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柳堤
[明]金銮
春江水正平,密树听啼莺。
十里笼晴苑,千条锁故营。
雨香飞燕促,风暖落花轻。
更欲劳攀折,年年还自生。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二句点题,写“春江”暗含江边之“堤”,写“密树”点出堤上之“柳”。
B.三、四句承题,“十里”承“春江”,写堤长;“千条”承“密树”,状柳茂。
C.三、四句写柳堤晴日的静景,五、六句写雨天的动景,以静写动,借静衬动。
D.“风暖”“落花”等细节生动地描绘出暮春时节的美丽景色。
【小题2】雨本无香味,但诗人在“雨香飞燕促”中却说雨“香”,这是用嗅觉来表达触觉和视觉的修辞手法。下列诗句中“香”字的运用与本诗类似的一项是
A.花经宿雨香难拾,莺在豪家语更娇。(唐·郑谷《阙下春日》)
B.蒹葭影里和烟卧,菡萏香中带雨披。(宋·杨朴《莎衣》)
C.几经夜雨香犹在,染尽胭脂画不错。(宋·刘子翬《海業花》)
D.映日暖云流似水,浥尘香雨润如膏。(明·邱濬《都城春日》)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05-19 04:02:5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画手戴进

毛先舒

明画手以戴进为第一。进,字文进,钱塘人也。

宣宗喜绘事,御制天纵。一时待诏有谢廷循、倪端、石锐、李在,皆有名。进入京,众工妒之。一日,在仁智殿呈画,进进《秋江独钓图》,画人红袍垂钓水次。画惟红不易著,进独得古法入妙。宣宗阅之。廷循从旁跪曰:“进画极佳,但赤是朝廷品服,奈何着此钓鱼!”宣宗颔之,遂麾去余幅不视。故进住京师,颇穷乏。

先是,进锻工也,为人物花鸟,肖状精奇,直倍常工。进亦自得,以为人且宝贵传之。一日,于市见熔金者,观之,即进所造,抚然自失。归语人曰:“吾瘁吾心力为此,岂徒得糈?意将托此不朽吾名耳。今人铄吾所造亡所爱,此技不为也。将安托吾指而后可?”人曰:“子巧托诸金,金饰能为俗习玩爱及儿、妇人御耳。彼惟煌煌是耽,安知工苦?能徙智于缣素,斯必传矣。”进喜,遂学画,名高一时。

然进数奇,虽得待诏,亦轗轲亡大遇。其画疏而能密,著笔淡远。其画人尤佳,其真亦罕遇云。予钦进,锻工耳,而命意不朽,成其名。

(节选自《虞初新志》)

(简注)①画手:画家。②钱塘:今杭州。③宣宗:明宣宗朱瞻基。④天纵:天才高纵。⑤一时:同时。⑥待诏:这里指供奉内廷的画家。⑦工:画工。⑧水次:水边。⑨著:着色,上色。⑩品服:官服。明朝崇尚红色,故朝廷官员的衣服都是红色。⑪颔(hàn):点头。⑫磨(huī):同“挥”。此处意为挥手,叫人拿走。⑬锻工:这里指制造手工艺品的工匠。⑭抚(wǔ)然:失望的样子。⑮糈(xǔ):粮食。⑯指:这里指手艺。⑰御:佩带。⑱缣(jiān)素:供书画用的白色细绢。⑲数奇(jī):旧时迷信天命,运气不好称“数奇”。数,命运;奇,命运不佳。⑳轗轲:同“坎坷”,形容道路不平坦,比喻不得志。㉑真:真迹。

(阅读指要)戴进原本是个出色的金属工艺家,由于人们对这一民间工艺并不重视,他的许多精美的制作竟被扔进炉子熔化了。于是他改而学画,艺成之后,名高于同时的画家,却受到皇帝近待画臣的妒忌、谗毁,而以“穷乏”结束了自己的一生。作者对这位劳动人民出身的艺术家的坎坷不遇命运寄予了深切的同情。

本文是篇人物传记,写法上有两个突出的特点。其一,精于剪裁,善于取舍。戴进一生七十五载岁月中经历甚为丰富,但作者裁取不足330字的篇幅,仅精选了两件事而叙之。这两件事是戴进一生中的关键事件。一件是在仁智殿进呈《秋江独钓图》,本来期以荣进,从此摆脱贫困,不料一图献上,竟绝了仕进之途,断送了政治生命。另一件是弃工习面,徒智缣素。这是戴进人生旅途中的一大转折,戴进因此而获得了新的艺术生命。综观作者所选的这两件事,事情虽小,却粗线条地勾勒了戴进一生的主要历程。如此剪裁具有以小见大、以少总多的效果。其二,本文采用了倒叙式结构。文中所写两事,弃工习画发生于前,宫殿进图演绎于后,作者却先写后者而后写前者。之所以要颠而倒之,是因为宫殿进图乃戴进一生中重大的转折也是重大的挫折,从此画家命运急转直下。作者先叙后事,具有提纲掣领的在用,倒叙式结构的采用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此技不为也(______)   (2)成其名(______)
【小题2】说出下列句中代词的具体所指。
(1)进画极佳,但赤是朝廷品服,奈何着此钓鱼!
“此”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进亦自得,以为人且宝贵传之。
“之”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下列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进进《秋江独钓图》,画人红袍垂钓水次。
B.宣宗颌之,遂麾去余幅不视。
C.进亦自得,以为人且宝贵传之。
D.意将托此不朽吾名耳。
【小题4】把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为人物花鸟,肖状精奇,直倍常工。
【小题5】本文选取了两件事情概述戴进荣辱升沉的一生,一是_______;二是_______。(均不超过10字)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复程子芳
金 声
不佞弟过蒙天幸,可谓不伦之至。蚤夜以思,唯以负圣天子为惧。六月前于此事尚在浮沉间,迩来日夜鞭逼,不敢稍自懈怠,精神渐觉收向内来,回思异时作为,直是病狂丧心之人,自误误人,流毒不小。今牖其衷,此生或不虚度,俯仰静思,此生竟亦无复有第二件事可以分我一念者矣。
足下根器明敏,患不沉毅耳。大丈夫既来世上一番,若罔知学,无可奈何。知之而又半沉半浮,究竟醉生梦死,与庸众人何异?吾侪大恨,莫过于此。《中庸》曰“人一能之,己百之”。颜夫子亦曰“既竭吾才”,今才未必如颜子,而又半分不竭,又只终日播弄精魄,时时向外驰,求学于此中,岂有少分相应耶?阳明先生云“举业一途,不怕他妨功,只怕他夺志”,此语大可深思。仲延岂不是聪明伶俐汉子?悔当日不得藉朋友—毫匡正之力,以盲引盲,相将入坑。至今念及,犹为痛哭流涕,不能已已。今岂得不重自刻励,俾异日兄弟复如此为我痛哭流涕也哉?愿兄一深思之。
人生一世,富贵贫贱,穷达得丧,惝恍若梦。欣戚所不朽不壤者复是何物?曷不蚤自砥砺,大庆所快也。人人都解此说,然笃意者鲜,罔见有孜孜行者。兄入都读书,自是弟愿,第以此日耽苦,无能相资为虑。相去辽远,不能遥谋,所望随缘读书,莫忘曩者凤山馆之七日苦参,莫谓参无灵验,倘心诚志悫,为学为官,愿必遂也。临书不尽欲言。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其衷,此生或不虚度    牖:窗户
B.吾侪大,莫过于此 恨:遗憾
C.不怕他妨功,只怕他志    夺:被迫改变
D.欣所不朽不壤者复是何物  戚:忧虑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金声自认为才能不高,却受天子宠爱,这不符人伦之理,故担忧自己辜负天子的期望。
B.程子芳天资聪敏,但不够坚毅,金声劝他要坚定志向,才能有所为,才能有别于庸人。
C.金声认为人生恍然如梦,人人都知道要及早自我磨炼,但是坚定地这样做的人却很少。
D.金声肯定程子芳选择入京求学之路,但也告诫他安心读书,勿忘从前参悟时吃过的苦。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悔当日不得藉朋友一毫匡正之力,以盲引盲,相将入坑。
(2)今岂得不重自刻励,俾异日兄弟复如此为我痛哭流涕也哉?
【小题4】第二自然段中,作者是如何劝勉程子芳励志苦学的?简要概括。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个题。

《诗归》序

(明)钟惺

选古人诗,而命曰《诗归》,非谓古人之诗,以吾所选者为归,庶几见吾所选者,以古人为归也,引古人之精神,以接后人之心目,使其心目有所止,如是而已矣。昭明选古诗,人遂以其所选者为古诗,因而名古诗曰“选体”,唐人之古诗为“唐选”,鸣呼!非惟古诗亡,几并古诗之名而亡之矣。何者?人归之也,选者之权力,能使人归,又能使古诗之名与实俱之,吾岂敢易言选哉。

尝试论之,诗文气运,不能不代趋而下,而作诗者之意兴,虑无不代求其高。高者,取异于途径耳。夫途径者,不能不异者也;然其变有穷也,精神者,不能不同者也,然其变无穷也操其有穷者以求而欲以其是与气争吾以为能为是而终不能为高其宪途径穷而开者与之俱究不办愈劳西愈逶乎此不夹支人真诗之过也。

今非无学古者,大要取古人之极肤极狭极熟便于口手者,以为古人在是。使捷者之,必于古人外,自为一人之诗以为异,要其异,又皆同乎古人之险且僻者,不则其俚者也;则何以服学古者之心。无以服其心,而又坚其说告人曰,千变万化,不出古人,问其所为古人,则又向之极肤极狭极热者也世真不知有古人矣。

惺与同邑谭子元春忧之。内省诸心,不敢先有所谓学古不学古者,而第求古人真诗所在,真诗者,精神为也,察其幽情单绪,孤行静寄于喧杂之中;而乃以其虚怀定力,独往冥游于寥廓之外,如访者之几于一逢,求者之幸于一获,入者之欣于一至,不敢谓吾之说,非即向者千变万化不出古人之说,而特不敢以肤者狭者热者塞之也。

书成,自古逸至隋,凡十五卷,曰《古诗归》;初唐五卷,盛唐十九卷,中唐十一卷,晚唐四卷,凡三十九卷,曰《唐诗归》。取而覆之,见古人诗久传者,反若今人新作诗,见己所评古人语,如看他人话。仓卒中,古今人我,心目为之一易而茫无所止者,其何故也?正吾与不得不有所止者。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庶几见吾所选者    庶几:或许可以
B.又能使古诗之名与实俱之  徇:通“殉”,消亡
C.使者之 矫:矫正、纠正
D.取而之 覆:回复、答复。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使其心目有所止     激于义而死者也
B.而又坚其说告人曰   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予人
C.真诗者,精神为也   若属皆且为
D.见古人诗久传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作者看来,诗歌的形式变化有限,而诗的精神变化无穷,后世诗家若想超越前代,追求更高发展,应更多地去师法前代诗歌的精神。
B.文章指出了“学古者”与“捷者”两类诗家的弊端:学古者侧重于对古诗形式技巧的模仿,而“捷者”又刻意求异,诗歌大都流于俚俗。
C.作者认为,真正的诗是精神创作出来的,补救时弊的方法是寻求古诗真正的精神所在,达到性灵相通,古今为一,精神有所寄寓的境界。
D.此序文气贯通,首尾相映一气呵成,援引实例,有破有立,在逐层剖析中,深入浅出地阐发求“真诗”的论题,丰实了诗歌创作的理论。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操其有穷者以求变而欲以其异与气运争吾以为能为异而终不能为高其究途径穷而异者与之俱穷不亦愈劳而愈远乎此不求古人真诗之过也。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问其所为古人,则又向之极肤极狭极熟者也。
②仓卒中,古今人我,心目为之一易,而茫无所止者,其何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