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题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5分)
丢失的套鞋
[前苏联]左琴科
大家知道电车上很容易挤丢套鞋,特别是旁边有人稍稍使劲一挤,后边再粗鲁地踩你鞋后跟一脚,这样一来,你的套鞋就没有了。
丢掉一只套鞋,本来也不过是小事一桩。
我的那只套鞋一转眼的工夫就没了,简直快得惊人。
我记得,上电车的时候两只套鞋都在脚上。
可是,下车后,我看了一下脚:一只还在,另外一只却无影无踪了。靴子还在脚下,袜子也没丢,衬裤也在身上,可套鞋不见了,就少了一只套鞋。
去追电车,这怎么可能……我脱了剩下的那只套鞋,用报纸包上,就这么上班去了。我想:下班后再找吧,鞋应该不会丢的,能找回来。
一下班,我就去找套鞋。我先找了一个认识的电车司机,和他商量怎么办。
经他一指点,心里踏实了。他说:“算你运气好,把鞋丢在电车上,你要感谢老天了。要是丢在别的公共场所,那也许就不保险啦。丢在电车上,保险没事儿。我们局里有个失物招领处,到那儿就可以领回失物,没问题。”
“噢,太感谢你了,”我说,“现在我心就定啦。唉,我的套鞋差不多还是新的呢,才穿了半年多。”第二天,我到了失物招领处。
“可以,”招领处的人回答说,“您的套鞋是什么样的?”
“套鞋嘛,就是一般的,”我说,“12号。”
“12号的鞋,我们这里能有一万二千多只,你说说特点吧。”
“特点嘛,也没什么特殊的,后跟已经被磨旧了,鞋里的衬绒也没有了——被蹭光了。”
“这样的鞋我们这儿也有上千只,还有别的特殊记号吗?”
“还有……鞋包头快要掉了,勉强还连着。鞋后跟也快被磨秃了。鞋帮倒还可以,将就着没掉。”
“您在这儿坐坐,我去看看。”
瞧,我把那只套鞋拿来了!
我高兴的要命,为他们的服务态度而感动。
我想,这里的工作真出色,为了一只套鞋他们真是不厌其烦,服务态度竟这么好。
“谢谢,”我说,“同志们,这件事我一辈子也忘不了。快给我吧,我这就穿上。谢谢你们啦。"
“不行,尊敬的同志,还不能给您,因为我们不知道这套鞋究竟是不是您的。”
“是我的,我不会说假话的。”
“我们相信您,也十分同情您。很可能这就是您丢的那只套鞋,但不能现在就给您。请开个证明来,以此证明您真是丢了鞋。让居委会开个证明,有了证明,我们立刻将东西归还失主,决不拖延。”
“同志!”我说,“好同志,问题是我的街坊并不知道我出了这档子事,他们可能不给开这样的证明。”
“会开的,这是他们应当做的事,否则要居委会干什么?”
我朝那只套鞋又看上一眼,只好出去了。
第二天,我找了居委会主任,对他说:“请给我开个证明,我丢了一只套鞋。”
“真丢了吗?你不是故意这么说的吧!是不是想捞个非分之财?”居委会主任说。
“真的,”我说,“我的确是丢了鞋。”
他说:“可是,空口无凭,我不能什么都信,要是电车公司能证明你丢了鞋,我这就给你开条儿。把证明拿来我就给你开个条。”
我说:“就是他们让我来这儿开证明的。”
我说:“怎么写呢?”
他说:“你就写:某年某月某日我在汽车上丢失套鞋一只……还得写上保证:在事情未弄清以前不擅自外出。”
我照他说的内容写了报告。第二天给我开了一张正式证明。
我拿着证明又到了失物招领处。他们很爽快,就把套鞋还给了我。
当我穿上这只套鞋时,心里万分激动:“瞧,他们的服务态度多好!要是别的单位,谁肯为一只套鞋花那么多时间!说不定会从车上扔出去了。我奔走还不到一星期,就物归原主了。”
唯一遗憾的是,正当我为失物奔走之际,不巧另一只套鞋又弄丢了——一星期来我把它依旧包在报纸里一直随身带着。这次可记不得丢在哪里了。肯定不是丢在电车上,所以这只鞋是丢定了,再也找不回来了。总算找回了另一只。现在我把它放在五斗柜上。每当心里烦闷时,只要朝这只套鞋看上一眼,我就心平气和了。那时我心里总会想:我们的办事机构真是堪称模范机关!
我把这只套鞋留下作纪念,让子孙后代也来观赏吧!
【小题1】(小题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运用了欲抑先扬的手法,一开始极力描写办事机构的认真负责、热情周到,结果却是让主人公奔波了近一星期。
B.“我”最后尽管没能穿上一双完整的套鞋,但是却找回了一只值得纪念有警示意义的套鞋,小说这样安排用意深刻。
C.“我”是个心态比较平和的人,面对只剩一只套鞋的结局,还是心满意足的,并对帮助自己的办事处心存感激之情。
D.小说讲述了一只套鞋失而复得的故事,这本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作者却小题大做,专门写文章来纪念。
E. 作者用风趣的语言绘声绘色地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既让人开怀又让人深思的故事,幽默之中带着一点点讽刺。
【小题2】(小题2)小说一开始就说“大家知道电车上很容易挤丢套鞋”,在文中有什么作用?(6分)
【小题3】(小题3)文似看山不喜平,本文在故事情节的安排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小题4】(小题4)“我”要把这只套鞋留下作纪念,让子孙后代也来观赏。请结合文章主题谈谈你的理解。(8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3-03 12:54:3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寻找夏绿蒂

瑞•波恩

夏绿蒂不见了。一夜间,母亲和我都开始紧张起来。

夏绿蒂是谁?当然不是人了,她是一只巨大的母蜘蛛。每当路过厨房,一抬头就可以看见她的倩影。她的那张“天网”大得惊人,上面沾着各种小虫子,大都是烦人的蚊子和苍蝇。夏绿蒂胃口好,吃嘛嘛香,而且除了“这里最大的蜘蛛”这点值得骄傲外,她也深知“竭泽而渔不如退而结网”的道理,每天都安安心心纺线织网。白天在房檐下小憩,等暮色四合空气微凉,便灵巧地晃动着肥胖的身躯爬上爬下四处张罗,吐丝结网忙活一整个晚上。

如果没算错,夏绿蒂应该是在我家生活最久的一只小动物了,虽然记不清她到底何时搬来的,但每年夏天都能见到她。她总是安静待在厨房屋檐那一亩三分地上,哪里也不去。等到夏天结束,她就准时自动消失,等到来年天气转暖,她就又会准时出现。

时间久了,母亲和我都对她产生了感情,甚至把她当成了自家成员。当初母亲想要给她起一个动听的名字,比如“睿琴”,寓意聪明又美丽。直到我把电影《夏绿蒂的网》放 给母亲看,她才觉得“夏绿蒂”这个名字更好,因为她被那只诚实守信“舍己为猪”的蜘蛛给感动了。估计夏绿蒂也喜欢这个洋气的名字吧。 自从夏绿蒂失踪后,家里顿时疑云笼罩。

夏绿蒂的行踪一直是很固定的,按她的作息习惯,直到国庆节前后才会“休假”,因为那时天已经转冷,秋叶也已经变黄了。可是今年才刚刚立秋她就消失了,足足提前了近两个月。莫非她出了什么事?可她是如此足智多谋,什么大风浪也能化险为夷啊。或者,她嫌家里太热太吵,所以想找个清静凉快地儿?倒是有可能,只是大半个夏天都熬过来了,眼看马上都要凉快了,再等等难道不行嘛?

我和母亲四处搜寻夏绿蒂的踪影,不放过每个可能的角落,可就是不见她那肥胖的熟悉身影。母亲的心难以平静,每天清晨都要去厨房屋顶上仔细瞅瞅,她一直天真地认为,也许哪天一觉醒来,就又会看见那个熟悉的身影了。可一个礼拜过去了,夏绿蒂还是没有回来。

既然如此,就只好顺其自然了。她肯定不是出了什么意外,只是记性不好忘记了节令,或者累了想早早休息一下,明年还会回来的吧。我和母亲这样相互安慰。

不过,夏绿蒂也已经老了,按照蜘蛛的年龄,她大概也已经走到了暮年。只是我们不愿意相信,陪伴过我们的一个美丽生命,会忽然从这个世上消失掉。我们渐渐已经习惯有夏绿蒂的夏天,不管她是不是我们的同类。

无论是夏绿蒂成为我们的家庭成员,还是她在家里突然失踪这件事,母亲并不想让父亲知道。作为一个天生对蜘蛛有偏见的人,父亲可以说是这个家里对夏绿蒂最大的威胁了。幸好,他并没有发现这个秘密。

秋风渐起,夏天的气氛越来越淡,树叶虽然还是绿色,但边角已经开始泛黄了。大约半个月后的一天晚上,夏绿蒂忽然出现了。她在客厅的两个座椅之间结了一个大网,她就在网中间岿然不动气定神闲,一副不通人情的超脱模样。

原来夏绿蒂并没有离开这个家,只是挪了一个地儿,或许还经历过一次惊心动魄的旅行。母亲在夏绿蒂面前驻足凝神,嘴里念叨着“真想不到她竟然在这里啊”,因为夏绿蒂是她首先发现的。短暂的兴奋过后,母亲又开始担忧,客厅是父亲的领地,且平常会有外人进出,夏绿蒂在这里难免受惊扰,而且有性命之虞。权衡之后,母亲和我达成了一致:帮助夏绿蒂搬回原来的家。

第二天一大早,母亲拿扫帚把夏绿蒂扫进事先准备好的盆子里,然后把她送到了厨房里她常待的那个地方。夏绿蒂很顺从地爬到了厨房的窗棂上,然后一动不动地休息,等待白天渐渐过去。我和母亲都松了一口气,想着她会在晚上织一个又大又漂亮的网,然后继续像从前那样和我们生活在一起。

可是我们错了。夏绿蒂并没有如我们所愿搬回原位,而是又消失了。 夏绿蒂再次失踪的几天里忽然下起了大雨,大路旁出现了一只燕子的尸体,飞翔的蜻蜓开始东倒西歪,衰弱的蚊子仍在垂死挣扎,在人的身上狠狠咬出红红的大包,而我在家门前的树下发现了一只知了,已经死了。也大概就是从那时起,秋风早出晚归,昼夜温差 开始拉大,牵牛花开得更为频繁,树叶一片片翻飞坠落,似乎在宣告秋天的正式来临。

于是我终于相信,夏天已经走到了尾声。

随后的日子里,我和母亲并没有放弃寻找夏绿蒂,却始终一无所得,看来她真的去意已决。只是这次,我才恍然发现,夏绿蒂曾经待过的地方有一个蚕茧一样的东西,用层层 叠叠的白丝包裹着。我回想起《夏绿蒂的网》中的场景,那大概是她的孩子吧。

我把这个茧指给母亲看,她顿时明白了。等到寒冷的季节过去,等到来年春暖花开,这里又会多出很多小夏绿蒂了吧。一想到这些,我们已经有些迫不及待了。

(选自《读者》,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夏绿蒂不见了。一夜间,母亲和我都开始紧张起来。”文章这样开头,既呼应了标题,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又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B.小说细节描写十分生动,“上面粘着各种小虫子”,“灵巧地晃动着肥胖的身躯”,表现了“夏绿蒂”织网捉虫的情景和作者对它的喜爱。
C.“父亲是天生对蜘蛛有偏见的人,可以说是这个家里对夏绿蒂最大的威胁了”的插叙,暗示了作者未找到“夏绿蒂”时对父亲的怀疑。
D.小说语言颇有拟人化色彩,“倩影”、“胃口很好”、“休假”、“气定神闲”,既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又生动描绘出“夏绿蒂”的可爱特征。
【小题2】请简要分析文中“我和母亲”的心理变化过程。
【小题3】小说的标题“寻找夏绿蒂”有什么内涵与作用?请结合故事简要分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音乐会
德布鲁诺·弗兰克
①我以前是个音乐会经纪人,我曾认识两个声誉不相上下的男中音歌手,一个叫卡拉,一个叫阿尔德林格,他们之间敌意很深。
②我记得一生中安排的最后一次音乐会。我心里感到挺得意,因为场子里坐得满满的——只有第一排正中的一个座位空着。最后那个人总算来了——他是个无法形容的怪人,已届中年,脑瓜全秃了,脸上有一种阴郁而又困倦的表情。
③卡拉走上台去,听众用热烈、由衷和长时间的鼓掌来欢迎他。卡拉先唱了《救世主》中的咏叹调,然后是巴赫的《合唱曲第59号》,这是巴赫的二百首合唱曲中最难唱的一首。他唱得挺出色,把雍容肃穆的情调表现得十分完美,听众高兴极了。我从舞台门上的小玻璃窗朝外望,看到前边几排的听众既快活、又赞叹,并且激动。只有第一排中间的那个晚到的人仿佛无动于衷。他兴致索然地坐在那儿,脸上毫无表情;卡拉唱完以后,他也不拍手。尽管卡拉瞅着他,他还是冷冰冰地对周围听众欣喜若狂的情形熟视无睹,没有做出任何反应。
④演出的第一部分至此结束,暴风雨般的欢快的掌声传到我的耳际。卡拉筋疲力尽而又恼怒地走进我所在的小房间。他问道:“你看见第一排那个人没有?”
⑤“你究竟说些什么呀?快谢幕去吧,喝彩声快把房子都震坍啦。”
⑥卡拉抹了下额上的汗,拿起乐谱出去了。狂风骤雨般的掌声忽然停止了,卡拉继续唱。
⑦听众都站起来了,他们高声喝彩,并且挥舞着双手。可是卡拉立刻离开了舞台。“看见没有,他仍然坐在那儿,就像个石头人似的!我没法感动他!没法用歌声拨动他的心弦!没法对他产生任何影响!”他对我说,接着就解开衬衫的扣子,把一块湿布盖在胸前。他说:“我想叫那块朽木爆发出火星来——不成功便成仁吧。”
⑧卡拉的紧张和焦虑也感染了我,他使出浑身解数唱着,然而由于一位听众不肯动容,所以他在运用自己娴熟技巧时丝毫不感到愉快,而且没法领略大获全胜的滋味。这个鬼东西也许是拿了别人给他的赠券上这儿来的,要不就是个白痴,或者是个卑鄙的势利小人。我觉得这是骄傲的意志跟迟钝的人在搏斗。
⑨反正不管怎样,只剩下最后一个节目。最后一个节目是卡拉的拿手好戏,其中跌宕回环,变调很多,一会儿是疾风暴雨似的大段唱词,一会儿是亦庄亦谐的说白。“给本城的杂役让路……”卡拉冲着面前那张木然的脸唱道。观众着迷了,他们既高兴又激动,屏住气息静静地听着。可是我在后台却开始感到害怕,我拿起观剧望远镜,仔细端详着敌人的脸。连一点儿表情都没有!难道他连笑也不会?他肯定毫无人性!
⑩卡拉的声音有些异样,我更加聚精会神地听着,——他唱得感情十足,我简直不知道他是怎样把这首难处理的咏叹调推向高潮的。我看到他的肩膀在抽动。似乎只在为一个人唱歌——他直对着那家伙的脸唱着。
⑾突然,他上身前倾……
⑿我猛地拉开门,向卡拉冲过去,大家都站起身,只有第一排正中那个家伙依然无动于衷地端坐着。卡拉是朝着他倒下去的,脑袋就横在他的脚边。
⒀我跪下去,把他抱起来。一缕血丝从他嘴边往外淌,他死了。
⒁后来,我才知道,那个坐在前排中央的人,是阿尔德林格派来的,是个不幸的人——一个既聋又哑的残废人。
(选自《世界文学》,有删改)
【小题1】文中卡拉死亡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小题2】文章第⑦段写卡拉紧张与焦虑,在情节结构上与上下文有何关联?
【小题3】文中“我”对那个坐在第一排中央的人的情感态度前后有何变化?请简析变化的原因。
【小题4】有人认为本文结尾是“欧·亨利式的结尾”,试结合文本对这种说法作具体分析。

同类题4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4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
一小时的故事
(美)凯特·肖班(1851—1904)
⑴大家都知道马兰德夫人的心脏有毛病,所以在把她丈夫的死讯告诉她时是小心翼翼的,尽可能地温和委婉。坏消息是由她姐姐约瑟芬告诉她的。她丈夫的朋友理查兹也在场。当火车事故的消息传来的时候,理查兹正好在报社里,遇难者名单上布兰特雷·马兰德的名字排在首位。
⑵她不像许多别的女人那样,只是带着麻木接受的神情听着这个故事,而是立刻疯狂而绝望地扑倒在姐姐的怀里泪如泉涌。当这暴风雨般的悲伤过去后,她独自回到了自己的房间里,不让任何人跟着她。
⑶窗户是开着的,对面放着一把舒服的大扶手椅,她筋疲力尽地沉了进去。
透过窗口,她可以看到屋前广场上的树梢在新春的气息中兴奋地颤抖着。空气中弥漫着芬芳的雨的气息。窗下的街道上,一个小贩正在叫卖他的器皿。远处依稀传来缥缈的歌声,数不清的麻雀也在屋檐下叽叽喳喳地唱个不停。对着她窗口西边的天空上,云朵层层叠叠地堆积着,间或露出一绺绺蔚蓝的天空。
⑸她的目光有些阴郁,呆呆地凝望着远处白云间的绺绺蓝天。有一种感觉正在向她靠近,那正是她带着恐惧等待的。是什么?她不知道。这种感觉太微妙,太难以捉摸,她说不清楚。但她感觉得到,它正在空中蔓延,穿过弥漫于空气中的声音、气味和颜色慢慢地向她靠近。
⑹现在,她内心骚动不安。她开始认识到那种向她步步进逼并渐渐地控制她的感觉是什么了。当她稍稍放松了抵抗的时候,从她微微张开的双唇间喃喃地溢出一个词。她屏住呼吸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自由,自由,自由!”随着那种感觉而来的茫然的目光和恐惧的神色从她的眼里消失了。她没有停下来问问自己,是不是有一种邪恶的快感①在控制着她。一种清清楚楚的、兴奋的感觉让她根本无暇去顾及那些琐事。
⑺她知道,当她见到丈夫那双温柔亲切的双手变得僵硬,那张从不会对她吝啬爱意的脸变得毫无表情、灰白如纸的时候,她肯定还会哭的。但在这痛苦之外,她看到了长远的未来,那些只属于她自己的未来岁月。而她张开双臂去迎接那些岁月。
⑻在未来的岁月里,她不再为了别人而活着,而只为她自己。那时,她不必再盲目地屈从于任何专横的意志。人们总是相信他们有权把个人的意志强加于他人。无论其动机是善良的还是残酷的,她突然感到这种做法绝不亚于犯罪。
⑼当然,她是爱过他的——有时候是爱他的。但经常是不爱他的。那又有什么关系呢!有了独立的意志——她突然意识到这是她身上最强烈的一种冲动,爱情这未有答案的神秘事物又算得了什么呢!
⑽“自由了!身心都自由了!”她不住地悄悄低语着。
⑾约瑟芬跪在紧闭的门外,嘴唇对着锁孔,苦苦地哀求着让她进去。“露易丝,开开门!求求你啦,开开门——你这样会得病的。”
⑿“走开。我不会让自己生病的。”不会的,她正陶醉在窗外那不息的生命里。
⒀她的想象像脱僵的野马一样狂奔着。她想象着未来的日子,春天的日子,夏天的日子,所有将属于她自己的日子。她快速地祈祷着生命能够更加长久,而就在昨天,一想到生命那么漫长她就瑟瑟发抖。
⒁她终于站了起来,打开了门。她眼睛里充满了胜利的激情,她的举止不知不觉竟像胜利女神一样。她紧搂着姐姐的腰,一起走下楼去。理查兹正站在下面等着她们。
⒂有人正在用钥匙打开大门。进来的是布兰特雷·马兰德,虽略显旅途劳顿,但泰然自若地提着他的大旅行包和伞。事发当时他离现场很远,甚至根本就不知道发生了车祸。他愣在那儿,对约瑟芬的尖叫感到吃惊,对理查兹快速地把他挡在他妻子的视线外更感到吃惊。
⒃但是理查兹还是太迟了。
⒄医生来后,他们说她是死于心脏病——说她是死于极度高兴。
【小题1】文中第4小节所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它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小题2】请分析文中划线语句的含义。
①邪恶的快感
②爱情这未有答案的神秘事物又算得了什么呢!
【小题3】文中多处运用对比手法,使小说充满了戏剧性。请找出这些对比的地方。
【小题4】《一小时故事》一经发表,就引起了极大反响。请结合文本探究这篇小说的主题。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最牛推销

(俄)阿尔卡季·阿韦尔琴科

一个男人从我家楼上二楼的窗户里飞了出来,跌落到了路面上。我急忙从窗户里探出身子问:“您需要帮忙吗?”

“当然了,”那个男人边揉搓着摔痛的后背边回答,然后还向二楼的窗户做了一个威胁的手势。

这个男人微笑着进了我的家。

“我叫察茨金。”他一进门就把手伸了过来。

“认识您非常高兴。您没摔伤吧?”

“不要紧,小事一桩。”

“大概是因为女人吧?”我对他眨了眨眼睛。

“您喜欢这样的故事吗?如果您需要的话,我推荐给您几部电视连续剧光盘,德国的。有人认为德国的电视剧比法国的好看。”

“不,不要。”我仔细打量了一下他说,“我好像在哪见过您。您昨天是不是被人从有轨电车上推下去了?”

“那是前天的事了。昨天我是在这条街上被人从黑咕隆咚的楼梯上推下去了。”

看着我惊讶的表情,察茨金垂下眼睛,委屈地说:“就是因为我向他们推销保险。现在的人怎么这样呢!我为他们的生命担心,可他们却恨不得把我摔死。”

“怎么?您是寿险代理?”我问,“那我能给您帮什么忙啊?”

“您只要回答我一个小问题就行了。您想买哪一种保险?是想晚年领取生活费,还是想身后把保险金留给亲人?”

“我哪种都不需要,”我摇摇头说,“我没有亲人。家里就我一个人。”

“您妻子呢?”

“我是个单身汉。”

“那您应该结婚。这很简单!我可以给您介绍一个姑娘,是个绝色的金发女郎。她父亲还有两家商铺!您明天有时间吗?我们明天就可以去见个面。您需要准备一套西装和一件白衬衫。如果您没有的话,可以先去买一套。我们的商店在……”

“察茨金先生,”还没等他说完,我就打断了他,“我根本就没想结婚!您看我这副形象,头发都快掉光了,满脸皱纹,再加上这个小个子……”

“头发掉光了怕什么?只要您每天涂抹我推荐的药膏,您的头发很快就会像韭菜一样长出来。您脸上的皱纹嘛,只要您每天晚上使用我代理的祛皱霜,很快就会消失。至于您的个子嘛,那就更不是问题了,只要您坚持使用我们的专业增高机,我保证您每六个月身高增高两厘米。两年后您就可以结婚了 五年后您说不定还能去拍电影了呢……”

“我什么也不要!”我不胜其烦,双手捂住了脑袋。

“您怎么了?头疼吗?请您告诉我您需要多少甁头疼药,公司马上送货上门……”

“对不起,”我强忍着怒气说,“您就让我安静一会吧。我累了,而且我还有一个折磨人的工作没干呢。我得写一篇文章……”

“折磨人的工作?”察茨金一脸同情,“跟您说吧,如果您认为写作是一个折磨人的工作的话,那是因为您还没有使用我公司代理的可调节式写字台。我们的写字台保证您坐姿舒服,轻松省力……”

“你赶紧走吧!”我忍无可忍,下了逐客令,“要不我打电话叫人把你扔出去!”

可这个家伙看了一眼我桌子上的电话,不以为意地一笑:“瞧瞧您的电话吧。现在谁还使用这种式样老旧的电话啊?我给您推荐一款新式电话吧,通话清晰,铃声悦耳……”

我气急了,跳了起来,抓住这个家伙的衣袖,把他朝门口拖去:“出去!我心脏病要犯了。”

“可千万别这样。不过要是您真的发生了不测的话,您也不用担心。我会在我代理的那个墓地为您选一块好地方,风景优美,视野开阔……”

我把这个家伙推了出去,哐地一声关上了门,还在里面把锁反锁了,然后回到了写字台前。

可一分钟后,门把手转动一下,门就开了。察茨金点头哈腰地走了进来,眯缝着眼睛说:“我只想告诉您,您的门锁不好用,轻轻一按就能打开。我要给您介绍一款英国门锁,质量可靠,坚固耐用……”

我简直快疯了,从写字台的抽屉里掏出一把手枪,对着他咬牙切齿地说:“你再不走,我要开枪了!”

可这个家伙依然面带笑容:“非常高兴您能有机会检验我要向您推荐的防弹衣的质量。我现在身上穿的就是样品。这种防弹衣绝对物美价廉,穿脱方便……”

我放下手枪,冲过去拦腰抱起察茨金,使出全身的力气,把他扔出了窗外!

   “您的领带夹不够精致,刮伤了我的脸。我要向您推荐今年的流行新款,黄金质地,新颖时尚……”窗外传来了这个家伙落地前最后的喊声。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小说在讽刺和幽默中叙述了最牛推销员处处碰壁的经历,反应了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为生计而奔波的艰辛。
B.“您需要帮忙吗”的关切询问,表明“我”是一个颇具同情心的人;而把推销员从窗户里扔出去的结局,则表明了“我”的虚伪。
C.推销员所推销的商品无所不有,人们需要什么他就有什么,他是一个能力极强且服务态度极好的人。
D.最牛推销员无所不能,能给人们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却处处碰壁,频频失败,反应了社会人情的冷漠。
【小题2】小说是如何塑造推销员这一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小题3】结合小说的具体情节,概括推销员“牛”在哪些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