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文言文段,翻译下面句子。(7分)
卧薪尝胆
勾践之围会稽也,嚼然叹曰:“各终于此乎?”种曰:“汤系夏台,文王囚麦里,晋重斗奔翟,齐小白奔苔,其卒王霸。由是观之,何速不为福乎?”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志会稽之耻邪?”身白操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宾客,赃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1)女志会稽之耻邪?(3分)
译文:
(2)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4分)
译文: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1-04-01 09:42:1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于是舍人相与谏曰   相与:共同,一齐。
B.徒慕君之高义也 高义:高尚的品德。
C.其势不俱生 俱生:共同生存。
D.臣等不肖   不肖:不能理解。
【小题2】对“所以”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   )
①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②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游视听之娱。
③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④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⑤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A.①③④∕②⑤B.①③⑤∕②④
C.①②③∕④⑤D.①②④∕③⑤
【小题3】关于舍人们与蔺相如的谈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舍人们认为蔺相如胆小怯懦,蔺相如举廷叱秦王的事,证明自己并不缺乏勇气。
B.舍人们觉得蔺相如的避让有辱身份,蔺相如的回答表现了以国事为重的高风亮节。
C.舍人们的劝谏是心胸狭隘的表现,蔺相如的话表现出他先处理国事再计较私仇的胸怀。
D.舍人们以辞去为由劝谏蔺相如,蔺相如用有理有据的一席话来消除舍人们的误解。
【小题4】翻译下列语句。
(1)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2)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曰:“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愿大王少留意,臣请奏其效。”秦王曰:“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诛罚,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顺者不可以烦大臣。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日。”

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负书担囊,形容枯槁,面目黧黑,状有愧色。归至家,妻不下纴,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喟然叹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皆秦之罪也。”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 

于是说赵王于华屋之下,抵掌而谈。王大说,封武安君,受相印,革车百乘,锦绣千纯,白璧百双,黄金万镒,以随其后,约从散横,以抑强秦。

当此之时,天下之大,万民之众,王侯之威,谋臣之权,皆欲决于苏秦之策。不费斗粮,未战一士,未折一矢,诸侯相亲,贤于兄弟。夫贤人任而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从。当秦之隆,黄金万镒为用,转毂连骑,炫煌于道,山东之国,从风而服,使赵大重。且夫苏秦,特穷巷掘门、桑户棬枢之士耳,然横历天下,廷说诸侯之主,杜左右之口,天下莫之能伉。将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妻侧目而视,侧耳而听;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苏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嫂曰:“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苏秦曰:“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 

(选自《战国策·秦策》)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
B.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
C.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
D.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又称《国策》。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也可说是游说之士的实战演习手册。
B.被称为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同时也是杰出的历史散文巨著的《左传》,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的史官左丘明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为“春秋三传”之首。
C.“六经”指六部儒家经典著作,是指经过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先秦古籍。它们是《论语》《诗经》《尚书》《礼经》《乐经》《周易》。
D.《史记》是二十四史之首,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并称“前四史”,其中《史记》分为“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部分。
【小题3】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秦只身赴秦,企图说服秦惠王采用连横策略并吞诸侯,但秦惠王认为诸侯很强大,时机不成熟,拒绝了苏秦的建议。
B.游说秦王落空,苏秦落魄回家发愤苦读,精研太公兵法;一年后说服赵王采用“合纵”之术,然后奔波各国,建立军事联盟,最终名利双收。
C.文中运用语言、动作、神态等多种描写手法写出苏秦得势前后的不同遭遇,刻画细致传神,对比鲜明,展现了战国时代崇尚功利、淡薄亲情的炎凉世态。
D.苏秦或说秦王“并诸侯”,或说赵王“抑强秦”,其外交政策相反但实质上目的相同,即获取个人的尊位与富贵。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
(2)廷说诸侯之主,杜左右之口,天下莫之能伉。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小题1】对下列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其”指秦国,“贰于楚”是说郑对晋怀有二心,同楚亲近。
B.夫晋,何厌之有——    “夫晋,何厌之有”意思是晋国是多么的讨厌啊。
C.君之所知也——所知”指的是,晋惠公早上渡过黄河,晚上修筑防御工事,只答应秦国占据焦、瑕两地。
D.焉用亡郑以陪邻—_陪邻”的意思是来给邻邦(指晋国)增加土地。
【小题2】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烛之武退秦师》选自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纪传体著作《左传》,作者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
B.《战国策》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主要记录了各国谋臣的策略和言论。
C.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
D.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后来也跟乐府一样,逐渐跟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又因词的句子有长有短,不像律诗那样整齐划一,所以又称它为“长短句”。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晋围郑的原因,一是郑“无礼于晋”,二是郑“贰于楚”。
B.佚之狐的话“师必退”,表现了佚之狐对烛之武的了解与信任,使读者未见其人,先知其才,从正面表现了烛之武的才能。
C.文中的主要人物是烛之武,作者通过他的语言,不管是牢骚,还是说辞,都表现了他不仅能言善辩,而且深明大义,机智勇敢。
D.本文出去主体说辞部分层层深入、步步紧逼外,首尾几个段落的叙事,尽管文字简洁,情节的推进变化却是波澜起伏,扣人心弦。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2)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小题。
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
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对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曰:‘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师进,次于陉。
夏,楚子使屈完如师。师退,次于召陵。
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齐侯曰:“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谷同好,如何?”对曰:“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齐侯曰:“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对曰:“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
屈完与诸侯盟。 (选自《左传·僖公四年》)
注:①包茅:裹成捆的菁茅。茅,菁茅,楚国的特产,用它滤酒。②缩酒:渗酒,滤酒。
【小题1】 对下列四句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君之涉吾地也    虞:忧虑
B.师进,于陉 次:临时驻扎
C.楚子使屈完师 如:往,到……去
D.屈完与诸侯 盟:订立盟约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齐侯诸侯之师侵蔡  五十步笑百步
B.昭王南征不复 今人有大功击之,不义也
C.君问诸水滨 吾还也
D.君惠徼福于敝邑社稷 买五人头而函之
【小题3】下面对这段文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齐桓公率领军队打败蔡国后,又前去攻打楚国。楚国派出使者到齐军与其交涉,认为齐国在北方楚国在南方,不应该攻打楚国。
B.齐国面对楚国使者的质疑,大臣管仲以从前召康公命令先君大公有权征讨五侯九伯,且楚国不向周王室进贡、周昭王南征未还,给予楚使以答复。
C.楚国使者回复管仲的所谓的理由时据理力争非常有力,齐国所率领的诸侯军队不得不后撤,临时驻扎在召陵。
D.屈完和齐侯检阅齐国军队时,屈完面对对方军队摆开的阵势表现得不卑不亢,最终说服了齐桓公订立了盟约,表现出了优秀的外交能力。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
(1)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
(2)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
(3)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4)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课内文段,完成5~7题(9分):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选自《季氏将伐颛臾》)
【小题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冉有、季路见于孔子见:拜见,谒见
B.则将焉用彼相矣相:辅助盲人走路的人
C.固而近于费固:顽固
D.既来之,则安之来:使……来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吾二臣者皆不欲也丘也闻有国有家者ZXXK
B.何以伐为?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C.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D.且在邦域之中矣且尔言过矣
【小题3】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A.申之以孝悌之义B.是社稷之臣也
C.何为其然也D.蚓无爪牙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