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雷峰樵叟序
方孝孺
雷峰樵叟者,台之宁海人也。世居雷峰之下,业诗书,敦礼让,代不乏人,至叟尤为乡邦所敬式。叟淳庞邃密,事父母克尽子职,处兄弟和以敬,由是孝友之行闻于遐迩。然不妄交接,遇佻憸之徒恒趋避焉。或以势雄之故强与之善,叟终不屈。遇缙绅之士,延至于家,相与论古今人物贤否,稽疑质惑,虽至浃旬洽月无怠容。乡闾有忿争不辩,县吏相与诣门质诸叟。叟喻以一言,咸悦服而去。雅爱读书,自少至老不倦。课子弟耕读有恒度,风晨月夕闻弦诵声则喜,间闻嬉笑俚语,则终日不乐。性颇嗜游观,值春和景明,树林蓊蔚,鸟声嘲哳烟霭间。即幅巾杖履,徜徉于山巅水澨,与樵童牧儿伍,心无厌焉,因以樵叟自号。
或问之曰:“夫驾舟楫,操网罟,出没于波涛者,虽不自谓之渔,人固以渔目之。手耒耜,腰镰铚,往来于田亩者,虽不自谓之农,人固以农目之。今叟居必冠裳,行必杖履,所业必诗书。无运斤砟斧之勤,无拾枯束湿之劳,而顾以樵自目,其如名实之爽何?”叟曰:“若奚言之固也?予恶夫世之人,不修其实,择美名而居之,手未能操简牍,心未能颂章句,辄轩然以儒者自居。法律之莫谙,爵号之莫晓,辄岸然以古之良臣自处。曰长者,曰先生,曰皋,曰夔,己处之而不愧,人呼之而不异。及察其所存,岂有毫发诚身之善,及物之功乎?予病之者良久固不敢尤而效之特取其薄而易为者自号亦欲矫里闬之弊反浮风而归之淳耳且予虽不躬樵者之事而能得樵者之乐。白云溶溶,弥布崖谷,陇树排青,林溪涨绿,出入烟霞,友于麋鹿,而了不知尘世之荣辱。若夫山林摇落,潭涧澄清,霜呈锦树,壑殷秋声,砉然长啸,山应谷鸣,而杳不知寒暑之变更。推此而言,四时之乐,宁有既乎?彼樵者习其事,恐未能知其乐。予虽不躬其事,而彼之乐予能全而有之。庸以自目,孰云不称?若奚言之固耶?”或以叟言告同里某,某闻之,俯而思,仰而悟,抚掌而叹,爰为作赞,叟姓徐,名山南,字廷岳。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至叟尤为乡邦所敬式   式:法式
B.课子弟耕读有恒度 课:督促完成
C.其如名实之爽何 爽:差错
D.庸以自目 目:看待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因以樵叟自号  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B.出没于波涛者  亦将有感于斯文
C.彼樵者习其事  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
D.爰为作赞 臣为韩王送沛公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雷峰樵叟世代居住雷峰之下,以诗书为业,为人孝悌,慎于接物,是一位品德淳厚、志趣高雅之人,在当地享有很高的声望。
B.开头先交代樵叟的为人处事,再通过和渔夫、农夫的对比进一步突出樵叟的志趣,行文紧扣“樵叟”二字,逐层推进,浑然一体。
C.文章通过问答形式,阐明雷峰樵叟自号“樵叟”的意旨,并借以批评那些名实不副的人物和浮夸的社会风气。
D.文章句式整散结合,多用反问,既使行文音韵和谐,有一种参差错落之美,也起到了增强语言气势,提升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乡间有忿争不辩,县吏相与诣门质诸叟。
(2)法律之莫谙,爵号之莫晓,辄岸然以古之良臣自处。
【小题5】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予病之者良久固不敢尤而效之特取其薄而易为者自号亦欲矫里闬之弊反浮风而归之淳耳且予虽不躬樵者之事而能得樵者之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5-06 04:57:3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青霞先生文集序
茅坤
青霞沈君,由锦衣经历上书诋宰执,宰执深疾之。方力构其罪,赖明天子仁圣,特薄其道,徒之塞上。当是时,君之直谏之名满天下。已而,君累然携妻子,出家塞上。会北敌款内犯,而帅府以下,束手闭垒,以恣敌之出没,不及飞一镞以相抗。甚且及敌之退,则割中土之战汉者与野行者之馘①以为功。而父之哭其子,妻之哭其夫,兄之哭其弟者,往往而是,无所控吁。君既上愤疆埸之日弛,而又下痛诸将士之日菅刈我人民以蒙国家也,数呜咽欷歔。而以其所忧郁发之于诗歌文章,以泄其怀,即集中所载诸什是也。
君故以直谏为重于时而其所著为诗歌文章又多所讥刺稍稍传播上下震恐始出死力相煽构而君之祸作矣君既没而一时阃寄②所相与谗君者寻且坐罪罢去。又未几,顾宰执之仇君者亦报罢。而君之故人俞君,于是裒③辑其生平所著若干卷,刻而传之。而其子襄,来请予序之首简。
茅子受读而题之日: 若君者,非古之志士之遗乎哉?孔子删《诗》,自《小升》之怨亲,《巷伯》之刺谗而下,其间忠臣、寡妇、幽人、怼士之什,并列之为“风”,疏之为“雅”,不可胜数。岂皆古之中声也哉?然孔子不遽遗之者,特悯其人,矜其志。犹日“发乎情,止乎礼义”,“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为戒”焉耳。予尝按次《春秋》以来,屈原之《骚》疑于怨,伍胥之谏疑于胁,贾谊之《疏》疑于激,叔夜之诗疑于愤,刘蕢之对疑于亢。然推孔子删《诗》之旨而襄次之,当亦未必无录之者。君既没,而海内之荐绅大夫,至今言及君,无不酸鼻而流涕。呜呼!集中所载《鸣剑》、《筹边》诸什,试令后之人读之,其足以寒贼臣之胆,而跃塞垣战士之马,而作之忾也,固矣!他日国家采风者之使出而览观焉,其能遗之也乎?予谨识之。
至于文词之工不工,及当古作者之旨与否,非所以论君之大者也,予故不著。嘉靖癸亥孟春望日归安茅坤拜手序。
——节选自《四库全书》。
注:①馘(guò) :割下的左耳。古代战时割取所杀敌人的左耳,用以记功。②阃(kǔn) 寄:戍边将领。③裒(pòu) :收集、聚集。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君故以直谏为重于时/而其所著/为诗歌文章/又多所讥刺/稍稍传播上下/震恐始出死力相煽构/而君之祸作矣/君既没/而一时阃寄②所相与谗君者/寻且坐罪罢去
B.君故以直谏为重于时/而其所著为诗歌文章/又多所讥刺/稍稍传播/上下震恐/始出死力相煽构/而君之祸作矣/君既没/而一时阃寄②所相与谗君者/寻且坐罪罢去
C.君故以直谏为重/于时而其所著/为诗歌文章又多所讥刺/稍稍传播上下/震恐始出死力相煽构/而君之祸作矣/君既没/而一时/阃寄②所相与谗君者/寻且坐罪罢去
D.君故以直谏为重于时/而其所著为诗歌/文章又多所讥刺/稍稍传播上下/震恐始出死力相煽构/而君之祸作矣/君既没而一时/阃寄②所相与谗君者/寻且坐罪罢去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锦衣经历:锦衣卫经历官。经历,官名,掌文案,正八品。
B.什:《诗经》中的《大雅》、《小雅》、《颂》 以十篇诗编为一卷,叫做“什”。后代用以泛指诗篇或文卷。
C.荐绅:又作搢绅、缙绅。原意思是插笏于带,旧时宦官的装束,专用为宦官的代称。
D.采风: 古代统治者派人到各地采集民间歌谣以考察民情的一种举措。
【小题3】下列对这篇文章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简交代了沈君与“宰执”之间势不两立的关系,接下来不直接写沈君与“宰执”的正面冲突,而是将笔墨转到写塞外,集中抒发沈君无辜陷罪流放的悲愤。
B.文章揭露了当时官员玩忽职守、边塞军备松弛、将士畏敌渎职甚至残害百姓以冒功的种种现象,从而揭示出沈君文章广阔的社会背景和反映现实、揭露现实的积极意义。
C.文章全篇行文跌宕,寄慨深沉,既突出了沈君的忠烈刚直,也突出了沈君诗文的战斗精神和重要价值,洋溢着对沈君人格的高度敬仰之情。
D.本文是为沈君的文集而作,却从沈君其人写起,表现其“古之志士之遗"的风范,突破了一般序文拘于篇章结构、遣词造句、艺术特点等评介的窠臼,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君之故人俞君,于是裒辑其生平所著若干卷,刻而传之。
(2)其足以寒贼臣之胆,而跃塞垣战士之马,而作之忾也,固矣!

同类题3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书黄梦星卷
(明)王阳明
潮有处士黄翁保号坦夫者,其子梦星来越,从予学。越去潮数千里,梦星居数月,辄一告归省其父;去二三月辄复来。如是者屡屡。梦星性质温然,善人也,甚孝。然禀气差弱,若不任于劳者。窃怪其乃不惮道途之阻远,而勤苦无已也,因谓之曰:“生既闻吾说,可以家居养亲而从事矣。奚必往来跋涉若是乎?”
梦星跽而言曰:“吾父生长海滨,知慕圣贤之道,而无所从求入。既乃获见吾乡之薛、杨诸子者,得夫子之学,与闻其说而乐之,乃责梦星,曰:‘吾衰矣,吾不希汝业举以干禄。汝但能若数子者,一闻夫子之道焉,吾虽啜粥饮水,死填沟壑,无不足也矣。’梦星是以不远数千里而来从。每归省,求为三月之留以奉菽水,不许;求为逾月之留,亦不许。居未旬日,即已具资粮,戒童仆,促之启行。梦星涕泣以请,责之曰:“唉!儿女子欲以是为孝我乎?不能黄鹄千里,而思为翼下之雏,徒使吾心益自苦。’故游夫子之门者,固梦星之本心;然 不能久留于亲侧,而倏往倏来,吾父之命不敢违也。”
予曰:“贤哉,处士为父!孝哉,梦星之为子也!勉之哉!卒成乃父之志,斯可矣。”
今年四月上旬,其家忽使人来讣云,处士没矣。呜呼惜哉!呜呼惜哉!圣贤之学,其久见弃于世也,不啻如土苴。苟有言论及之,则众共非笑诋斥,以为怪物。惟世之号称贤士大夫者,乃始或有以之而相讲究,然至考其立身行己之实,与其平日家庭之间所以训督期望其子孙者,则又未尝不汲汲焉惟功利之为务;而所谓圣贤之学者,则徒以资其谈论、粉饰文具于其外,如是者常十而八九矣。求其诚心一志,实以圣贤之学督教其子,如处士者,可多得乎!而今亡矣,岂不惜哉!岂不惜哉!阻远无由往哭,遥寄一奠以致吾伤悼之怀而叙其遣子来学之故若此以风励夫世之为父兄者亦因以益励梦星使之务底于有成以无乃父之志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然禀气差弱 禀气:脾气
B.既乃获见吾乡之薛、杨诸子者   获见:获得接见(认识)
C.故游夫子之门者    亟:急切
D.则众共非笑诋斥 非笑:讥笑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善人也,甚孝    因人之力敝之
B.乃责梦星 作《师说》贻之
C.责之曰 故木受绳
D.处士为父 不知将军宽至此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梦星不顾身体羸弱,在潮州和越州两地来回奔波,向王阳明学习先贤之道,文章刻画了一位勤勉好学的少年形象。
B.黄保十分向往圣贤的学问,但因为自己身处海滨,找不到可以学习交往的朋友,就把做学问的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
C.作者批评了当时一些读书人只做表面文章,名与实往往相背离的情况,推崇黄保真心实意教育儿子努力学习的品性。
D.文章语言平实,细节生动,叙述黄梦星求学的艰苦历程,侧面表现了黄保的不求功利诚心向学,显示出高明的写作技巧。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遥寄一奠以致吾伤悼之怀而叙其遣子来学之故若此以风励夫世之为父兄者亦因以益励梦星使之务底于有成以无忘乃父之志。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窃怪其乃不惮道途之阻远,而勤苦无已也。
(2)圣贤之学,其久见弃于世也,不啻如土苴。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灵博之山,有象祠①焉。其下诸苗夷之居者,咸神而祠之。宣尉安君,因诸苗夷之请,新其祠屋,而请记于予。予曰:“毁之乎,其新之也?”曰:“新之。”“新之也,何居乎?”曰:“斯祠之肇也,盖莫知其原,然吾诸蛮夷之居是者,自吾父、吾祖溯曾、高而上,皆尊奉而粳祀焉,举而不敢废也。”予曰:“胡然乎?有鼻②之祀,唐之人盖尝毁之。象之道,以为子则不孝,以为弟则傲。斥于唐,而犹存于今;坏于有鼻,而犹盛于兹土也,胡然乎?”

我知之矣!君子之爱若人也,推及于其屋之乌,而况于圣人之弟乎哉?然则祠者为舜,非为象也。不然,古之骜桀者岂少哉?而象之祠独延于世。吾于是盖有以见舜德之至,人人之深,而流泽之远且久也。

注:①象祠:象的祠庙。象,人名,传说中虞舜的弟弟。②有鼻:古地名,在今湖南道县境内。相传舜封象于此。象死后,当地人为他建了祠庙。

【小题1】写出画线句中的一个成语“_____________”。
【小题2】唐朝毁掉象祠的原因是因为象________、__________(请用原文回答)
【小题3】对第①段中“新之也,何居乎?”理解正确的一项 (    )
A.新造这祠庙,是什么原因呢?
B.重新修正它,是什么居心呢?
C.新造这祠庙,是什么居心呢?
D.重新修正它,是什么原因呢?
【小题4】本文作者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小题5】本文先叙后议,已学过的高中文言课文也有类似的写法,请单一例简要说明这种写法的作用。

同类题5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后面各题。

吊岳王墓 高启

大树无枝向北风,十年遗恨泣英雄。

班师诏已来三殿,射虏书犹说两宫

每忆上方谁请剑,空嗟高庙自藏弓

栖霞岭上今回首,不见诸陵白露中。

(注)①两宫:指被金所俘的徽宗、钦宗二帝。②汉成帝时,朱云进谏攻击丞相张禹为佞臣,帝怒,欲斩之,他死抱殿槛,结果殿槛被折断。③汉高祖忘恩负义诬陷谋杀忠臣韩信。④栖霞岭:在杭州西湖滨,岳坟所在地。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首联的第一句是全诗中唯一描写岳飞墓的一句,写墓边大树的树枝随风摇曳,纷纷奋然指向南方。尽管只此一句,却极为传神。
B.颔联的前一句写投降者的卖国苟安,后一句写抗敌者始终以恢复为己任,两者形成强烈的对比。
C.尾联的两句直接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感伤之情,眼前的茫茫白露,凄迷清冷的意境更增加了此诗悲哀感伤的色彩。
D.本诗是诗人凭吊南宋抗金英雄岳飞的一首怀古诗,是诗人亲临栖霞岭岳飞墓,有感而作,气韵雄壮,情文相生。
E.本诗运用了比拟、用典等手法。诗人写岳飞被害,运用了正直敢谏的朱云和被诬陷灭族的韩信这两个典故。
【小题2】诗中多处运用典故,这对诗人抒发情感有何作用?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