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题文)选做题。
(1)“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杯净土掩风流”出自___中______之口,此诗的名字是___》,
此诗意在喻人,悲叹自己的命运,控诉社会的黑暗,其思想性与艺术性均达到最高境界。
(2)《三国演义》中忠义的化身是___________,我们所熟知的关于他忠、义、勇、谋、傲的事情分别有:千里走___________、华容道义释__________、过五关斩_______、水淹____________、败走______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名著阅读 更新时间:2017-05-03 08:00:0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示诸儿

明顾若璞

予自万历丙午汝父,遂涉历家事,廿有六年。中间辛苦备尝,风波遍历。予惟是兢兢业业,蚤作夜思,罔敢失坠。以无误祖宗立法,以无贻父母忧者,岂好为是劳哉!亦缘汝父生十月而祖母见背,至我归时,贫与病合,处世艰阻,事非一端,且弥留之际,止嘱终事惟俭,善教汝辈。以继书香,善事祖父,以续已事亲不终之罪。

我固一遵先志,较前十三年中,更翼冀小心。如临深履冰,常恐折足履先人之业。至于祖父逝后,多少风波,寡妇孤儿,所不能对人言者,未易一一数也。于于壬子生灿儿,于寅甲生炜儿。两儿止见其生于仕宦之家,长而居处晏如,衣食粗給,几不知有困苦事。岂知而母之拮据卒瘏”,以仅免漂摇之患者,二十六年如一日也。

今幸儿辈俱长成,婚嫁已毕,重任有托,我责稍轻,故以分为合,汝二子,使各庀其家事。夫吾岂不欲劳我逸汝,俟绳祖武哉?良亦有所见而然也。九世同居,时旌其义,二难孝养,并以德称,第情不隔而事或暌,丰俭之异尚,多寡之各适,好恶之不相符也。人情异同,其数多端,岂能一一如我之所愿?况人情习久则慢易生,慢易生则嫌隙起,是故离思合,合则思离,离中之合,合中之离,不可不致审也。

喜两媳贤哲,能俭约守祖制,及我年力未迈,一一清分,始知家道之艰难如此,世务艰难如此。各自成立,以渐进于礼义,庶几内顾之忧,亦鲜永终之敝,岂必合为是哉!

若夫一丝一粒,皆自我数十年勤劬困苦中留之,则所以谨守而光大之者,更于二子有厚望矣。

(选自顾若璞——《卧月轩合集》)

(注)①瘏(tù):指疲劳致病。②庀(pǐ):治理。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予自万历丙午汝父  归:女子出嫁。
B.亦缘汝父生十月而祖母见背    见背:背弃我,这是对死的委婉说法。
C.汝二子   析:分开。
D.则所以谨守而光大之者 所以:用来……的。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组是
A.续己事亲不终之罪 仆口语遇遗此祸
B.常恐折足覆先人之业 因人之力献之
C.是故离思合 金就砺
D.世务艰难如此    苟以天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掌管家族事务二十六年,虽然备尝艰辛,遍历风波,但仍然在家里兢兢业业,日夜操劳,是因为作者乐在其中。
B.“离中之合,合中之离”这一思想打破了中国人对大家庭的执着守护。一个古代女子能明白这样的道理,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思想开明的智慧女性。
C.作者担心自己一味操劳,两个儿子却不知道家里的艰难困苦,让他们分家,是为了让他们了解持家、处世的不易。
D.本文语言朴素,但字里行间流露了作者强烈的感情,作者在信中叙述自己持家的经历,饱含了对两个儿子的殷切期望。
【小题4】把文中面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夫吾岂不欲劳我逸汝,俟绳祖武哉?
(2)各自成立,以渐进于礼义,庶无内顾之忧,亦鲜永终之敝,岂必合为是起!
【小题5】用“/”给下面句子断句。

顾若璞早寡侍舅孝训子严暮年立义田年九十无疾终节行文章为吾乡闺秀之冠

(选自沈善宝《名媛诗话》)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示季子懋修书
【明】张居正
汝幼而颖异,初学作文,便知门路,吾尝以汝为千里驹,即相知诸公见者,亦皆动色相贺曰:“公之诸郎,此最先鸣者也。”乃自癸酉科举之后,忽染一种狂气,不量力而慕古,好矜己而自足。顿失邯郸之步,遂至匍匐而归。
丙子之春,吾本不欲求试,乃汝诸兄咸来劝我,谓不宜挫汝锐气,不得已黾勉从之,竟致颠蹶。艺本不佳,于人何尤?然吾窃自幸曰:“天其或者欲厚积而钜发之也。”又意汝必惩再败之耻,而俯首以就矩矱也。岂知一年之中,愈作愈退,愈激愈颓。以汝为质不敏耶?固未有少而了了,长乃懵懵者。以汝行不力耶?固闻汝终日闭门,手不释卷。乃其所造尔尔,是必志骛于高远,而力疲于兼涉,所谓之楚而北行也!欲图进取,岂不难哉!
夫欲求古匠之芳躅,又合当世之轨辙,惟有绝世之才者能之,明兴以来,亦不多见。吾昔童稚登科,冒窃盛名,妄谓屈宋班马,了不异人,区区一第,唾手可得,乃弃其本业,而驰骛古典。比及三年,新功未完,旧业已芜。今追忆当时所为,适足以发笑而自点耳。甲辰下第,然后揣己量力,复寻前辙,昼作夜思,殚精毕力,幸而艺成。然亦仅得一第止耳,犹未能掉勒文场,夺标艺苑也。今汝之才未能胜余乃不俯寻吾之所得而蹈吾之所失岂不谬哉!
吾家以诗书发迹,平生苦志励行,所以贻则于后人者,自谓不敢后于古之世家名德。固望汝等继志绳武,益加光大,与伊巫之俦,并垂史册耳!岂欲但窃一第,以大吾宗哉!吾诚爱汝之深,望汝之切,不意汝妄自菲薄,而甘为辕下驹也。
今汝既欲我置汝不问,吾自是亦不敢厚责于汝矣!但汝宜加深思,毋甘自弃。假令才质驽下,分不可强;乃才可为而不为,谁之咎与!己则乖谬,而使诿之命耶,惑之甚矣!且如写字一节,吾呶呶谆谆者几年矣,而潦倒差讹,略不少变,斯亦命为之耶?区区小艺,岂磨以岁月乃能工耶?吾言止此矣,汝其思之!
(选自《张文忠公全集》)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1)而俯首以就矩矱也  就:_____________
(2)乃其所造尔尔 造:___________
(3)吾自是亦不敢厚责于汝矣     责:_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居正的幼子懋修从小就极为聪明,刚开始学写文章,便知道写文章的门路,这让父亲认为他如同千里马,前程不可限量。
B.作者认为,写字虽然是小事情,可写得这样潦草,几年没有一点改变,这不是命运造成的,不能任随时间流逝而不努力改变。
C.张懋修参加癸酉年和丙子年的两次科举考试,都获得了成功,因此骄傲而自满起来。作者严厉地指出了他的错误,告诫他不能狂妄自大。
D.作者从亲身经历出发,用自己的“所得”与“所失”告诫儿子,要估量自身能力,按照规范发愤努力,才能学业有成。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谓不宜挫汝锐气,不得已黾勉从之,竟致颠蹶。艺本不佳,于人何尤?
(2)固望汝等继志绳武,益加光大,与伊巫之俦,并垂史册耳!
【小题4】结合原文用四字词语简要概括,张居正是一个怎样的父亲。

同类题4

(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送虚白上人
明高启
余始不欲与佛者游,尝读东坡所作《勤上人诗序》,见其称勤之贤曰:“使勤得列于士大夫之间,必不负欧阳公。”余于是悲士大夫之风坏已久,而喜佛者之有可与游者。
去年春,余客居城西,读书之暇,因往云岩诸峰间,求所谓可与游者,而得虚白上人焉。
虚白形癯而神清,居众中不妄言笑。余始识于剑池之上,固心已贤之矣。入其室,无一物,弊箦折铛,尘埃萧然。寒不暖,衣一衲,饥不饱,粥一盂,而逍遥徜徉,若有余乐者。间出所为诗,则又纡徐怡愉,无急迫穷苦之态,正与其人类。
方春二三月时,云岩之游者盛,巨官要人,车马相属。主者撞钟集众,送迎唯谨,虚白方闭户寂坐如不闻;及余至,则曳败履起从,指幽导胜于长林绝壁之下,日入而后已。余益贤虚白,为之太息而有感焉。近世之士大夫,趋于途者骈然,议于庐者欢然,莫不恶约而愿盈,迭夸而交诋,使虚白袭冠带以齿其列,有肯为之者乎?或以虚白佛者也,佛之道贵静而无私,其能是亦宜耳!余曰:今之佛者无呶呶焉肆荒唐之言者乎?无逐逐焉从造请之役者乎?无高屋广厦以居美女丰食以养者乎?然则虚白之贤不惟过吾徒,又能过其徒矣。余是以乐与之游而不知厌也。
今年秋,虚白将东游,来请一言以为赠。余以虚白非有求于世者,岂欲余张之哉?故书所感者如此,一以风乎人,一以省于己,使无或有愧于虚白者而已。
(选自《高青丘集•凫藻集》卷三)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巨官要人,车马相属   相属:相连接
B.指幽导胜于长林绝壁之下 胜:美景
C.近世之士大夫,趋于途者骈然   骈然:两两相对的样子
D.一以风乎人  风:风俗、风气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因往云岩诸峰间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虚白形癯而神清 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C.间出所为诗 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D.议于庐者欢然 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笔下的虚白上人,品德高尚,才能出众。他对达官贵人不屑一顾,而对志同道合的友人却是唯恐招待不周。
B.作者在第三段通过描写居室环境的简陋凸显出虚白上人安贫乐道的形象特点。
C.作者在第四段采用对比的手法,是为了突出当时士大夫和僧人风气日坏。
D.作者写此文的目的,不仅为了赠给虚白上人,而且也为了“风乎人”“省乎己”,针砭时弊。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⑴余于是悲士大夫之风坏已久,而喜佛者之有可与游者。
⑵或以虚白佛者也,佛之道贵静而无私,其能是亦宜耳!
【小题5】用“/”给下面文字断句。
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