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小题。
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
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对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曰:‘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师进,次于陉。
夏,楚子使屈完如师。师退,次于召陵。
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齐侯曰:“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谷同好,如何?”对曰:“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齐侯曰:“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对曰:“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
屈完与诸侯盟。 (选自《左传·僖公四年》)
注:①包茅:裹成捆的菁茅。茅,菁茅,楚国的特产,用它滤酒。②缩酒:渗酒,滤酒。
【小题1】 对下列四句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君之涉吾地也    虞:忧虑
B.师进,于陉 次:临时驻扎
C.楚子使屈完师 如:往,到……去
D.屈完与诸侯 盟:订立盟约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齐侯诸侯之师侵蔡  五十步笑百步
B.昭王南征不复 今人有大功击之,不义也
C.君问诸水滨 吾还也
D.君惠徼福于敝邑社稷 买五人头而函之
【小题3】下面对这段文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齐桓公率领军队打败蔡国后,又前去攻打楚国。楚国派出使者到齐军与其交涉,认为齐国在北方楚国在南方,不应该攻打楚国。
B.齐国面对楚国使者的质疑,大臣管仲以从前召康公命令先君大公有权征讨五侯九伯,且楚国不向周王室进贡、周昭王南征未还,给予楚使以答复。
C.楚国使者回复管仲的所谓的理由时据理力争非常有力,齐国所率领的诸侯军队不得不后撤,临时驻扎在召陵。
D.屈完和齐侯检阅齐国军队时,屈完面对对方军队摆开的阵势表现得不卑不亢,最终说服了齐桓公订立了盟约,表现出了优秀的外交能力。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
(1)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
(2)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
(3)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4)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9-09 03:06:3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
鸿门宴(节选)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拔剑切而之啖:吃
B.项王按剑而跽:长跪
C.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内部
D.然不自能先入关破秦意:料想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古今同义的一项是 (3分)
A.备他盗出入与非常
B.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C.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D.秦兵旦暮渡易水
【小题3】加点词语与“百余骑来见项王”中“从”字用法不相同的一句(3分)
A.拔剑撞而B.素留侯张良
C.项伯杀人,臣D.使使以大王
【小题4】下列各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臣韩王送沛公/君我呼入
B.项伯乃夜驰沛公军/此亡秦续耳
C.哙拜谢,起,立饮之/劳苦功高如此
D.项王即日留沛公与饮/击沛公于坐
【小题5】与“若属皆且为所虏”句式不同的一项是(3分)
A.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B.吾尝见笑于大方之家
C.不然,籍何以至此?D.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小题6】对刘邦和樊哙在席上的讲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刘邦的谢罪之词,极大地满足了项羽自矜功伐的心理需要,巧妙地平息了项羽的愤怒,使鸿门宴开始时的紧张气氛趋于平和。
B.刘邦与樊哙两人讲话的侧重点不同。刘邦侧重于小心辩解,樊哙则是理直气壮,斥责项羽“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实为“亡秦之续”。
C.从战略措施的角度来看,刘邦的巧言申辩属于“以屈求伸”,而樊哙的厉言斥责则是“以攻为守”。
D.樊哙的席上讲话与刘邦的一模一样,这完全是张良一人事先安排好的,也证明了刘邦君臣上下的团结一心。
【小题7】翻译下列句子。(8分)
(1)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4分)
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4分)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永明十一年五月,魏主(北魏孝文帝拓跋宏)以平城地寒,六月雨雪,风沙常起,将迁都洛阳;恐群臣不从,乃议大举伐齐,欲以协众。使太常卿王谌筮之,遇“革”①,帝曰:“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吉孰大焉!”群臣莫敢言。尚书任城王澄曰:“陛下奕叶重光,帝有中土;令出师以征未服,而得汤、武革命之象,未为全吉也。”帝厉声曰:“卜辞云:‘大人虎变②’,何言不吉!”澄曰:“陛下龙兴已久,何得令乃虎变!”帝作色曰:“社稷我之社稷,任城欲沮众邪!”澄曰:“社稷虽为陛下之有,臣为社稷之臣,安可知危而不言!”帝久之乃解,曰:“各言其志,夫亦何伤!”

既还宫,召澄入见,逆谓之曰:“向者‘革卦’,今当更与卿论之。明堂之忿,恐人人竞言,沮我大计,故以声色怖文武耳。想识朕意。”因屏人谓澄曰:“今日之举,诚为不易。但国家兴自朔土,徒居平城;此乃用武之地,非可文治。今将移风易俗,其道诚难,朕欲因此迁宅中原,卿以为何如?”澄曰:“陛下欲宅中土,以经略四海,此周、汉所以兴隆也。”帝曰:“北人习常恋故,必将惊扰,奈何?”澄曰:“非常之事,故非常人之所及。陛下断自圣心,彼亦何所能为!”帝曰:“任城,吾之子房也!”

六月,丙戌,命作河桥,欲以济师。

(九月)戊辰,魏主济河;庚午,至洛阳。

魏主自发平城至洛阳,霖雨不止。丙子,诏诸军前发。丁丑,帝戎服,执鞭乘马而出。群臣稽颡③于马前。帝曰:“庙算已定,大军将进,诸公更欲何云”?尚书李冲等曰:“今者之举,天下所不愿,唯陛下欲之。臣不知陛下独行,竞何之也!臣等有其意而无其辞,敢以死请”!帝大怒曰:“吾方经营天下,期于混壹,而卿等儒生,屡疑大计;斧钺有常,卿勿复言”!策马将出,于是安定王休等并殷勤泣谏。帝乃谕群臣曰:“今者兴发不小动而无成何以示后朕世居幽朔欲南迁中土苟不南伐当迁都于此王公以为何如欲迁者左不欲者右”。安定王休等相帅如右。南安王桢进曰:“成大功者不谋于众。今陛下苟辍南伐之谋,迁都洛邑,此臣等之愿,苍生之幸也”。群臣皆呼万岁。时旧人虽不愿内徙,而惮于南伐,无敢言者;遂定迁都之计。

(注解)①革,革卦,变卦是万物运转的规律。②虎变:如虎身上的花纹斑斓多变,比喻因时制宜,革新创制,斐然可观。③稽颡,古代一种跪拜礼,屈膝下拜,以额触地,表示极度的虔诚。

(《资治通鉴》138卷)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使太常卿王谌之  筮:占卜
B.卒一万 弊:疲惫
C.夫亦何 伤:伤害
D.谓之曰 逆:迎接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魏主平城地寒    申之孝悌之义
B.顺乎天应乎人    臣诚恐见欺于王负赵
C.朕欲此迁宅中原  不如而善遇之
D.今当更与卿论    臣不知陛下独行,竞何
【小题3】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部表明魏主迁都洛阳决心和策略的一组是
A.①此乃用武之地,非可文治 ②乃议大举伐齐,欲以协众
B.①群臣莫敢言 ②斧钺有常,卿勿复言
C.①各言其志,夫亦何伤   ②非常之事,故非常人之所及
D.①社稷我之社稷,任城欲沮众邪   ②使太常卿王谌筮之
【小题4】下列对文中划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者兴发\不小动而无成\何以示后\朕世居幽\朔欲南迁中土\苟不南伐\当迁都\于此王公\以为何如\欲迁者左\不欲者右
B.今者兴发不小\动而无成\何以示后\朕世居幽朔\欲南迁中土\苟不南伐\当迁都于此\王公以为何如\欲迁者左\不欲者右
C.今者兴发\不小动而无成\何以示后\朕世居幽朔\欲南迁中土\苟不南伐\当迁都于此\王公以为何如\欲迁者左\不欲者右
D.今者兴发不小\动而无成\何以示后\朕世居幽\朔欲南迁中土\苟不南伐\当迁都\于此王公\以为何如\欲迁者左\不欲者右
【小题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文王足智多谋,煞费苦心。为了迁都洛阳,他先让太常卿占卜,为军事行动造势;再率众离开故都平城来到洛阳,后来甚至实施斧钺之刑来镇压群臣。
B.尚书李冲等人认为孝文帝迁都洛阳,天下人都不愿意,此举只是孝文帝独断专行,但不知道该说什么来阻止,只有以死相劝。
C.孝文帝恩威并济,循循善诱。一方面,在朝堂上疾言厉色斥责任城王拓跋澄,另一方面他又私下里推心置腹讲道理进行安抚,终于获得任城王拓跋澄的理解与支持。
D.本文通过语言、神态描写,塑造了一位锐意改革、深谋远虑的君王形象。在同群臣的争辩中,也体现了魏主富有心计、善用谋略的特点。
【小题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明堂之忿,恐人人竞言,沮我大计,故以声色怖文武耳。
(2)澄曰:“陛下欲宅中土,以经略四海,此周、汉所以兴隆也。”
(3)非常之事,故非常人之所及。陛下断自圣心,彼亦何所能为!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7分)
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人,此亡秦之耳。窃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节选自《鸿门宴》)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若皆且为所虏属:下属
B.目尽裂眦:眼眶
C.则斗卮酒与:给
D.此亡秦之耳续:后继者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樊哙侧盾以撞吾还也
B.劳苦功高如此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
C.欲诛有功
微夫人力不及此
D.窃大王不取也
母宗族,皆戮没
【小题3】翻译下列语句。(8分)
⑴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4分)
⑵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4分)
【小题4】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范增多次向项羽使眼色,并举起所佩带的玉玦向项羽示意,目的是向项羽表明自己的忠心。
B.范增老谋深算,富有远见,认为如果不借此机会杀了刘邦,以后就会成为刘邦的阶下之囚。
C.项伯同项庄一起舞剑,并借机掩护刘邦,项羽对此不加制止,失去了一次杀死刘邦的良机。
D.作者浓墨重彩地描写了“樊哙闯帐”这一情节,表现樊哙勇猛豪壮而粗中有细的性格特点。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是岁也,大将军(指卫青)姊子霍去病年十八,幸,为天子侍中,善骑射,再从大将军,受诏与壮士,为剽姚校尉,与轻勇骑八百直弃大军数百里赴利,斩捕首虏过当。
其秋,单于怒浑邪王居西方数为汉所破,亡数万人,以骠骑之兵也。单于怒,欲召诛浑邪王。浑邪王与休屠王等谋欲降汉,使人先要边。是时大行李息将城河上,得浑邪王使,即驰传以闻。天子闻之,于是恐其以诈降而袭边,乃令骠骑将军将兵往迎之。骠骑既渡河,与浑邪王众相望。浑邪王裨将见汉军而多欲不降者,颇遁去。骠骑乃驰入与浑邪王相见,斩其欲亡者八千人,遂独遣浑邪王乘传先诣行在所,尽将其众渡河,降者数万,号称十万。既至长安,天子所以赏赐者数十巨万。封浑邪王万户,为漯阴侯。
骠骑将军为人少言不泄,有气敢任。天子尝欲教之孙吴兵法,对日:“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天子为治第,令骠骑视之,对日:“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由此上益重爱之。然少而侍中,贵,不省士。其从军,天子为遣太官赍数十乘,既还,重车余弃粱肉。而士有饥者。其在塞外,卒乏粮,或不能自振,而骠骑尚穿域蹋鞠。事多此类。
骠骑将军自四年军后三年,元狩六年而卒。天子悼之,发属国玄甲军,陈自长安至茂
陵,为冢象祁连山。谥之,并武与广地曰景桓侯。子嬗代侯。嬗少,字子侯,上爱之,幸其壮而将之。居六岁,元封元年,嬗卒,谥哀侯。无子,绝,国除。
(节选自《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欲诏诛浑邪王诛:指责
B.浑邪王裨将见汉军而多欲不降者裨:副(将)、偏(将)
C.遂独遣浑邪王乘传先诣行在所传:传车,古代驿站上专用的车
D.有气敢任任:担当
【小题2】(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乃令骠骑将军将兵往迎之②乃设九宾礼于廷
B.①斩其欲亡者八千人②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C.①天子所以赏赐者数十巨万②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D.①然少而侍中,贵,不省士②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小题3】(小题3)以下五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都表明霍去病“少而侍中,贵,不省士”的一组是()
①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
②既还,重车余弃粱肉
③对日:“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
④卒乏粮,或不能自振,而骠骑尚穿域蹋鞠
⑤无子,绝,国除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④⑤
【小题4】(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霍去病是大将军卫青的姐姐的儿子,受到皇帝的赏识,在十八岁时,做了皇帝的侍中。
B.霍去病擅长骑马射箭,两次跟从大将军卫青出征,卫青奉汉武帝之命,拨给他壮勇之兵,任命他为剽姚校尉,他率八百骑兵追击敌军数百里,去夺取战功,杀俘敌人很多。
C.霍去病为人寡言少语,敢做敢为。天子曾想教他兵法,他却说:“打仗只看战略如何就够了,不必亦步亦趋地学习古人的兵法。”
D.霍去病死后,皇帝很悲痛,为他建立的坟墓,外形就像祁连山。他的儿子霍嬗在很小的时候就死了,因此,他的后代断绝了,他的封国也就被废除了。
【小题5】(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单于怒浑邪王居西方数为汉所破,亡数万人,以骠骑之兵也。(5分)
②子嬗代侯。嬗少,字子侯,上爱之,幸其壮而将之。(5分)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
A.能守其土,不赂秦
B.削月割,以趋于亡
C.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D.齐人勿于秦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可谓智力孤危B.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C.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D.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小题3】下列对文段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第一段采用举例论证的手法,围绕着不赂秦的国家灭亡的原因进行论述,说明“不赂者”的灭亡也是“赂”的结果。
B.第二段用比喻论证的手法,用“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形象地写出了假如六国能并力抗秦的结果,总结了历史教训,为后文评论现实做了铺垫。
C.第三段点明题旨,将六国的形势和北宋的形势做比较,借古讽今,提醒北宋王朝统治者切勿重蹈六国灭亡的覆辙。
D.文中“呜呼”“悲夫”等感情强烈的嗟叹词的运用,让文章在具有雄辩力量的同事也富有充沛的气势,表现了作者对北宋王朝的深深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