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大西洋

(明)沈德符

①利玛窦字西泰,以入贡至,因留不去。近以病终于邸上赐赙葬甚厚今其墓在西山。往时予游京师,曾与卜邻,果异人也。

②初来即寓香山岙,学华言读华书者凡二十年,至京,已斑白矣。入都时在今上庚子年,途经天津,为税监马堂所谁何,尽留其未名之宝,仅以天主像及天主母像为献。礼部以所称大西洋,为《会典》所不载,难比客部久贡诸夷,姑量赏遣还。上不听,俾从便僦居

③玛窦自云:其国名欧罗巴,去中国不知几千万里,今琐里诸国,亦称西洋,与中国附近,列于职贡,而实非也。今中土士人授其学者遍宇内,而金陵尤甚。盖天主之教,自是西方一种,释氏所云旁门外道,亦自奇快动人。若以为窥伺中华,以待风尘之警,失之远矣。

(注释)①利玛窦(1552-1610):意大利传教士,明朝万历十年来到中国,后因病卒于北京。②《会典》:朝廷职掌制度的书。③琐里:古代南洋群岛上的一个小国名。④西洋:当时将南海以西沿海各地都称为“西洋”。⑤风尘之警:军事行动。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至京 (2)若以为窥伺中华
【小题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曾与卜邻
A.选择邻居   B.寻找住所   C.占卜验证   D.询问邻居
(2)为税监马堂所谁何
A.斥责   B.盘问   C.何人所为   D.呵护何人
【小题3】第①段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近以病终于邸上,赐赙葬甚厚,今其墓在西山。
B.近以病终,于邸上赐,赙葬甚厚今,其墓在西山。
C.近以病终于邸,上赐赙葬甚厚,今其墓在西山。
D.近以病终,于邸上赐赙,葬甚厚今,其墓在西山。
【小题4】将第②段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小题5】根据文中内容推测,利玛窦是意大利人,为何称自己来自大西洋?
【小题6】根据第③段内容,概括利玛窦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2-14 08:43:3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雪屋记

(明) 杜琼

吴有儒曰徐孟祥氏,读书绩文,志行高洁,家光福山中。相从而学问者甚夥,其声名隐然闻于郡国。缙绅大夫游于西山,必其庐焉。孟祥尝结庐数椽,覆以白茅,不事华饰,惟粉垩其中,宛然雪屋也。既落成,而天适雨雪,遂以“雪屋”名之。范阳卢舍人为古隶以扁之,缙绅之交于孟祥者,为诗以歌咏之,征予为之记。

夫玄冥司令,草木消歇闭塞,成冬之时。天地积阴之气,湿而为雨,寒而为雪,缓缓而下,一白千里,遍覆于山林大地,万物埋没无所见,其生意不几息乎?孰知生意反寓于其中也。故冬至之节,居小雪之后,大雪之前,而一阳已生于五阴之下矣。由是腊中有雪,则来春有收,人亦无疾疹之患。是雪也,非独以其色之洁白为可也,盖有生意弭灾之功在焉。太古之人,或巢木,或处于穴。木处而颠,土处而病也。圣人为屋居,冀免乎二者之患而已矣,初未尝有后世华侈之饰也。孟祥读书学古,结茅为屋,不事华侈,其古者与?今又之以雪,岂亦表其高洁之志行也欤?宁独是邪?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以屋名雪,讵不欤?至若启斯屋而观夫雪之态度,则见于诸作者之形容,予不暇多记

(选自《金兰集》,中华书局2013年版)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缙绅大夫游于西山,必其庐焉 造:建造
B.非独以其色之洁白为可也   尚:推崇
C.今又之以雪 济:加上
D.以屋名雪,讵不欤  韪:正确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缙绅交于孟祥者    苟以天下
B.或巢木,或处于穴  且贰楚也
C.圣人为屋居 醉则更相枕
D.予不暇多记是岁,元和四年
【小题3】下列各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雪屋”外覆白茅,内涂白垩,不事奢华,与古人造屋俭朴实用的特点相吻合。
B.大雪遍覆山林大地,埋没万物,看似悄无声息,但其中孕育的生机能消除灾祸。
C.徐孟祥志行高洁,推善及人,隐居深山而相从问学着众,不求名利而声名远播。
D.文章由屋及雪,叙写雪之寓意,以雪喻人,凸显人之品格,脉络清晰行文晓畅。
【小题4】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落成,而天适雨雪,遂以“雪屋”名之。
(2)木处而颠,土处而病也。
(3)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同类题4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赠唐仲言序
[明]钟惺
吾乡杨修龄侍御尝告我曰:“华亭有唐汝询字仲言者,五岁而瞽,今五十余矣。自五岁后至今,闻人诵辄记,记又能解。又能其所记且解者, 自出而为诗文。又注古之为诗文者,各不下数十万言。计五岁以后所记且解者,皆人之口所授于其耳,其耳所授于其心者之积也;五岁以后所出为诗文及注古之为诗文者,皆其心所授于其口,其口所授于人之耳与手者之积也。其类既多,其体既备,其立意又皆以该且核①为主。既已剖析疑义,欣赏奇文,至字之音如东冬、清青之属,问其形,不识如故。”予闻而异之。
居二年,予过白门,适晤其人。 之修龄先生所言,皆是。后仲言归华亭数月,复晤予,诵予《集俞园》诗“霜后芙蓉犹有露,冬前杨柳暂为烟”之句。 予凄然为诵其全什,察其
听哀问之状,为悯默心酸久之。 何者?凡仲言所为,终其身寄所不可必者也。数十年中,以其心听命于其耳,以其耳听命于人之口。人之口一不至于其耳,则耳无聪,因而其耳不至于其心, 则其心不灵。人喜人诗文而自为诵者,为己也;转以诵于人者,为人也。 人之为己而自为诵者难矣,矧为人诵乎?故曰:仲言终其身寄于所不可必者也。寄于所不可必,其宜不能多且久。然能使人之为仲言诵多且久于其自为诵,数十年中如一日、如一人者,仲言之诚所为也。夫其审听而哀问者,诚也。
吁!为仲言者,亦极难矣!凡得之难, 守之坚。得之难,守之坚,则其口、耳出入之际,虽欲加择焉,而非惟不暇,且不敢。欲加择焉而有所不暇且不敢,故能积。是仲言所以该且核之故也。
(注)①该且核:广博又翔实。②什:篇。③寄于所不可必者:寄托在不是一定能办到的事上。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出而为诗文 自出:自己创作。
B.之修龄先生所言   质:质问。
C.其宜不能多且久   势:情势,形势。
D.而非惟不暇 不暇:来不及,没时间。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又能其所记且解者 秦攻取之外
B.终其身寄所不可必者也 季氏将有事颛臾
C.以其耳听命于人口 无如寡人用心者
D.凡得之难, 守之坚 欲苟顺私情, 告诉不许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通过个人长时间的不懈努力,唐仲言虽能写作各种类别、文体的文章,但碰到读音相同的字,他并不能作出区分。
B.唐仲言从小双目失明,但他不仅能诵记、写作,还笺注了大量诗文,取得了惊人的成绩,对他在文学上的天赋,作者既赞叹又羡慕。
C.这篇赠序叙议结合,叙述简练、议论精彩,特别是对仲言文章“该且核”的原因的分析,既合理,又饱含深深的同情和敬佩之情。
D.唐仲言的事迹,对包括残疾人在内的为学者都有很好的激励作用。在作者眼中, “诚”是使他获得他人帮助的关键原因。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予凄然为诵其全什,察其审听哀问之状,为悯默心酸久之。
(2)人之为己而自为诵者难矣,矧为人诵乎?
【小题5】用“/” 给下面这段话断句。
君 子 浴 德 澡 心 力 行 善 道 而 表 里 洞 达 人 皆 了 然 其 有 善 一 日 月 之 明 也 其 有 过 亦 日 月 之 食 也 必 如 是 而 后 渐 合 至 真 矣。(《诚伪》)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游东山记

杨士奇

洪武乙亥,余客武昌。武昌蒋隐溪先生,始吾庐陵人,年已八十馀,好道家书。其子立恭,兼治儒术,能诗。皆意度阔略,然深自晦匿,不妄交游,独与余相得也。

是岁三月朔,余三人者,携童子四五人,载酒肴出游。天未明东行,过洪山寺二里许,折北,穿小径可十里,度松林,涉涧。涧水澄澈,深处可浮小舟。傍有盘石,容坐十数人。松柏竹树之荫,森布蒙密。时风日和畅草木之葩烂然香气拂拂袭衣禽鸟之声不一类遂扫石而坐

坐久,闻鸡犬声。余招立恭起,东行数十步,过小岗,田畴平衍弥望,有茅屋十数家,遂造焉。一叟可七十馀岁,素发如雪,被两肩,容色腴泽,类饮酒者。延余两人坐。牖下有书数帙,立恭探得《列子》,余得《白虎通》,皆欲取而难于言。叟识其意,曰:“老夫无用也。”各怀之而出。

还坐石上,指顾童子摘芋叶为盘,载肉。立恭举匏壶注酒,传觞数行。立恭赋七言近体诗一章,余和之。酒半,有骑而过者,余故人武昌左护卫李千户也,骇而笑,不下马,径驰去。须臾,具盛馔,及一道士偕来。道士岳州人刘氏。 遂共酌。道士出《太乙真人图》求诗, 余赋五言古体一章,书之。立恭不作,但酌酒饮道士不已,道士不能胜,降谢过,众皆大笑。李出琵琶弹数曲,立恭折竹,窍而吹之,作洞萧声,隐溪歌费无隐《苏武慢》,道士起舞蹁跹,两童子拍手跳跃随其后。已而道士复揖立恭曰:“奈何不与道士诗?”立恭援笔书数绝句,语益奇。遂复酌。余与立恭饮少,皆醉。

已而夕阳距西峰仅丈许,隐溪呼余还,曰:“乐其无已乎?”遂与李及道士别。中道,隐溪指道旁冈麓顾余曰:“是吾所营乐丘(注)处也。”又指道旁桃花语余曰:“明年看花时索我于此。”

既归,立恭曰:“是游宜有记。”属未暇也。

是冬,隐溪卒,余哭之。明年寒食,与立恭豫约诣墓下。及期余病,不果行。未几,余归庐陵,过立恭宿别,始命笔追记之。未毕,立恭取读,恸哭;余亦泣下,遂罢。然念蒋氏父子交好之厚,且在武昌山水之游屡矣,而乐无加乎此,故勉而终记之。手录一通,遗立恭。呜呼!人生聚散靡常,异时或相望千里之外,一展读此文,存没离合之感,其能已于中耶?

既游之明年,八月戊子记。

(有删改)

(注)乐丘:坟墓。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时风日和畅/草木之葩/烂然香气拂拂/袭衣禽鸟之声不一类/遂扫石而坐
B.时风日和畅/草木之葩烂然/香气拂拂袭衣/禽鸟之声不一类/遂扫石而坐
C.时风日和畅/草木之葩烂/然香气拂拂袭衣/禽鸟之声不一类/遂扫石而坐
D.时风日和畅/草木之葩烂然/香气拂拂/袭衣禽鸟之声不一/类遂扫石而坐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乙亥:干支纪年法。中国干支历采取天干、地支来纪.时,就是把每一个天干和地支按照一定的顺序而不重复地搭配起来,用来作为纪时的代号。
B.千户:金朝始置,明代卫所兵制亦设千户所,千户为一所之长官。驻重要府州,下辖十个百户所。
C.跽:古人以两膝着席、以臀部压在脚跟上为“坐”,以直身而股不着脚跟为“跽”。
D.寒食:寒食节,节日里严禁烟火,只能吃寒食,故亦称“禁烟节”。在夏历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清明节前一二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隐溪隐匿避世,在交友方面非常谨慎,乐观旷达,对生死也很淡然;虽年事已高,还能怡情山水。
B.立恭性情率真,能饮酒,好读书,擅长诗歌写作,与作者有着很深的交情,对已逝的父亲充满怀念。
C.立恭提议出游后应该写篇游记,可是作者因为事务繁忙,一直未能写作,直到次年八月才动笔写成。
D.文章主要记叙了游东山的情况,表现了作者与隐溪父子的深厚友情,流露出对老友逝去的伤感。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叟识其意,曰:“老夫无用也。”各怀之而出。
(2)已而道士复揖立恭曰:“奈何不与道士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