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励精图治。丁未,上引诸卫将卒习射于显德殿庭,谕之曰:“戎狄侵盗,自古有之;患在边境少安,则人主逸游忘战,是以寇来莫之能御。今朕不使汝曹穿池筑苑,专习弓矢,居闲无事,则为汝师,突厥入寇,则为汝将,庶几中国之民可以少安乎!”于是日引数百人教射殿庭,上亲临试,中多者赏以弓、刀、帛,其将帅亦加上考。群臣多谏曰:“于律,兵刃至御在所者绞。今使卑碎之人张弓挟矢轩陛之侧,陛下亲在其间,万一有狂夫窃发,出于不,非所以重社稷也。”上皆不听,曰:“王者视四海如一家,封域之内,皆朕赤子,朕一一推心置其腹中,奈何宿卫之士亦加猜忌乎!”由是人思自励,数年之间,悉为精锐。
上数引魏征入卧内,访以得失;征知无不言,上皆欣然嘉纳。上遣使点兵,封德彝奏:“中男虽未十八,其躯干壮大者,亦可并点。”上从之。敕出,魏征固执以为不可,不肯署敕,至于数四。上怒,召让之曰:“中男壮大者,奸民诈妄以避征役,取之何害,而卿固执至此!”对曰:“夫兵在御之得其道不在众多陛下取其壮健以道御之足以无敌于天下何必多取细弱以增虚数乎!且陛下每云:‘吾以诚信御天下,欲使臣民皆无欺诈。’今即位未几,失信者数矣!”
上愕然曰:“朕何为失信?”对曰:“陛下初即位,下诏云:‘负官物,悉令蠲免。’有司以为负秦府国司者,非官物,征督如故。陛下秦王升为天子,国司之物,非官物而何!又曰:‘关中免二年租调,关外给复一年。’既而继有敕云:‘已役已者,以来年为始。’散还之后,方复更征,百姓固已不能无怪。今既征得物,复点为兵,何谓以来年为始乎!又陛下所与共治天下者在于守宰,居常简阅,咸以委之;至于点兵,独疑其诈,岂所谓以诚信为治乎!”上悦曰:“向者朕以卿固执,疑卿不达政事,今卿论国家大体,诚尽其精要。夫号令不信,则民不知所从,天下何由治乎!朕过深矣!”不点中男,赐征金瓮一。
(选自《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二·唐纪八》,有改动)
【注】①上:指唐太宗李世民,唐高祖李渊次子,曾受封为秦王。②上考:考核成绩列为上等。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已役已者,以来年为始 输:缴纳
B.上数引魏征入卧内,访以得失 访:寻访
C.负官物,悉令蠲免 逋:如果
D.万一有狂夫窃发,出于不 意:意外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中男壮大者,奸民诈妄以避征役不点中男,赐征金瓮一
B.兵刃至御在所者绞 陛下秦王升为天子
C.上怒,召让之曰 天下何由治乎
D.日引数百人教射殿庭 张弓挟矢轩陛之侧
【小题3】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夫兵/在御之得其道/不在众多/陛下取其壮/健以道御之足以无敌于天下/何必多取细弱以增虚数乎
B.夫兵在御之得其道/不在众多陛下/取其壮健/以道御之足以/无敌于天下/何必多取细弱以增虚数乎
C.夫兵/在御之得其道/不在众多/陛下取其壮健以道御之/足以无敌于天下/何必多取细弱以增虚数乎
D.夫兵在御之得其道/不在众多/陛下取其壮健/以道御之/足以无敌于天下/何必多取细弱以增虚数乎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唐太宗认为,忧虑的不是周边的戎狄等族的侵扰边境,而是边境稍微安宁,君主就放逸游荡,忘记战争的威胁、国家的安危。
B.唐太宗不仅亲自带领宫中将士练习射箭,而且对身边的卫士以诚相待,推心置腹,卫士自强自励,几年之间,都成为精兵强将。
C.魏征提出关中地区免收二年的租调,关外地区免除徭役一年的策略,但不久唐太宗又重发敕令,改变主意征收租调,失信于民。
D.魏征据理力争,反对征召虽健壮高大但不足十八岁的的中男,这让唐太宗很恼火;但经过沟通,征兵政令最终废止了,魏征还得了赏。
【小题5】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 (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庶几中国之民可以少安乎!(3分)
②向者朕以卿固执,疑卿不达政事,今卿论国家大体,诚尽其精要。(4分)
(2)从文中找出能表现唐太宗“励精图治”的两个事例。(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3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4-10-16 04:59:3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进兵北地,至燕南界 略:掠夺,夺取
B.今行而无,则秦未可亲也 信:诚信,信用
C.秦王之金千斤,邑万家   购:重金征求
D.秦之遇将军,可谓矣 深:狠毒,刻毒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丹不忍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②愿得将军之首献秦
B.①樊於期前曰:“为之奈何?” ②臣得有以报太子
C.①吾每念,常痛骨髓    ②燕王拜送
D.①伏尸哭,极哀 ②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小题3】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

同类题2

阅读下面《荆轲刺秦王》中节选的几段文字,完成问题。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小题1】下列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足下,谦辞,旧时交际用语,可译为“您”,古代下称上或同辈相称都可称足下。
B.长者,今义指年长之人,古义是指品德高尚之人,此处指樊於期。
C.戮没,杀戮和没收。文中指秦王对樊於期的父母宗族,重要的人杀掉,其他人等收为奴婢。
D.偏袒,文中指袒露一只臂膀。现代汉语指偏护一方,保护一方不受伤害。古今意义不同。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问题的分析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段连用“破、虏、收、进、略、至”六个动词,写出了秦军所向披靡,燕国危如累卵的形势,使故事一开始就笼罩着紧张的气氛,为后面故事的展开定下了悲剧的基调。
B.燕太子一句“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婉转含蓄。荆轲在危难之际,毅然回答,“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体现了他“言必信,行必果”的侠义精神。
C.荆轲推心置腹,使樊於期“仰天太息流涕”继而“偏袒扼腕而进”,甘心自刎献头。一个义勇刚烈、热肚直肠的荆轲形象跃然纸上。
D.节选部分叙述了荆轲行刺缘起和准备信物的内容,通过荆轲与燕太子、荆轲与樊於期的对话,真实而生动地刻画了侠士荆轲和武将樊将军的形象。
【小题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小题1】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张良出,要项伯B.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C.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D.沛公奉卮酒为寿
【小题2】加点字的用法与“臣活之”中的“活”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B.沛公军霸上
C.范增数目项王D.刑人如恐不胜
【小题3】从用法特点的角度看,下列加点的字与“吾得兄事之”中的“兄”不同的一项是(   )
A.函封之B.常以身翼蔽沛公C.籍吏民D.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小题4】下列加点字的意思与“不如因善遇之”中的“因”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B.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C.因循守旧D.余因得观遍群书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3分)
译文:
(2)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3分)
译文:
(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4分)
译文:

同类题4

阅读下列文言语段,完成下面问题。(22分)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
A.哙遂入,帷西向立——披:掀开B.杀人如不能——举:尽
C.道芷阳行——间:趁机D.沛公则车骑——置:放弃,丢下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
A.遣将守关者——君安与项伯有
B.招樊哙出——击沛公于坐
C.覆其盾地——若亡郑而有益
D.令张良留谢——度我至军中,公
【小题3】下列语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文字,补出后语句的意思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3分  )
A.(张良)则与(樊哙)斗卮酒B.加彘肩(于盾)上
C.(沛公)劳苦而功高如此D.(项王)欲诛有功之人
【小题4】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都能直接表现樊哙有勇有谋的一组是(    )(  3分  )
①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②“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③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 ④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⑤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 ⑥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A.①③④B.①④⑤C.②③⑥D.②⑤⑥
【小题5】翻译下列句子(10分)
(1)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5分)
(2)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5分)

同类题5

(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
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嗔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所击者服,未尝败北北:北面。 B.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伏:信服。
C.骑能属者百余人耳。属:跟从。D.田父绐曰:“左。” 绐:欺骗。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B.平明,汉军乃觉之乃自刎而死
C.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吕)马童面之
D.不忍杀之,以赐公。汉军至,无以渡。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羽走到阴陵时,迷路了,向一农夫问路,老农骗他说:“往左拐。”项羽往左走,就陷入了一片低洼地里,所以又被汉军追上了。
B.赤泉侯杨喜担任骑兵将领,负责追击项羽,项羽瞪眼对他大喝,赤泉侯杨喜连人带马惊慌失措,倒退了好几里。
C.项羽想东渡乌江。乌江的亭长撑船靠岸等待他,而项羽觉得自己当年带领八千江东子弟渡江向西,现在无一人生还,无面见江东父老,于是拒绝渡江。
D.项羽在乌江边与汉军短兵相接,杀死几百汉军,自己毫发无损,被他的老朋友吕马童认出来后,便无奈自刎。
【小题4】把下列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
 
 
(2)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