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近年来,长江中下游地区经济迅速发展,但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环境问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面积锐减,湖泊消失了1000多个。湖泊面积大量减少对地理环境的主要影响有( )
①加剧长江洪涝灾害
②生物物种增加
③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增加
④湖泊环境容量减小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④
【小题2】控制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面积减少的主要措施有( )
①扩大水田面积
②退耕还湖
③加强上游地区水土保持
④禁止在长江采沙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9-10-18 10:48:1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盐城拥有江苏省最长的海岸线、最大的沿海滩涂、最广的海域面积,同时也是丹顶鹤的家园、麋鹿的故乡,在沿海滩涂上建有麋鹿和丹顶鹤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誉为 “东方湿地之都,仙鹤神鹿世界”。
材料二 “皖电东送”工程每年可从安徽淮南(我国重要能源基地)向上海输电 500 亿度。
材料三 长江三角洲及周边地区地图。
(1)分析盐城湿地广布的原因。
(2)说明盐城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的理由。
(3)说明实施“皖电东送”工程对上海市地理环境的影响。
同类题2
读洞庭湖区面积和容积变化情况表,回答下列各题。
引起洞庭湖区湖泊面积和容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三峡修坝
B.气候变暖
C.南水北调
D.围湖造田
同类题3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芦苇,多年水生或湿生的高大禾草,多生长在近海滩涂、低河漫滩草层植被的优势种群,有较强的耐盐碱能力。其茎秆坚韧,纤维含量高,不仅可用于造纸行业,近年来还可用于生物制剂。下图所示是世界上最大的辽河三角洲芦苇分布区,20世纪70年代,该地苇场每年大约需要劳动力3万人.90年代末雇外来工人数达5万人。2004年前后芦苇收割开始普遍使用割灌机,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近年来芦苇已成为该地重要的栽培经济作物。
(1)简析图示地区成为世界最大芦苇分布区的自然条件。
(2)说明芦苇近几年才成为该地栽培经济作物的原因。
(3)简述该地大力发展芦苇种植的意义。
(4)收割后的芦苇塘会在春节前后放火“炼塘”来提高产量。你是否赞同并说明理由。
同类题4
关于湿地的叙述错误的是
A.湿地是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
B.湿地的共同特点是地表常年有水或经常有水
C.湿地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我国湿地类型多样
D.我国的湿地仅分布在沿海和平原地区
同类题5
20世纪60—70年代,数以万计的转业军人和知识青年奔赴北大荒垦荒造田,使这块沉睡的荒芜之地变成世界闻名的“北大仓”。成为中国重要商品粮基地。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北大荒是指:( )
A.三江平原、松嫩平原
B.辽河平原、河西走廊
C.整个东北平原
D.仅指辽河平原
【小题2】北大荒发展农业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
A.水源不足
B.地形崎岖
C.热量不足
D.土壤贫瘠
相关知识点
区域地理
区域可持续发展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湿地及其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