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复程子芳
金 声
不佞弟过蒙天幸,可谓不伦之至。蚤夜以思,唯以负圣天子为惧。六月前于此事尚在浮沉间,迩来日夜鞭逼,不敢稍自懈怠,精神渐觉收向内来,回思异时作为,直是病狂丧心之人,自误误人,流毒不小。今牖其衷,此生或不虚度,俯仰静思,此生竟亦无复有第二件事可以分我一念者矣。
足下根器明敏,患不沉毅耳。大丈夫既来世上一番,若罔知学,无可奈何。知之而又半沉半浮,究竟醉生梦死,与庸众人何异?吾侪大恨,莫过于此。《中庸》曰“人一能之,己百之”。颜夫子亦曰“既竭吾才”,今才未必如颜子,而又半分不竭,又只终日播弄精魄,时时向外驰,求学于此中,岂有少分相应耶?阳明先生云“举业一途,不怕他妨功,只怕他夺志”,此语大可深思。仲延岂不是聪明伶俐汉子?悔当日不得藉朋友—毫匡正之力,以盲引盲,相将入坑。至今念及,犹为痛哭流涕,不能已已。今岂得不重自刻励,俾异日兄弟复如此为我痛哭流涕也哉?愿兄一深思之。
人生一世,富贵贫贱,穷达得丧,惝恍若梦。欣戚所不朽不壤者复是何物?曷不蚤自砥砺,大庆所快也。人人都解此说,然笃意者鲜,罔见有孜孜行者。兄入都读书,自是弟愿,第以此日耽苦,无能相资为虑。相去辽远,不能遥谋,所望随缘读书,莫忘曩者凤山馆之七日苦参,莫谓参无灵验,倘心诚志悫,为学为官,愿必遂也。临书不尽欲言。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其衷,此生或不虚度    牖:窗户
B.吾侪大,莫过于此 恨:遗憾
C.不怕他妨功,只怕他志    夺:被迫改变
D.欣所不朽不壤者复是何物  戚:忧虑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金声自认为才能不高,却受天子宠爱,这不符人伦之理,故担忧自己辜负天子的期望。
B.程子芳天资聪敏,但不够坚毅,金声劝他要坚定志向,才能有所为,才能有别于庸人。
C.金声认为人生恍然如梦,人人都知道要及早自我磨炼,但是坚定地这样做的人却很少。
D.金声肯定程子芳选择入京求学之路,但也告诫他安心读书,勿忘从前参悟时吃过的苦。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悔当日不得藉朋友一毫匡正之力,以盲引盲,相将入坑。
(2)今岂得不重自刻励,俾异日兄弟复如此为我痛哭流涕也哉?
【小题4】第二自然段中,作者是如何劝勉程子芳励志苦学的?简要概括。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10-23 09:34:2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第下面小题。

设鱼樵对

贝 琼

①客之京师,遇业渔者偕老樵休于道,意若有德者。因诘之曰:“渔樵末事也,方今明天子侧席求士如不及,盍舍尔渔与樵以图富贵乎?”

②对曰:“公卿大夫以至齐民,贵贱虽不伦,其道一也。渔于民,吾渔于河;彼樵于国,吾樵于山,吾何异彼哉!且彼大宫室,盛舆马,妇女不蚕而锦绣,子弟不田而粱肉,非民之钓饵、国之斧斤?民日削,国日坏,彼犹未已也。小覆家,大赤族,呜呼!”今吾薪給于爨 ,未始赭山而樵也;鱼给于食,未始绝河而渔也,视彼不已廉乎?一饱之余,息于树,忘吾柯矣:濯于流,忘吾筌矣,无覆家,赤族之忧,所获多矣。吾何易彼哉!”客惭而谢曰:“仆之昧于道也,请从若游。”

③曰:“又有大者焉。渤澥之东,其深无极,曰有珠焉,在大鲸之腹。吾渔而有之,可以光六合。邓林之西,其广万里,曰有材焉。临虎豹之穴,吾伐而取之,可以栋九庙。”此吾渔樵之所获也大矣,岂苟富贵而蹈祸者同辙哉!”

④客谢之曰:“大哉,夫子之志乎!愿终身执御焉。”遂录其对。

【小题1】在第②段划横线的甲处填入适当的一项是:
A.也
B.乎
C.耳
D.焉
【小题2】渔樵者说“吾何易彼哉”,联系第②段,简要分析渔樵者不愿与公卿大夫交换位置的原因。
【小题3】对第③段“又有大者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渔樵者境界极高,不求利己无害。
B.渔樵者眼界甚宽,遍游江河湖海。
C.渔樵者收获颇丰,官吏望尘莫及。
D.渔樵者成就甚大,客者难以理解。
【小题4】客的问与答表现了客怎样的心理变化?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蔺相如完璧归赵论

王世贞

蔺相如之完璧,人皆称之,予未敢以为信也。

夫秦以十五城之空名,诈赵而胁其璧。是时言取璧者,情也,非欲以窥赵也。赵得其情则弗予,不得其情则予;得其情而畏之则予,得其情而弗畏之则弗予。此两言决耳,奈之何既畏而复挑其怒也?

且夫秦欲璧,赵弗予璧,两无所曲直也。入璧而秦弗予城曲在秦秦出城而璧归曲在赵欲使曲在秦则莫如弃璧畏弃璧则莫如弗予

夫秦王既按图以予城,又设九宾,斋而受璧,其势不得不予城。璧入而城弗予,相如则前请曰:“臣固知大王之弗予城也。夫璧,非赵宝乎?而十五城,秦宝也。今使大王以璧故而亡其十五城,十五城之子弟,皆厚怨大王以弃我如草芥也。大王弗予城而绐赵璧,以一璧故而失信于天下,臣请就死于国,以明大王之失信。”秦王未必不返璧也。今奈何使舍人怀而逃之,而归直于秦?

是时秦意未欲与赵绝耳。令秦王怒而戮相如于市,武安君十万众压邯郸,而责璧与信,一胜而相如族,再胜而璧终入秦矣!吾故曰:“蔺相如之获全于璧也,天也。”若其劲渑池,柔廉颇,则愈出而愈妙于用;所以能完赵者,天固曲全之哉!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入璧而秦弗予城/曲在秦/秦出城而璧归/曲在赵/欲使曲在秦则莫如弃璧/畏弃璧/则莫如弗予
B. 入璧而秦弗予城/曲在秦/秦出城而璧归/曲在赵/欲使曲在秦/则莫如弃璧/畏弃璧/则莫如弗予
C. 入璧而秦弗予城曲在秦/秦出城而璧归/曲在赵/欲使曲在秦/则莫如弃璧/畏弃璧/则莫如弗予
D. 入璧而秦弗予城/曲在秦/秦出城而璧归/曲在赵/欲使曲在秦则莫如弃璧/畏弃璧则莫如弗予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蔺相如”是春秋时赵国大臣。蔺相如请命奉璧入秦,见秦王无意给赵城,用计骗回和氏璧,并叫随从化装从小路逃走,完璧归赵。
B. “九宾”是古代外交上最隆重的礼仪。宾指傧相,迎宾礼赞的官吏。
C. “武安君”是秦国大将白起的封号,其“言能抚养军士,战必克,得百姓安集,故号武安。”
D. “渑池”是地名,公元前279年,秦王约赵王会于渑池。宴会上秦王请赵王鼓瑟以辱赵王。蔺相如随行,便以刺杀秦王相威胁,请秦王为赵王击缶。
【小题3】下列各句不属于论述作者不相信“蔺相如完璧归赵”观点的一项是(    )
A. 且夫秦欲璧,赵弗予璧,两无所曲直也。
B. 夫秦王既按图以予城,又设九宾,斋而受璧,其势不得不予城。
C. 臣请就死于国,以明大王之失信。
D. 今奈何使舍人怀而逃之,而归直于秦?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阿留者,太仓周元素家僮也。性痴呆无状,而元素终蓄之。尝使执洒扫,终朝运帚,不能洁一庐。主人怒之,则帚掷于地,曰:“汝善是,何烦我为?”元素或他出,使之应门,宾客虽稔熟者,不能举其名。问之,则曰:“短而肥者,瘦而髯者,美姿容者,龙钟而曳杖者。”后度悉不记,则阖门拒之。家蓄古尊、彝、鼎、敦数物,客至出陈之。留伺客退,窃叩之曰:“非铜乎?何黯黑若是也?”走取沙石,就水涤磨之。矮榻缺一足,使留断木之歧生者为之,持斧、锯,历园中竟日。及其归,出二指状曰:“木枝皆上生,无下向者。”家人为之哄然。舍前植新柳数株,元素恐为邻儿所撼,使留守焉。留将入饭,则收而藏之。其可笑事,率类此。
元素工楷书,尤善绘事。一日,和粉墨,戏语曰:“汝能是乎?”曰:“何难乎是?”遂使为之,浓淡参亭,一若素能。屡试之,亦无不如意者。元素由是专任之,终其身不弃焉。
传者曰:“樗栎不材祈者不弃沙石至恶玉人赖焉盖天地间无弃物也矧灵于物者独无可取乎?阿留痴呆无状,固弃材耳;而卒以一长见试,实元素之能容也。今天下正直静退之士,每不为造命者所知;迟钝疏阔者,又不为所喜。能知而且喜矣,用之不能当其材,则废弃随之。于戏!今之士胡不幸,而独留之幸者?
(明•陆容《阿留传》)
(注)矧(shn):况且。樗栎:两种树名,都指无用的木材。
【小题1】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试之,亦无不如意者  屡:多次
B.用之不能其材 当:适合、符合
C.客至出之    陈:陈述
D.留客退 伺:等待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及归,出二指状曰  以无礼于晋
B.今天下正直静退士  师道不传也久矣
C.留将入饭,则收藏之 吾尝终日思矣
D.每不造命者所知    于是秦王不怿,一击缶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阿留是周元素的童仆,曾试着负责打扫,整个早晨挥舞扫帚,但没有扫干净一间屋子。周元素冲他发怒,并将扫帚摔在地上。
B.阿留生来痴呆无比,即使是经常到主人家来做客的客人,他也记不住名字,经常是用“短而肥者”“ 瘦而髯者”来描述,后来想想都记不住,就干脆关起门来拒不接待。
C.阿留行事无规矩,常闹笑话,但善于调色,因此被主人终身任用。作者由此想到樗栎、沙石等看似无用的事物,最终得出天地之间没有完全可抛弃之物的结论。
D.本文叙议结合,借阿留的故事展开议论,作者认为在用人时要让其扬长避短,才是用人之道,同时也表达了对世道不能因材施用的苦闷心情。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矮榻缺一足,使留断木之歧生者为之,持斧、锯,历园中竟日。
(2)阿留痴呆无状,固弃材耳;而卒以一长见试,实元素之能容也。
【小题5】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樗 栎 不 材 祈 者 不 弃沙 石 至 恶 玉 人 赖 焉 盖 天 地 间 无 弃 物 也 矧灵 于 物 者 独 无 可 取 乎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疑者,居通济门外,闾卷子弟执业造其家,得粟以自给。故贫甚,独好周人急。金华范景淳吏吏部,得疾,无他子弟。人殆之,不肯舍。杖踵疑门,告曰:“我不幸被疾,人莫我。闻君义甚高,愿假榻。”疑许诺,延就坐。汛室,具床褥炉灶居之,征医师视脉,躬为煮糜炼药,旦暮执手问所苦。既而疾滋甚,不能起,溲矢污衾席,臭秽不可近。疑日为刮摩浣涤,不少见颜面。景淳流涕曰:“我累君矣。恐不复生,无以报厚德,囊有黄白金四十余两,在故旅邸,原自取之。”疑曰:“患难相恤,人理宜尔,何以报为!”景淳曰:“君脱不取,我死,恐他人得,何益?”疑遂求其里人偕往,携而归,在见好就收囊,志其数而封识之。数日,景淳死,疑出私财,买棺槟于城南聚宝山,举所封囊寄其里人家,往书召其二子至。及二子至,取囊按籍而还之。二子以米馈,却弗受,反赆以货,遣归。
平阳耿子廉械逮至京师,其妻孕将育,众拒门不纳,妻卧草中号。疑问故,归谓妇曰:“人孰无缓解,安能以室庐自随哉!且人命至重,倘育而风露所感,则母子俱死,吾宁舍之而受祸,何忍死其母子?”俾妇邀以归,产一男子。疑命妇事之如疑事景淳,踰月,始辞支去,不取其报。
人用是疑名,士大夫咸喜与疑交。见疑者皆曰:“善士,善士!”疑读数为文亦可观,尝以儒举,辞不就,其行最著。太史氏曰:吾与疑往来,识其为人,非有奇伟壮烈之姿也,而其所为事乃有古义勇风。语曰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吾伤流俗之嗜利也,传其事以劝焉。”
(取材于宋派《文宪集·李疑传》)
(注释)①执业:指捧书求其,犹言受业。②汛室:汛,洒水。汛室,指打扫房间。
【小题1】下列词句中,加粗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闻君义甚高,愿假榻 假:借用
B.景淳竟死 竟:居然
C.反赆以货,遗归   赆:赠送
D.人用是多疑名     多:称赞
【小题2】下列各组词语句中,加粗的词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人莫舍我   吾宁舍之而受祸
B.然独好周人急 然其行最著
C.恐为他人得 倘育而为风露所感
D.何以为报   妻卧草中以号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杖踵疑门,告曰
拦杖走到张疑门前,对他说
B.不少见颜面
没有稍微露出一点不情愿的脸色
C.志其数而封识之
记录了(钱财)的数量,并封起来做了标记
D.举所封囊寄其里人家
【小题4】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李疑教书为业,生活清贫,却深明大义,急人之急,且不取回报。
B.范景淳深受感动,并且感恩图报,一定要把自己的钱财送给恩人。
C.李疑不顾自己可能受祸,坚持照顾一位孕妇,但此人却不知感恩。
D.文章作者有感于世俗的唯利是图,鼓励人们向善,因此写了本文。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尊经阁记

(明)王守仁

经①,常道也。其在于天,谓之命;其赋于人,谓之性;其主于身,谓之心。心也,性也,命也,一也。六经者非他,吾心之常道也。君子之于六经也,求之吾心之阴阳消息而时行焉,所以尊《易》也;求之吾心之纪纲政事而时施焉,所以尊《书》也;求之吾心之歌咏性情时发焉,所以尊《诗》也;求之吾心之条理节文而时著焉,所以尊《礼》也;求之吾心之欣喜和平而时生焉,所以尊《乐》也;求之吾心之诚伪邪正而时辨焉,所以尊《春秋》也。

盖昔者圣人扶人极②,忧后世,而述六经也,犹之富家者之父祖,虑其产业库藏之积,其子孙或至于遗亡散失,卒困穷而无以自全也,而记籍其家之所有以之,使之世守其产业库藏之积而享用焉,免于困穷之患。故六经者,吾心之记籍也,而六经之实,则具于吾心。犹产业库藏之实积,种种色色,具存于其家,其记籍者,特名状数目而已。而世之学者,不知求六经之实于吾心,而徒考索于影响③之间,牵制文义之末,硁硁然以为是六经矣。是犹富家之子孙,不务守视享用其产业库藏之实积,日遗亡散失,至为窭人丐夫,而犹嚣嚣然指其记籍曰:“斯吾产业库藏之积也!”何以异于是?

呜呼!六经之学,其不明于世,非一朝一夕之故矣。尚功利,崇邪说,是谓乱经;习训诂,传记诵,没溺于浅闻小见,以天下之耳目,是谓侮经;侈淫辞,竞诡辩,饰奸心盗行,逐世垄断,而犹自以为通经,是谓经。若是者,是并其所谓记籍者,而割裂弃毁之矣,宁复知所以为尊经也乎?越城旧有稽山书院,在卧龙西冈,荒废久矣。郡守渭南南君大吉,既敷政于民,则慨然悼末学之支离,将进之以圣贤之道。于是使山阴令吴君瀛拓书院而一新之又为尊经阁于其后曰经正则庶民兴庶民兴斯无邪慝矣阁成请予一言以谂多士。予既不获辞,则为记之若是。呜呼!世之学者,得吾说而求诸其心焉,则亦庶乎知所以为尊经也矣。

(本文有删节)

(注)①经:这里指儒家奉作经典的《诗》《书》《易》《礼》《乐》《春秋》六部著作;②人极:此处指做人的道德标准;③影响:影子和反响,这里是指关于六经的传闻、注释。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求之吾心之阴阳消息而时行焉 消息:音信讯息
B.而记籍其家之所有以之 贻:留给
C.以天下之耳目 涂:掩蔽
D.而犹自以为通经,是谓经 贼:残害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求之吾心之歌咏性情时发焉 民免无耻
B.盖昔者圣人扶人极 奚以九万里而南为
C.免于困穷之患  而谁易之
D.牵制文义之末  而君幸赵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人著述六经是受富人的启发,因为富人为防止后人把家产弄得遗亡丢失,便把家里所有的财产登记造册。
B.作者对那种不从自己的内心去探索六经的内容实质,却空自从实际之外的仿佛的形迹之中去探索的人表示不认可。
C.作者提出了导致六经之学不明于世的三大原因:第一,尚功利,崇邪说;第二,习训诂,传记诵;第三,侈淫辞,竞诡辩。
D.作者在尊经阁落成之时,应南大吉郡守的邀请劝诫广大的读书人尊崇六经,进而加强人文修养,重归于圣贤之道。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于 是 使 山 阴 令 吴 君 瀛 拓 书 院 而 一 新 之 又 为 尊 经 阁 于 其 后 曰 经 正 则 庶 民 兴 庶 民 兴 斯 无 邪 慝 矣 阁 成 请 予 一 言 以 谂 多 士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故六经者,吾心之记籍也,而六经之实,则具于吾心。
(2)世之学者,得吾说而求诸其心焉,则亦庶乎知所以为尊经也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