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
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嗔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所击者服,未尝败北北:北面。 B.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伏:信服。
C.骑能属者百余人耳。属:跟从。D.田父绐曰:“左。” 绐:欺骗。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B.平明,汉军乃觉之乃自刎而死
C.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吕)马童面之
D.不忍杀之,以赐公。汉军至,无以渡。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羽走到阴陵时,迷路了,向一农夫问路,老农骗他说:“往左拐。”项羽往左走,就陷入了一片低洼地里,所以又被汉军追上了。
B.赤泉侯杨喜担任骑兵将领,负责追击项羽,项羽瞪眼对他大喝,赤泉侯杨喜连人带马惊慌失措,倒退了好几里。
C.项羽想东渡乌江。乌江的亭长撑船靠岸等待他,而项羽觉得自己当年带领八千江东子弟渡江向西,现在无一人生还,无面见江东父老,于是拒绝渡江。
D.项羽在乌江边与汉军短兵相接,杀死几百汉军,自己毫发无损,被他的老朋友吕马童认出来后,便无奈自刎。
【小题4】把下列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
 
 
(2)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5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1-04-12 03:00:0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况钟,字伯律,靖安人。初以吏事尚书吕震,奇其才,荐授仪制司主事,迁郎中。宣德五年,帝以郡守多不称职,会苏州等九府缺,皆雄剧地,命部、院臣举其属之廉能者补之。钟用尚书蹇义、胡濙等荐,擢知苏州,赐敕以遣之。苏州赋役繁重,豪猾舞文为奸利,最号难治。钟乘传至府。初视事,群吏环立请判牒,钟阳不省,左右顾问,惟吏所欲行止。吏大喜,谓太守暗,易欺。越三日,召诘之曰:“前某事宜行,若止我;某事宜止,若强我行;若辈舞文久,罪当死。”立捶杀数人,尽黜属僚之贪虐庸懦者。一府大震,皆奉法。钟乃蠲烦苛,立条教,事不便民者,立上书言之。属县通赋四年,凡七百六十余万石。钟请量折以钞,为部议所格,然自是颇蠲减。当是时,屡诏减苏、松重赋。钟与巡抚周忱悉心计画,奏免七十余万石。凡忱所行善政,钟皆协力成之。所积济农仓粟岁数十万石,振荒之外,以代民间杂办及逋租。其为政,尝置二簿识民善恶,以行劝惩。又置通关勤合簿,防出纳奸伪;置纲运簿,防运夫侵盗;置馆夫簿,防非理需求。先是,中使织造采办及购花木禽鸟者踵至。郡佐以下,动遭笞缚。而卫所将卒,时凌虐小民。钟在敛迹不敢肆虽上官及他省吏过其地者威心惮之钟虽起刀笔然重学校礼文儒单门寒士多见振赡。初,钟为吏时,吴江平思忠亦以吏起家,为吏部司务,遇钟有恩。至是钟数延见,执礼甚恭,且令二子给侍,曰:“非无仆隶,欲籍是报公耳。”思忠家素贫,未尝缘故谊有所干。人两贤之。钟尝丁母忧,郡民诣阙乞留,诏起复,钟素服治事。正统六年,满当迁,部民二万余人,走诉巡按御史张文昌,乞再任。诏进正三品俸,仍视府事。明年十二月卒于官。苏州吏民聚哭,为立祠。

(《明史·卷一百六十一》)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钟在/敛迹不敢肆/虽上官及他省吏过其地者/咸心惮之/钟虽起刀笔/然重学校/礼文儒/单门寒士多见振赡/
B.钟在/敛迹不敢肆/虽上官及他省吏/过其地者咸心惮之/钟虽起刀笔/然重学校/礼文儒/单门寒士多见振赡/
C.钟在/敛迹不敢肆/虽上官及他省吏过其地者/咸心惮之/钟虽起刀笔/然重学校/礼文儒单门/寒士多见振赡/
D.钟在敛迹/不敢肆/虽上官及他省吏过其地者/咸心惮之/钟虽起刀笔/然重学校/礼文儒/单门寒士多见振赡/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尚书,古代官名,战国时亦作“掌书”,明清时六部主官称尚书,副职为侍郎。
B.郎中,本为帝王侍从官通称。明清六部所设各司的长官称郎中,副官为员外郎。
C.秩,专指古代官员俸禄。官员俸禄并非完全固定不变,可随着功过评定而变动。
D.中使,宫中派出的使者,多指宦官,也可以指“天子私使”。中,指宫禁之内。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况钟兴利除弊,孜孜爱民。他免除了那些烦苛的赋役,定立教民条文,不便于百姓的事情,他会立即上书朝廷。他曾请求改变赋税的缴纳方式,朝廷同意了他的请求。
B.况钟为政严明,吏治为之一新。他担任苏州知府时略施计谋就让那些奸猾者现出原形。他属僚中贪虐庸儒者全部罢黜后,全府上下大为震动,自此属吏都奉法行事了。
C.况钟治事纤悉周密,颇为用心。他曾设置两本簿籍记录乡民的善恶,用来进行劝善惩恶;又设立通关勘合簿,防止出纳时行奸作伪;设立馆夫簿,杜绝无理的需求。
D.况钟政绩卓著,深受百姓爱戴。辖区百姓曾两次请求朝廷让他留任,这两次请求均得到了皇上的应允。他死于任上,苏州吏民相聚哭悼,并为他建祠堂表达哀思和敬意。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初视事,群吏环立请判牒,钟阳不省,左右顾问,惟吏所欲行止。
(2)曰:“非无仆隶,欲籍是报公耳。”思忠家素贫,未尝缘故谊有所干。

同类题2

阅读《烛之武退秦师》,完成小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小题1】对下列加横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且于楚也贰:从属二主B.又欲其西封肆:扩张
C.朝而夕设版焉济:成功D.若不秦,将焉取之阙:侵损
【小题2】(小题2)下列加横线的“之”与“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的“之”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臣壮也,犹不如人B.邻厚,君薄也
C.夫晋,何厌D.今急而求子,是寡人过也
【小题3】(小题3)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秦穆公听了烛之武的话,不仅撤了兵,而且和郑国订立盟约,派兵驻守郑国。
B.秦退兵后,晋臣子犯请求晋文公赶快攻打郑国,但晋文公认为不可。
C.晋文公认为,没有郑文公的力量他是不能回国为君的,借人之力反而去蒙蔽欺骗人家是不讲仁义的。
D.晋文公还认为,丧失了人家所给予的恩赐是不明智的,用分裂代替和好,这也不算是武勇。
【小题4】(小题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渐离击筑,荆轲而歌 和:唱和,同声相应。
B.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    比:比较。
C.燕王振怖大王之威  诚:确实。
D.持千金之资物 币:礼品。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
A.仆所以留者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而燕国陵之耻除矣   燕使者咸阳宫
C.终已不     计不知所出耳
D.嘉先言于秦王曰 谁大王为此计者
【小题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古时音乐分为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凉;慷慨羽声则指声调典雅而哀怨。
B.古代人的称谓有多种分类,比如“谦称”“敬称”“贱称”等等。“竖子”是对人的贱称。“仆”是古时男子谦称自己。
C.“太子”是中国古代帝王的法定继承人的称谓,被定为王位、皇位继位者的人。中国古代社会的承袭制度是嫡长子继承制。
D.“九宾”是古代外交上最为隆重的礼节,有九个迎宾赞礼的官员司仪施礼,并延引上殿。例如文中的“乃朝服,设九宾”。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夜(用绳子拴着从城墙上下来)而出
B.越国以(边邑)远
C.行李(出使的人)之往来,共其乏困
D.焉用亡郑以(增加)邻
【小题2】“以为”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君亦无所害
B.或以为死,或以为
C.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D.以为得之矣
【小题3】对“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越过晋国而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国君知道那是很困难。
B.越过晋国而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那是很困难的。
C.越过秦国而把远方的郑国作为晋国的东部边境,国君知道那是很困难。
D.越过秦国而把远方的郑国作为晋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那是很困难的。
【小题4】翻译句子。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矿税流毒,宇内已无尺寸净地,而淮徐之陈增为甚。增名下参随程守训者,徽人也,首建矿税之议。自京师从增以出。增唯所提掇,认为侄婿。又不屑与诸参随为伍,自纳银助大工,特授中书舍人,直武英殿。自是愈益骄恣。是时山东益都知县吴宗尧,疏劾陈增贪横,当撤回。守训乃讦宗尧多赃巨万,潜寄徽商吴朝俸家。上如所奏严追。宗尧徽人,与朝俸同宗也。自是徽商皆指为宗尧寄赃之家,必重赂始释。又徽州大商吴养晦者,家本素封荡尽,诡称有财百万,在兄叔处,愿助大工。上是之,行抚按查覆。守训与吴姻连,遂伪称勘究江淮不法大户,及私藏珍宝之家,出巡太平安庆等府,许人不时告密问理。凡衣食稍温厚者,无不严刑拷诈,祸及妇孺矣。唯稍畏淮抚李三才,不敢至李所,住泰州。李亦密为之备,佯以好语陈增曰:“公大内贵臣,廉干冠诸敕使,今微有议者,仅一守训为祟耳。他日坏乃公事,祸且及公。虎虽出柙,盍自缚而自献之?”增初闻犹峻拒,既又歆之曰:“守训暴敛,所入什佰于公。公以半献之朝,以半归私帑,其富甲京师也。”增见守训跋扈渐彰,不复遵其约束,心愠已久,因微露首肯意。李中丞觉之,潜令其家奴之曾受守训酷刑者,出首于增。云守训有金四十余万,他珍宝瑰异无算,并畜龙凤僭逆之衣,将谋不轨。李又怵增急以上闻:“公不第积谤可雪,上喜公勤,即司礼印可得也。”增以为诚言,果以疏闻。上即命李三才捕送京师治罪,及追所首多赃。增既失上佐,迹已危疑,其部曲亦有戒心,所朘取不能如岁额。上疑增屡岁所剥夺且不赀,又苛责之。李中丞又使人胁之,谓:“阁臣密揭入奏,上又允矣。”又曰:“某日缇骑出都门矣。”增不胜愧悔,一夕雉经死。
(节选自《万历野获编•陈增之死》)
【注】①大工:指皇帝钦定的工程。②雉经:自缢。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特授中书舍人,直武英殿   直:当值,值班
B.许人不时告密问理 理:道理,规律
C.并畜龙凤僭逆之衣 僭:超越本分
D.上疑增屡岁所剥夺且不赀   赀:计量
【小题2】下列“以”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自京师从增以出B.佯以好语陈增曰
C.公以半献之朝D.增以为诚言,果以疏闻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自是徽商皆指为宗尧寄赃之家,必重赂始释。
⑵虎虽出柙,盍自缚而自献之?
⑶潜令其家奴之曾受守训酷刑者,出首于增。
【小题4】请简要概括李三才剪除程守训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