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初,范纯仁以国用不足,请再立常平钱谷敛散出息之法,朝廷用其言;司马光方以疾在告,不与也。已而台谏共言其非,皆不报。光寻具劄子言:“先朝散青苗,本为利民,并取情愿;后提举官速要见功,务求多散。今禁抑配,则无害也。”苏轼奏曰:“熙宁之法,未尝不禁抑配,而其为害也至此。民家量入为出,虽贫亦足;若令分外得钱,则费用自广。今许人情愿,是为设法罔民,使快一时非理之用,而不虑后日催纳之患,非良法也。”会王岩叟、朱光庭、王觌等交章乞罢青苗,光始大悟,力疾入朝,于帘前奏曰:“是何奸邪,劝陛下复行此事!”太皇太后从之。
皇太后谕辅臣曰:“台谏官言近日除授多有不当。”光曰:“朝廷既令臣僚各举所知,必且试用。待其不职,然后罢黜,亦可并坐举者。”吕公著曰:“举官虽委人,亦须执政审察人材。”光曰:“自来执政,止于举到人中取其所善者用之。”韩维曰:“光所言非是,直信举者之言,不先审察,待其不职而罚之,甚失义理。”公著曰:“近除用多失,亦由限以资格。”光曰:“资格亦不可少。”维曰:“资格但可施于叙迁,若升擢人材,岂可拘资格邪!”
九月,丙辰朔,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司马光卒,年六十六。太皇太后哭之恸,帝亦感涕不已。
光居洛阳十五年,天下以为真宰相,田夫野老皆号为司马相公,妇人孺子亦知其为君实也。及为门下侍郎,苏轼自登州召还,缘道人相聚号呼曰:“寄谢司马相公,毋去朝廷,厚自爱,以活我。”辽人敕其边吏曰:“中国相司马矣,切毋生事、开边隙。”光自见言行计从,欲以身徇社稷,躬亲庶务,不舍昼夜。宾客见其体羸,举诸葛亮食少事烦以为戒,光曰:“死生命也。”为之益力。病革,不复自觉,谆谆如梦中语,然皆朝廷天下事也。既殁,其家得遗奏八纸,皆手札,论当世要务。百姓闻其卒,罢市而往吊,鬻衣而致奠,巷哭而过,车盖以万千数。京师民画其像,刻印鬻之,家置一本,饮食必祝焉。归葬陕州,四方来会者数万人。
(选自《续〈资治通鉴〉》)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今禁抑配抑配:强行摊派
B.台谏官言近日除授多有不当除授:授予官职
C.缘道人相聚号呼曰缘道:沿路
D.宾客见其体羸宾客:尊贵客人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范纯仁以国用不足一位五十步笑百步
B.是为设法罔民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C.则无害也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D.于帘前奏曰青,取之于蓝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司马光忠于朝廷。他带病坚持工作,把生死置之度外,临死前,昏睡中仍关心国家大事。
B.司马光知人善任。针对当时官员不够称职的情况,他主张让朝官各举所知,加以试用。
C.司马光从谏如流。他原本支持恢复轻描法,但听见苏轼等人的意见后,主动放弃己见。
D.司马光深得人心。他被贬,百姓还当他是真宰相;他去世,百姓自发地去哀悼和纪念。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司马光方以疾在告,不与也。(3分)
(2)待其不职,然后罢黜,亦可并坐举者。(3分)
(3)资格但可施于叙迁,若升擢人材,岂可拘资格邪!(4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4-10-16 05:14:0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字
(1)常以身蔽沛公_______________   (2)而听细说______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句子中“以”的用法和意义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举所佩玉玦示之者三。(本文)
B.劳师袭远,非所闻也。(《殽之战》)
C.木欣欣向荣。(《归去来兮辞》)
D.谨拜表闻。(《陈情表》)
【小题3】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句
(1)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2)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小题4】依据选文第一段,推测“项王默然不应”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资中筠评价太史公的文章有“奇气”,结合选段,分析“奇气”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同类题3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共9分)
沛公旦日从百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也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小题1】下列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加点字活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常以身蔽沛公
A.吏民,封府库B.吾得事之
C.旦日百余骑来见项王D.项伯杀人,臣
【小题2】 下面句中“之”的用法和意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今者有小人B.臣请入,与同命。
C.举所佩玉玦以示者三D.因击沛公于坐,杀
【小题3】 下列各项与“若属皆且为所虏”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重为乡党所笑 B.籍何以至此 
C.亚父者,范增也 D.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崇(宰相姚崇)尝于帝(唐玄宗)前序次郎吏,帝左右顾,不主其语。崇惧,再三言之,卒不答,崇趋出。内侍高力士曰:“陛下新即位,宜与大臣裁可否。今崇亟言,陛下不应,非虚怀纳诲者。”帝曰:“我任崇以政,大事吾当与决,至用郎吏,崇顾不能而重烦我邪?”崇闻乃安。由是进贤退不肖而天下治。
开元四年,山东大蝗,民祭且拜,坐视食苗不敢捕。崇奏:“《诗》云:‘秉彼蟊贼,付畀炎火。’汉光武诏曰:‘勉顺时政,劝督农桑。去彼螟域,以及蟊贼。’此除蝗谊也。且蝗畏人易驱,又田皆有主,使自救其地,必不惮勤。请夜设火,坎其旁,且焚且瘗,蝗乃可尽。古有讨除不胜者,特人不用命耳。”乃出御史为捕蝗使,分道杀蝗。汴州刺史倪若水上言:“除天灾者当以德,昔刘聪除蝗不克而害愈甚。”拒御史不应命。崇移书诮之曰:“聪伪主,德不胜祆,今祆不胜德。古者良守,蝗避其境,谓修德可免,彼将无德致然乎?今坐视食苗,忍而不救,因以无年,刺史其谓何?”若水惧,乃纵捕,得蝗十四万石。时议者喧哗,帝疑,复以问崇,对曰:“庸儒泥文不知变。事固有违经而合道,反道而适权者。昔魏世山东蝗,小忍不除,至人相食;后秦有蝗,草木皆尽,牛马至相啖毛。今飞蝗所在充满,加复蕃息。且河南、河北家无宿藏,一不获则流离,安危系之。且讨蝗纵不能尽,不愈于养以遗患乎?”
帝然之。黄门监卢怀慎曰:“几天灾安可以人力制也!且杀虫多,必戾和气。愿公思之。”崇曰:“昔楚王吞蛭而厥疾瘳,叔敖断蛇福乃降。今蝗幸可驱,若纵之,谷且尽,如百姓何?杀虫救人,祸归于崇,不以诿公也!”蝗害讫息。
于是,帝方躬万机,朝夕询逮,它宰相畏帝成决,皆谦惮,唯独崇佐裁决,故得专任。崇第赊僻,因近舍客庐。会怀慎卒,崇病痁移告,凡大政事,帝必令源乾曜就咨焉。乾曜所奏善,帝则曰:“是必崇画之。”有不合,则曰:“胡不问崇?”乾曜谢其未也,乃已。帝欲崇自近,诏徙寓四方馆,日遣问食饮起居,高医、尚食踵道。崇以馆局华大,不敢居。帝使语崇曰:“恨不处禁中,此何避?”久之,紫微史赵诲受夷人赇,当死。崇素亲倚,署奏营减,帝不悦。时曲赦京师,惟诲不原。崇惶惧,上还宰政,引宋璟代,乃以开府仪同三司罢政事。
注:痁:疟疾     (选自《新唐书》)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陛下不应,非虚怀纳诲者诲:悔改
B.此除蝗谊也谊:道理
C.请夜设火,坎其旁坎:挖坑
D.祸归于崇,不以诿公也诿:连累
【小题2】(小题2)以下句子中,全部表明姚崇主张灭蝗的理由的一组是( )(3分)
①时议者喧哗,帝疑,复以问崇   ②坐视食苗,忍而不救,因以无年 ③杀虫救人,祸归于崇,不以诿公也 ④请夜设火,坎其旁,且焚且瘗 ⑤今蝗幸可驱,若纵之,谷且尽 ⑥蝗畏人易驱,田皆有主,使自救其地,必不惮勤
A.①②④B.①③⑥C.②⑤⑥D.③④⑤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开元四年,唐朝出现了大面积蝗灾,当时就要不要灭蝗的事竟会出现十分激烈的争论,就连皇帝也对灭蝗表示犹豫怀疑。
B.姚崇在皇帝面前报告要进用的郎官的名单,皇帝左右观看,不理会他的话,致使姚崇害怕,赶快退下,这说明皇帝对姚崇还是存有戒心,不太信任,表现出厌烦情绪。
C.倪若水关于灭蝗的愚蠢的见解,把姚崇气坏了。姚崇大怒,专门给倪若水发了道命令,让倪若水害怕了,才遵命灭蝗,姚崇使用的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
D.姚崇的亲信赵诲接受胡人的贿赂的事败露,应当下狱处死,姚崇却竭力为赵诲求情,可皇帝对姚崇徇私枉法的行为感到遗憾,并未给姚崇面子,姚崇惊惶,只好辞职离开了相位。

同类题5

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语段,完全后面问题。(12分)
顷之未发,太子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车而去,终已不顾。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物,厚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战国策 荆轲刺秦王》
【小题1】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6分,每空1分)
(1)迟:     (2)仆:     (3)祖:    
(4)就:     (5)币:     (6)遗: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翻译,准确的一项是(3分)
A.太子和宾客知道了这件事情,都穿着白色的衣服戴着白色的帽子来给他送行。
B.太子和知道这件事情的宾客们,都穿着白色的衣服戴着白色的帽子来给他送行。
C.太子和知道这件事情的宾客们,都给他送来了白色的衣服和帽子。
D.太子和宾客知道了这件事情,都给他送来了白色的衣服和帽子。
【小3】题下列对选段及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子担心荆轲反悔而不去刺杀秦王,就又一次委婉地催促荆轲出发,并准备先派秦武阳去。
B.荆轲没有按时出发,并不是太子所认为的有改悔,而是另有原因的,他是想等一个他的宾客。
C.高渐离击打着筑,荆轲唱着“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歌,这让所有来送行的人都泪流满面。
D.荆轲到秦国后,用价值重金的财物买通了蒙嘉,借蒙嘉的引荐而有了靠近秦王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