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观鸭说
【明】吴廷翰
家僮取鸭卵孵之,得雏鸭数拾枚。始育,则饲之盆中,少与之水,其声戛戛然,其毛羽皓皓然,予甚爱,戏之。不数日,僮以告曰:“雏鸭有毙者矣。”既而听其声,啾啾然哀鸣;视其毛羽,疏疏然以散落,予让僮不善畜也。僮曰:“是非不善畜也,畜不以水也。
次日,予适憩亭中,时雨初歇,池水方强,顾而乐之,凭栏而语曰:“曷不以畜鸭雏?”僮趋而去,不移时筐而至,稍出之水涯,惶惶然惊愕不已,其目睢睢然睨,其足逡逡然前而却。竿之,则遂群奔水中,或扬足而驰,或拍翅而飞,不定者良久,既乃狎水,或仰而饮,或俯而啄,三五而阵,各适其所。则又或沉或没,或浮或出,盘旋戏跃于萍藻间,既休而理羽,交口扇翅,或曳而行,或拳而立,或屈而睡,逍遥徜徉,容与如也。既脯,僮将筐而归,则相与复嬉于渚,或逐于堤,或蔽于丛,不可得,遂纵之。
明日至,亦如之。其声喁喁然以和,其毛羽濯濯然以光泽。其去畜池之前仅三日,充长已倍三之一矣。
余乃叹曰:大哉造物之育万物乎!大而龙蛇之于渊泽,虎豹之于山林,细而蜉蝣虫蠓之于瓮、于坎、于蹄涔①,各遂其性而已。鸭之生于陆而育于水,亦一理也。夫反其性,造化不能以育物,圣人岂能以育民乎?君子为政,当斯民沦丧之后,烦之以法令,胁之于刑罚,诱之以智巧,荡之以淫华,本性日耗,生理日促,相与骈死而不知。一旦欲其改途易辙,驱之以道德,荡之以礼义,纳之以忠信,囿之以淳朴,靡不相顾骇愕,不信不安。及其久也,教成而化行,行安而俗美,追视昔日之所为与今日之所趋,安危利害相去十百而千万,则虽械之使为恶,日挞之而欲其行诈,亦不可得矣。
然则民之初生,鸭之育于盆者也。贪于习而不悟,毙于陆者也,视其毙而不知所以救,使之让者也。反其自然之性而犹疑试于水者也得其所以为性而安且乐水之狎而不归者也生养蕃息既富且昌水之畜而充长也
(有删改)
【注】①蹄涔:蹄窝里的水。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A.予让僮不善畜也 让:指使
B.既乃狎水,或仰而饮    狎:嬉戏
C.充长已倍三之一矣 充:扩充
D.纳之以忠信,囿之以淳朴 囿:约束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少与之水,其声戛戛然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B.则遂群奔水中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夫反其性,造化不能以育物  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D.然则民之初生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小题3】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反其自然之性/而犹疑试于水者也/得其所以为性/而安且乐水之/狎而不归者也/生养蕃息/既富且昌水之/畜而充长也/
B.反其自然之性而犹疑/试于水者也/得其所以为性/而安且乐水之狎/而不归者也/生养蕃息/既富且昌水之畜而充长也/
C.反其自然之性/而犹疑试于水者也/得其所以为性而安/且乐水之狎/而不归者也/生养蕃息既富且昌/水之畜而充长也/
D.反其自然之性而犹疑/试于水者也/得其所以为性而安且乐/水之狎而不归者也/生养蕃息/既富且昌/水之畜而充长也/
【小题4】以下六句话分编为四组,全都为作者观鸭所悟出的道理的一组是
①各遂其性而已
②夫反其性,造化不能以育物,圣人岂能以育民乎
③烦之以法令,胁之于刑罚
④相与骈死而不知
⑤纳之以忠信,囿之以淳朴,靡不相顾骇愕,不信不安
⑥然则民之初生,鸭之育于盆者也
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⑤⑥D.②④⑤
【小题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帝开篇写作者得到几只鸭雏,其叫声和羽毛让作者感觉到小生命的可爱,但不久就有个别鸭雏死亡,为下文写怎么养好鸭做铺垫。
B.时雨初歇,鸭雏就直奔水中,并作出各种动作,扬足划水,拍翅而飞,沉没浮出,表现出喜水的天性,与前文萎靡的情况形成了对比。
C.鸭雏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生活环境,不仅羽毛的颜色发生了变化,就是体重身长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说明要使万物很好地生长,就要顺应它们各自的天性。
D.本文标题为“说”,表明这篇文章为议论文体。作者先叙后议,叙议结合,以小见大,从观看鸭雏的成长中悟出了治国的大道理。
【小题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了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非善畜也,畜不以水也。
(2)既脯,僮将筐而归,则相与复嬉于渚。
(3)则虽械之使为恶,日挞之而欲其行诈,亦不可得矣。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5-02 04:27:2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游张公洞记
王世贞
由义兴而左泛,已泊湖氵父。湖氵父者,洞所从首径也。夜过半,忽大雨,滴沥入蓬户。余起,低回久之。质明始霁。从行者余弟敬美,燕人李生,歙人程生,郡人沈生、张生。可四里许,抵洞,始隆然若覆墩耳。
张生者,故尝游焉,谓余当从后洞入,毋从前洞。所以毋从前洞者,前路宽,一览意辄尽,无复余。意尽而穿横关,险狭甚多,中悔不能达。余乃决策从后入。多列炬火前导,始委身一窍,鱼贯而下。渐下渐滑,且峻级不能尽受足。后趾俟前趾发乃发,迫则以肩相辅。其上隘,又不能尽受肩。如是数十百级,稍稍睹前行人,如烟雾中鸟;又闻若瓮中语者。发炬则大叫惊绝。巨万乳皆下垂,玲珑晶莹,不可名状。大抵色若渔阳媚玉,而润过之。稍西南为大盘石,石柱踞其上。旁有所谓床及丹灶、盐廪者。稍东,地欹下而湿,迹之则益湿,且益洼不可究,即所谓仙人田也。
回顾所入窍,不知几百丈,荧荧若日中沫,时现时灭。久之,路几断。其下穿不二尺所,余扶服过,下上几百余级。忽呀然中辟,可容万人坐。石乳之下垂者,愈益奇,为五色,刺人眼。大者如玉柱或下垂至地所不及者尺所或怒发上不及者亦尺所或上下际不接者仅一发。石状如潜虬,如跃龙,如奔狮,如踞象,如莲花,如钟鼓,如飞仙,如僧胡,诡不可胜纪。余时惫足益蹇,强作气而上,至石台,俯视朗然。洞之胜,至是而既矣。
张公者,故汉张道陵,或曰张果,非也。道陵事在蜀颇著。许远游贻逸少书称:“金堂玉室,仙人芝草,左元放汉末得道之徒多在焉。”此亦岂其一耶?王子曰:“余向所睹石床、丹灶、盐米廪及棋局者,仿佛貌之耳。乌言仙迹哉!”
(选自《王世贞文选》,有删改)
丹灶:炼丹的灶。②张果:即张果老,唐代道士。③左元放:东汉末年方士左慈。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不可名状    名:命名。
B.迹之则益湿   迹:追踪。
C.诡不可胜记   诡:怪异。
D.仿佛貌之耳   貌:表现。
【小题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大者/如玉柱或下垂至地/所不及者尺所/或怒发上/不及者亦尺所/或上下际不接者仅一发
B.大者如玉柱/或下垂至地/所不及者尺所/或怒发上/不及者亦尺所/或上下际不接者仅一发
C.大者如玉柱/或下垂至地/所不及者尺所/或怒发/上不及者亦尺所/或上下际不接者仅一发
D.大者/如玉柱或下垂至地/所不及者尺所/或怒发上不及者亦尺所/或上下际不接者/仅一发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在湖上留宿时,因为半夜下起了大雨而焦急徘徊,难以入睡,等到天亮雨停,才和五位同伴走了四里多路,抵达张公洞。
B.作者一行从后洞进入,沿着陡直湿滑的石阶艰难地向下行走,途中看到了晶莹的乳石和前人用过的石床、丹灶、盐廪等遗物。
C.张公洞狭窄险隘,低洼潮湿,洞里的乳石色彩缤纷,形状怪异,这使作者一行既享探险之趣,又欣赏到奇幻壮丽的景观。
D.作者根据游洞经历和张道陵的事迹,指出“张公”既不是汉代的张道陵,也不是唐代的张果老,澄清了张公洞的有关传言。
【小题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所以毋从前洞者,前路宽,一览意辄尽,无复余。
(2)洞之胜,至是而既矣。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疾退子传
(明)杨士奇
疾退子名学诗,字崇雅,吉之西昌人。有孝行。元季之乱,安成寇猝入西昌,恣杀掠,母刘氏老病不能行,负之走避隘巷空舍中。逾日,寇穷索获之,解所怀金得免。继复有获之,求金已尽矣,昔斤之几毙。继又有寇至,见老母哭其傍,甚哀悯之,予善药傅创,久适苏起,负母走避他处。道遇寇,悯之,予酒肉,遣其下导出城渡河。
疾退子少好学,有用世之志。御史刘昭先知县事,以材举,江西行省留为宣使,则慨然叹曰:“士当局促效奔走人阶庭下哉?”即谢病归。无几,县复举送于朝,授固陵税课使,忻然曰:“乘田委吏(注)可以行道。”到官持廉施宽,商贾争欲出其市,所入货羡旧额数倍。秩满,徙平阳,持己爱民如固陵。甫岁,两目发内障丧明,郡以,命致事归,则戚然伤其命之穷也,自号疾退子。
疾退子耿介修洁,不屑意生事。为文章长于诗。既罢官归,辄贫无侍养者。是时里中故人亲友及好义长者,知疾退子生平抱负,争延致之。疾退子日东西往来饮酒,时为歌诗以自适。县令丞皆知而礼之,疾退子亦数出直言以补其政之。疾退子已八十余,气力益衰,贫益甚,然其所操执益坚,不屈人,片语不合,拂袖去不顾。孔子云:“岁寒,然后知松柏后凋。”疾退子非其人欤?
建宁陈士希为县文学,独爱重疾退子,官满将去,念疾退子将无以为终也,倡率素所还往者,为备敛葬之具,乃去。自士希去,知重疾退子者加鲜矣。今有人焉,猝起旦暮之间,其势巨赀厚,足以盖一乡,不必其有德,即一乡之人奔走阿附之,恐后至,于疾退子则漠然,如秦人视越人之肥瘠,何趋向之异乎古哉?盖又有以盛衰存没为戚疏而施诸其同气者,非独于疾退子然也。然疾退子之为人,世其可少乎?
(选自《东里文集》,有删改)
(注)乘田:主管畜牧的小吏。委吏:管理仓库的小官。
【小题1】对下列画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道遇寇,悯之   渠:水路
B.甫岁,两目发内障丧明    再:两
C.郡以,命致事归 闻:使……听到
D.疾退子亦数出直言以补其政之 阙:过失,弊病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末战乱,疾退子背着母亲四处躲避,多次被贼寇抓获,且被砍伤,后有一个贼寇同情他并给他药品、酒肉,还帮助他和母亲逃离险境。
B.疾退子辞官归乡后生活贫困,那些了解他生平抱负的故人亲友就邀请他作客,他也不推辞,时而作诗歌来表达自己恬然自适的心情。
C.陈士希很敬重疾退子,在任期结束时,担心自己离职后疾退子的后事没人料理,就倡导平时与疾退子交往的人为疾退子准备敛葬用具。
D.作者认为疾退子这样的人为世所需,既感慨疾退子在世间罕有知音,又感慨同时代的人的价值倾向与古人的价值倾向不同。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逾日,寇穷索获之,解所怀金得免。
(2)今有人焉,猝起旦暮之间,其势巨赀厚,足以盖一乡。
【小题4】结合全文,简要概括疾退子的品质。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赠光禄少卿沈公传  (明)徐渭
青霞君者,姓沈名炼,字纯甫,别号青霞君。生而以奇骛一世。始补府学生,以文奇。汪公文盛以提学副使校浙士,得君文惊艳,谓为异人,拔居第一。嘉靖辛卯,遂举于乡,戊戌,成进士。始知溧阳,以政奇。御史惮之,卒得诋,徙茌平,再徙清丰。
已乃擢经历锦衣卫,以谏奇。庚戌冬,虏入古北口,抄骑至都城,大杀掠。时先帝仓卒集群臣议于廷,大官以百十计,率媕婀①不敢出一语。君独与司业赵公贞吉,历阶抵掌相倡和,慷慨论时事。严氏党执格之,君遂抗声诋严氏父子。又上疏请兵万人,欲出良、涿以西护陵寝,遮虏骑使不得前,因得开都门,通有无便。不报。无何,又上疏直诋严氏十罪。有诏廷杖君五十,削官。
徙保安为布衣,以戆奇。当是时,君怀愤之日久,而忠不信于主上。乃削木为宋丞相桧象,旦莫射捶之,随事触景为诗赋文章,无一不慨时事,骂诃奸谀,怀忠主上也。当是时,边人苦虏残掠。而杨顺者方握符镇宣、大,虏杀人如麻,顺不敢发一矢;虏退则削汉级,以虏首功上。君飞书入辕门,数顺罪。顺痛忌之,承严氏旨,日夜奇构君。及甲寅,虏复寇大同右卫,顺计不出前辙,君飞书益急。而君在边久,尝思结客以破虏,或散金募土人豪宕者为城守。保安饥,又散金市远粟,粥僧舍,活万余人。顺谓诸事非放逐臣所宜为,可以判构君,遂与御史巡宣、大者路楷会疏入告君判状。严氏父子从中下其事,弃君宣府市,连坐死者五人。既又驰捕其长子襄,械抵宣府杖系,糜且死。会给事中吴公时来疏上,有诏逮顺、楷,襄得免戍,时丁巳秋月也。
先帝始再听谏臣邹公应龙、林公闰等说,悟向者严氏奸罔,斩世蕃西市,夺嵩官,籍其家。再逾年而先帝崩,遗诏录嘉靖以来言事得罪者,君得赠光禄寺少卿,荫子一人。今上立一年,襄复疏父冤,顺、楷坐死。上感君戆,为制文,命省臣祭其墓。
(节选自《徐文长三集》)
注:①媕婀(ān ē):没有主见,依违随人。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御史惮之,卒得诋诋:毁谤,污蔑
B.当是时,边人苦虏残掠苦:为……所苦
C.可以判构君构:设计陷害
D.夺嵩官,籍其家籍:登记户籍
【小题2】(小题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沈炼“奇异”的一组是
①生而以奇骛一世   ②有诏廷杖君五十,削官
③削木为宋丞相桧象,旦莫射捶之 ④君飞书入辕门,数顺罪
⑤尝思结客以破虏 ⑥顺谓诸事非放逐臣所宜为
A.③④⑤B.②⑤⑥C.①②⑥D.①③④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面对虏寇疯狂的烧杀抢掠,朝廷紧急商议应对之策,数以百计没有主见的大官们,均不敢发一言,只有沈炼和赵贞吉互相应和,慷慨陈词。
B.沈炼被削去官职后,迁徙到保安为普通百姓,因为得不到朝廷相信,于是愤慨时事,大骂呵斥奸谀之人,对皇上也不再似以前一样忠心。
C.任凭敌虏杀人如麻,杨顺都不敢放一箭,敌退后,竟用汉人首级向朝廷邀功;沈炼多次飞书到军营大加指责,另一方面积极思考破敌之策。
D.先帝两次听到谏臣的劝说后,明白严家父子奸邪陷害他人,于是罢免了严嵩之官,并在西市斩杀严世蕃;沈炼也有一子获得世袭的官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