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冬,晋文公卒。庚辰,将殡于曲沃。出绛,框有声如牛。卜偃使大夫拜,曰:“君命大事将有西师过轶我,击之,必大捷焉。”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 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 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
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
晋人御师必于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地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
(《古文观止·蹇叔哭师》)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
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
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他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
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公曰:“无庸,将自及。”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昵,厚将崩。”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遂置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日:“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君之羲。请以遗之。”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颖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遂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遂为母子如初。
君子曰:“颖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其是之谓乎?”
(《古文观止·郑伯克段十鄢》)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穆公访诸蹇叔 诸:兼词相当于“之、干” |
B.亟请于武公 亟:急切 |
C.缮甲兵,具卒乘 具:准备 |
D.公语之故,且告之悔 语:告诉 |
【小题2】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
B.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
C.晋人御师必于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地/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
D.晋人御师/必于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地/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
【小题3】对下列文句中,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姜氏何厌之有 公使谓之曰:尔何知 |
B.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 郑武公娶于申 |
C.庚辰,将殡于曲沃 爱共叔段,欲立之, |
D.无乃不可乎 君何患焉 |
【小题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 |
B.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 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
C.公入而赋 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
D.其是之谓乎 其谁不知 |
【小题5】下列对原文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蹇叔实际上已失去进谏的正常渠道,但他仍然不放弃努力——以“哭师”的形式来进谏,直言不讳地指出此次袭晋国的必然结果,准确地指出晋国“必御师于崤”。 |
B.秦穆公急欲扩张自己势力的心情,导致他犯了一个致命的常识性的错误,违反了“知己知彼”这个作战的基本前提。敌手早有防备,以逸待劳,必定获胜;劳师远袭,疲惫不堪,没有战斗力,必定惨败。 |
C.共叔段身为“京城大叔”,贪得无厌,修治城郭,集结兵力,修守战备,企图偷袭郑都,多行不义,结果众叛亲离,落荒而逃。 |
D.庄公采取“将欲取之,必先予之”的策略,满足其凝共叔段部分欲望,置其于不仁不义之地,说明庄公老谋深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