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六、古代诗歌鉴赏
杂诗
(明)丰坊
孤松挺穹壁①,下临万里波。激湍啮其根,惊飚撼其柯。
纷纷穴赤蚁,袅袅缠青萝。群攻未云已,生意当如何?
严霜一夕坠,高标复嵯峨②。君子固穷节,感慨成悲歌。
【注】①穹壁:高高的崖壁。②嵯峨:高耸的样子。
【小题1】从题材上看,本诗属于(    )。
A.写景诗B.咏物诗C.哲理诗D.闲适诗
【小题2】对本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孤松”二句使用起兴的手法,巧妙引出描写对象。
B.“激湍”二句中“啮”“撼”动词使用准确,有表现力。
C.“纷纷”二句运用叠词,描摹事物的形态,鲜明生动。
D.“群攻”二句巧用问句,语意形成转折,承转自然。
【小题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7-08-18 07:01:1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进舟赋》序

何景明

①予使于滇,行将万里,所越皆重山复岭,以舆以马,颠顿驰跋,而不任其劳。至永宁,乃谋舟以归,庶代陆走之勤。

②时霜降石出,江狭水迅,机发矢激,其势不得少留,甚惧之。有老篙师,进舟意颇闲,自招于前,一人柁于后。柁者左右缓急不敢自任,视诸老篙师,老篙师者额之指之目之,而左而右而缓而急,无不应者。其舟之欹正疾徐,皆与水势宜,不为岸防,不与石斗。予甚安焉。

③问曰:“尔之为舟,将有道乎?”老篙师执篙进曰:“有,敢请言之。夫待用者器也,器不良则不称用。用之者,吾之手足耳目口也,少怠即不能用。手足耳目口役于心者也,心不专则手足耳目口不为用。招与柁,吾之器也;左右、缓急、欹正、疾徐,吾之用也。故吾先良吾器,以利吾用,手足耳目口不敢少怠,心不敢少他,然后从容乎安流,荡激于奔涌洄洑之中而无虞也。然吾又能察水性与势,故夫川汇、潭渊、浅涡、暗滩、隐石者,吾远而认之,能得于十数里之外,是以预为之备,而不至损吾舟。他水工常恶迟取速,截长邀短,故多败者。吾惟顺其水道而无所枉,虽迟而得免败焉。吾之道如此已矣。”

④予谓舟御类艺也,人之于世顾艺之不若哉?因序其言,为赋以自励。

【小题1】第①段写“陆走之勤”的用意是
【小题2】第②段描写作者从“甚惧”到“甚安”的心理变化,对其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突出江流湍急,水道凶险
B.为阐述进舟之道作铺垫
C.体现江中行舟的艰难
D.衬托老篙师御舟技艺高超
【小题3】概述老篙师的御舟之道。
【小题4】下列表现手法中,本文未运用的一种是( )。
A.叙议结合
B.欲扬先抑
C.正反对比
D.侧面衬托
【小题5】从全文内容看,御舟之道与□□之道及□□之道是相通的。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金陵琐事(节选)

明·周晖

史痴,名忠,字端本,一字廷直,复姓为徐生。十有七岁,方能言。外呆中慧,人皆以痴呼之,又谓之痴仙。性卓荦不羁,好披白布袍,载方斗笠,鬓边插花,坐牛背,鼓掌讴吟。往来市井,旁若无人。 诗写自己胸次,不以煅炼为工。喜画山水、人物、花木、竹石,有云行水涌之趣,不可以笔墨畦径求之。自题其画云“名画法书无识者,良金美玉恍精神。世间纵有空青卖,百斛难医眼内尘。” 才情长于乐府新声。每搦笔乘兴书之,略不构思,或五六十曲,或百曲,方阁笔。同时陈大声、徐子仁,皆以词曲名家,亦服其敏速。

雪江汤宝,邳州卫指挥,雄武有文艺,爱与骚人墨客游。尝以事来金陵,闻痴翁之名,夜造其门。时盛暑,痴翁散发披襟,捉蒲葵扇而出,握手欢甚,不告家人,即登舟游邳去。

痴翁无嗣,一女既笄,婿贫不能娶。与婿约:“元夜,略具只鸡斗酒,我当过饮。”至元夜,诳其妻与女曰:“家家走桥,人人看灯。曷亦随俗可乎?”携妻与女,送至婿家,取笑而别。后补女妆奁,大半是平生诗画耳。

家世饶于资,不问生产,又复好施,晚年家用困乏。有妻弟寡妇,自徐州携四男二女来依,痴欣然养之。凡书画器用,素所钟情不能舍者,尽鬻之以供朝夕,略不介念。人多义之。

妻朱氏,号乐清道人,颇贤淑。爱姬姓何,号白云,聪敏事,喜画小景,工篆书,知音律。痴翁寻两京绝手琵琶张禄授之,尽得其妙。每制一曲,即命白云被之于弦索。所居在冶城,去卞忠烈庙百余步,有卧痴楼。楼中几案、笔研、图书、彝鼎、香茗、饮食,一一精良雅洁。吴中杨吏部循吉之,作卧痴楼记。

吴小仙画痴翁一小像,沈石田赞之云:

眼角低垂,鼻孔仰露,旁若无人。高歌阔步,玩世滑稽,风颠月痴。洒墨淋漓,水走山飞。狂耶?怪耶?众问翁而不答。但瞪目视于高天也。

相知具酒食邀之作画,痴翁且饮且画。略不经意,顷刻数纸。酒醉,则兴愈豪,画愈纵甚。至发狂大叫以自快。

 

 

 

痴翁买舟特访沈启南于吴中。到门,值启南他往。见堂中登有素绢,濡墨摇笔成山水一幅,不题姓名而去。苍头请留姓名,痴翁笑曰:“汝主人见画,即为神交,何必留姓名乎?”启南归,见其画曰:“吾阅人画多矣。吴中无此人,非金陵史痴不能也。”遣人四觅之,邀回,果是痴翁。相与一笑,留启南话堂中,三月而返。后启南来京,多馆于卧痴楼中。

痴翁年八十余尚康健,饮酒步履如少壮人。预出一生殡,杂于亲友中,送出聚宝门外。又知死期,无疾而终。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不以煅炼为工 煅炼:锤炼推敲
B.不问生产     生产:谋生产业
C.聪明事,喜画小景   解:领悟、领会
D.吴中杨吏部循吉之   与:赠送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乐府:用来训练乐工,制定乐谱和采集歌词的官府,后也指乐府诗,本文即为此意。
B.既笄:即及笄,古代女子满15周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也表示到了结婚年龄了。
C.元夜:农历正月十五元夜,又称上元节、灯节。这是春节后的第一个月圆之夜。
D.妆奁:原指女子梳妆打扮时所用的镜匣。后泛指随出嫁女子带往男家的嫁妆。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每搦笔乘兴书之,略不构思,或五六十曲,或百曲,方阁笔。
(2)凡书画器用,素所钟情不能舍者,尽鬻之以供朝夕,略不介念。人多义之。
【小题4】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表现史痴之“痴”的?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游龙鸣山记
(明)陶安
游之胜者,适其时可乐也,得其地尤可乐也,而所游又皆佳士,则所以宣其和、舒其郁、畅其心而发其文者,盖乐焉而不失乎正也。
至元丙子二月甲午,厚斋严君治酒肴,招予游龙鸣山,即无想山也。时春霁既久,风日暄丽,耆英少俊,序齿而行,鼓吹前导。从蓝溪东南行五六里,两山峙如双阙,相距百步,绵亘东趋。中夹石田,田右小路,随两山势深窅曲折。行三四里,隘不宜田,仅可为路。又数里,山益奇峻,轻岚暖霭,微袭襟帽。山外崇峰复嶂,杳无穷极。少焉,峭壁对立,状若华表,松杉万章①,夹路北转。涧多石底,云深树茂,繁卉被岩,鸟声清碎,似非人间世。僧舍雄丽,榜日“禅寂”。门外独松古秀,大连数抱。修篁干霄,森列门内。寺长老出迎客,延坐后堂,匾曰“白云深处”。其西有“听松轩”,又西即韩熙载读书堂遗址,所植桧犹存。其北有“甘露室”。又北,上为“招云亭”,气象空旷,攒峰玉立,视向所历群山,低俯其顶矣。遂蹑蹬至潮音岩,怪石异态百出。同游者疲于跻攀,于是止焉。
予以未登绝顶为怏,与三二友决意直上。地势斗峻,褰裳②援萝,履苍莽中。上有天池沆瀁③,其水下飞潮音岩,引以给庖。其西绝顶,巨石雄坦,可坐数十人。渺焉四顾,心目豁然。其东绝顶,视西又高,倦不欲登,还饮“白云深处”。于时暖气薰席,蒸焉如夏,凄焉如秋,栗焉如冬,觥筹无算,谈笑甚欢,虽从者乐工各适其意。酒既,长老引客看花,徐行登环翠阁。已而与长老别,出寺门。行几一里,众以兴未尽,席地坐,分韵赋诗者久之,诗成而归。
斯游也,适其时而得其地,信足乐矣。但潥之为州非通都要路兼是山隐于邃奥故无前贤题咏及当代名笔发其幽潜予故表而出之。呜呼!乐而不失乎正者,浴沂风雩也。兰亭之会,乃或感慨悲戚。今同游者心平气易④,发言为诗,皆有可观,其亦乐之正者欤!遂记兹游之胜,使无想山得以著于世云。
(选自《陶学士集》,文字略有改动)
(注)①章:大材。②褰裳:撩起衣裳。③沆瀁:水深广的样子。④心平气易:心情和悦。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但潥之为州非通都/要路兼是山隐于邃奥/故无前贤题咏及当代名笔发其幽潜/予故表而出之。
B.但潥之为州非通都/要路兼是山隐于邃奥/故无前贤题咏及当代名笔/发其幽潜予/故表而出之。
C.但潥之为州/非通都要路/兼是山隐于邃奥/故无前贤题咏及当代名笔发其幽潜/予故表而出之。
D.但潥之为州/非通都要路/兼是山隐于邃奥/故无前贤题咏及当代名笔/发其幽潜予/故表而出之。
【小题2】下列直接描写龙鸣山景色的一组是
①春霁既久,风日暄丽②峭壁对立,状若华表
③云深树茂,繁卉被岩,鸟声清碎④其北有“甘露室”
⑤气象空旷,攒峰玉立⑥蒸焉如夏,凄焉如秋,粟焉如冬
A.①④⑤B.①③⑥C.②④⑥D.②③⑤
【小题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段“适其时可乐也,得其地尤可乐也,而所游又皆佳士”从三方面提出“游之胜”的标准,引领下文。
B.作者和同伴游览了龙鸣山美景,谈笑作诗,心情和悦,体会到了类似于“浴沂风雩”那样纯正的快乐。
C.潮音岩有一块雄伟平坦且可坐数十人的巨石,站在上面可以俯瞰美景,因而成为龙鸣山的重要景点。
D.龙鸣山地处幽僻,交通不便,不为人知,作者写这篇游记,是想让更多的人知道龙鸣山值得一游。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水下飞潮音岩,引以给庖。
(2)斯游也,适其时而得其地,信足乐矣。
(3)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荆轲刺秦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