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燕王好微巧,卫人曰:“请以棘刺之端为母猴。”燕王说之,养之以五乘之奉。王曰:“吾试观客为棘刺之母猴。”客曰:“人主欲观之,必半岁不入宫,不饮酒食肉,雨霁日出,视之晏阴之间,而棘刺之母猴乃可见也。”燕王因养卫人,不能观其母猴。郑有台下之冶者谓燕王曰:“臣为削者也,诸微物必以削削之,而所削必大于削。今棘刺之端不容削锋,难以治棘刺之端,王试观客之削,能与不能可知也。”王曰:“善。”谓卫人曰:“客为棘刺之母猴,何以理之?”曰:“以削。”王曰:“吾欲观见之。”客曰:“臣请之舍取之。”因逃。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燕王好微巧(______)
(2)雨日出(______)
(3)臣请舍取之(______)
(4)逃(______)
【小题2】下列“为”字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   )
A.臣削者也
B.请以棘刺之端母猴
C.为国者无使积威之所劫哉
D.之,则难者亦易矣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燕王说之,养之以五乘之奉。
(2)客为棘刺之母猴,何以理之?
【小题4】“冶者”巧破卫人谎言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1-06 11:36:3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说难

韩非子

凡说之难:在知所说之心,可以吾说当之。所说出于为名高者也,而说之厚利,则见下节而遇卑贱,必弃远矣。所说出于厚利者也,而说以名高,则见无心而远事情,必不收矣。所说阴为厚利而为名高者也,而说之以名高,则阳收其身实疏之;说之以厚利,则阴用其言显弃其身矣。此不可不察也。

昔者郑武公欲伐胡,故先以其女妻胡君以娱其意。问于群臣:“吾欲用兵,谁可伐者?”大夫关其思对曰:“胡可伐。”武公怒戮之,曰:“胡,兄弟之国也。子言伐之,何也?”胡君闻之,以郑为亲己,遂不备郑。郑人袭胡,取之。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此二人说者皆当矣,厚者戮,薄者见疑,则非知之难也,处知则难也。此不可不察。

昔者弥子瑕有宠于卫君。卫国之法:窃驾君车者罪刖。弥子瑕母病,人往夜告弥子,弥子矫驾君车以出。君闻而贤之,曰:“孝哉!母之故,忘其刖罪。”异日,与君游于果园,食桃而甘,不尽,其半啖君。君曰:“爱我哉!忘其口味,以啖寡人。”及弥子色衰爱弛,得罪于君,君曰:“是固尝矫驾吾车,又尝啖我以余桃。”故弥子之行未变于初也,而以前之所以见贤而后获罪者,爱憎之变也。故有爱于主,则智当而加亲;有憎于主,则智不当见罪而加疏。故谏说谈论之士,不可不察爱憎之主而后说焉。

夫龙为虫也,柔可而骑也;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若人有婴之者则必杀人。人主亦有逆鳞,说者能无婴人主之逆鳞,则几矣

(注)①选自韩非子《说难》,有删节。说难(shuìnán):游说进言的困难。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则见下节而遇卑贱 下节:节操低下
B.所说阴为厚利而为名高者也 显:显赫
C.人往夜告弥子 间:抄小路
D.柔可而骑也   狎:戏弄
【小题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而说之厚利 其半啖君
B.则阳收其身实疏之  武公怒戮之
C.而说以名高 夫龙为虫也
D.厚者戮,薄者见疑  母之故,忘其刖罪
【小题3】下列对文中划线语句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凡说之难:在知所说之心,可以吾说当之
大凡游说进言的困难:在于了解进说对象的心理,以便让自己的说法适合他
B.则非知之难也,处知则难也
那么不是了解情况有困难,而是处理所了解的情况很困难
C.是固尝矫驾吾车,又尝啖我以余桃
这人原本就曾假托君命私自驾驭我的车子,又曾经把吃剩的桃子给我吃
D.故有爱于主,则智当而加亲
所以对君主有爱时,就显得智慧并且更加亲近君主
【小题4】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1)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2)说者能无婴人主之逆鳞,则几矣。
【小题5】第五段中“此二人说者皆当矣”,“二人”指的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小题6】请从文中三个故事中选择一个简要概括,并谈谈该故事对游说进言的人来说有怎样的启示。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今有不才之子,父母怒之弗为改,乡人谯之弗为动,师长教之弗为变。夫以父母之爱、乡人之行、师长之智,三美加焉,而终不动,其胫毛不改。州部之吏,操官兵,推公法,而求索奸人。然后恐惧,变其节,易其行矣。故父母之爱不足以教子,必待州部之严刑者,民固骄于爱、听于威矣。故十仞之城,楼季弗能逾者,峭也;千仞之山,跛牂易牧者,夷也。故明王峭其法而严其刑也。布帛寻常,庸人不释;铄金百溢,盗跖不掇。不必害,则不释寻常;必害手,则不掇百溢。故明主必其诛也。

是以赏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故主施赏不迁,行诛无赦,誉辅其赏,毁随其罚,则贤、不肖俱尽其力矣。

――《韩非子·五蠹》

注:①谯:指责,责骂。  ②楼季:魏文侯之弟,善登高跳跃。  ③跛牂:跛腿的母羊。

【小题1】韩非子是___家的代表人物。
【小题2】写出下列加点的字在句中的意思
(1)三美焉(______)
(2)跛牂易牧者,也(______)
【小题3】对“州部之吏,操官兵,推公法,而求索奸人”一句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地方上的官吏率领官兵,推行公正的法令,抓捕罪犯。
B.地方上的官吏演练官兵,制定法令,寻找罪犯。
C.地方上的官吏拿着属于官方的兵器,执行国法,搜捕坏人。
D.地方上的官吏拿着官府中的兵器,依据公正的法令,寻找坏人。
【小题4】文章第一段主要运用了___的论证方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作用。
【小题5】请针对本文的主要观点,谈谈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