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祭公谏穆王征犬戎
穆王将征犬戎,祭公谋父谏曰:“不可。先王耀德不观兵。夫兵戢而时动,动则威,观则玩,玩则不震。是故周文公之颂曰:‘载戢干戈,载櫜弓矢。求我懿德,肆于时夏,允王保之。’先王之于民也,懋正其德而厚其性,阜其财求而利其器用,明利害之乡,以文修之,使务利而避害,怀德而畏威,故能保世以滋大。
“昔我先王世后稷,以服事虞、夏。及夏之衰也,弃稷不务,我先王不窋用失其官,而自窜于戎、狄之间,不敢怠业,时序其德,纂修其绪,修其训典,朝夕恪勤,守以敦笃,奉以忠信,奕世载德,不忝前人。至于武王,昭前之光明而加之以慈和,事神保民,莫弗欣喜。商王帝辛,大恶于民。庶民不忍,欣戴武王,以致戎于商牧。是先王非务武也,勤恤民隐而除其害也。
“夫先王之制,邦内甸服,邦外侯服,侯、卫宾服,蛮、夷要服,戎、狄荒服。甸服者祭,侯服者祀,宾服者享,要服者贡,荒服者王。日祭、月祀、时享、岁贡、终王,先王之训也。有不祭则修意,有不祀则修言,有不享则修文,有不贡则修名,有不王则修德,序成而有不至则修刑。于是乎有刑不祭,伐不祀,征不享,让不贡,告不王。于是乎有刑罚之皵,有攻伐之兵,有征讨之备,有威让之令,有文告之辞。布令陈辞而又不至,则增修于德而无勤民于远,是以近无不听,远无不服。
今自大毕、伯士之终也,犬戎氏以其职来王天子曰予必以不享征之且观之兵其无乃废先王之训而王几顿乎吾闻夫犬戎树惇帅旧德而守终纯固其有以御我矣
王不听,遂征之,得四白狼,四白鹿以归。自是荒服者不至。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夫兵戢而时动,动则威戢:收藏(兵器)
B.载戢干戈,载櫜弓矢櫜:口袋
C.及夏之衰也,弃稷不务务:从事
D.勤恤民隐而除其害也恤:忧虑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阜其财求而利其器用②使务利而避害
B.①于是乎有刑不祭②其无乃废先王之训而王几顿乎
C.①怀德而畏威,故能保世以滋大②犬戎氏以其职来王
D.①是故周文公之颂曰②及夏之衰也,弃稷不务
【小题3】用斜线给文中画线的文段句读正确的是(   )
A.天子曰/予必以不享征之/且观之兵/其无乃废先王之训而王几顿乎/吾闻夫犬戎树惇帅旧德而守终纯固/其有以御我矣
B.天子曰/予必以不享征之且观之兵/其无乃废先王之训而王几顿乎/吾闻夫犬戎树惇帅/旧德而守终纯固其有以御我矣
C.天子曰/予必以不享征之/且观之兵/其无乃废先王之训而王几顿乎/吾闻夫犬戎树惇/帅旧德而守终纯固/其有以御我矣
D.天子曰/予必以不享征之且观之兵/其无乃废先王之训而王几顿乎/吾闻夫犬戎树惇帅旧德而守终纯固/其有以御我矣
【小题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使务利而避害,怀德而畏威,故能保世以滋大。(4分)

    
(2)庶民不忍,欣戴武王,以致戎于商牧。(4分)


(3)今自大毕、伯士之终也,犬戎氏以其职来王。(4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1-03-30 01:12:4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名著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煮酒论英雄
玄德也防曹操谋害,就下处后园种菜,亲自浇灌,以为韬晦之计。关、张二人曰:“兄不留心天下大事,而学小人之事,何也?”玄德曰:“此非二弟所知也。”二人乃不复言。
一日,关、张不在,玄德正在后园浇菜,许褚、张辽引数十人入园中曰:“丞相有命,请使君便行。”玄德惊问曰:“有甚紧事?”许褚曰:“不知。只教我来相请。”玄德只得随二人入府见操。操笑曰:“在家做得好大事!”唬得玄德面如土色。操执玄德手,直至后园,曰:“玄德学圃不易!”玄德方才放心,答曰:“无事消遣耳。”操曰:“适见枝头梅子青青,忽感去年征张绣时,道上缺水,将士皆渴。吾心生一计,以鞭虚指曰:‘前面有梅林。’军士闻之,口皆生唾,由是不渴。今见此梅,不可不赏。又值煮酒正熟,故邀使君小亭一会。”玄德心神方定。随至小亭,已设樽俎:盘里青梅,一樽煮酒。二人对坐,开怀畅饮。酒至半酣,忽阴云漠漠,聚雨将至。从人遥指天外龙挂,操与玄德凭栏观之。操曰:“使君知龙之变化否?”玄德曰:“未知其详。”操曰:“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玄德久历四方,必知当世英雄。请试指言之。”玄德曰:“备肉眼安识英雄?”操曰:“休得过谦。”玄德曰:“备叨恩庇,得仕于朝。天下英雄,实有未知。”操曰:“既不识其面,亦闻其名。”玄德曰:“淮南袁术,兵粮足备,可为英雄?”操笑曰:“冢中枯骨,吾早晚必擒之!”玄德曰:“河北袁绍,四世三公,门多故吏;今虎据冀州之地,部下能事者极多,可为英雄?”操笑曰:“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玄德曰:“有一人名称八俊,威镇九州:刘景升可为英雄?”操曰:“刘表虚名无实,非英雄也。”玄德曰:“有一人血气方刚,江东领袖——孙伯符乃英雄也?”操曰:“孙策藉父之名,非英雄也。”玄德曰:“益州刘季玉,可为英雄乎?”操曰:“刘璋虽系宗室,乃守户之犬耳,何足为英雄!”玄德曰:“如张绣、张鲁、韩遂等辈皆何如?”操鼓掌大笑曰:“此等碌碌小人,何足挂齿!”玄德曰:“舍此之外,备实不知。”操曰:“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玄德曰:“谁能当之?”操以手指玄德,后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玄德闻言,吃了一惊,手中所执匙箸,不觉落于地下。时正值天雨将至,雷声大作。玄德乃从容俯首拾箸曰:“一震之威,乃至于此。”操笑曰:“丈夫亦畏雷乎?”玄德曰:“圣人迅雷风烈必变,安得不畏?”将闻言失箸缘故,轻轻掩饰过了。操遂不疑玄德。后人有诗赞曰:“勉从虎穴暂趋身,说破英雄惊杀人。巧借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
天雨方住,见两个人撞入后园,手提宝刀,突至亭前,左右拦挡不住。操视之,乃关、张二人也。原来二人从城外射箭方回,听得玄德被许褚、张辽请将去了,慌忙来相府打听。闻说在后园,只恐有失,故冲突而入。却见玄德与操对坐饮酒。二人按剑而立。操问二人何来,云长曰:“听知丞相和兄饮酒,特来舞剑,以助一笑。”操笑曰:“此非鸿门会,安用项庄、项伯乎?”玄德亦笑。操命:“取酒与二樊哙压惊。”关、张拜谢。须臾席散,玄德辞操而归。云长曰:“险些惊杀我两个!”玄德以落箸事说与关、张,关、张问是何意。玄德曰:“吾之学圃,正欲使操知我无大志;不意操竟指我为英雄,我故失惊落箸。又恐操生疑,故借惧雷以掩饰之耳。”关、张曰:“兄真高见!” 
(选自《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
【小题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曹操认为天下英雄只有刘备和自己,这是故意吓唬刘备,以试探刘备是否有野心。
B.关、张二人撞入后园,是因为他们看穿了曹操的居心所在,认为这是一场鸿门宴。
C.对于玄德亲自在后园种菜一事,关、张二人始终不能理解。
D.曹操对于关、张二人莽撞进入后园的行为,没有怪罪,表现出英雄的大度。
E. 小说情节扣人心弦,方寸之间,展现出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让人感知人物的特点。
【小题2】曹操认为真正的英雄具备哪些特点?(用文中的语言回答)曹操煮酒论当世英雄的目的是什么?这表现了曹操的什么性格特点?
【小题3】试结合文章内容评析刘备的性格特点。
【小题4】文中画曲线文字为环境描写,请逐一分析其在选段中的作用。
【小题5】文中引用下面诗句的作用是什么?
“勉从虎穴暂趋身,说破英雄惊杀人。巧借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缇骑按剑而前,问“谁为哀者?”众不能堪,抶而仆之。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公之逮所由使也。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中丞匿于溷藩以免。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曰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卒与尸合。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张溥《五人墓碑记》)
士民素德顺昌,闻其逮,不胜冤愤。吴令陈文瑞,顺昌所拔士也。夜半叩户求见,抚床为恸。公曰:“吾固知诏使必至,此特意中事耳。毋效楚囚对泣!”颜色不变。语良久,令请顺昌入治装,举家号恸。顺昌笑曰:“无事乱人怀也!”顾案上有素榜,徐曰:“此龙树庵僧属我书者,我向许之,今日不了,亦一负心事。”乃题“小云栖”三字,后识年月,投笔而起,改囚服出门。士民拥送者不下数千人。顺昌出赴使署开读巡抚毛一鹭至署诸生五六百人王节杨廷枢刘羽仪文震亭等遮中丞恳其疏救一鹭流汗不能出一语。缇骑见议久不决,手掷锒铛于地,厉声曰:“东厂逮人,鼠辈何敢置喙!”于是市人颜佩韦等前问曰:“旨出朝廷,乃东厂耶?”缇骑曰:“旨不出东厂,将谁出?”众怒,哄然而登,丛殴缇骑,立毙一人,诸司不复相顾。
(《明史纪事本末•魏忠贤乱政》)
【小题1】下列各句中的加点实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士民素德顺昌 德:感激
B.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 颜色:脸色
C.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 请:申告
D.鼠辈何敢置喙 置喙:说无用的话
【小题2】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予犹记周公之被逮 而死固付之度外矣
B.敛赀财以送其行 以勇气闻于诸侯
C.缇骑按剑而前 众怒,哄然而登
D.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
【小题3】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选段与《五人墓碑记》都记叙了明天启六年魏忠贤作乱,苏州市民暴动的情况。
B.课文重在赞扬五人“激于义而死”的精神,批判某些缙绅的卑劣行径,从而阐述生死的价值问题;选段重在赞颂周顺昌临危不惧、镇定自若的品质。
C.课文选取苏州市民斗争的一般情况,突出五人的事迹,点面结合;选段选取周顺昌被逮时的语言神态及苏州市民斗争的一般情况。
D.课文和选段都采用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方式,使得文章事、理、情交融并茂,不仅有说服力,而且有强烈的感染力。
【小题4】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
(2)公曰:“吾固知诏使必至,此特意中事耳。毋效楚囚对泣!”
【小题5】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顺昌出赴使署开读巡抚毛一鹭至署诸生五六百人王节杨廷枢刘羽仪文震亭等遮中丞恳其疏救一鹭流汗不能出一语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一日,关、张不在,玄德正在后园浇菜,许褚、张辽引数十人入园中曰:“丞相有命,请使君便行。”玄德惊问曰:“有甚紧事?”许褚曰:“不知。只教我来相请。”玄德只得随二人入府见操。操笑曰:“在家做得好大事!”唬得玄德面如土色。操执玄德手,直至后园,曰:“玄德学圃不易!”玄德方才放心,答曰:“无事消遣耳。”操曰:“适见枝头梅子青青,忽感去年征张绣时,道上缺水,将士皆渴;吾心生一计,以鞭虚指曰:‘前面有梅林。’军士闻之,口皆生唾,由是不渴。今见此梅,不可不赏。又值煮酒正熟,故邀使君小亭一会。”玄德心神方定。随至小亭,已设樽俎:盘置青梅,一樽煮酒。二人对坐,开怀畅饮。
酒至半酣,忽阴云漠漠,聚雨将至。从人遥指天外龙挂,操与玄德凭栏观之。操曰:“使君知龙之变化否?”玄德曰:“未知其详。”操曰:“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玄德久历四方必知当世英雄请试指言之。”玄德曰:“备肉眼安识英雄?”操曰:“休得过谦。”玄德曰:“备叨恩庇,得仕于朝。天下英雄,实有未知。”操曰:“既不识其面,亦闻其名。”玄德曰:“淮南袁术,兵粮足备,可为英雄?”操笑曰:“冢中枯骨,吾早晚必擒之!”玄德曰:“河北袁绍,四世三公,门多故吏;今虎踞冀州之地,部下能事者极多,可为英雄?“操笑曰:“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玄德曰:“有一人名称八俊,威镇九州:刘景升可为英雄?”操曰:“刘表虚名无实,非英雄也。”玄德曰:“有一人血气方刚,江东领袖——孙伯符乃英雄也?”操曰:“孙策藉父之名,非英雄也。”玄德曰:“益州刘季玉,可为英雄乎?”操曰:“刘璋虽系宗室,乃守户之犬耳,何足为英雄!”玄德曰:“如张绣、张鲁、韩遂等辈皆何如?”操鼓掌大笑曰:“此等碌碌小人,何足挂齿!”玄德曰:“舍此之外,备实不知。”操曰:“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玄德曰:“谁能当之?”操以手指玄德,后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玄德闻言,吃了一惊,手中所执匙箸,不觉落于地下。时正值天雨将至,雷声大作。玄德乃从容俯首拾箸曰:“一震之威,乃至于此。”操笑曰:“丈夫亦畏雷乎?”玄德曰:“圣人迅雷风烈必变,安得不畏?”将闻言失箸缘故,轻轻掩饰过了。操遂不疑玄德。后人有诗赞曰:
“勉从虎穴暂趋身,说破英雄惊杀人。
巧借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    
(节选自《三国演义》)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玄德久历四方/必知当世/英雄请试指言之
B.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玄德久历四方/必知当世英雄/请试指言之
C.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玄德久历四方/必知当世英雄/请试指言之
D.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玄德久历/四方必知当世英雄/请试指言之
【小题2】下列对本文及《三国演义》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玄德,是刘备的字。曹操,字孟德,操是他的名,小字叫阿瞒。“字”只是限于古代有身份的人。《礼记·曲礼》上说:“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就是说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字,取字的目的是为了让人尊重他,供他人称呼。一般人尤其是同辈和属下只许称尊长的字而不能直呼其名。
B.《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也是我国第一部历史演义小说,其作者虽有争议,但我们一般还是将罗贯中作为《三国演义》的作者。
C.《三国演义》在描绘魏蜀吴三国之间激烈的政治军事斗争之时,表现出明显的“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除此之外,“义”的思想在《三国演义》中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D.本文段节选自小说的第二十一回“曹操煮酒论英雄,董国舅内阁受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曹操借煮酒论当世英雄为名,实际上是多方试探刘备,有刀光剑影之势。表现了曹操踌躇满志、老奸巨猾的性格特点。
B.“望梅止渴”这个成语出自该选段,本选段在刻画人物上运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和心理描写,将人物刻画得非常生动,跃然纸上。
C.文中一问一答,一个步步为进,一个步步后退。充分显示出曹操的雄才大略、聪明才智、凌人的势气!也显示出刘备的小心谨慎、步步为营、高超的斗智斗勇的才能!
D.最后引用诗句点明了刘备的危险处境,诗中既有曹操的试探,也有刘备的从容应对,在说破英雄之时,刘备能急中生智,随机应变。这首诗是对刘备寄居曹操篱下大智大勇的赞颂,同时也是对上文的总结,言简意赅,颇有深意。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操以手指玄德,后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3)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段一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豪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善遇之。”项王许诺。

——节选自《鸿门宴》

文段二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夫子房受书于圯上之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且其意不在书。

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庄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遂舍之。勾践之困于会稽而归,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夫老人者,以为子房才有余,而忧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何则?非有生平之素,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此固秦皇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

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者?其身之可,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子房以盖世之才,不为伊尹、太公之谋,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以侥幸于不死,此圯上老人所为深惜者也。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故曰:“孺子可教也。”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此子房教之也。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节选自苏轼的《留侯论》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且日不可不蚤自来项王 谢罪
B.郑伯肉祖牵羊以逆    迎接
C.然相遇于草野之间   最后
D.其身之可爱惜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愿伯具言臣不敢倍德也 填然鼓,兵刃既接
B.不如善遇之     项王即日留沛公与饮
C.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 貌恭不心服
D.然亦安知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 吾还也
【小题3】下列对文段有关内容的理解与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战争一触即发之际,项伯夜访张良,劝他离开,是因为他和张良一向友好,以此次告密来报答张良的救命之恩,使迫在眉睫的战争忽然出现了转机。
B.刘邦采纳了谋士张良的建议,热情款待了项伯,约为“婚姻”,并针对项羽慕虚名的思想弱点,借项伯的嘴向项羽诈称自己“日夜望将军至”“不敢倍德”的缘故,成功赢得了项羽的许诺。
C.苏轼认为圯上老人并非世人认为的鬼怪,而是秦代有远见卓识的隐居君子,他的出现,真正的用意也不在授给张良兵书,而在于试一试张良的隐忍度。
D.为使论点具有说服力,苏轼广征史实,引用了勾践和郑伯两个例子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证,阐明了隐忍的重要性,为下文进一步阐明张良能忍的效果是助高祖成就帝王之业张本。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匹 夫 见 辱 拔 剑 而 起 挺 身 而 斗 此 不 足 为 勇 也 天 下 有 大 勇 者 卒 然 临 之 而 不 惊 无 故 加 之 而 不 怒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2)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
(3)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