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各题。

梁仲用默斋说

王守仁[注]

①仲用识高而气豪,既举进士,锐然有志天下之务。一旦责其志曰:“于呼!予乃太早。乌有己之弗治而能治人□!”于是专心为己之学,深思其气质之偏,而病其言之易也,以“默”名庵,过予而请其方。予亦天下之多言人也,岂足以知默之道!然予尝自验之,气浮则多言,志轻则多言。气浮者耀于外,志轻者放其中。予请诵古之训而仲用自取之。

②夫默有四伪:疑而不知问,蔽而不知辩,冥然以自罔,谓之默之愚;以不言餂人者,谓之默之狡;虑人之觇其长短也,掩覆以为默,谓之默之诬;深为之情,厚为之貌,渊毒阱狠,自托于默以售其奸者,谓之默之贼。夫是之谓四伪。

③又有八诚焉。孔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故诚知耻,而后知默。又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夫诚敏于行,而后欲默矣。仁者言也讱,非以为默而默存焉。又曰:“默而识之”,是故必有所识也,终日不违如愚者也。“默而成之”,是故必有所成也,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者也。故善默者莫如颜子。“暗然而日章”,默之积也。“不言而信”,而默之道成矣。“天何言哉?四时行焉,万物生焉。”而默之道至矣。非圣人其 孰能与于此哉!夫是之谓八诚。仲用盍亦知所以自取之? [注]王守仁,字伯安,别号阳明,明朝著名思想家。其学说“阳明心学”是在继承儒家学说的基础上所发展创立,是明朝中晚期影响最大的哲学思想。

【小题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中的虚词是(    )
A. 也
B. 者
C. 乎
D. 矣
【小题2】对第②段中“四伪”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无知而又自我欺骗,是默之愚。
B. 用不言来讨好他人,是默之狡。
C. 借沉默来窥视他人,是默之诬。
D. 外表沉默内心狠毒,是默之贼。
【小题3】对第③段画线句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A. 仁者言语迟缓,这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沉默。
B. 仁者言语中肯,不是自认为沉默就拥有沉默了。
C. 仁者言语中肯,行动敏捷,并不只是一味地沉默。
D. 仁者言语迟缓,行动敏捷,才称得是真正的沉默。
【小题4】分析第③段中引用手法使用的特点。
【小题5】简析本文写作意图。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5-06 02:02:0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余庆传

王世贞

余征君,讳.庆。王父希犹为南昌之定安人,生橘泉公禄,博学工诗,尤善岐黄业。壮而念定安狭瘠,不足以展,乃西游湘汉。之固始所至以其业起病者固始士大夫尤贤之遂家焉娶于氏生征君。

征君甫七岁,而有大人志,诸公属以偶对,辄应若响。叹曰:“是儿,国器也。”以是橘泉公益重。弱冠..补弟子员。中州属文以气胜,而征君独传于理,其词藻足发之,屡试学使者辄冠其曹偶,而至大试,则数奇,凡四试皆北。又试为戊午,其文已中鹄矣,至署榜而有轧者,两罢之。征君不为阻,又再试为甲子..,司理①长矣,从征君试而独得魁选。征君既稍自愉快,已而歌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一顾汗血,立享千金,乃不如骥之子,而奈何逐逐盐车于太行之崎岖乎?”乃谢不赴有司试,而考筑河之湄,凿池、编篱、浇花、荣竹木,日召亲知文酒会,甚适也。征君既为诸生祭酒..,束贽请益者众。

予里人秦生被诬,杖且死,犹坐系不得出,征君脱骖马赎之出,而医药之,得不死。他日,之别墅,遇有夫妇哭甚哀,问知其有巨室逋,且鬻妇以偿也,趋诣巨室,自为券以代而解。征君所行德甚众,然不以自名。其受人德,则缕缕热中不亟报不止也。事橘泉公无违色。既以考终,柴毁骨立。每念不能终养公,泪交下于颐。

少能诗,晚而渐入唐格。能文,能书,旁晓星历之技。盖都邑既欲以公应辟书不果,则以应岁荐,甫治装而病卒矣,年仅五十七。

赞曰:余所睹博士师弟之荐征君牍,抑何其详至委曲也。汝南故善“月旦评”②,今犹有古之遗也。夫以其文俳故不志,志大都云司理之治晋陵。余以是传之。  

 (选自《固始县志》,有删改)

(注) ①司理:官职名,文中用作人的称谓。②月旦评:指评价人物。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之固始所至/以其业起病者/固始士大夫尤贤之/遂家焉娶/于氏生征君
B.之固始/所至以其业起病者/固始士大夫尤贤之/遂家焉/娶于氏/生征君
C.之固始所至/以其业起/病者固始士大夫尤贤之/遂家焉/娶于氏/生征君
D.之固始/所至以其业起/病者固始士大夫尤贤之/遂家焉娶/于氏生征君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讳:乃避忌,古时用在皇帝或尊长名前,表示尊敬。有“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文中的“讳庆”,应是余征君的名,即“余庆”。
B.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冠而字。意思是,举行冠礼,并赐以字。冠岁,意思就是男子二十岁了,说明他刚刚到了成人年龄,二十岁也称“弱冠之年”。
C.甲子:中国特有的天干地支纪年法。中国古代历法中,将十二天干和十地支按固定顺序相互配合,组成干支纪年、纪月、纪日、纪时法。此处则是纪年法。
D.祭酒:古礼,祭祀宴飨时,由最年长者举酒以祭于地,故祭酒为尊称,泛称年长者或位尊者,后来慢慢演变为官职名称。文中的“祭酒”指的是老师。
【小题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余征君年少时就有才名,人们视之为“国器”,但他命运不好,常常落榜。后来应“岁荐”时,因生病去世而终于没能成行。
B.从文中人物间的关系看,希犹生橘泉公,橘泉公生余征君,因此文章第一段中的“王父”当解释为“祖父”的意思。
C.在某次科举考试中,余征君的儿子跟他一起参加考试并得了第一名,他却再次落榜,之后他就放弃了以科举考试求取功名的念头。
D.为了排遣科考不利带来的失落和无奈,余征君在河边寻找适宜的地方筑室居住,与亲朋好友饮酒作诗,日子闲适自得。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壮而念定安狭瘠,不足以展,乃西游湘汉。
(2) 征君所行德甚众,然不以自名。其受人德,则缕缕热中不亟报不止也 。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1)吾居乎乡,客遗善笔二。其一于友人,而用其一。锐而端,圆而劲,以摹画咸与心称,爱之不忍妄用,遇佳纸墨洎①文辞则以书3,书毕涤而藏之。恣意率手有所作,则用其次者。是以虽甚久而犹新焉。

(2)他日,友人至。问其所得,则曰:“敝而弃之矣。”诘其用,则纪钱粟货利卑猥事,不稍惜,视之与里巷所为偏欹软恶者等5。不知其为美也。吾闻而叹之。友人曰:“子何叹之细也?以余用斯笔也而违其任,余则有过矣。虽然,世之用人者得无有甚于余之用笔者乎?笔易为也,美者易得也,用久必敝,固其职也。今夫所谓贤士君子者,天之生也难,生而不夭死、不疾病、获全其美也,尤难。然而用之者不任之以立政教、修纪法、居庙朝、治海内,而卑位冗职是命,一不快于意,不待其敝而弃之,且加不胜之法焉者亦众矣。不彼之叹而于笔焉,惜是尚为知类也哉?

(3)吾愧乎其言,谓之曰:“笔吾所任也,故吾知爱而叹之。任人非吾事也,吾其敢僭而叹乎?若姑修其可任者以待人之任己,何暇乎世之叹而吾之疑邪?”

明 方孝孺《试笔说》

注:①洎jì润色
【小题1】我对客赠送的笔“爱之不忍妄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
【小题2】分析第(1)段写我“用笔”的作用
【小题3】对第(2)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这样,但是,世上那些用人的恐怕有比我用笔更厉害的吧?
B.即使这样,那么,世上那些用人的莫非有比我用笔更厉害的吗?
C.既然这样,那么,世上那些用人的恐怕有比我用笔更厉害的吧?
D.即使这样,但是,世上那些用人的莫非有比我用笔更厉害的吗?
【小题4】从语言表达的角度赏析第(2)段画曲线部分。
【小题5】简述作者提倡的“用人”之理。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①予城西旧茔久勿树。比辟地东邻,有桧百余株,大者盈抉,高可二三丈,予惜其生不得所。有种树者日:“我能为公移之。”予日:“有是哉?”请试,许之。

②予尝往观( )。乃移其三之一,规其根围数尺,中留宿土。坎及四周,及底而止。以绳绕其根,若碇然,然其重虽千人奠能举(  ),则眵其坎之棱,粗树腰而卧之,根之罅实以虚壤。复卧而北,树为壤所蛰,渐高以起,卧而南亦如( )。三卧三起,其高出于坎。棚木为床横载之,曳以两牛,翼以十夫。其大者倍其数。行数百步,植于墓后为三重。阅岁而视之,成者十九。则又移其余,左右翼以及于门。再阅岁而视之,其成者又十而九也。于是干条交接,行列分布,郁然改观,与古墓无异焉。夫规大而坎疏,故根不离;宿土厚,故元气足;乘虚而起渐,故出而无所伤。取必于旦夕之近,而巧夺于二十年之远,盖其治之也有道,而行之也有序(  )。

③予因叹夫世之培植人材,变化气习者,使皆得其道而治之,几何不为君子之归也哉?族子嘉敬举乡贡而采,予爱其质近于义,留居京师,与之考业论道,示之向方,俾从贤士大夫游,有所观法而磨碉,知新而聚博。越三年,志业并进,再诎有司,将归省其亲。予冀其复来,以成其学,且见之用也,作《移树说》以贻之。

 李东阳《移树说》

【小题1】请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处的虚词,正确的一项是(  )。
(1)也  (2)尔  (3)焉    (4)之
A.(3)(4)(1)(2)B.(3)(1)(4)(2)C.(1)(4)(2)(3)D.(4)(3)(1)(2)
【小题2】第③段画线句,从复句关系角度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转折关系B.假设关系C.并列关系D.因果关系
【小题3】第②段详写了移树的过程,是为了阐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8个字)的观点。
【小题4】第②段使用了很多数词,请择例说说其表达效果。
【小题5】简述本文与《师说》在内容、写法上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