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各题。

赴广西别甥彭云路

解缙

多情为我谢彭郎,采石江深似渭阳。

相聚六年如梦过,不如昨夜一更长。

(注)这首诗作于永乐五年(1407年),因“泄禁中语”被逐远斥,离别赠答。解缙:明代三大才子之一,“好直言,为众忌”。渭阳:《诗经·秦风·渭阳》这样写道:“我送舅氏,曰至渭阳。”后人以“渭阳”来表示甥舅情谊。

枫桥与送者别

张元凯

枫桥秋水绿无涯,枫叶满树红于花。

万里之行才十里,阖闾城头尚堪指。

游子尊前泪湿衣,离心已逐片帆飞。

酒酣不识身为客,意欲元同送者归。

(注)张元凯,吴县人,曾任苏州卫指挥。
【小题1】下列选项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解诗质朴平易,明白晓畅,率直爽气,韵味悠长,从表面上看,毫无贬谪离愁滋味的自然心声,体现了诗人快人快语的个性特征。
B.张诗虽信口而成,但对仗考究,精于锤炼。诗歌在清浅流畅中不乏质朴自然之美,写感情的变化也能够入细入微。
C.解诗三、四两句以虚写的方式追忆甥舅在一起六年时光,如梦一样转瞬即过,其依依惜别的别离之意溢于言表,情真意切。
D.解诗在修辞上采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在表情达意上生动形象;张诗融写景叙事、化用于一体,诗味浓郁,诗意盎然。
【小题2】张诗尾联,有人认为是这一首诗的神来之笔试做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11-06 03:03:2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赠郡侯郭文麓升副使序

(明)唐顺之

廉吏,自古难之。虽然,今之所谓廉者,有之矣。前有所慕于进而后有所惧于罪,是以虽其嗜利之心不胜其竞进之心,其避罪之计有甚于忧贫之计,慕与惧相持于中,则势不得不矫强而廉。其幸而恒处于有可慕、有可惧之地,则可以终其身而不至于坏,而世遂以全节归之。其或权位渐以极,则可慕者既已得之,而无复有惧于罪。至如蹉跎沦落,不复自振,则可慕者既已绝望,且将甘心冒罪而不辞。是故其始也,缩腹镂骨自苦;而其后也,甚或出于饕餮之所不为。人见其然,则曰:“若人也,而今若是!”而不知始终固此一人也。虽然,此犹自其既坏言之也。方其刻意为廉之时,而其萌芽固已露矣。苟捐之足以为名而得之足以为罪,则千金有所必割;苟捐之不足以为名,而得之不足以为罪,则锥刀有所必算。人见其千金之捐乃其奇节,而不知锥刀之算其真机也,从而谓之曰廉。

嗟乎!是安知古之所谓廉者哉?古之所谓廉者,必始于不见可欲。不见可欲,故其奉于身者薄;奉于身者薄,故其于物者轻。虽其一无所慕与无所惧,而未尝不廉。盖虽欲不廉,而无所用之也。

郭侯治吾常,以平易岂弟、与民休息为政,而尤以清苦绳约自律。余始见侯如是,则亦以为今之所谓廉者耳。徐而与侯处,听其议论,察其志之所存,知侯非今之所谓廉者也。侯性本澹泊,苦厌纷华,尝言曰我蔬食则喜肉食则不喜布裀则寝乃安纻裀则寝不安其奉身率如此然则虽欲不廉而无所用之也侯盖古之廉者也。闻侯之夫人亦乐于粝食敝衣,与侯所嗜好无异。然则古之廉者,犹或不免于室人交,于是益知侯之为难能也。

侯居常三年,升山东副使以去,侯之僚霍君、裘君与其属武进尹杨君余文为侯赠。夫侯之廉,人既已尽知之,而奚俟乎余之言耶?虽然,余知侯之廉非出于慕与惧,而方其为守,则犹在有可慕、有可惧之地也。自今以往,官益峻而望益,将可慕者得而可惧者去矣,侯之廉犹是也,而后人信之曰:侯果非慕与惧者也。然则知侯者莫如余先也,而乌得无言乎?

选自《古代十大散文流派(第四卷)》

注锥刀:微利。岂弟:和乐平易。裀:褥子。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或不免于室人交 谪:埋怨
B.故其于物者轻  资:依赖
C.官益峻而望益隆  隆:兴盛
D.与其属武进尹杨君余文为候赠 征:请求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则势不得不矫强而廉     天下理财,不为征利
B.而今若是 知侯非今之所谓廉者也
C.其避罪之计有甚于忧贫之计 母立于兹
D.缩腹镂骨自苦  木欣欣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今之所谓廉者”内心嗜好财利,或因渴慕升官,或因畏惧罪罚,才勉强廉洁。
B.文中写到,世人称赞“今之所谓廉者”廉洁,是因为看不透他们追求锥刀之利的真正心机。
C.郭侯的夫人乐于吃粗粮穿破衣,跟郭侯的嗜好没有两样,这从侧面表现了郭侯清廉自律之严。
D.本文是应郭侯幕僚及下属的征求而写的;作者认为世人对郭侯多有误解,觉得有必要说一说。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尝言曰我蔬食则喜肉食则不喜布裀则寝乃安纻裀则寝不安其奉身率如此然则虽欲不廉而无所用之也侯盖古之廉者也。
【小题5】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苟捐之足以为名而得之足以为罪,则千金有所必割。
(2)是安知古之所谓廉者哉?古之所谓廉者,必始于不见可欲。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郭惟贤,字晢卿,晋江人。万历二年进士。自清江知县拜南京御史。会皇长子生,诏赦天下,惟贤因请召诸臣。冯保恶其言,谪江山丞。保败,还故官。劾左都御史陈炌希权臣指,论罢御史赵耀、赵应元,不可总宪纪。炌罢去。又荐王锡爵、贾三近、何源等,皆获召。主事董基谏内操被谪,惟贤救之,忤旨,调南京大理评事。给事中阮子孝、御史潘惟岳等交章救。帝怒,夺俸有差。惟贤寻迁户部主事,历顺天府丞。二十年,以右佥都御史巡抚湖广。景王封德安,土田倍诸藩,绝赋额犹存。及帝弟潞王之国卫辉,悉以景赋予王。王奏赋不及额,帝为夺监司以下俸,责抚按急奏报。惟贤言:“景府赋额皆奸民投献,妄张其数。臣为王履亩,增赋二万五千,非复如往者虚数,王反称不足,何也?且潞去楚远,莫若征之有司,转输潞府。《会典》言,皇庄及勋戚官庄,遇灾蠲减视民田。今襄、汉水溢,王佃民流亡过半,请躅如例。”又言:“长沙、宝庆、衡州三卫军戍武冈,而永州、宁远诸卫远戍广西,瘴疠死无数。请分香迭戍武冈,罢其戍广西者。”帝悉报许。承天守备中官以征兴邸旧赋,请罪潜江知县及诸佃民,旨下抚按勾捕。惟贤言臣抚楚事无不当问令中官问而臣等为勾捕臣实不能帝直其言而止寻请以太和山香税充王府逋禄免加派小民又请以周敦颐父辅成从祀启圣,诏皆从焉。入为左佥都御史,言行取不宜久停,言官不宜久系,台员不宜久缺。已,复言天下多故,乃自大僚至监司率有缺不补,政日废弛,且建言获谴者不下百余人,效忠者皆永弃。帝不纳。寻迁左副都御史。请早建皇储,慎简辅弼,亟行考选,俱不报。久之,以忧归。起户部左侍郎,未上卒。赠右都御史。天启初,谥恭定。

(节选自《明史·列传·卷一百一十五》)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惟贤言/臣抚楚事/无不当问/今中官问/而臣等为勾捕/臣实不能/帝直其言/而止寻/请以太和山香税充王府逋碌免/加派小民/
B.惟贤言/臣抚楚/事无不当问/今中官问/而臣等为勾捕/臣实不能/帝直其言而止/寻请以太和山香税充王府逋碌/免加派小民/
C.惟贤言/臣抚楚事/无不当问/今中官问/而臣等为勾捕/臣实不能/帝直其言而止/寻请以太和山香税充王府逋碌免/加派小民/
D.惟贤言/臣抚楚/事无不当问/今中官问/而臣等为勾捕/臣实不能/帝直其言/而止寻/请以太和山香税充王府逋碌/免加派小民/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夺俸,俸即俸禄,是官员所得到的薪金,夺俸是对有过失的官吏的一种惩罚措施。
B.国,周代诸侯国及汉以后侯王的封地,“家”为大夫的封地,“国家”即二者的合称。
C.从祀,亦即“配享”。是指古代宗庙祭祀中常设的次于主祭对象的先贤或先儒。
D.言官,是封建官制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负责考核评定各级官吏的得失。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郭惟贤敢于弹劾,善于举贤。他弹劾了陈炌、赵应元等,推荐了王锡爵何源等,后又趁皇上大赦天下之时,请求召回旧臣。
B.郭惟贤实事求是,直言不讳。他在巡抚湖广时,经过实际调查,直言反驳潞王的奏言,认为潞王所说的税收不足是虚假的。
C.郭惟贤关心民生,为民请命。他在襄水汉江涨水时,建议朝廷援引旧例减免佃民的租赋,以缓解灾情给百姓带来的伤害。
D.郭惟贤一心为国,多有建言。他建议轮流戍守武冈,停止远戍广西;建议及时考核选用、补足官员,以扭转政事日弛的局面。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且潞去楚远,莫若征之有司,转输潞府。
(2)请早建皇储,慎简辅弻,亟行考选,俱不报。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沈贞甫墓志铭
归有光
自予初识贞甫时,贞甫年甚少,读书马鞍山浮屠之偏。及予娶王氏,与贞甫之妻为兄弟,时时过内家相从也。予尝入邓尉山中,贞甫来共居,日游虎山、西崦,上下诸山,观太湖七十二峰之胜。嘉靖二十年,予卜居安亭。安亭在吴淞江上,界昆山、嘉定之壤,沈氏世居于此;贞甫是以益亲善,以文字往来无虚日。以予之穷于世,贞甫独相信,虽一字之疑,而卒以予之言为然。
盖予屏居江海之滨,二十年间,死丧忧患,颠倒狼狈,世人之所嗤笑,贞甫了不以人之说而有动于心,以与之上下。至于一时富贵翕嚇,众所观骇,而贞甫不予易也。嗟夫,士当不遇时,得人一言之善,不能忘于心,予何以得此于贞甫耶?此贞甫之没,不能不为之恸也。
贞甫为人伉厉,喜自修饰,介介自持,非其人未尝假以辞色。遇事激昂,僵仆无所避。尤好观古书,必之名山及浮屠、老子之宫。所至扫地焚香,图书充几。闻人有书,多方求之,手自抄写,至数百卷。今世有科举速化之学,皆以通经学古为迂,贞甫独于书知好之如此,盖方进于古而未已也。不幸而病病已数年而为书益勤予甚畏其志而忧其力之不继而竟以病死悲夫!
初予在安亭,无事,每过其精庐,啜茗论文,或至竟日。及贞甫没而予复往,又经兵燹之后,独徘徊无所之,益使人有荒江寂寞之叹矣。
贞甫讳果,字贞甫。娶王氏,无子,养女一人。有弟曰善继、善述。其卒以嘉靖三十四年七月日,年四十有二。即以是年某月日葬于某原之先茔。可悲也已!
铭曰:天乎命乎不可知,其志之勤而止于斯。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界昆山、嘉定之壤 界:邻近
B.而卒以予之言为然 卒:最终
C.了不以人之说而有动于心   了:了解,了然
D.遇事激昂,僵仆无所避 僵仆:跌倒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不以人之说而有动于心,以与之上下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B.予何以得此于贞甫耶   不拘于时,学于余
C.贞甫独于书知好之如此 他日汝当用之
D.其卒以嘉靖三十四年七月日 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与沈贞甫初相识时,沈贞甫年纪还很小。其后两人成为连襟,又曾共居邓尉,同住安亭,交情深厚,而沈贞甫对作者又非常敬重。
B.作者屏居江海之滨,二十年间,困厄不堪,为世人所嗤笑,但沈贞甫一直对作者相知相敬,所以沈贞甫去世令作者非常悲痛。
C.在文末的铭文中,作者表达了对沈贞甫好学之深的肯定和勤学之志止于疾病的惋惜。
D.这篇墓志铭开头并不先叙贞甫的姓名、家世,而是从两人的相识和戚谊、交谊写起,后半始叙贞甫生平,文末始叙家世和卒、葬。一面倾吐自己的抑郁,一面称赞贞甫为人,读来亲切感人。
【小题4】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不 幸 而 病 病 已 数 年 而 为 书 益 勤 予 甚 畏 其 志 而 忧 其 力 之 不 继 而 竟 以 病 死 悲 夫!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至于一时富贵翕嚇,众所观骇,而贞甫不予易也。
(2)初予在安亭,无事,每过其精庐,啜茗论文,或至竟日。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玄谟北伐之必败也,弗待沈庆之以老成宿将见而知之也;今从千余岁以下,由其言论风旨而观之,知其未有不败者也。文帝曰:“观玄谟所陈,令人有封狼居胥意。”坐谈而动远略之雄心,不败何待焉?

兵之所取胜者,谋也、勇也,二者尽之矣。以勇,则锋镝雨集车驰骑骤之下,一与一相当,而后勇怯见焉。以言说勇者,气之浮也,侈于口而馁于心,见敌而必奔矣。若谋,则疑可以豫筹者也。而豫筹者,进退之大纲而已。两相敌而两相谋,扼吭抵虚,声左击右,阳进阴退之术,皎然于心目者,皆不可前定以为用。唯夫呼吸之顷,或敛、或纵、或虚、或实,念有其萌芽,而机操于转眄。非凝神聚气以内营,则目而心不及动,辨起而智不能决。故善谋者,未有能言其谋者也。指天画地,度彼参此,规无穷之变于数端,而揣之于未事,则临机之束手,瞀于死生而噤无一语也,必矣。

玄谟之勇,大声疾呼之勇也。其谋,画衾扪腹之谋也。是以可于未事之先,对人主而拄笏掀髯,琅琅惊四筵之众。今亦不知其所陈者何如,一出诸口,一濡之笔,而数十万人之要领已涂郊原之草矣,况又与江、徐文墨之士相协而鸣也哉!

薛安都之攻关、陕而胜也,鲁方平谓安都曰:“卿不进,我斩卿,我不进,卿斩我。”流血凝肘而不退,兵是以胜。武陵王骏之守彭城而也,张畅谓江夏王义恭曰:“若欲弃城,下官请以颈血污公马蹄。”骏听之,誓与城存亡,城是以全。由此观之,拓拔氏岂果有不可当之势哉?勇奋于生死之交,谋决于安危之顷,武帝之所以灭慕容、俘姚泓,骂姚兴而兴不敢动,夺拓拔嗣之城以济师而嗣不敢遏,亦此而已矣。皆玄谟所引以自雄者,而心妄度之,目若见之,口遂言之,反诸中而无一虚静灵通之牖,以受情势之变,而生其心。则事与谋违,仓皇失措,晋寇以屠江、淮,不待智者而早已见之矣。

言兵者必死于兵,听言而用兵者,必丧其国。赵括之所以亡赵,景延广之所以亡晋,一也。有国家者,亟正以刑可也。但废不用,犹且著为论说以惑后世,而戕民于无已。《易》曰:“弟子舆尸。”坐而论兵者之谓也。

(王夫之《读通鉴论》)

注释:①王玄谟:南朝刘宋将领。元嘉二十七年,宋文帝刘义隆发动北伐,命王玄谟率军讨伐北魏拓拔氏。沈庆之、薛安都、武陵王刘骏等人也参与。②武帝:宋文帝之父,曾两次北伐。③弟子舆尸:形容大败之状。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皆不可前定以为用 恃:依赖
B.则目而心不及动   荧:明亮
C.武陵王骏之守彭城而也 固:稳固
D.不待智者而早已见之矣 灼:明白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王夫之看来,不用等老成宿将上阵,从王玄谟的言论意旨可知他没有不败的道理。
B.善于谋划的人,战前会把战争无穷的变化谋划为几种方案,临战时亦注重随机应变。
C.北伐前,王玄谟在朝中大声疾呼,语惊四座,颇具气势地与江、徐等文墨之士辩论。
D.第四段引用北伐获胜的战例与王玄谟失败的事实作对比,说明拓拔氏并非不可战胜。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言说勇者,气之浮也,侈于口而馁于心,见敌而必奔矣。
(2)但废不用,犹且著为论说以惑后世,而戕民于无已。
【小题4】王玄谟北伐失败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