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励精图治。丁未,上引诸卫将卒习射于显德殿庭,谕之曰:“戎狄侵盗,自古有之;患在边境少安,则人主逸游忘战,是以寇来莫之能御。今朕不使汝曹穿池筑苑,专习弓矢,居闲无事,则为汝师,突厥入寇,则为汝将,庶几中国之民可以少安乎!”于是日引数百人教射殿庭,上亲临试,中多者赏以弓、刀、帛,其将帅亦加上考。群臣多谏曰:“于律,兵刃至御在所者绞。今使卑碎之人张弓挟矢轩陛之侧,陛下亲在其间,万一有狂夫窃发,出于不,非所以重社稷也。”上皆不听,曰:“王者视四海如一家,封域之内,皆朕赤子,朕一一推心置其腹中,奈何宿卫之士亦加猜忌乎!”由是人思自励,数年之间,悉为精锐。
上数引魏征入卧内,访以得失;征知无不言,上皆欣然嘉纳。上遣使点兵,封德彝奏:“中男虽未十八,其躯干壮大者,亦可并点。”上从之。敕出,魏征固执以为不可,不肯署敕,至于数四。上怒,召让之曰:“中男壮大者,奸民诈妄以避征役,取之何害,而卿固执至此!”对曰:“夫兵在御之得其道不在众多陛下取其壮健以道御之足以无敌于天下何必多取细弱以增虚数乎!且陛下每云:‘吾以诚信御天下,欲使臣民皆无欺诈。’今即位未几,失信者数矣!”
上愕然曰:“朕何为失信?”对曰:“陛下初即位,下诏云:‘负官物,悉令蠲免。’有司以为负秦府国司者,非官物,征督如故。陛下秦王升为天子,国司之物,非官物而何!又曰:‘关中免二年租调,关外给复一年。’既而继有敕云:‘已役已者,以来年为始。’散还之后,方复更征,百姓固已不能无怪。今既征得物,复点为兵,何谓以来年为始乎!又陛下所与共治天下者在于守宰,居常简阅,咸以委之;至于点兵,独疑其诈,岂所谓以诚信为治乎!”上悦曰:“向者朕以卿固执,疑卿不达政事,今卿论国家大体,诚尽其精要。夫号令不信,则民不知所从,天下何由治乎!朕过深矣!”不点中男,赐征金瓮一。
(选自《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二·唐纪八》,有改动)
【注】①上:指唐太宗李世民,唐高祖李渊次子,曾受封为秦王。②上考:考核成绩列为上等。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已役已者,以来年为始 输:缴纳
B.上数引魏征入卧内,访以得失 访:寻访
C.负官物,悉令蠲免 逋:如果
D.万一有狂夫窃发,出于不 意:意外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中男壮大者,奸民诈妄以避征役不点中男,赐征金瓮一
B.兵刃至御在所者绞 陛下秦王升为天子
C.上怒,召让之曰 天下何由治乎
D.日引数百人教射殿庭 张弓挟矢轩陛之侧
【小题3】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夫兵/在御之得其道/不在众多/陛下取其壮/健以道御之足以无敌于天下/何必多取细弱以增虚数乎
B.夫兵在御之得其道/不在众多陛下/取其壮健/以道御之足以/无敌于天下/何必多取细弱以增虚数乎
C.夫兵/在御之得其道/不在众多/陛下取其壮健以道御之/足以无敌于天下/何必多取细弱以增虚数乎
D.夫兵在御之得其道/不在众多/陛下取其壮健/以道御之/足以无敌于天下/何必多取细弱以增虚数乎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唐太宗认为,忧虑的不是周边的戎狄等族的侵扰边境,而是边境稍微安宁,君主就放逸游荡,忘记战争的威胁、国家的安危。
B.唐太宗不仅亲自带领宫中将士练习射箭,而且对身边的卫士以诚相待,推心置腹,卫士自强自励,几年之间,都成为精兵强将。
C.魏征提出关中地区免收二年的租调,关外地区免除徭役一年的策略,但不久唐太宗又重发敕令,改变主意征收租调,失信于民。
D.魏征据理力争,反对征召虽健壮高大但不足十八岁的的中男,这让唐太宗很恼火;但经过沟通,征兵政令最终废止了,魏征还得了赏。
【小题5】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 (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庶几中国之民可以少安乎!(3分)
②向者朕以卿固执,疑卿不达政事,今卿论国家大体,诚尽其精要。(4分)
(2)从文中找出能表现唐太宗“励精图治”的两个事例。(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3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4-10-16 04:59:3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楚汉久相持未决,丁壮苦军旅,老弱罢转漕。项王谓汉王曰:“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汉王笑谢曰:“吾宁斗智,不能斗力。”项王令壮士出挑战。汉有善骑射者楼烦,楚挑战三合,楼烦辄射杀之。项王大怒,乃自被甲持戟挑战。楼烦欲射之项王瞋目叱之楼烦目不敢视手不敢发遂走还入壁不敢复出 汉王使人间问之,乃项王也。汉王大惊。于是项王乃即汉王相与临广武间而语。汉王数之,项王怒,欲一战。汉王不听。项王伏弩射中汉王。汉王伤,走入成皋。
项王闻淮阴侯已举河北,破齐、赵,且欲击楚,乃使龙且往击之。淮阴侯与战,骑将灌婴击之,大破楚军,杀龙且。韩信因自立为齐王。项王闻龙且军破,则恐,使盱台人武涉往说淮侯。淮阴侯弗听。是时,彭越复反,下梁地,绝楚粮。项王乃谓海春侯大司马曹咎等曰:“谨守成皋,则汉欲挑战,慎勿与战,毋令得东而已。我十五日必诛彭越,定梁地,复从将军。”乃东,行击陈留、外黄。
汉果数挑楚军战,楚军不出。使人辱之,五六日,大司马怒,渡兵汜水。士卒半渡,汉击之,大破楚军,尽得楚国货赂。当是时,项王在睢阳,闻海春侯军败,则引兵还。汉军方围钟离昧于荥阳东,项王至,汉军畏楚,尽走险阻。
是时,汉兵盛食多,项王兵罢食绝。汉遣陆贾说项王,请太公,项王弗听。汉王复使侯公往说项王,项王乃与汉约,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项王许之。项王已约,乃引兵解而东归。
(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楼烦欲射之/项王瞋目/叱之/楼烦目不敢视/手不敢发/遂走还入壁/不敢复出/
B.楼烦欲射之/项王嗔目叱之/楼烦目不敢视/手不敢发/遂走还入壁/不敢复出/
C.搂烦欲射之/项王瞋目叱之/楼烦目不敢视/手不敢发/遂走/还入壁/不敢复出/
D.搂烦欲射之/项王瞋目/叱之/楼烦目不敢视/手不敢发/遂走/还入壁/不敢复出/
【小题2】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乃自被甲持戟挑战    被:遮住
B.汉王使人间问之 间:暗中
C.项王闻淮阴侯已举河北 举:攻克
D.汉果数挑楚军战 数:屡次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王知己知彼,不愿斗力。汉王知道自己的军队斗力斗不过项王,因而面对项王决一雌雄的挑战,他不敢应战。
B.项王临危不乱,从容部署。他派人劝说韩信不成功,彭越又断他的粮食,便留曹咎等驻守成皋,自己前去攻打彭越。
C.汉军谋略得当,大破楚军。汉军向楚军挑战无果,便派人多日辱骂、激怒楚军,诱使楚军出战,最终大败楚军。
D.鸿沟为界,楚汉分天下。由于士气和粮草比不上汉军,项王在陆贾的劝说下,答应两军以鸿沟为界,自己带兵东归。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汉王复使侯公往说项王,项王乃与汉约,中分天下。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军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善遇之。”项王许诺。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常在沛公也。” 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 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

(节选自《鸿门宴》)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时与臣 游:游玩
B.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 戮力:合力
C.范增目项王     数:屡次
D.其常在沛公也   意:意图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不如善遇之 人之力而敝之
B.项王按剑跽 夜缒
C.备他盗之出入非常也  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卒尸合
D.窃为大王不取 邻之厚,君之薄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通过对项羽的语言、行动等细节的描写,生动地表现了项羽自矜功伐、刚愎自用、寡谋轻信的性格特点。
B.文中樊哙不顾卫士阻拦闯入军帐可见其勇猛。人帐后的行为虽然无礼,语言却是有条有理,可见他的足智多谋。
C.文中多处细节描写刻画了刘邦谦恭自卑的一面,但从他拉拢项伯、鸿门谢罪的举动中,可见他心机深沉、能屈能伸的特点。
D.司马迁善于把重大的历史事件、生动的场面叙写与丰富的细节描写相结合把宴会前宴会中的矛盾冲突表现得极富戏剧性。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2)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3)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