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雨川邱先生,字羲瑞,世为沙园所百户先生。父故贫,不听就外傅,时提其耳命之曰:“儿识字记姓氏而已,安用兀兀作老博士耶?”先生性不自检束,日逐少年握槊走马,或擘弓作霹雳声,招摇江市中。
时沿海寇舶出没,远近震骇。诸将领日集戟门下,议战守策。或唯或否,首鼠两端。先生时阑入,扺掌陈说,仰指天而俯画地,语剌剌若烛照数计。众皆目摄之,寻先生去。唶嚄宿将不直之,曰:“酒徒耳,何足策成败事,奚以喋喋为?”居无何,而先生所论画皆中的,于是众始知先生非忘世者。
(选自何白《邱雨川先生传》)
(1)先生性不自检束,日逐少年握槊走马,或擘弓作霹雳声,招摇江市中。
(2)居无何,而先生所论画皆中的,于是众始知先生非忘世者。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4-20 12:46:1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与宋公子牧仲书

(明)侯方域

①某叨受太保先公①深知,尝援其难,公子又不以仆为不肖数下交质以所为文业。仆窃见郡中自吴、徐二三子凋谢之后,近二十年绝无有清才标映如公子者,尝心口叹颂不能置。今有所欲言,伏惟公子听之。

②仆闻之贾子曰:“诸人以太保既薨,有愿公子出而结交天下贵人,一如太保在日,以为克似太保者。”窃谓太保在日,乃天下贵人皆愿一当以交太保,非太保之交之也。今论者顾欲公子求而交之,以为克似太保,此不惟不似,而固已相远甚矣。

③往郡中贵达子弟固有然者,然皆以财力自雄,周旋良苦。今公子善病,体不任衣。太保清节,仆之所谅未有厚资贻公子也。所谓财与力者,公子自审能之乎?破其业以致贫,劳其身以致病,而徒博一交结贵人之名,仆窃为公子不取也。

④抑人之所谓克似其先者,有道不可以不辨。有以卿相之子,世为卿相,而不必不辱其先;有以卿相之子,乃甘为一介之士,而足以光益其祖父者。若公子不深察其道,即如诸人所云,亦不过仿太保在日,存其门户方幅,外似之耳,非谓公子遂真似太保为宰相也。公子之家昔为宰相,今为秀才,何可强同?顾舍其力之所能,可以得其真似,而必出于不可得之数以为聊似其外者,何也?夫克似之道,在于守道读书。公子才气超轶,何施不可?愿且朝夕自爱调病,病愈之后,以诸人所陈交结之财,多收古今书籍;以交结之力,闭户力学而笃行之。如此一二十年,亦不必不似太保;即不然,太保亦必含笑于九泉,决不以公子甘为一介之士,遂以为不克似之也。

注 ①太保险公:指宋牧仲的父亲宋权,死后追封太保

【小题1】第①段划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公子又不以仆为 / 不肖数下交 / 质以所为文业
B.公子又不以仆为不肖 / 数下交 / 质以所为文
C.业公子又不以仆为 / 不肖数下交质 / 以所为文业
D.公子又不以仆为不肖 / 数下交质 / 以所为文业
【小题2】第②段指出“公子出而结交天下贵人”的行为实质是______(用原文的词语回答)
【小题3】对第③段画线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有太保的清廉,可以推知宋公子的家境贫寒、资产微薄。
B.太保清廉守节,可想而知不可能有丰厚的资产留给家人。
C.为维护太保清名,自己不能资助宋公子金钱,故而道歉。
D.太保为人清高,人们体谅他,赠送宋家的都只是小礼品。
【小题4】第④段中,作者是如何论证“克似之道,在于守道读书”的?请具体分析
【小题5】这封信直率而不失委婉,请对此加以赏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游天都
徐霞客
初四日。十五里,至汤口。五里,至汤寺,浴于汤池。扶杖望朱砂庵而登。十里,上黄泥冈。向时云里诸峰,渐渐透出,亦渐渐落吾杖底。转入石门,越天都之胁而下,则天都、莲花二顶,俱秀出天半。路旁一歧东上,乃昔所未至者,遂前趋直上,几达天都侧。复北上,行石罅中。石峰片片夹起;路宛转石间,塞者凿之,陡者级之,断者架木通之,悬者植梯接之。下瞰峭壑阴森,枫松相间,五色纷披,灿若图绣。因念黄山当生平奇览,而有奇若此,前未一探,兹游快且愧矣!
时夫仆俱阻险行后,余亦停弗上;乃一路奇景,不觉引余独往。既登峰头,一庵翼然,为文殊院,亦余昔年欲登未登者。左天都,右莲花,背倚玉屏风,两峰秀色,俱可手揽。四顾奇峰错列,众壑纵横,真黄山绝胜处!非再至,焉知其奇若此?遇游僧澄源至,兴甚勇。时已过午,奴辈适至。立庵前,指点两峰。庵僧谓:“天都虽近而无路,莲花可登而路遥。只宜近盼天都,明日登莲顶。”余不从,决意游天都。 
挟澄源、奴子仍下峡路。至天都侧,从流石蛇行而上。攀草牵棘,石块丛起则历块,石崖侧削则援崖。每至手足无可着处,澄源必先登垂接。每念上既如此,下何以堪!终亦不顾。历险数次,遂达峰顶。惟一石顶壁起犹数十丈,澄源寻视其侧,得级,挟予以登。万峰无不下伏,独莲花与抗耳。时浓雾半作半止,每一阵至,则对面不见。眺莲花诸峰,多在雾中。独上天都,予至其前,则雾徙于后;予越其右,则雾出于左。其松犹有曲挺纵横者;柏虽大干如臂无不平贴石上如苔藓然山高风钜雾气去来无定下盼诸峰,时出为碧峤,时没为银海;再眺山下,则日光晶晶,别一区宇也。日渐暮,遂前其足,手向后据地,坐而下脱;至险绝处,澄源并肩手相接。度险,下至山坳,暝色已合。复从峡度栈以上,止文殊院。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柏虽大/干如臂/无不平贴石上/如苔藓然/山高风钜雾气/去来无定
B.柏虽大干如臂/无不平贴石上/如苔藓然/山高风钜/雾气来去无定
C.柏虽大干如臂/无不平贴石/上如苔藓/然山高风钜/雾气去来无定
D.柏虽大/干如臂/无不平贴石/上如苔藓/然山高风钜雾气/去来无定
【小题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陡者级之 级:凿石级
B.悬者植梯接之     植:树(梯子)
C.从流石蛇行而上   蛇:像蛇一样
D.惟一石顶壁起犹数十丈    壁:石壁
【小题3】下列各句对文章内容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以空间的变化为线索,以游览的路线为顺序,运用逐层衬托的写法,着重描写黄山天都峰的奇观。
B.作者“决意游天都”,遇险阻“终亦不顾”,登顶得见:隐约可见的莲花诸峰,富于变化的云海浓
雾,别具姿态的奇松怪柏……写出黄山特有的奇观。
C.文章记叙翔实。文中旅游的日期、里程、方向、沿途经过的地点,一一点明,不厌其详。石罅、文
殊院、莲花峰、天都峰,游踪所及,写来都详细生动。
D.游记文中有我,语中含情,寓情于景,藏议于景。作者勇于登山,奋发向上的精神及对大自然的热
【小题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因念黄山当生平奇览,而有奇若此,前未一探,兹游快且愧矣!
(2)下盼诸峰,时出为碧峤,时没为银海;再眺山下,则日光晶晶,别一区宇也。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_________•春雪咏兰

明朝   陈子龙①

问天何意,到春深,千里龙山飞雪?解佩凌波②人不见,漫说蕊珠宫阙。楚殿烟微,湘潭月冷,料得都攀折。嫣然幽谷,只愁又听啼鴂③。

当日九畹④光风,数茎清露,纤手分花叶。曾在多情怀袖里,一缕同心千结。玉腕香销,云鬟雾掩,空赠金跳脱⑤。洛滨江上,寻芳再望佳节。

(注释)①陈子龙:明末官员、诗人、词人、散文家。明崇祯年间任兵科给事中。清兵陷南京,他和太湖民众武装组织联络,开展抗清活动,事败后被捕,永历元年(公元1647年)5月13日投水殉国。   ②解佩:用刘向《列仙传》典故,指解佩相赠的汉皋游女;凌波:用曹植《洛神赋》典故,指凌波微步的洛水宓妃。  ③鴂:杜鹃。  ④“九畹”用《离骚》典故:“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⑤“金跳脱”,一种妇女戴的首饰。

【小题1】填入横线处本词的词牌名是(   )。
A.念奴娇B.临江仙C.破阵子D.声声慢
【小题2】对本次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以问句领起,描述了本来春意正盛的时节却遭遇北方飞雪的场景。
B.用“楚殿”“湘潭”之兰的凋零殆尽反衬幽谷芝兰的生命力。
C.“多情怀袖”“同心千结”隐喻明朝恩典表达自己对明朝的忠贞。
D.以“再望佳节”结尾,扫尽之前的低冷凄恻,给人以鼓舞和希望。
【小题3】清代学者沈祥龙认为上乘的咏物词,“凡身世之感,君国之忧,隐然蕴于其内,斯寄托遥深”(《论词随笔》)。请简要赏析本词咏物“寄托遥深”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