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船山记
王夫之
船山,山之岑有石如船,顽石也,而以之名。其冈童,其溪渴,其靳有之木不给于荣,其草癯靡纷披而恒若凋,其田纵横相错而陇首不立,其沼凝浊以停而屡竭其濒,其前交蔽以絯送远之目,其右迤于平芜而不足以幽,其良禽过而不栖,其内趾之狞者与人肩摩而不忌,其农习视其堘埒(1)之坍谬而不修,其俗旷百世而不知琴书之号。然而予之历溪山者十百,其足以栖神怡虑者往往不乏,顾于此阅寒暑者十有七,而将毕命焉,因曰,此吾山也
古之所就,而不能概之于今;人之所欲,而不能信之于独。居今之日,抱独之情,奚为而不可也?古之人,其游也有选,其居也有选。古之所就,夫亦人之所欲也。是故翔视乎方州,而尤佳者出;而跼(2)天之倾,蹐地之坼,扶寸之土不能信为吾有,则虽欲选之而不得。蠲其不欢,迎其不棘,江山之韶令与愉恬之志相若则相得而固为棘人地不足以括其不欢之隐则虽欲选之而不能。仰而无憾者则俯而无愁,是宜得林峦之美荫以旌之;而一坏之土,不足以荣吾所生;五石之炼,不足以崇吾所事。栫以丛棘,履以繁霜,犹溢吾分也,则虽欲选之而不忍。赏心有侣,咏志有知,望道而有与谋,怀贞而有与辅,相遥感者,必其可以步影沿流,长歌互答者也;而茕茕者如斯矣,营营者如彼矣,春之晨,秋之夕,以户牖为丸泥而自封也,则虽欲选之而奚以为?
夫如是,船山者即吾山也。奚爲而不可也?无可名之于四远,无可名之于末世,偶然谓之,歘然忘之,老且死,而船山者仍还其顽石。严光之濑,司空围之谷,林逋之湖山,天与之清美之风日,地与之丰洁之林泉,非吾可者,吾不得而似也。吾终于此而已矣。
辛未深秋记。
(选自《清文选》,有删改)
【注】(1)堘埒(chéng  liè):田埂。(2)跼(jú):弯曲腰背。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冈童,其溪渴 童:光秃
B.其内趾之狞者与人肩摩而不忌 忌:禁忌
C.然而予之历溪山者十百。 历:经历
D.犹溢吾分也    分:本分
【小题2】下列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其右迤于平芜而不足以幽 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
B.是故翔视乎方州 相与枕藉乎舟中
C.则虽欲选之而奚以为    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D.老且死,而船山者仍还其顽石    若属皆且为所虏
【小题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江山之韶令与愉恬之志相若/则相得而固为棘人/地不足以括/其不欢之隐则虽欲选之而不能
B.江山之韶令/与愉恬之志相若则相得/而固为棘人/地不足以括/其不欢之隐则虽欲选之而不能
C.江山之韶令/与愉恬之志相若则相得/而固为棘人/地不足以括其不欢之隐/则虽欲选之而不能
D.江山之韶令与愉恬之志相若/则相得而固/为棘人/地不足以括其不欢之隐/则虽欲选之而不能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船山由山崖上一块顽石命名,这里地方偏僻,自然环境荒凉,乡风民俗质朴。
B.作者认为古人喜爱的,不一定是今人喜爱的;一般人想得到的,不一定适用于个别人。
C.对天地没有遗憾、哀愁的人,应该获得优美的山林居住作为表彰,作者也希望在这样的地方居住。
D.作者以山自喻,以山自励,独看重穷乡僻壤作为自己的隐居之地和终老之所。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7-05 12:36:3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游敬亭山记

王思任

①“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不道宣城,不知言者之赏心也。姑孰据江之上游,山魁而水怒。从青山讨宛,则曲曲镜湾,吐云蒸媚,山水秀而清矣。曾过响潭,鸟语入流,两壁互答。望敬亭,绛雰浮嶾①,令我杳然生翼,而吏卒守之不得动。既束带竣谒事,乃以青鞋走眺之。

②一径千绕,绿霞翳染,不知几千万竹树党结阴寒,使人骨面之血皆为蒏碧②,而向之所谓鸟鸣莺啭者,但有茫然,竟不知声在何处。厨人尾我,以一觞劳之留云阁上。至此,而又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造句之精也。朓乎?白乎?归来乎?吾与尔凌丹梯以接天语也。日暮景收,峰涛沸乱,饥猿出啼,予憟然不能止。

③归卧舟中,梦登一大亭,有古柏一本,可五六人围,高百余丈,世眼未睹,世想不及,峭崿斗突,逼嵌其中,榜曰“敬亭”,又与予所游者异。嗟乎!昼夜相半,牛山短而蕉鹿长③,回视霭空间,梦何在乎游亦何在乎又焉知予向者游之非梦而梦之非游也?止可以壬寅四月记之尔。

(注释)①雰:云霞。嶾(yǐn):山势高耸突兀。 ②蒏(y6nɡ):酗酒。③牛山:比喻为人生短暂而悲叹。蕉鹿:喻人生梦幻。
【小题1】完成下列填空和解释加点字
(1)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在高中阶段学过的“记”有     
(2)既束带谒事 ( )
【小题2】对第①段画线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使我飞登而上,但吏卒守护着我,不让我动身。
B.让我悠然想飞登而上,但官职在身,不能动身。
C.让我想象自己生出了双翼,但吏卒都无动于衷。
D.使我轻盈得仿佛生出双翼,但吏卒守着不能动。
【小题3】 赏析第②段“日暮景收,峰涛沸乱,饥猿出啼”一句的意境。
【小题4】第③段画线句的句中应有三处停顿,请用“/”加以标出。
【小题5】简述文章三段分别从什么角度记游敬亭山?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西北水田

(明)沈徳符

西北开垦之说,始于元之虞集,畅于本朝邱浚,俱未见之施行。今上乙亥,徐孺东(贞明)新入省垣,首申其说,盖即所著《潞水客谈绪论》也。疏上,江陵亦以为然,方见施行。而徐以所厚同里御史傅应祯,讥切时事,牵连谪去。

又十年,孺东从田间趕,始奉上命,以尚宝少卿兼河南道御史,奉敕专理水利,事体甚重。未匝岁,竟无绩可叙,徐亦自请归,寻卒于家。然谈者至今叹功之终于可成,惜徐未尽其用。余观徐疏,或给牛于贫民,或责成于富室,俱窒碍未妥,惟选健卒分屯,及招南人占 籍二说可用,但又欲于为补军丁之费,转解京师,说叉支矣。予以为不当官开,但当私开, 又不当竟自私开;当设便利之术,不勒其必开,但诱之争先愿开。京师蛙蟹绶虾螺蚌之属, 余幼目未经见,今腥风满市廛矣。皆浙东人牟利,够荒迹不毛之地,潴水生育,以至蕃盛耳。 水族尚尔,独不可垦辟种蒔,如江南好•田之法乎?下令江浙之人,能开田若干,即畀以勇爵, 多者递与加级,得世有其田,不愿者俟其功大著,子孙得读书,附入枣序。定额每邑若干人以待试,不得滥收。则浙东之胥更有力者,悉先相倡,自部署其曹偶以往矣。久之,土著惰民,见磽确化为良田,亦见猎而喜,不待劝诱,争占为己业矣。至于起科岁月之稍缓,履亩勾较之粉宽,是在当事者,临事时变通之矣。

今上庚子,保定抚臣王应蛟,曾以海滨屯田奏效,上疏云:“天津一路,从来斥鹵,无 人耕垦。臣以江浙地治之法行之,耕得五千余亩。”珏此疏,则北方水利,明白著效如此。

徐孺东之开水利,已渐有绪。徐遽疏言:“此役必成,可省江南漕运之半。”此语闻, 而畿辅士绅大怖:“是且加赋吾乡! ”遂入王御史弹章,而水田之役遂辍。王为直隶宁晋人, 以故有乗梓巨害之疏。是后中原士夫,深为子孙忧,,恨入心髓,牢不可破。至是汪澄源复兴 此议,其不掇奇祸幸矣。敢望施行哉!孺东夸词,真足为大言债事之戒。

(选自《万历野获编》卷十二,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又十年孺东从田间 趕:被起用
B.荒迹不毛之地   堰:堤坝
C.子孙得读书,附入枣序 枣序;学校
D.此疏,则北方水利,明白著效如此  味:辨析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北开垦之说,始于元朝,盛于明朝,后来徐孺东去管理水利,未取得成功。
B.作者认为徐孺东奏疏中的“选健卒分屯”“招南人占籍”两项措施还是可行的。
C.王应蛟以江浙之法开垦了天津海滨大量田地,作者认为这可以为北方水利提供借鉴。
D.徐孺东开发水利,节省了江南漕运一半的费用,最终却因为遭到北方势力的反对而失败。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未匝岁,竟无绩可叙,徐亦自请归,寻卒于家。
(2)则浙东之胥吏有力者,悉先相倡,自部署其曹偶以往矣。
【小题4】作者认为可以从哪些方面采取措施鼓励垦荒?请加以概括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试笔说

明方孝孺

①吾居乎乡,客遗善笔二。分其一于友人,而用其一。锐而端,圆而劲,以摹画咸与心称,爱之不忍妄用,遇佳纸墨洎①文辞则以书,书毕涤而藏之。恣意率手有所作,则用其次者。是以虽甚久而犹新焉。

②他日,友人至。问其所得,则曰:“敝而弃之矣。”诘其用,则纪钱粟货利卑猥事,不稍惜,视之与里巷所为偏欹软恶者等。不知其为美也。吾闻而叹之。友人曰:“子何叹之细也?以余用斯笔也而违其任,余则有过矣。虽然,世之用人者得无有甚于余之用笔者乎?笔易为也,美者易得也,用久必敝,固其职也。今夫所谓贤士君子者,天之生也难,生而不夭死、不疾病、获全其美也,尤难。然而用之者不任之以立政教、修纪法、居庙朝、治海内,而卑位冗职是命,一不快于意,不待其敝而弃之,且加不胜之法焉者亦众矣。不彼之叹而于笔焉,惜是尚为知类也哉?”

③吾愧乎其言,谓之曰:“笔吾所任也,故吾知爱而叹之。任人非吾事也,吾其敢僭而叹乎?若姑修其可任者以待人之任己,何暇乎世之叹而吾之疑邪?”

(注)①洎(jì):浸润,这里指润色。

【小题1】第①段“吾”“爱之不忍妄用”的具体表现是 。(用自己的话回答)
【小题2】对第②段画线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友人认为不爱惜善笔只是小事。
B.友人对“吾”的叹惜不以为然。
C.友人发现没把握好用笔的尺度。
D.友人承认自己用笔不当的过错。
【小题3】友人认为“世之用人者有甚于余之用笔者”的理由是
【小题4】对第③段画线句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通过反问直接反驳友人的话,语气强烈。
B.照应首段“吾居乎乡”,自谦而留有余地。
C.以自己的不敢“僭而叹”衬托出友人的慷慨直言。
D.有自嘲、有暗讽,引出下文“人才如何自处”的思考。
【小题5】本文以用笔喻人,比喻是否贴切?请加以评价。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竹轩先生传

魏瀚

先生名伦,字天叙,以字行。性爱竹,所居轩外环植之,日啸咏其间。视纷华势利,泊如也。客有竹所者,辄指告之曰:“此吾直谅多闻之友,何可一日相舍耶?”学者因称曰竹轩先生。

早承厥考槐里先生庭训,德业夙成。甫冠,浙东西大家争延聘为子弟师。凡及门经指授者,德业率多可观。槐里先生蚤世,环堵萧然,所遗惟书史数箧。先生每启箧,辄挥涕曰:“此吾先世之所殖也,我后人不殖,则将落矣。”乃穷年口诵心惟,于书无所不读,而尤好观《仪礼》《左氏传》《司马迁史》。雅善鼓琴,每风月清朗,则焚香操弄数曲。弄罢,复歌以诗词,而使子弟和之。识者谓其胸次洒落,方之陶靖节、林和靖,无不及焉

居贫,躬授徒以养母。母性素严重,而于外家诸孤弟妹,怜爱甚切至。先生每先意承志,解衣推食,惟恐弗及;而于妻孥之寒馁,弗遑恤焉。弟粲幼孤,为母所钟爱。先生少则教之于家塾,长则挈之游江湖,有无欣戚,罔不与居子华官翰林,请于朝,分禄以为先生养。先生复推其半赡弟。乡人有萁豆相煎者,闻先生风,多愧悔,为敦睦之行。

先生容貌环伟,细目美髯。与人交际和乐之气蔼然可掬,而对门人弟子则矩范严肃,凛乎不可犯。为文章,好简古而厌浮靡,赋诗援笔立就,不介意而亦未尝逸于法律之外。所著有《竹轩稿》及《江湖杂稿》若干卷,藏于家。

先生与先君菊庄翁订盟吟社,有莫逆好。瀚自致政归,每月旦亦获陪先生杖履游。辱知于先生仲子龙山学士。学士之子守仁,又与吾儿朝端同举乡。累世通家,知先生之深者,固莫如瀚,因节其行之大者于此,以备太史氏之采择焉。

(选自《王阳明全集》)

注①厥考:厥:代词,他的;考:指死去的父亲。②孥(nú):儿女。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客有竹所者   造:拜访
B.母性素严重 严重:严肃稳重
C.子华官翰林   逮:捉拿
D.多愧悔,为敦睦之行   更:更改
【小题2】下列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先生复推其半赡弟 愿得将军之首献秦
B.不介意而亦未尝逸于法律之外   入前为寿
C.辱知于先生仲子龙山学士 臣死不避,卮酒安足辞
D.又与吾儿朝端同举乡   以其无礼
【小题3】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先生天性爱竹,居室周围种满了竹,每天啸咏其间,把竹当作正直、诚信、见多识广的朋友,因此被人称为竹轩先生。
B.竹轩先生家里穷,就授徒赚钱来奉养母亲,并顺承母亲意愿,接济弟弟妹妹们,关心妻子儿女的生活,唯恐照顾不周。
C.竹轩先生博览群书,尤其喜欢《仪礼》《左氏传》等书;他还著有《竹轩稿》及《江湖杂稿》若干卷,都收藏在家里。
D.作者与竹轩先生两家是世交,对竹轩先生了解很深,因此选取竹轩先生品行方面大的事情写下此文,以备史官采用。
【小题4】翻译:
(1)识者谓其胸次洒落,方之陶靖节、林和靖,无不及焉
(2)先生少则教之于家塾,长则挈之游江湖,有无欣戚,罔不与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