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面小题。
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
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对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曰:‘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不共给?昭王之不复,君问诸水滨。”
师进,于陉。夏,楚子使屈完如师。
师退,次于召陵。
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齐侯曰:“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谷同好,如何?”对曰:“君惠徼福于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齐侯曰:“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对曰:“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
屈完及诸侯盟。
(选自《左传》)
【小题1】下列词语中,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敢不共给  敢:谦辞,等于说“怎敢”“岂敢”
B.君其问诸水滨  其:表委婉的语气词,还是
C.次于召陵 次:军队临时驻扎
D.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  敝:损害,损伤
【小题2】下列对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五侯九伯,指公、侯、伯、子、男五等诸侯和九州之长,文中泛指天下诸侯。
B.包茅,古代祭祀时用以滤酒的菁茅。因以裹束菁茅置于匣中,故称“包茅”。
C.不谷,不善,亦作“不榖”。古代王侯自称的谦词。除此之外,侯王还往往谦称自身为孤、寡、朕等。
D.社稷,“社”指土神,“稷”指谷神,古代君主都祭社稷,后来就用“社稷”代表国家。
【小题3】下列选项中对文章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桓公率领各诸侯国的军队攻打蔡国。蔡国溃败,接着又去攻打楚国。
B.齐国因为楚国没有向周天子进贡酿酒用的包茅,因此向楚国大举进军。
C.齐桓公与屈完乘车观看齐国联军,炫耀自己的军事实力,以此要挟楚国。
D.楚国倾全国之力,凭借楚国坚固的城池,最终用武力战胜了强大的齐国。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11-22 10:42:4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晏子方食,景公使使者至。分食食之。使者不饱,晏子亦不饱。使者反,言之公。公曰:“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贫也。寡人不知,是寡人之过也。”使吏致千金与市租,请以奉宾客。晏子辞,三致之,终再拜而辞曰:“婴之家不贫。以君之赐,泽覆三族,延及交游,以振百姓,君之赐也厚矣!婴之家不贫也。婴闻之,夫厚取之君,而施之民,是臣代君君民也,忠臣不为也;厚取之君,而不施于民,是为筐箧之藏也,仁人不为也。进取于君,退得罪于士,身死而财迁于它人,是为宰①藏也,智者不为也。夫十总之布,一豆之食,足于中,免②矣。”景公谓晏子曰:“昔吾先君桓公,以书社五百封管仲,不辞而受,子辞之何也?” 晏子曰:“婴闻之,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意者,管仲之失,而婴之得者耶?故再拜而不敢受命。”
景公游于寿宫,睹长年负薪者,面有饥色。公悲之,喟然叹曰:“令吏养之!”晏子曰:“臣闻之,乐贤而哀不肖,守国之本也。今君爱老,而恩无所不逮,治国之本也。”公笑,有喜色。晏子曰:“圣王见贤以乐贤,见不肖以哀不肖。今请求老弱之不养,鳏寡之无室者,论而共秩焉。”公曰:“诺。”于是老弱有养,鳏寡有室。
景公游于麦丘,问其封人:“年几何矣?”对曰:“鄙人之年八十五矣。”公曰:“寿哉!子其祝我。”封人曰:“使君之年长于胡③,宜国家。”公曰:“善哉!子其复之。”曰:“使君之嗣,寿皆若鄙臣之年。”公曰:“善哉!子其复之。”封人曰:“使君无得罪于民。”公曰:“诚有鄙民得罪于君则可,安有君得罪于民者乎?” 晏子谏曰:“君过矣!彼疏者有罪,戚者治之,贱者有罪,贵者治之;君得罪于民,谁将治之?敢问:桀纣,君诛乎,民诛乎?”公曰“寡人固也。”于是赐封人麦丘以为邑。     (取材于《晏子春秋》)
【注】①宰:卿大夫家臣。②免:此指免掉忧患。③胡:指齐国前代国君胡公静,长寿。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致之,终再拜而辞致:给予,赐给
B.退得罪于士退:后退,退却
C.足于中,免矣中:心中,内心
D.今君爱老,而恩无所不逮逮:及,达到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君之赐也厚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圣王见贤以乐贤申之以孝悌之义
C.善哉!子其祝我行李之往来,供其乏困
D.使君之年长于胡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小题3】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晏子具有民本思想”和“齐景公虚心纳谏”的一组是()



【小题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晏子认为,臣子拿国君所赐的丰厚财物施惠于百姓,是越权行为,表现了忠正之臣对国君权威的维护。
B.晏子认为管仲接受封赏是智者的千虑一失,而自己面对封赏赐“再拜而不敢受”,正是愚人的千虑一得。
C.齐景公目睹一位背着柴草的长者面有饥色,心生怜悯,命令官吏供养此人,充分说明他深明治国之本。
D.景公认为,百姓可能在君王那里获罪,而君王不可能在百姓那里获罪,后经晏子劝谏,才终有所悟。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各小题。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
(节选自《荆轲刺秦王》)
【小题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持千金之资物  币:钱币
B.使使以大王    闻:让……知道
C.轲自知事不    就:成功
D.秦王复击轲,八创 被:遭受
【小题2】下列对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秦王环柱走。 ②图穷匕首见。
③而乃手共搏之 ④侍医夏无且其所奉药囊提轲。
A.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小题3】下列句子的句式与其它三句不同的是(  )
A.嘉为先言于秦王
B.以其无礼于晋
C.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D.使毕使于前
【小题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者称《左氏春秋》,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时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B.《战国策》又称《国策》,既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又是一部历史散文集,由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时期的史料编订。
C.“则虽欲长侍足下”,足下,对对方的敬称,译为“您”。属于历史词,现已较少使用。这样的词还有“公”“子”“君”等。
D.“至易水上,既祖,取道”,祖,临行时祭祖先,是古时常见的一种送行仪式,这里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文言文材料一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拨剑起舞。项伯亦拨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小题1】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素善留侯张良     善:与……交好
B.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出入:进来
C.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背叛
D.常以身翼蔽沛公 翼:鸟翅膀
【小题2】选好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张良出,要项伯B.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C.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D.距关,毋内诸侯
【小题3】自古云奸臣误国,项伯无疑是项羽集团中最大的奸臣,请结合材料,分析项伯做了哪些不该做的事?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丁丑,俞瑱在居庸关剽掠,居民窃走来告,上1曰:“居庸关山路险峻,北平之襟喉,百人守之,万夫莫窥,今俞瑱得之,利为彼有,势在必取。譬之人家后户,岂容弃与寇盗。今乘其初至,又兼剽掠,民心未服,取之甚易;若纵之不取,彼增兵守之,后难取也。”乃命徐安往讨之、安攻拔其城,俞瑱走怀来,依宋忠。捷至,上曰:“使贼知固结人心,谨守是关,虽欲取之,岂能即破?今天以授予,不可失也。”乃令吴玉守之。
上语诸将曰:“宋忠拥兵怀来,居庸关有必争之势,因其未至,可先击之。”诸将皆曰:“贼众我寡,难与争锋,击之未便,宜固守以待其至。”上曰:“非公等所知,贼众新集,其心不一,宋忠轻躁寡谋,狠愎自用,乘其未定,击之必破。”
癸未,上率马步精锐八千,卷甲而进。甲申,至怀来。先是,获贼间谍,言宋忠诳北平将士云:降家皆为上所杀,委尸填满沟壑,宜为报仇,将士闻之,或信或否。
上知之,乃以其家人为前锋,用其旧日旗帜,众遥见旗帜,识其父兄子弟咸在,喜曰:“噫!我固无恙,是宋都督诳我也,几为所误。”遂倒戈来归。宋忠余众,仓皇列阵,未成,上麾师渡河,鼓噪直冲其阵,宋忠大败,奔入城。我师乘之而入,宋忠急匿于厕,搜获之,并擒俞瑱,斩孙泰于阵,余众悉降,
诸将已得宋忠,颇有喜色,上曰:“宋忠本庸材,以利口取给,谄谀奸恶,货赂得官,才掌兵柄,便尔骄纵。此辈荧惑小人,视之如狐鼠耳,区区胜之,何足喜也。诸将咸顿首称善。
(选自明 谢黄《后登陆》卷下,有删改)
【注】①上:皇上指朱棣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上诸侯曰… 谈论
B.尸填满沟壑 舍去、丢弃
C.其父兄子弟咸在知道,
D.噫!我固无祸患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今俞瑱得乃令吴玉守
B.利彼有 宜报仇
C.降家皆为上杀几为
D.我师乘之而入,宋忠匿于厕斩孙泰阵,余众悉降
【小题3】下列各句,都能表现朱棣“料事如神”的一组是   ( )(3分)
①居庸关山路险峻,北平值襟喉 ②譬之人家后户,岂容弃与寇盗
③今乘其初至,又兼剽掠,民心未服,取之甚易 ④贼众新集,其心不一
⑤乘其未定,击之必破 ⑥乃以其家人为前锋,用其旧日旗帜
A.①③⑥B.②③⑤C.②④⑤D.③④⑤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朱棣深谋远虑,迅速出击居庸关,打败了俞瑱;然后进军怀来,一举击溃敌军,活捉宋忠、俞瑱。
B.俞瑱逃往怀来,投靠宋忠;朱棣打算乘胜追击,于是分析了敌人的实际情况,确定了制胜之策。
C.为了稳定军心,鼓舞士气,宋忠用欺骗手段来蒙蔽下属,但被敌方间谍获知,最终未达到目的。
D.宋忠失败的原因在于轻率浮躁,加上计策失当,不少部下临阵哗变,以致不堪一击,兵败如山倒。
【小题5】翻译。(6分)
①今天以授予,不可失也。
②上麾师渡河,鼓噪直冲其阵。

同类题5

阅读下面课外文段,完成后面题(21分,文中四个“口”是为考查而设)。
公子闻赵有处士毛公藏于博徒,薛公藏于卖浆家,公子欲见两人,两人自匿不肯公子。公子闻所在乃间步往从此两人游甚欢平原君闻之谓其夫人曰始吾闻夫人弟公子天下无双今吾闻之乃妄从博徒卖浆者游,公子妄人耳。”夫人告公子。公子乃谢夫人去,曰:“始吾闻平原君贤,故负魏王而救赵,以称平原君。平原君游,徒豪举耳,不士也。无忌自在大梁时,常闻此两人贤,至赵,恐不得见。以无忌从之游,尚恐其不我欲也。今平原君以为羞,其不足从游。”乃为去。夫人具以语平原君。平原君乃免冠谢,固留公子。平原君门下闻之,半去平原君归公子,天下士复往公子,公子倾平原君客。
公子留赵十年不归。秦闻公子在赵,日夜出兵伐魏。魏王患之,使使往请公子。公子恐其怒之,乃诫门下:“有敢为魏王使通者,死。”宾客皆背魏赵,莫敢劝公子归。毛公、薛公两人往见公子曰:“公子所以重于赵,名闻诸侯者,徒以有魏也。今秦攻魏,魏急公子不恤,使秦破大梁夷先王之宗庙,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语未及卒,公子立变色,告车趣驾归救魏。
魏王见公子,相与泣,而上将军印授公子,公子遂□。
魏安釐王三十年,公子□使遍告诸侯。诸侯闻公子将,各□将将兵救魏。公子□五国之兵破秦军于河外,蒙骜。遂乘胜逐秦军至函谷关,抑秦兵,秦兵不敢出。当是时,公子威振天下。诸侯之客进兵法,公子皆之,故世俗称《魏公子兵法》。
信陵君是战国时魏安釐王同父异母弟,平原君是赵国国相,信陵君姐姐是平原君夫人。秦兵围邯郸,赵向魏求救,但魏安釐王畏秦,信陵君盗取了魏王兵符,矫诏进军打败秦军,解了邯郸之围。事后信陵君遣将带魏兵返魏,而自己带着门客留在赵国。
【小题1】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组是(3分)
A.公子乃夫人去谢:道歉
B.徒豪举耳,不士也求:寻求
C.乃为去装:收拾行装
D.天下士复往公子归:归附
【小题2】【小题3】文中“□”处依次应填入的字,排列正确的一组是(3分)
①公子遂□   ②公子□使遍告诸侯   ③各□将将兵救魏   ④公子□五国之兵破秦军于河外
A.使遣率将B.使率遣将C.将使遣率D.将率使遣
【小题4】【小题5】下面加点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公子谢夫人去/今平原君以为羞
B.平原君游,徒豪举耳/宾客皆背魏
C.今秦攻魏,魏急公子不恤/使秦破大梁夷先王之宗庙
D.夫人告公子/而上将军印授公子
【小题6】【小题7】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公子闻所在/乃间步往/从此两人游/甚欢/平原君闻之/谓其夫人曰/始吾闻夫人弟公子天下无双/今吾闻之/乃妄从博徒卖浆者游
B.公子闻所在/乃间步往/从此两人游甚欢/平原君闻之/谓其夫人曰/始吾闻夫人弟/公子天下无双/今吾闻之乃妄/从博徒卖浆者游
C.公子闻/所在乃间步往/从此两人游甚欢/平原君闻之/谓其夫人曰/始吾闻夫人/弟公子天下无双/今吾闻之乃妄/从博徒卖浆者游
D.公子闻/所在乃间步往/从此两人游/甚欢/平原君闻之/谓其夫人曰/始吾闻/夫人弟公子/天下无双/今吾闻之/乃妄从博徒卖浆者游
【小题8】【小题9】下列说法与原文不符的是(3分)
A.信陵君听说毛公藏身于赌博的人中间,薛公藏身于酒馆里,就想见这两个人,可这两人不愿见他,他就亲自去找他俩。
B.平原君看到信陵君竟然跟身份低微的人交游,就认为信陵君不是贤良之人,他夫人把这看法告诉了信陵君,信陵君就整理行装准备离开赵国。
C.魏王派使者请信陵君回国抗秦,信陵君怕魏王还恼恨自己,就告诫门客们说:“有敢与魏王使者私下交往的,就处死。”门客们都不敢劝信陵君。
D.信陵君率领五个诸侯国的军队大破秦军,将秦军赶进函谷关里不敢出来应战。这时,信陵君声威震动天下。
【小题10】【小题11】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始吾闻平原君贤,故负魏王而救赵,以称平原君。(3分)
②公子所以重于赵,名闻诸侯者,徒以有魏也。(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