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潞河听笛

[明]戚继光

茫茫辽海无鳞羽,戌客寒深妾怨深。

何处少年吹铁笛,愿风吹入阿郎心。

注:①潞河:也称白河,即北运河,与南北大运河相连,北通北京,东南通天津,经海河,流入渤海。(2)辽海,即辽东、渤海。鳞羽:鳞,鱼;羽,雁,代书信,传授鱼口会传音信。

【小题1】诗中说“妾怨深“,这是为什么?
【小题2】有人说本诗主要刻画的人物形象是“客”,有人说是“妾”,你的看法呢?试说明理由。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1-11-24 12:06:3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小题。
宁南侯传【明】侯方域
宁南侯者,姓左氏,名良玉,字曰昆山,辽东人也。少起军校,以斩级功,官辽东都司。苦贫,尝挟弓矢射生。一日,见道傍驼橐,驰马劫取之.乃锦州军装也。坐法当斩,适有丘磊者,与同犯,愿独任之,良玉得免死。既失官,久之无聊,乃走昌平军门求事司徒公。司徒公尝役使之,命以行酒。会大凌河围急,诏下,昌平军赴救,榆林人尤世威者为总兵官,入见司徒公曰:“大凌河当天下劲兵处,围不易解,世威当行。今既以护凌不可,公且遣将,谁当往者?中军将王国靖,书生也,左右将军更不可任。”司徒公曰:“然则,谁可?”世威曰:“独左良玉可耳。顾良玉方为走卒,奈何帅诸将?”司徒公曰:“良玉诚任此,吾独不能重良玉乎?”
即夜遣世威前谕意。漏下四鼓,司徒公竟自诣良玉邸舍请焉。良玉初闻世威往,以为捕之,绕床语曰:“得非丘磊事露耶?”走匿床下。世威排闼呼曰:“左将军,富贵至矣,速命酒饮我。”引出而谕以故,良玉失色战傈,立移时,乃定,跪世威前,世威且跪且掖起之。而司徒公至,乃面与期。
诘旦会辕门,大集诸将,以金三干两送良玉行,赐之卮酒三,令箭一,曰:“三卮酒者,以三军属将军也,令箭如吾自行。诸将士勉听左将军命,左将军今已为副将军,位诸将上,吾拜官疏,夜即发矣。”良玉既出,而以首叩辕门墀下曰:“此行倘不建功,当自刎其头。”已而果连战松山、杏山下,录捷功第一,遂为总兵官。良玉自起谪校,至总兵,首尾仅岁余,年三十二。
是时,秦寇入豫,良玉当往剿,见司徒公。司徒公曰:“将军建大功,殊不负我,欲有言以赠将军,将军奚字?”良玉曰:“无也。”司徒公笑曰:“岂有大将军终身称名者哉?”良玉拜以为请,司徒公曰:“即昆山可矣。”自此乃号为昆山将军。
当左将军出军时,有党应春者,以军校逃伍,当死,司徒公缚而笞之百,应春起而徐行,无异平时,拔以为军官,复逃,再缚之来,应春仰首曰:“扎官实岂异军校耶?”司徒公异之,以付左将军,为先锋。后乃立功佩印,为山海关将。然则将苟有材,得其人以御之,虽卒伍可也,而况于公侯哉?  (选自《侯朝宗文选》,有删改)
【注】①驼橐:驮垛,即捆扎成垛供驮运的货物或行李。②墀:台阶上的空地,亦指台阶。③秦寇:陕西农民起义军。
【小题1】下列各句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坐法当斩坐:犯法获罪
B.乃面与期期:约定时日
C.即夜遣世威前谕意谕:明白
D.诸将士勉听左将军命勉:尽力,努力
【小题2】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引出而谕以故君何以知燕王
B.公且遣将臣死且不避
C.应春起而徐行毕礼而归之
D.司徒公竟自诣良玉邸舍请焉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良玉作战勇猛,颇有战功。他出身行伍,因作战勇猛有功而封官辽东都司,后来带领军队在松山、杏山下作战,也取得了胜利,获得头等战功。
B.左良玉曾因贫穷而打劫驮垛,触犯法律,虽幸免于死,但仍然心怀畏惧,害怕事情暴露,以致尤世威来找他时吓得藏在床底下。
C.左良玉得到尤世威的推荐和司徒公的特别提拔后,誓死不负他们的期望,取得胜利,因此被他们取名为昆山将军。
D.司徒公不仅提拔了有军事才能的左良玉,还发现了党应春的特别之处,将他交给左良玉。左良玉和党应春建功立业,均为大将。
【小题4】请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顾良玉方为走卒,奈何帅诸将?
(2)然则将苟有材,得其人以御之,虽卒伍可也,而况于公侯哉?
(3)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小题5】根据文章内容,请概括左良玉成就军功的原因。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问题。
勿斋记
(明)朱舜水
①世之学圣人者,视圣人太高,而求圣人太精,究竟于圣人之道去之不知其几千万里已。
②古今之称至圣人者莫盛于孔子,而聪明睿知莫过于颜渊。及其问仁也,夫子宣告之以精微之妙理,方为圣贤传心之秘,何独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夫视听言动者,耳目口体之常事,礼与非礼者,中智之衡量,而“勿”者下学之持守,岂夫子不能说玄说妙、言高言远哉?抑颜渊之才不能为玄为妙、骛高骛远哉?夫以振古聪明睿知之颜渊,而遇生民未有之孔子,其所以授受者,止于日用之能事、下学之工夫。其少有不及于颜渊者,从可知矣,故知道之至极者,在此而不在彼也。
③藤君素好学,有志于“四勿”也,以名其斋。因号“勿斋”,初见于太史所。士大夫之初遇,自有礼矣,不得轻有所请谒也,奈何以“勿斋”请余为之记也?余未知其人,亦何得轻为搦管,如贾人之炫其玉而求售也?抑其心久厌夫高远玄虚之故习,茫如捕风,一旦幡然,欲得余言以证其生平之志、中庸之德乎?“先民有言,询于刍荛 ”,勿斋有之矣!“狂夫之言,圣人择焉”,余亦有之矣!
注①传心:传授道统。②刍荛:指割草砍柴的人。
概括作者的修身理念。(用自己的话作答。)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游太和山记
从南天门宫左趋雷公洞。洞在悬崖间。余欲返紫霄,由太子岩历不二庵,抵五龙。舆者轿夫谓迂曲不便,不若由南岩下竹笆桥,可览滴水岩、仙侣岩诸胜。乃从北天门下,一径阴森,滴水、仙侣二岩,俱在路左,飞崖上突,泉滴沥于中,中可容室,皆祠真武。至竹笆桥,始有流泉声,然不随涧行。乃依山越岭,一路多突石危岩,间错于乱茜丛翠中,时时放榔梅花,映耀远近。
过白云、仙龟诸岩,共二十余里,循级直下涧底,则青羊桥也。涧即竹笆桥下流,两崖蓊葱蔽日,清流延回,桥跨其上,不知流之所云。仰视碧落,宛若瓮口。度桥,直上攒天岭。五里,抵五龙宫,规制与紫霄南岩相伯仲。殿后登山里许,转入坞中,得自然庵。已还至殿右,折下坞中,二里,得凌虚岩。岩倚重峦,临绝壑,面对桃源洞诸山,嘉木尤深密,紫翠之色互映如图画,为希夷注习静处。前有传经台,孤瞰壑中,可与飞升作匹。还过殿左,登榔梅台,即下山至草店。
华山四面皆石壁,故峰麓无乔枝异干;直至峰顶,则松柏多合三人围者;松悉五鬣,实大如莲,间有未堕者,采食之,鲜香殊绝。太和则四山环抱,百里内密树森罗,蔽日参天;至近山数十里内,则异杉老柏合三人抱者,连络山坞,盖国禁也。嵩、少之间,平麓上至绝顶,樵伐无遗,独三将军树巍然杰出耳。山谷川原,候同气异。余出嵩、少,始见麦畦青;至陕州,杏始花,柳色依依向人;入潼关,则驿路既平,垂杨夹道,梨李参差矣;及转入泓峪,而层冰积雪,犹满涧谷,真春风所不度也。过坞底岔复见杏花出龙驹寨桃雨柳烟所在都有忽忆日已清明不胜景物悴忧伤情。遂自草店,越二十四日,浴佛后一日抵家。以太和榔梅为老母寿。
(节选自《徐霞客游记》)
【注】 希夷:唐末隐士陈抟,号希夷先生。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可览滴水岩、仙侣岩诸胜 胜:胜景,美景
B.一路多突石危岩 危:危险
C.循级直下涧底,则青羊桥也 循:沿着,顺着
D.以太和榔梅为老母寿    寿:祝寿
【小题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过坞底岔/复见杏花/出龙驹寨桃雨柳烟/所在都有忽忆/日已清明/不胜景物/悴忧伤情
B.过坞底岔复见杏花/出龙驹寨桃雨柳烟/所在都有/忽忆日已清/明不胜景物/悴忧伤情
C.过坞底岔/复见杏花/出龙驹寨/桃雨柳烟/所在都有/忽忆日已清明/不胜景物悴忧伤情
D.过坞底岔/复见杏花出龙驹寨/桃雨柳烟所在/都有忽忆日已清明/不胜景物/悴忧伤情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和山四周群山环抱,百里以内茂盛的林木丛密分布,大树遮天蔽日,高耸入云。这与华山不同,华山四周都是石壁,山脚没有什么高大奇特的树木。
B.徐霞客这次游历共用了二十四天,从太和山到草店,途经嵩山、陕州、潼关、泓峪、坞底岔、龙驹寨等地,然后从草店回家。
C.徐霞客打算由太子岩经过不二庵,到达五龙宫,然后返回紫霄岩,但这一路线迂回绕路不方便,被轿夫们否定了。
D.徐霞客经过白云岩、仙龟岩之后,沿着石阶一直走到涧底,见到了青羊桥。山涧两岸山崖上草木繁盛,构荫蔽日,长长的清流弯弯曲曲,一座桥横跨其上。
【小题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至近山数十里内,则异杉老柏合三人抱者,连络山坞,盖国禁也。
(2)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