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柳堤
[明]金銮
春江水正平,密树听啼莺。
十里笼晴苑,千条锁故营。
雨香飞燕促,风暖落花轻。
更欲劳攀折,年年还自生。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二句点题,写“春江”暗含江边之“堤”,写“密树”点出堤上之“柳”。
B.三、四句承题,“十里”承“春江”,写堤长;“千条”承“密树”,状柳茂。
C.三、四句写柳堤晴日的静景,五、六句写雨天的动景,以静写动,借静衬动。
D.“风暖”“落花”等细节生动地描绘出暮春时节的美丽景色。
【小题2】雨本无香味,但诗人在“雨香飞燕促”中却说雨“香”,这是用嗅觉来表达触觉和视觉的修辞手法。下列诗句中“香”字的运用与本诗类似的一项是
A.花经宿雨香难拾,莺在豪家语更娇。(唐·郑谷《阙下春日》)
B.蒹葭影里和烟卧,菡萏香中带雨披。(宋·杨朴《莎衣》)
C.几经夜雨香犹在,染尽胭脂画不错。(宋·刘子翬《海業花》)
D.映日暖云流似水,浥尘香雨润如膏。(明·邱濬《都城春日》)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05-19 04:02:5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书二馆人1

王世贞

①余守比部2时,见南来人道任兵宪环3馆人事,奇之。

②兵宪始丞吴时也,倭暴至,台檄丞以乡兵五百徼之,兵故市人子,仓卒应募,不习战,遇辄鸟散走,而丞方独身从亲信抵射贼。贼中勇敢者奋持长刀逾沟来击,丞馆人挟抱丞上马,丞上马则贼已刃尾之。馆人乃直前手搏贼,连中数枪,手不舍,竟死。丞以间得逸去。

③余使三辅4,遇韩户部叔阳5,亦称其馆人。云始韩以金华令入觐,过淮阴改陆车,辚辚从冰上行也。已,冰薄车破之,韩与馆人俱溺焉,馆人急持韩衣裾不。会傍有施绳钩下救者,缗6及馆人,号曰:“左被发而泅为令,救令有重赏。”救者乃移缗钩令起,宛转间,竟失馆人,弗及矣。

④余闻而悲其事,问二人姓名俱不得,以为恨。於乎,士居平诵说诗书,伸眉目、掀鼻、昂颊、鼓掌、称伏节者何限?一旦事起而抱首鼠窜相接也。恩至则许人以死,过则倍之。非其初许谬也,亦死生之际深矣。夫二馆人,鄙人耳。岂有师友讲义之素?其死亦岂遂以是为名哉!仓卒颠沛之际,达其一念所不容己者而已。夫达其所不容己而其究乃竟有所,则不为徒死哉!

(选自《弇州山人四部稿》卷七十七)

注1馆人:管理馆舍、招待宾客的人。2比部:即刑部。3任兵宪环:指曾任按察佥事的任环。4三辅:西汉时指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后指这三位官员(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所辖的地区。5韩户部叔阳:指曾任户部郎中的韩叔阳。6缗:钓丝,绳。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⑴馆人急持韩衣裾不    ⑵缗及馆人   ⑶其究乃竟有所
【小题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⑴丞以间得逸去。
⑵恩至则许人以死,过则倍之。
【小题3】选出加点字用法与“见南来人道任兵宪环馆人事,奇之”中“奇”的用法相同的一项( )。
A.遇辄散走B.而丞方独身亲信抵射贼
C.丞上马则贼已刃D.冰薄车
E.余闻而其事
【小题4】第②段的描述中,尤其体现出馆人舍生忘死的细节有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
【小题5】作者在最后一段中说,“夫二馆人,鄙人耳”,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写这句话的目的所在。

同类题4

阅读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英烈夫人祠记
去扬州西北三十里有得胜山,故韩蕲王讳世忠破金兵处也,有英烈夫人祠,土人谓之异娼庙。内供英烈夫人戎装像,旌旗,剑印,其位曰“英烈杨国夫人五军都督梁”。英烈夫人者,韩蕲王妾梁氏也。梁氏祖池州,父祖皆行伍。梁氏多力通技击,能开强弓,射二百步无不中的。以父罪连坐没入教坊,梁氏曰:“恨身不为男儿,乃至如此。”流寓京口为伎,有侠气,以角抵 技闻。
宣和初童贯破方腊归至京口设宴世忠以承节郎列席梁氏进酒时世忠厕于诸公英姿勃发佼佼不与众人同也梁氏异之,询左右,知是独擒方腊之韩校尉也。梁氏乃自赎以妾之。
建炎三年,苗傅、刘正彦反,囚高宗,改元明受。时世忠在秀州,以兵少不得进,乃修器械,以疑叛 逆。傅等恐惧。梁氏与子亮时在临安,为傅所质,防守严密。太后用平章事朱胜非计欲召四方勤王。胜非谓傅曰:“秀州方疑惧不前,为未得明诏,无封赏故。今白太后,遣梁氏慰抚世忠。”于是太后召梁氏入,封安国夫人,速其勤王。即领命,梁氏疾驱一日夜会世忠于秀州。面陈临安虚实利害,固言必勤王者三。世忠挥军急进,乱乃平。高宗复辟,梁氏以殊勋进护国夫人。
梁氏数战金军于山阳,宿迁,皆胜。于是意少懈。八月丁卯,率轻骑袭金人粮道,遇伏。金以精兵铁浮图十倍围之。梁氏身被数创,腰腹为敌刃割裂,肠流三尺,忍痛纳回,以汗巾裹腹。知不免,乃顾左右曰:“今日报国”。语毕再突敌阵。敌矢如雨,猬集甲上。梁氏血透重甲,入敌阵复斩十数人,力尽落马而死。金人相蹂践争其首级,裂其五体,后得其首者进两阶,得其四肢者进一阶。
梁氏既死,金人曝其胴于淮市三日,函其首以报北国,金帝命悬于都门。兀术闻之,感其忠勇,敛梁氏遗体,遗世忠。拼合之际,验梁氏全尸,创伤数十,致命者七,皆在身前也。世忠大恸。朝廷闻讯大加吊唁,诏赐银帛五百匹两,追封“英烈杨国夫人”。祠。
(选自《英烈夫人祠记》,有则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宣和初/童贯破方腊归/至京口设宴/世忠以承节郎列席/梁氏进酒/时世忠厕于诸公/英姿勃发/佼佼不与众人同也/
B.宣和初/童贯破方腊归/至京口设宴世忠/以承节郎列席/梁氏进酒时/世忠厕于诸公/英姿勃发/佼佼不与众人同也/
C.宣和初/童贯破方腊/归至京口设宴/世忠以承节郎列席/梁氏进酒/时世忠厕于诸公/英姿勃发佼佼不与众人同也/
D.宣和初/童贯破方腊/归至京口设宴/世忠以承节郎列席/梁氏进酒时/世忠厕于诸公/英姿勃发佼佼/不与众人同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校尉,古代武官官职名称,汉朝时已有此官,其职位仅次于将军。后世其地位虽有降低,但还是一直作为高级军官的称号。
B.改元,古代新君即位的第二年,改用新的年号,称为“改元”。也有一君在位而多次改用新年号的,亦称“改元”。
C.勤王,指为王事尽力;也指君王有难,而臣下发兵救援君王,文中即为此意。
D.丁卯,在文中属于干支纪日;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合称,古人拿十干和十二支相配,共配成六十组,用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京口的酒席上,韩世忠在众人中显得格外威武,不同于其他参加宴会的官员,后来韩世忠就为梁氏赎身并娶她为妾。
B.建炎三年,苗傅、刘正彦谋反,囚禁了宋高宗,改年号为明受。当时韩世忠在秀州,认为兵力不够而没有进攻临安叛军。
C.太后为了能够安抚韩世忠,让他出兵救驾,封梁氏为安国夫人;宋高宗在韩世忠平定叛乱后重新恢复了帝位,因梁氏勤王有功,封她为护国夫人。
D.梁氏在山阳、宿迁两地多次与金兵交战,全部取得胜利,思想上有些松懈轻敌,在一次率轻骑攻取金兵粮道时,遭遇埋伏遇难。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余庆传

王世贞

余征君,讳庆。王父希犹为南昌之定安人,生橘泉公禄,博学工诗,尤善岐黄业。壮而念定安狭瘠,不足以展,乃西游湘汉,之固始,所至以其业起病者,而固始士大夫尤贤之,遂家焉。娶于氏,生征君。

征君甫七岁,而有大人志,诸公属以偶对,辄应若。叹曰:“是儿,国器也。”以是橘泉公益重。弱冠补弟子员。中州属文以气胜,而征君独传于理,其词藻足发之,屡试学使者辄冠其曹偶,而至大试,则数奇,凡四试皆北。又试为戊午,其文已中鹄矣,至署榜而有轧者,两罢之。征君不为阻,又再试为甲子,司理长矣,从征君试而独得魁选。征君既稍自愉快,已而歌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一顾汗血,立享千金,乃不如骥之子,而奈何逐逐盐车于太行之崎岖乎?”乃谢不赴有司试,而考筑河之湄,凿池、编篱、浇花、竹木,日召亲知文酒会,甚适也。征君既为诸生祭酒,束请益者众。

予里人秦生被诬,杖且死,犹坐系不得出,征君脱骖马赎之出,而医药之,得不死。他日,之别墅,遇有夫妇哭甚哀,问知其有巨室,且鬻妇以偿也,趋诣巨室,自为券以代而解。征君所行德甚众,然不以自名。其受人德,则缕缕热中不亟报不止也。事橘泉公无违色。既以考终,柴毁骨立每念不能终养公,泪交下于颐。

少能诗,晚而渐入唐格。能文,能书,旁晓星历之技。盖都邑既欲以公应辟书不果,则以应岁荐,甫治装而病卒矣,年仅五十七。

赞曰:余所睹博士师弟之荐征君牍,抑何其详至委曲也。汝南故善“月旦评”,今犹有古之遗也。夫以其文俳故不志,志大都云司理之治晋陵。余以是传之。

(节选自《固始县志》,有删改)

(注)①司理,官职名,文中用作人的称谓。   ②月旦评,指评价人物。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辄应若 响:回声
B.浇花、竹木    荣:使……繁茂
C.束请益者众    贽:礼物
D.问知其有巨室逋  逋:追讨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文中人物间的关系看,希犹生橘泉公,橘泉公生余征君,因此文章第一段中的“王父”当解释为“祖父”的意思。
B.在某次科举考试中,余征君的儿子跟他一起参加考试并得了第一名,他却再次落榜,之后他就放弃了以科举考试求取功名的念头。
C.为了排遣科考不利带来的失落和无奈,余征君在河边寻找适宜的地方筑室居住,与亲朋好友饮酒作诗,日子闲适自得。
D.余征君年少时就有才名,人们视之为“国器”,但他命运不好,常常落榜。后来应“岁荐”时,因生病去世而终于没能成行。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壮而念定安狭瘠,不足以展,乃西游湘汉。
②予里人秦生被诬,杖且死,犹坐系不得出。
【小题4】请概括余征君为人方面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