路未应,子贡对曰:“孔氏者,性服忠信,身行仁义,饰礼乐,选人伦。上以忠于世主,下以化于齐民,将以利天下。此孔氏之所治也。”又问曰:“有土之君与?”子贡曰:“非也。”“侯王之佐与?” 子贡曰:“非也。”客乃笑而还,行言曰:“仁则仁矣,恐不免其身。苦心劳形以危其真。呜呼!远哉其分于道也!”
子贡还,报孔子。孔子推琴而起,曰:“其圣人与!”乃下求之,至于泽畔,方将杖拏而引其船,顾见孔子,还乡而立。孔子反走,再拜而进。
客曰:“子将何求?”孔子曰:“曩者先生有绪言而去,丘不肖,未知所谓,窃待于下风,幸闻咳唾之音以卒相丘也。”客曰:“嘻!甚矣,子之好学也!”孔子再拜而起,曰:“丘少而修学,以至于今,六十九岁矣,无所得闻至教,敢不虚心!”
客曰:“同类相从,同声相应,固天之理也。吾请释吾之所有而经子之所以。子之所以者,人事也。天子、诸侯、大夫、庶人,此四者自正,治之美也;四者离位,而乱莫大焉。官治其职,人忧其事,乃无所陵。故田荒室露,衣食不足,征赋不属,妻妾不和,长少无序,庶人之忧也;能不胜任,官事不治,行不清白,群下荒怠,功美不有,爵禄不持,大夫之忧也;廷无忠臣,国家昏乱,工技不巧,贡职不美,春秋后伦,不顺天子,诸侯之忧也;阴阳不和,寒暑不时,以伤庶物,诸侯暴乱,擅相攘伐,以残民人,礼乐不节,财用穷匮,人伦不饬,百姓淫乱,天子有司之忧也。今子既上无君侯有司之势而下无大臣职事之官而擅饰礼乐选人伦以化齐民不泰多事乎!”
(节选自《庄子·渔父》)
【小题1】下列对划线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行仁义身:亲自B.顾见孔子,还而立乡:故乡
C.孔氏者何也治:研习D.人忧其事,乃无所陵:侵扰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休坐杏坛之上胡为惶惶欲何之
B.行原上,距陆而止去六月息者也
C.圣人与如土石何
D.下求之幽武置大窖中
【小题3】对加点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子既上无君侯/有司之势而下/无大臣职事之官/而擅饰礼乐/选人伦以化齐民/不泰多事乎!
B.今子既上无君侯有司之势/而下无大臣职事之官/而擅饰礼乐/选人伦以/化齐民/不泰多事乎!
C.今子既上无君侯/有司之势而/下无大臣/职事之官而擅饰礼乐/选人伦以化齐民/不泰多事乎!
D.今子既上无君侯有司之势/而下无大臣职事之官/而擅饰礼乐/选人伦/以化齐民/不泰多事乎!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左手据膝,右手持颐以听。曲终而招子贡、子路二人俱对。
(2)幸闻咳唾之音以卒相丘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2-06-21 05:20:3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方其系燕父子以,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士卒离散,君臣相,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节选自欧阳修《伶官传序》)

乙庄宗既好俳优,又音,能度曲,至今汾、晋之俗,往往能歌其声,谓之“御制”者皆是也。其小字亚子,当时人或谓之亚次。又别为优名以自目,曰李天下。自其为王,至于为天子,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至于亡……其战于胡柳也,嬖伶周匝梁人所得。其后灭梁入汴周匝谒于马前庄宗得之喜甚赐以金帛劳其良苦。周匝对曰:“身陷仇人,而得不死以生者,教坊使陈俊、内园栽接使仇德源之力也。愿乞二州报此两人。”庄宗皆许以为刺史。郭崇韬谏曰:“陛下所与共取天下者,皆英豪忠勇之士。今大功始就,封赏未及于一人,而先以伶人为刺史,恐失天下心。不可。”因格其命。逾年,而伶人屡以为言,庄宗谓崇韬曰:“吾已许周匝矣,使吾惭见此三人。公言正,然当为我屈意之。”卒以俊为景州刺史,德源为宪州刺史。

(节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

[注]①格:纠正,匡正。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方其系燕父子以 组:绳索
B.君臣相,不知所归   顾:看
C.又音,能度曲 知:通晓
D.然当为我屈意之 行:走路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①未及见贼士卒离散 ②盈虚者如彼,卒莫消长也
B.①嬖伶周匝梁人所得 ②以侥幸于不死,此圯上老人所深惜者也
C.①愿乞二州报此两人 ②使其中坦然,不物伤性
D.①公言正 ②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小题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其后灭梁/入汴周匝/谒于马前庄宗/得之喜甚/赐以金帛/劳其良苦
B.其后灭梁入汴/周匝谒于马前庄宗/得之喜甚/赐以金帛/劳其良苦
C.其后灭梁入汴/周匝谒于马前/庄宗得之喜甚/赐以金帛/劳其良苦
D.其后灭梁/入汴周匝/谒于马前/庄宗得之喜甚/赐以金帛/劳其良苦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将庄宗兴衰境况对比后,得出“忧劳兴国,逸豫亡身”的道理。
B.乙文中,庄宗不能理解和接受郭崇韬等人的进谏是其灭亡的重要原因。
C.甲乙两段文字的立足点是一致的,揭示了庄宗失败的原因在于人事。
D.甲文的语言议论性强,逻辑严密;而乙文则史学味浓,故事性强。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2)自其为王,至于为天子,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以下小题。(20分)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意:料想
B.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
C.欲诛有功之人诛:惩罚
D.毫毛不敢有所近近:接近、沾染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得复见将军于此/樊哙覆其盾于地
B.以待大王来/请以剑舞
C.与之同命/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D.劳苦而功高如此/立而饮之
【小题3】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都表现项羽“刚愎自大”性格的一组是(3分)(   )
①项王、项伯东向坐
②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③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
④项王未有以应,曰:“坐。”
⑤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
⑥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A.②③④B.①②⑤C.①④⑥D.③④⑤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鸿门宴设于项羽军中帐内,刘邦为宾,从座位安排上即可看出,谋士范增在项羽心中的地位,尚不及告密的项伯,君臣隔阂,事不可谋已初露端倪。
B.宴会前后的称谓变化,体现了人物之间微妙而复杂的关系,项伯、范增、项庄都是项羽的部下,他们称项羽为“项王”“君王”,显然出项羽自恃强大、不可一世的心理状态。
C.刘邦貌似心诚、吹捧的话语,使项羽轻易改弦更张。从中也可以表现出刘邦多谋善断、委曲求全、随机应变的复杂性格。
D.樊哙带剑拥盾入门,瞋目视项王,而项王赐之卮酒、彘肩,表现了樊哙的智勇双全,对项羽指责中又满含尊重,同时也颇受项羽尊重。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4

阅读《廉颇蔺相如列传》选段,完成题目。
既罢,归国,相如功大,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①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②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小题1】下列句中加横线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上卿拜:授予官职
B.且相如贱人素:向来、本来
C.而相如叱之 廷:朝廷
D.以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先:以……为先,意动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相如功大弱天下之民
B.君畏匿之耻学于师
C.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相如持璧却立
D.不知将军宽至此也蚓无爪牙
【小题3】下面对文意的表述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蔺相如面对舍人的进谏,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阐明自己“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高风亮节。
B.在“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中体现了蔺相如的足智多谋和英勇不屈,在对待与廉颇的矛盾时,蔺相如则表现出隐忍退让、宽宏大度的一面。
C.廉颇虽然有心胸狭隘的缺点,但当他听到蔺相如“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言论后,能够马上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及时改正,他的负荆请罪也表现出他的爱国思想,因此作者对廉颇的忠于国家和勇于改过也给予充分的肯定。
D.本文只选取了三个典型事件进行集中叙述,非常重视详略主次的安排,集中描写蔺相如,又穿插对廉颇的描述,成功塑造了廉颇和蔺相如两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
【小题4】翻译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哀公问于孔子曰:“寡人欲吾国小而能守,大则攻,其道如何?”孔子对曰:“使君朝廷有礼,上下相亲,天下百姓皆君之民,将谁攻之?苟违此道,民畔如归,皆君之仇也,将与谁守?”公曰:“善哉!”于是废山泽之禁,弛关市之税,惠百姓。
哀公问于孔子曰:“吾闻君子不博,有之乎?”孔子曰:“有之。”公曰:“何为?”对曰:“为其有二乘。”公曰:“有二乘,则何为不博?”子曰:“其兼行恶道也。”哀公惧焉。有间,复问曰:“若是乎?君之恶恶道至甚也。”孔子曰:“君子之恶恶道不甚,则好善道亦不甚;好善道不甚,则百姓之亲上亦不甚。”公曰:“美哉!夫君子成人之善,不成人之恶。微吾子言焉,吾弗之闻也。”
哀公问于孔子曰:“夫国家之存亡祸福,信有天命,非唯人也?”孔子对曰:“存亡祸福皆己而已,天灾地妖不能加也。”公曰:“善!吾子之言,岂有其事乎?’’孔子曰:“昔者殷王帝辛之世,有雀生大鸟于城隅焉,占之,曰:‘凡以小生大,则国家必王而名必。’于是帝辛介雀之德,不修国政,亢暴无极,朝臣莫救,外寇乃至,殷国以亡。此即以己逆天时,诡福反为祸者也。又其先世殷王太戊之时,道缺法圮,以致夭蘖太戊恐骇,侧身修行,思先王之政,明养民之道。三年之后,远方慕义,重译至者,十有六国。此即以己逆天时,得祸为福者也。故天灾地妖,所以做人主者也;寤梦征怪,所以儆人臣者也。灾妖不胜善政,寤梦不胜善行,能知此者,至治之极也,唯明王达此。”公曰:“寡人不鄙固此,亦不得闻君子之教也。”
哀公问于孔子曰:“智者寿乎?仁者寿乎?”孔子对曰:“然,人有三死,而其命也,行己自取也。夫寝处不时,饮食不节,逸劳过度者,疾共杀之;居下位而上干其君,嗜欲无厌而求不止者,刑共杀之;以少犯众,以弱侮强,忿怒不类,动不量力者,兵共杀之。此三者,死非命也,人自取之。若夫智士仁人,将身有节,动静以义,喜怒以时,无害其性,虽得寿焉,不亦可乎?”
(节选自《孔子家语》卷一)
【注】①乘:欺凌。二乘:指二人相互侵凌争胜。②殷王帝辛:即商纣王。③天蘖:指树木生长出现了反常的现象。④重译:通过使者辗转传译。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之恶道至甚也恶:厌恶
B.有天命,非唯人也信:相信
C.则国家必王而名必昌:显赫
D.逸劳过度者,共杀之疾:疾病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弛关市之税,惠百姓
怀王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B.子曰:“其兼行恶道也。”
百姓之不见保,不用恩焉
C.朝臣莫救,外寇至,殷国以亡
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敢上璧
D.人有三死,非其命也
吾攻赵旦暮且下,诸侯敢救者,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
【小题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体现孔子“仁政”思想的一组是
①废山泽之禁,弛关市之税,以惠百姓   ②好善道不甚,则百姓之亲上亦不甚
③存亡祸福皆已而已,天灾地妖不能加也 ④凡以小生大,则国家必王而名必昌
⑤灾妖不胜善政,寤梦不胜善行 ⑥将身有节,动静以义,喜怒以时,无害其性
A.①④⑤B.②③⑥C.①②⑤D.③④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于国家的防守与攻伐,孔子让鲁哀公不要考虑攻与守,而要做到朝廷遵守礼制,君臣相敬相亲,百姓就会都成为他的子民。
B.对于“君子不博”这个问题,孔子认为君子下棋时相互搏杀争胜就会走邪路,借此道理来引导哀公要喜好正道,不走邪路。
C.孔子认为国家的存亡祸福源于自身,天灾地祸都不能改变国家命运,并以纣王和太戊为例分别从反面和正面进行分析阐明。
D.关于长寿,孔子认为三种死亡并非命中注定,而是咎由自取;智士仁人行事节制,喜怒适时而止,不损害性情,就能长寿。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微吾子言焉,吾弗之闻也。(3分)
(2)太戊恐骇,侧身修行,思先王之政,明养民之道。(3分)
(3)居下位而上干其君,嗜欲无厌而求不止者,刑共杀之。 (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