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你好,时间!

叶延滨

你好,时间。每逢佳节,都会想到时间。像一个恋人,追求过,也逃避过;等待过,也消磨过。直到有一天,我突然发现,时间就是我自己,就是流入我生命的一切,也是从我生命流走的一切,我才认真地打量时间,像对着镜子打量自己的模样。

时间最早是床边的一只双铃马蹄钟,它一响,我就醒了,我不知道我是怎样来到这个世界的,我只知道我开始自己的生活,就是那个会吵会闹的钟,告诉我时间到了。时间是起床,是上学,是作息时间表,是家庭作业,也是老师的严厉、我的逃学与鉴定书上的评语。时间是老城区高塔上的大钟。

多少人在它面前走过去了,老钟依然走着,不管是皇帝在宫里还是换了老百姓来坐天下。

上年纪的人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时间珍贵。年少不知愁滋味其实就是不知道时间可贵。用时间打游戏换快乐,用时间找朋友换爱情,也用时间编大网捞虚名。一无所有的年轻人有的就是大把的时间,轻抛不心疼,直到有一天有人说:“没有时间了,真可惜。”自己才发现,时间的存折上已经支付得所剩无几。时间是有价的,电视上的《鉴宝》节目里,那些专家凭什么叫专家,是因为他们能看出凝聚在瓷片和铜锈上的时间,那些变得苍老和憔悴的器物凭什么叫古董,是因为它们拥有久远的时间。可惜的是,人们再一次犯错误,当这些古董向人们展示时间的价值时,人们记住了钱币的数量,忘记的不是古董的价值而是时间的分量。

说光阴无价,这是诗性的表述。说时间有价,这是古玩行存在的理由。认识时间的价值,不需要改朝换代,坐上出租车,堵在街头,你就看那计价表往上跑数字,直跑得你心惊肉跳。当然,时间也有贬值的情形,花了几百元订的报纸杂志,翻过了,到了月尾了,收废品的用秤一称,只值几角钱了。那些报纸当初拿到手上的时候,真叫如饥似渴,那些消息让我感动,那些社论让我热血沸腾,那些事件让我揪心挂念。然而,时间过去了,那些事与人,文章与图片,都成了一捆废纸中的墨迹。时间还在向前,我告别了那一捆旧报刊,就像落叶后的树,又准备长出更多的叶片来,挂满朝露迎接新的太阳。人们用“年”“年代”“世纪”来丈量时间,简洁而清晰。然而,无数的像我这样的生命就被匆匆地忽略了。伟人在评说历史时总说:历史问题宜粗不宜细。伟人之所以叫伟人,大概就是因为他洞悉了时间的秘密。

尽管如此,对于我,我知道上苍给我的时间就是一次生命的过程,无论卑微还是平凡,珍惜这个唯一,是生命的觉悟和实践。伟人、帝王与百姓平民在这一点上是平等的。因此,皇帝以为尊荣和权力就可以延长这个过程,“万岁”是最大的白日梦,也是臣子给皇上最不需本钱的“贿赂”。其实,珍爱生命,珍惜时间,什么办法最好?我的建议就是倒计时记岁数:一个孩子生下来就是60岁,过一年,少一年,成了59岁。这样就会知道有多少时间可以去学习去做事去创造去思考去恋爱去结婚生子!时不待我,自当奋进和珍惜。到了60岁归零,再过的日子就是赚来的,多活一天,就多赚了一天,这样的日子自然应当快快活活地享受,享受生命!时间是什么,时间就是镜中的你自己!

(《人民日报·海外版》)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我”对时间产生清醒的认识还是在突然之中,也就是在这时,“我”才从镜子里认真地去打量自己。
B.时间的流走就在人的不知不觉中,学生时发生的一切,都标志着时间在流转。
C.相对而言,老年人很珍惜时间,而年少者则不懂得时间的可贵,因为年少者总是有着各种各样的追求。
D.古董值钱,是因为在它的身上有着漫长的时间的积淀,因此只要是具有了久远时间的东西就会值钱。
E.作者运用一连串生动的比喻、形象的比拟和正反论证的方法,深入论述时间的价值,激励人们珍惜时间。
(2)文中画线句子“人们再一次犯错误”是说“人们”总共犯了两次错误。请结合所在语段内容指出这两次分别是什么样的错误。
(3)文章通过形象生动的阐述,表达了作者对时间怎样的态度?
(4)作者在文章开头“像一个恋人,追求过,也逃避过;等待过,也消磨过”中描述人们对待时间的四种状态,请你任意选择其中两种结合文意分析它们的含意。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7-16 11:10:1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08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将中国志愿服务活动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批被誉为“鸟巢一代”的奥运志愿者通过积极参与和真诚奉献,在奥运会的平台上展现、锻炼和成就了自己,奥运会服务经历给“鸟巢一代”志愿者烙下了深深的印记,可以发现,奥运志愿服务的实践产生了一种共同的精神素养,志愿者分享的回忆背后所蕴含的价值取向与我国倡导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较高的契合。他们积极投身奥运这一全球性的体育文化盛典,充满了对国家的热爱和认同,展现出这代人的社会担当和国际视野。因此,奥运志愿服务集体记忆可以作为潜在的精神遗产和志愿遗产,集体记忆的建构将对北京2022冬奥会有所助益。

(摘编自王艳等《“鸟巢一代”奥运志愿服务集体记忆与奥运遗产》)

材料二:

国务院印发的《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年~2025年)》强调提升青年志愿服务水平、促进青少年的社会融入和社会参与,中国体育志愿服务事业在冬奥背景下的健全与发展将为青少年社会参与提供实现路径。志愿服务是一种利他行为,是以不求物质回报为前提地为他人、社会团体或某项事业,乃至为整个社会提供援助。近年来学者们逐渐构建了以讨论志愿者行为动机为主的解释范式,比如人们可能因表达个人价值、增强自身意义、增长职业技能和强化人际关系等方面来进行志愿服务。志愿者的参与动机之所以重要,就在于志愿服务不能简单地局限在无私奉献的框架内,志愿服务对于志愿者的自我成长和公民参与社会建设也有重要意义。志愿服务的最终目的是在全体社会成员的心中内化志愿精神,形成一种面对社会、面向人生的个体态度和公民意识,在这种层面上,志愿服务所谓“推动人类发展和促进社会进步”的价值オ得以彰显。

(摘编自李佳宝等《论冬奥背景下体育志愿服务与青少年社会参与》)

材料三:

近两年,共享单车成为市民出行的新宠。然而,在共享单车发展正盛的同时,违规停车、私自上锁、丢弃及破坏单车的现象也屡见不鲜。为了规范使用,共享单车公司也尝试采取一些措施,除了运营人员加强维护之外,公司官方平台也会以信用分奖惩的方式来鼓励使用者对违规行为进行举报,以此规范共享单车的使用。随着举报反馈机制的建立,在城市中涌现出一群单车猎人,他们是共享单车的使用者,在业余时间他们也会寻找并拍照举报那些破坏共享单车正常使用秩序的行为,并将违规使用的单车搬到公共区域停放以维护共享秩序,他们将此称为“打猎”。在自发参与共享单车秩序维护的过程中,单车猎人的这一行为也逐渐体现出在消费社会中使用者自下而上地参与社会治理的特点。作为消费者的单车猎人也逐渐体现出一定的公民意识,他们参与治理并形成网络时代促进共享单车健康发展的新力量。

(摘编自许金凤等《卷入的消费者---以摩族猎人为例》)

【小题1】下列对“志愿服务”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志愿服务可以满足一些青少年作为社会成员参与社会建设的愿望,为他们提供实践的平台。
B.2008年北京奥运会志愿服务的经历对“鸟巢一代”志愿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们将这段经历内化为一种志愿精神。
C.志愿服务不能单纯理解为志愿者只有奉献,没有获得,其实志愿服务对于志愿者提升个人价值、增长职业技能等会有所帮助。
D.集体记忆的建构帮助“鸟巢一代”志愿者提升了志愿服务的水平,让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奥运会,最终成就自己。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鸟巢一代”参加奥运志愿服务形成了集体记忆,其中蕴含的价值取向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契合度较高。
B.单车猎人的群体性行为有助于规范共享单车的使用,构建在共享单车公司之外的民间力量参与治理的新格局。
C.为了维护共享秩序的建立,单车猎人开始寻找并拍照举报违规停放、私自上锁和丢弃单车等不文明的行为。
D.共享单车公司除了让运营人员加强维护外,还尝试通过信用分奖惩的方式来帮助解决破坏单车等多种问题。
【小题3】单车猎人可以看作“新型”的志愿者,请结合材料分析这一说法的根据。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所有的人都习惯了一个现状,那就是在信息社会中我们每个人都是透明的。

街道上密布的天眼监控摄像头记录着你所有的活动。在公安机关的监控大厅里,通过多个摄像头的联动,你的行走轨迹一览无余。出入机场、车站,甚至住店的信息都被完整记录着,传统意义上的隐私已经不再成立。买房、买车、子女入学,你登记的个人信息早已经泄露。人们早已经使用了隐私权被逐渐剥夺的信息化社会。

但是,人工智能的本质是服务人类社会,而人类社会的核心价值就是“以人为本”。隐私权是人类亘古不变的基本权利,人工智能的发展不能译剥夺人类的基本权利为代价。恰恰相反,人工智能应该更好地保护人类的基本权利,其中就应该包括隐私权,这才是人工智能发展的正确方向。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普通用户的信息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身份认证信息,例如我们的用户名和登录密码,另一类是我们的内容信息,例如订餐、打车、购物、租房等信息。身份认证信息必须由用户本人绝对掌控,不能让渡给仼何商家,甚至也不能让渡给政府,这应该是人工智能的一条铁律。

因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你的身份认证信息一旦泄露和被坏人利用。就可能遭受经济上的巨大损失,甚至可能危及到你的生命安全。如此重大的事项,绝不能相信任何组织机构和个人。不仅不能相信他们的诚信,也不能相信他们的能力,近年来出现很多知名站泄露用户身份认证信息的案件,这些企业是有诚信的,但防护能力不够,就被黑客抄了家。

我们订餐、打车、购物、租房的内容信息呢?与身份认证信息不同,这部分信息就不能完全掌握在自己手里了,为了享受人工智能的服务,有时必须的让渡出去。人工智能有智能感知、智能推理、智能学习、智能行动四个环节,而这些环节都是受数据驱动的,你不给它提供数据,它如何理解你的需求?又如何通过学习和推理为你提供精准的服务?

但内容信息即使让渡,也要坚持一个原则,那就是“数据统计结果归商家,个人信息所有权归自己”的原则。这是什么意思呢?举例来说,使用滴滴打车APP时,我们个人用车的车型、时段、路线、费用等信息会上传到滴滴公司的服务器,海量的信息形成了大数据,统计分析结果中蕴藏着巨大的商机和财富,这个统计结果归滴滴公司所有。

我们每个人都为这个统计结果贡献了九牛一毛的数据,例如和平小区每月平均叫车量为500人次,住在和平小区的您为这个数据做了贡献,但您在和平小区叫车这个信息的所有权是您的,未经您的授权,滴滴公司不能使用。

有次我老婆用我的笔记本电脑搜衣服,隔天我去办公室指导学生,一打开电脑,浏览器就给推送了大量蕾丝边女式内衣,还特别标明这是你可能感兴趣的商品。

未经用户授权,商家不应该搜集用户的喜好习惯。即使搜集了,那也只能用作统计分析的原始素材,而不应借此对用户进行精准营销,这违反了“个人信息未经授权不得利用”的原则,是人工智能的滥用。

(摘编自新浪《人工智能语隐私保护》)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信息社会中,我们都习惯了做透明人,街道上密布的天眼监控摄像头,使我们的行走轨迹一览无余,个人隐私权都不复存在。
B.人工智能必须坚守“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不能为发展而剥夺人类的基本权利即隐私权,应正确把握好发展方向。
C.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要保护好自己的信息,不能相信任何组织机构和个人,否则会遭受经济损失甚至危及生命安全。
D.人工智能通过你提供的数据,依靠智能感知、智能推理、智能学习、智能行动等环节,来实现为你精准服务的目的。
【小题2】下列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列举今天人们的私人信息或被动或主动地泄露的现象,进而提出人工智能如何正确发展的问题。
B.文章把普通用户的信息分为“身份认证信息”和“内信息”,逐层阐述人工智能如何做好保护隐私工作的问题。
C.文章重点阐述了普通用户内容的保护问题,让读者明白“内容信息”的保护其实比身份认证信息的保护更重要。
D.文章末尾举作者的爱人用他的电脑搜衣服的例子,指出商家通过侵犯人们“内容信息”的所有权来精准营销的现象。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作者认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个人信息使用者应该如何保护好人们的个人隐私?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气化宇宙

①中国美学与艺术长期发展中,也贯穿着气化哲学的基本精神,或许可以这样说,没有气化哲学,也就没有中国美学和艺术的特殊形态。

②中国哲学认为,天地万物由一气派生,一气相联,世界就是一个庞大的气场,万物浮沉于一气之中,中国人视天地自然为一大生命,一流动欢快之大全体,天地之间的一切无不有气荡乎其间,生命之间彼摄互荡,由此构成一生机勃郁的空间。我们的世界是一气化的世界。气使得时今、物候、人情、世事等都伴着同一生命节奏,气的消息决定了生命的有序律动。《庄子》说“通天下一气耳”,《淮南子》说“天地之合和,阴阳之陶化,万物皆乘一气者也”,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③气化流行,反映了中国人根本的宇宙观。中国哲学的关键词是“生命”,而不是知识,我们生活在一个气化的世界,这气化的世界,就是生命的世界,一气流行,故生命是整体的、浑沦的;无不有气贯乎其间,故生命之间是相通的,世界因气而相互联系;世界在气化中存在,决定了生命是一个“过程”,一个无限变化着的生命流程;世界因气而浮动了起来,没有绝对孤立的存在,也没有绝对静止的实体。总之,生命都在气中生存、流动、变化、生灭。

④气化哲学也决定了人的本质属性,人得气而生,因气而存,与万物处于一气浮沉之中。朱熹说得很形象:“天地之间,二气只管运转,不知不觉生出一个人,不知不觉又生出一个物。即他这个幹转,便是生物时节。”王夫之说,“天人之蕴,一气而已。”人与世界具有生命的统合性,人的生命也是一个气化的世界,是一种过程式的展开,人的心灵是个气韵流荡的世界。人与世界的合一,不是通过感官去认识这个世界,而是以“气”去合于这个世界。以气合气,以生命合生命。

⑤中国美学的发展,深受气化哲学影响。人以气而生,文以气为主。气化哲学的影响,决定了中国美学的发展方向;在气化哲学基础上,产生了中国美学独特的重视生命的倾向;也是在气化哲学基础上,出现了以表现宇宙节奏为根本目的美学观念,并形成了中国美学独特的生命体验理论。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美学与艺术长期发展中,贯穿了气化哲学的基本精神,没有气化哲学,就没有中国美学和艺术。
B.中国哲学认为,生命都在气中生存、流动、变化、生灭,因此,中国哲学不关乎知识,只关乎“生命”
C.人得气而生,因气而存,与万物处于一气浮沉之中,所以,人的本质属性是由气决定的。
D.气化哲学决定了中国美学的发展方向,产生了中国美学独特的重视生命的倾向,出现了以表现宇宙节奏为根本目的美学观念。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引用《庄子》和《淮南子》的句子是为了论证时令、物候、人情、世事等都具有同一生命节奏。
B.文章以一气流行,生命都在气中生存、流动、变化、生灭来论证我们生活的气化世界,就是生命的世界。
C.文章引用朱熹和王夫之的话,形象论证了人得气而生,因气而存,与万物处于一气浮沉之中。
D.文章首先提出中心论点,进而论证中国哲学的特点及影响,最后聚焦中国哲学对中国美学的具体影响。
【小题3】气化哲学的基本精神包含了哪些内容?请结合材料进行概括。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相连的血脉

⑴刚看见秦皇陵,便有压迫感迎面而来,密集而凝重。延伸开阔的骊山,说不上崇峻,只有单调的平坦,线条由地面向上伸展直至交汇形成一个平稳的三角形,色彩似乎只是造物主随意地一挥画笔,苍翠的绿,简明而无须多加着色,粗线条的勾勒给了我最沉重的压迫。

⑵我第一次那么真实地感觉到他的存在,千古一帝。一直以来,他只在人们口中,只在字里行间,只在历史中,只在想象里。这一刻他那么真实的出现,仿佛迎面而来,原来这大地上真的有过他!

⑶雄才大略,残暴不仁,有形的词已无法形容无形的他。两千多年前,他屹立西面,遥望东方。十年后,东方西方只有一个名字——秦。

⑷那天,走进幽暗而深邃的秦地陵宫,压迫感沉沉地笼罩着我。穿过地宫门,在大殿上我看到了他,冷冷的龙袍内那平常的身躯。一张陌生而淡漠的脸,微张的双唇,似乎在用熟悉的语言向我诉说……

⑸在赵国为质时,他会哭;看着母亲受辱时,他会哭;看着西方,想念那没有呆过一天的国度时,他会哭。后来他回到秦国,看着宫廷里的斗争,看着吕不韦的笑,赵姬的妖媚,嬴异人的无助,一切都在告诉他,决不能哭,哭只会让他比活在赵国时更惨。

⑹我聆听,他平静地说着,没有暴戾,没有怒吼,没有命令,只是轻叙家常,细说往事。他说他恨,他恨他为什么一出生便为质赵国,童年的记忆只有冷眼和嘲辱;他恨他为什么有那么多父亲,母亲多爱他,他就有多恨母亲。所有暗中批评他的儒生他恨,一切想冒充他亲人的人他恨,于是,在“焚书坑儒”之后,在杀死两个异父弟之后他对自己说:我恨。

⑺随后他笑道:六国只是苟延残喘,天下人应是我的俘虏。天下人太容易被欺骗了,不过改名皇帝,不过自称为朕,不过下一道名为诏书的文件,不过建一座禁宫,不过封禅了泰山,我便可以废先王之道,除井田之制,赋敛无度……

⑻他又一笑,轻问:阿房宫安好?长城有没有继续修?我的儿孙们把国家经营得如何,已经几世了?我的朝臣和子民们都还好吗?

⑼我只能轻叹:阿房宫早已成为灰烬,长城如今只是象征,至于你的儿孙与朝臣随着大秦帝国已烟消云散,无影无踪了。两千年后我只有在这能见到秦,帝国只是陪葬

⑽中国人就这样鄙视他。

⑾他愕然。灭六国,统天下,战匈奴……他细数当年功业,却又一边摇头,都已经成空,不禁黯然神伤,原来天下人从我这里什么也没得到,我岂不辜负了天下人?

⑿但中国各民族的第一次紧密相连,却是因为你。秦帝国建立不久便灰飞烟灭,中国人却明白了自己的名字该怎么写。你的后代历尽劫波,匈奴走后,边患依然,但纵使五胡的铁蹄汹涌,也踏不乱唐诗的音韵;金人的弯刀残酷,也割不裂中华文字的笔画;蒙古的铁鞭虽长,也笞不伤文言的句式,满汉一家,汉字同源,都融入中华文化之中。文字,中华子孙相认的符号,从你开始。

⒀中国人就这样仰望你。

⒁他摇了摇头,喟然长叹。吐不出的认错,我明白是千古一帝的尊严。这时的他摘下了高贵的冠冕,神圣的龙袍再也藏不住的老态,就是一个寂寞了千年的老人。老人的目光不再尖锐,眉须不再冷峻,声音不再低沉,表情不再冷酷,而眉宇间的孤独却掩盖不了。

⒂可无论如何,对于中华民族,对于我,这已经够了,因今天的我还认识当年的你,还能够沟通无碍,细数当年。这在血与火中锤炼出来根植于血脉内的符号,多少年来都没有褪色,无论爱与恨,我们只认得方块字。一切本该多么完美,如果你不恨!

⒃此时,一股热流袭涌全身,暖暖的,我不再有压迫感。从他的雄心壮志到因恨而暴再到千年后的喟然长叹,一切都那么真实,甚至有几分熟悉和亲切。他是如此近距离的向我倾诉,我是如此近距离的感知了他。无论功过,他将中国人扭到了一起,虽然多用了点力。“秦始皇”的含义,这一刻,重新诠释。

⒄走出地宫,我回头仰望秦皇陵,道了一句:中华民族至今安好。

【小题1】第⑼段划线句“帝国只是陪葬”在文中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本文虚拟了秦皇与“我”的大量对话,其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小题3】文中作者反复写到“压迫感”,在结构方面有什么作用?
【小题4】以下各种说法,对文中秦皇神态描写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A.第⑸⑹段中秦皇由哭到恨由软弱变坚强而“平静”下来。
B.第⑺段中秦皇的“笑”表现了他对自己一统天下的自负。
C.第⑾段中秦皇因中国人鄙视他而“愕然”。
D.第⒁段中秦皇的“喟然长叹”包含了意外失落寂寞等复杂情感。
E.第⒁段写秦皇因身处地宫被人遗忘而“孤独”。
F.全文对秦皇神态的描写刻画出一个让人可亲可敬的普通老人形象。
【小题5】本文具有“赋”的写法特点,请就此以第⑴和⑿段为例作评析。(至少写出两点)
【小题6】《过秦论》中将陈涉的起义与诸侯国合纵抗秦作对比,本文将中国人对秦皇“鄙视”与“仰望”的态度作对比,其用意有什么不同?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连 枷

李 锐

天很冷,心也很冷。炉子早灭了,屋里一股浓浓的膻腥气。学校原在村庙里,后来庙塌了,村里没钱盖新房子,就把羊圈用的通房隔出两间来做教室。青石涧小学成了羊圈小学。

尽管已看见可怜的结局,王光荣还是拍拍手,笑着说:“同学们,下午劳动课还打豆子,都有谁把连枷带来了?”

没有应声

“都有谁把连枷带来了?”

还是没人应声。

他把眼睛转到刘开放身上。刘开放低下头,搓着两只乌黑的手,说:“王老师,我爸叫我甭来学校劳动,我爸说,功课都考不及格,再来就拧断我胳膊……”

王光荣很寒心。他心想:我真是名誉扫地呀。可他脸上却放出爽朗的笑容:“哈哈,行呀!那就算了吧。我还说给同学们上最后一课,那就不用啦。反正联校校长来考过试了,反正咱们一到四年级没一个及格的,反正咱们青石涧羊圈小学过了今天就正式解散了,我这个民办教师就下岗啦,最后一课不上就不上吧!我往后再想种黑豆,回家种去啦。同学们,放学吧!”

说着,他一阵一阵心酸,就使劲拍手,使劲碱,“行啦行啦,放学吧!放学吧!”

一至四年级一共十五个学生,大学纷纷背上书包站起来。然后,纷纷仰起脸规规矩矩喊“老——师——再——见!”

王光荣说了两声再见,忽然觉得眼泪要下来了,赶紧转身擦黑板,其实上面一个字也没有。

等他转身时,空荡荡的教室只剩一个人。

他问:“馍妮儿,你为啥还不走?没见同学们都放学了?”

馍妮儿从座位底下抽出一把连枷来,说:“老师,我带连枷了,我想和你打豆子,上最后一课。”

他眼泪一下子哗哗地流出来。

看见老师哭,馍妮儿也哭,说:“老师,你别哭,他们都走了,他们都没良心!我不走,我跟你打豆子……”

王光荣很不好意思地抹干眼泪,说:“馍妮儿,不是同学们没良心,是老师没良心,尽叫你们打豆子,没教好你们,一个及格的也没有……”

这么说着,他眼泪又下来了。

师生二人在教室里哭了一阵,鼻子里都是呛人的膻腥味儿。馍妮儿固执地拿起连枷,说:“老师,打豆子吧。”

于是,二人来到羊圈前空场上。馍妮儿把场上新鲜的羊粪蛋扫干净,王光荣从教室后面把晒干的黑豆秧抱出摊在平地上。然后,两人就挥起连枷。劈劈啪啪的敲打,紧闭的豆荚爆裂开来,豆子像黑珠子一样蹦来蹦去。

他边打边问:“馍妮儿,你知道老师为啥种黑豆吗?”

馍妮儿挥着连枷不抬头:“知道。城里人现在要吃绿色食品,黑豆营养高,能卖高价,卖了高价老师就能多挣钱。”

他木然地笑笑。这个问题他给学生讲过无数次了。乱流河乡联合学校每月只给自己八十块工资,另外六十块村里补。村里穷,常年拖欠那应补的六十块。乡政府给了政策:工资不够,老师可以开荒种地自给自足。一番斟酌之后,他决定开荒种黑豆。事实证明,这决定是英明的,完全符合市场需求,准确预判了价格前景。第一年,他的黑豆就卖了好价钱。第二年他决定增加投资,扩大种植规模。扩大之后产生两个结果,一是给学生和自己增加了劳动课时,二是学生成绩普遍下降,乃至联校统考他的学生没一个及格。最终导致学校被解散,自己被解雇。

翻来覆去敲打一阵之后,他们把打过的豆秧抖一抖抱到一边,再把落地上的豆子和豆荚扫成一堆,把豆荚和豆梗簸干净。很快装满半袋子,看着收获的果实,他来了兴致,替学生抹抹额上的汗珠,说:“馍妮儿,我教你背首古诗吧,课本上没有的。”

“啥古诗?”

“写连枷的。”

“老师,干活儿的家具也能写诗?”

“能写。馍妮儿,你听,‘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笑声歌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

“老师,这都说的是啥呀?”

“新做成的场院镜一样平,家家都趁下霜的晴天打稻子,一边劳动一边又笑又唱,天边响起打雷声,大家就用连枷赶紧打,直到天亮。可惜,题目我忘了,作者好像是宋朝一个姓范的人……”说到这儿,他愧疚地笑起来,“咳,馍妮儿,老师到底是个半吊子,到底是个民办教师,啥都记不住。”

馍妮儿笑笑,说:“老师,他胡说。”

“谁胡说?”

“就是你说的这个姓范的。”

“咋胡说啦?”

她又笑笑,“老师,我跟我爸打过一宿连枷,胳膊都肿了,把人累死!我就没唱歌儿!”

王光荣笑着收起连枷,说;“馍妮儿,咱们今天就下课吧,我可不想把你的胳膊累肿喽!”

老师笑,学生也笑,刚才的不愉快忘得干干净净。

吕梁山干冷的暮色又透彻,又凝重,清晰地勾勒出西山高耸的山顶。

(有删改)

(注)连枷;一种农具,用来拍打谷物。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简要叙写天气、人物心情、教室环境,突出青石涧小学的破落,渲染了黯淡、阴郁的氛围,为下文情节展开作铺垫。
B.小说反复使用“反正”“使劲”等词语,写出王光荣面临学校解散和自己被解雇的际遇时心寒、不舍、无奈、痛苦等复杂微妙的感情。
C.馍妮儿对老师教背的古诗直言不讳的质疑,显示了现实的苦涩与诗人笔下的美丽的巨大反差,增强了小说的张力,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D.小说结尾一段写吕梁山的暮色、山顶,暗示主人公在陷入艰难的境地之后,又重新获得了对生活的希望,给文章增添了一些暖色。
【小题2】小说中的王光荣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小题3】小说标题改用“最后一课”好不好?为什么?请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