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德宗贞元十一年,春,二月,)初,阳城自处士征为谏议大夫,拜官不辞。未至京师,人皆想望风采,曰:“城必谏诤,死职下。”及至,诸谏官纷纷言事细碎,天子益厌苦之。而城方与二弟及客日夜痛饮,人莫能窥其际,皆以为虚得名耳。前进士河南韩愈作《争臣论》以讥之,城亦不以屑意。有欲造城而问者,城揣知其意,辄强与酒。客或时先醉仆席上,城或时先醉卧客怀中,不能听客语。及陆贽等坐贬,上怒未解,中外惴恐,以为罪且不测,无敢救者。城闻而起曰:“不可令天子信用奸臣,杀无罪人。”即帅拾遗王仲舒、归登、右补阙熊执易、崔邠等守延英门,上疏论延龄奸佞,贽等无罪。上大怒,欲加城等罪。太子为之营救,上意乃解,令宰相谕遣之。于是金吾将军张万福闻谏官伏阁谏,趋往至延英门,大言贺曰:“朝廷有直臣,天下必太平矣!”遂遍拜城与仲舒等,已而连呼“太平万岁!太平万岁!”万福,武人,年八十余,自此名重天下。时朝夕相延龄,阳城曰:“脱以延龄为相,城当取白麻坏之,恸哭于庭。”有李繁者,泌之子也,城尽疏延龄过恶,欲密论之,以繁故人子,使之缮写,繁径以告延龄。延龄先诣上,一一自解。疏入,上以为妄,不之省。秋七月丙寅朔,阳城改国子司业,坐言裴延龄故也。
(贞元十四年,九月,)太学生薛约师事司业阳城,坐言事,徙连州,城送之郊外。上以城党罪人,左迁城道州刺史。城治民如治家,州之赋税不登,观察使数加诮让,城自署其考曰:“抚字心劳,征科政拙,考下下。”观察使遣判官督其赋,至州,城先自囚于狱。判官大惊,驰入,谒城于狱曰:使君何罪!某奉命候安否耳。”留一二日未去,城不复归。馆门外有故门扇横地,城昼夜坐卧其上,判官不自安,辞去。其后又遣他判官往按之,他判官载妻子中道逸去。
(节选自《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十五)
[注]①[处士]未做官的士人。 ②[陆贽]唐代政治家,文学家。贞元八年(792年)出任宰相,两年后因反对由德宗所宠信的裴延龄掌管财赋,被贬充忠州(今重庆忠县)别驾(州主管官的佐吏)。 ③[坐]由……而获罪。  ④[抚字]抚育爱护。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欲造城而问者造:拜访
B.阳城自处士征为谏议大夫征:征召
C.脱以延龄为相脱:或许
D.不可令天子信用奸臣信:信任
【小题2】(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直接表现阳城勇于劝谏的一组是()(3分)
①城必谏诤,死职下 ②不可令天子信用奸臣,杀无罪人
③上疏论延龄奸佞,贽等无罪  ④上大怒,欲加城等罪
⑤城当取白麻坏之,恸哭于庭  ⑥左迁城道州刺史
A.①④⑤B.③④⑥C.①②⑥D.②③⑤
【小题3】(小题3)下列对文意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当唐德宗要罢免正直的陆贽、重用奸佞的裴延龄时,阳城不顾皇帝的盛怒,上疏论延龄奸佞、申明陆贽等人无罪,结果得罪了皇帝,为他最终被贬为国子司业埋下了伏笔。
B.阳城初征为谏议大夫时,因沉湎于酒而没有做好谏议工作,人们都认为阳城是虚得清名,韩愈因此写文章讥讽他。这是为后文写阳城为陆贽之事死谏作铺垫。
C.文章末段写了阳城的一件轶事,这件轶事写得生动有趣,细节描写尤为成功,如他自署考语“抚字心劳,征科政拙,考下下”,富有戏剧性。
D.阳城任地方官时,州中的赋税收不上,观察使派判官他的任所道州督课税赋,他则先把自己关进了监狱。行文着墨不多,称许之意,则暗含其中。
【小题4】(小题4)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太子为之营救,上意乃解,令宰相谕谴之。(3分)
译文:
(2)疏入,上以为妄,不之省。(3分)
译文:
(3)判官大惊,驰入,谒城于狱曰:“使君何罪!某奉命候安否耳。”(3分)
译文: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4-09-28 11:00:5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列文言文段,回答后面题。(15分)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帏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节选自《鸿门宴》)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庄则入为寿。 寿:祝寿B.先破秦入咸阳者之。王:封……为王
C.沛公起厕。如:往,到……去D.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 戮力: 合力
【小题2】比较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正确的一项是 (    ) 
①.项王未有应 ②.籍何至此
③.项王按剑跽曰 ④.劳苦功高如此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D.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小题3】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项庄是项羽手下的一个武将,他在接受了趁舞剑时刺杀刘邦的任务后,手总是软的,总是于心不忍,再加上项伯的保护,所以他未能把刘邦刺死。
B.樊哙不仅能吃能喝,还能言善辩,口齿伶俐,他居然把项羽说得无言以对。
C.樊哙闯入军营中,只引起了项羽的一点本能的“按剑而跽”的反应,可见项羽的确小看了刘邦及其手下。
D.从樊哙的一番话来看,他是很懂得外交辞令的。他先指桑骂槐地怒斥一顿,然后又不失时机、恰到好处地讲出刘邦这样做都是为了项羽,而抬举一番,难怪项羽愿听。
【小题4】翻译下列语句。(6分,每句3分)   
(1)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
(2)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同类题2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烛之武退秦师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小题1】下列各句中,属于宾语前置的一项是(   )
A.邻之厚,君之薄也
B.何厌之有
C.群臣侍殿上者
D.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小题2】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焉用亡郑以邻?陪:增加
B.朝而夕设版焉济:救济
C.又欲其西封肆:延伸、扩张
D.秦以利晋阙:侵损、削减
【小题3】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以”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乱易整
B.其无礼于晋
C.焉用亡郑陪邻
D.阙秦利晋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烛之武从秦国的立场上劝说秦伯退兵。
B.烛之武在劝说秦伯的过程中指出亡郑只能对晋国有利。
C.从烛之武对形势的分析中可知,晋国的实力比秦国强。
D.晋侯为了报答秦国,曾经答应过给秦国两座城池,但并没有履行诺言。
【小题5】翻译下面句子
(1)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敢以烦执事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宋公与楚人期,战于泓之阳。楚人济泓而来,有司曰:“请迨其未毕济而击之。”宋公曰:“不可。”既济,未毕陈。有司复曰:“请迨其未毕陈而击之。”宋公曰:“不可。”已陈,然后襄公鼓之。宋师大败。
(选自《春秋公羊传》,有删改)
注①宋公:即宋襄公,宋国国君。②期:约定时日。 ③泓:水名。④济:渡,过河。⑤有司:专门管理某种事情的官,这里指宋国的子鱼。⑥迨:趁着。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小惠未徧  徧____________ (2)公将之  驰:__________   
(3)克:    既____________ (4)望其旗 靡:___________
(5)战于泓之阳 :__________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请迨其未毕济而击之。
【小题3】(甲)文中,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条件是:“__________”,(乙)有司认为发动进攻的有利时机是“__________”和“________”。(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小题4】阅读(甲)(乙)两文后,你认为宋军大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智伯索地于魏宣子,魏宣子弗予。任章曰:“何故不予?”宣子曰:“无故请地,故弗予。”任章曰:“无故索地,邻国必恐。彼重欲无。天下必惧,君予之地,智伯必骄而轻敌。邻邦必惧而相亲。以相亲之兵待轻敌之国,则智伯之命不长矣。君不如予之以骄智伯。且君何以天下图智氏,而独以吾国为智氏质乎?”君曰:“善。”乃与之万户之邑。智伯大悦,索地于赵,弗与,围晋阳。韩、魏反之外.赵氏应之内,智氏以亡。
齐攻宋,宋使臧孙子南求救于荆。荆大说,许救之,甚欢。臧孙子忧而反:其御曰:“索救而得,今子有忧色,何也?”臧孙子曰:“宋小而齐大。夫救小宋而恶于大齐,此人之所以忧也;而荆王说,必以坚我也。我坚而齐敝,荆之所利也。”臧孙子乃归。齐人拔五城于宋而荆救不至。
温人周,周不纳客。问之曰:“客耶?”对曰:“主人。“问其巷而不知也,吏因囚之。君使人问之曰:“子非周人也。而自谓非客。何也?”对曰:“臣少也诵《诗》,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今君天子,则我天子之臣也。岂有为人之臣而又为之客哉?故曰:主人也。”君乃使吏出之。
管仲、隰朋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连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地,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与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乐羊为魏将而攻中山,其子在中山,中山之君烹其子而之羹。乐羊坐于幕下而啜之,尽一杯。文侯谓堵师赞曰:“乐羊以我故而食其子之肉。”答曰:“其子而食之,且谁不食?”乐羊罢中山,文侯赏其功而疑其心。孟孙猎得鹿,使秦西巴持之归。其母随之而啼。秦西巴弗忍而与之。孟孙至而求鹿,答曰:“余弗忍而与其母。”孟孙大怒,逐之。居三月,复召以为其子传。其御曰:“曩将罪之,今召以为子传,何也?”孟孙曰:“夫不忍鹿,又且忍吾子乎?”故曰:“巧诈不如拙诚:”乐羊以有功见疑,秦西巴以有罪益信
(节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山之君烹其子而之羹遗:赠送
B.居三月,复召以为其子传:传授
C.彼重欲无,天下必惧厌:满足
D.且君何以天下图智氏释:放弃
【小题2】【小题3】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智伯大悦,索地于赵,弗与,围晋阳②相如持璧却立
B.①温人周,周不纳客②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C.①岂有为人之臣又为之客哉②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
D.①至其不知,不难师于老马与蚁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小题4】【小题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体现人的智慧的一组是
①君不如予之以骄智伯 ②齐人拔五城于宋而荆救不至
③岂有为人之臣而又为之客哉?故曰:主人也  ④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⑤乐羊坐于幕下而啜之,尽一杯 ⑥秦西巴弗忍而与之
A.①②⑤B.③④⑥C.②⑤⑥D.①③④
【小题6】【小题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宣子听取了任章的建议,采用欲擒故纵之术以割让土地使智伯骄傲轻敌;最终贪婪的智伯在韩氏、魏氏、赵氏的联合攻击下灭亡了。
B.齐桓公讨伐孤竹国,春季出征,冬季返回,途中迷路缺水。凭借管仲的聪明,利用老马找到了归路;靠着隰明的智慧,利用蚁穴得到了水。
C.齐国攻打宋国,臧孙子凭借自己的智慧得到了楚王的支持和援助,使宋国免于灭亡。温人在周被囚禁,他靠着聪明机智说动周君释放了自己。
D.乐羊忍住悲痛吃了自己儿子的肉,顺利打败中山国;秦西巴心地善良,把小鹿还给了母鹿。作者认为乐羊的智巧伪诈比不上秦西巴的愚蒙忠诚。
【小题8】【小题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夫救小宋而恶于大齐,此人之所以忧也;而荆王说,必以坚我也。(4分)
(2)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3分)
(3)乐羊以有功见疑,秦西巴以有罪益信。(3分)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或说沛公曰:“秦富十倍天下地形强今闻章邯降项羽项羽乃号为雍王王关中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诸侯军,稍徵(同“征”)关中兵以自益,距”沛公然其计,从之。十一月中,项羽果率诸侯兵西,欲入关,关门闭。闻沛公已定关中,大怒,使黥布等攻破函谷关。十二月中,遂至戏。沛公左司马曹无伤闻项王怒,欲攻沛公,使人言项羽曰:“沛公欲关中,令子婴相,珍宝尽有之。”欲以求封。亚父劝项羽击沛公。方飨士,旦日合战。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号百万。沛公兵十万,号二十万,力不敌。会项伯欲张良,夜往见良,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沛公百馀骑,驱鸿门,见谢项羽。项羽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沛公樊哙、张良故,得解归。归,立诛曹无伤。
(《史记·高祖本纪》)
(二)
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樊哙侧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嗔目视项王,头发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待大王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小题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沛公其计    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对
B.会项伯欲张良 动词使动用法,救活
C.头发指 名词作状语,向上
D.人如恐不胜  名词, 刑罚
【小题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文谕项羽  副词,趁机
B.驱鸿门 代词,他
C.立饮之 连词,表修饰;着
D.臣死不避    副词,尚且
【小题3】下列加点词语意义与用法都相同的是
A.沛公百馀骑  樊哙良坐
B.沛公欲关中  窃为大不取也
C.项羽果率诸侯兵西 哙遂入,披帷西向立
D.无诸侯军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
【小题4】下列加点词语意义与用法都相同的是
A.稍徵关中兵以自益,距    沛公参乘樊哙者也
B.沛公然计 樊哙侧盾以撞
C.令子婴相 窃大王不取也
D.沛公樊哙、张良故 待大王来
【小题5】下列为文中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秦富十倍/天下地形强/今闻章邯降项羽/项羽乃号为雍王/王关中/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
B.秦富十倍/天下地形强/今闻章邯降项羽/项羽乃号/为雍王王关中/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
C.秦富十倍天下/地形强/今闻章邯降项羽/项羽乃号/为雍王王关中/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
D.秦富十倍天下/地形强/今闻章邯降项羽/项羽乃号为雍王/王关中/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
【小题6】翻译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
(1)亚父劝项羽击沛公。方飨士,旦日合战。
(2)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