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下列小题。
石湖
文征明
石湖烟水望中迷,湖上花深鸟乱啼。
芳草自生茶磨岭,画桥横注越来溪。
凉风袅袅青萍末,往事悠悠白日西。
依旧江波秋月坠,伤心莫唱《夜乌啼》
(注)①《夜乌啼》即《乌夜啼》,是一支古老的乐府歌曲。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内容和手法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联写景远近结合。先写远望湖面深处,雾气与水波融成迷茫的一片,再写湖边各色花儿开得正盛,花丛中群鸟竞啼。
B.颔联写景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山坡之上,无人管问的野草欣欣然地自由生长;越来桥下,河水同样流得自在活泼。
C.颈联写春天的世界充满生机,令诗人迷恋,直到晚风轻轻从湖面飘起,带来凉意,白日西下,往事涌上心头。对此诗人感慨万千。
D.这首诗虽是写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却是笼罩在一片柔曼的气氛中,如同一支优美而和缓的曲子,尽管奔腾不息,却有安静的感觉。
E. 诗人笔下的石湖风光,和谐清淡,娴静温柔,只有“湖上花深鸟乱啼”一句稍显热闹,但并未具体描摹其色彩与声音,没有打破全诗的和谐。
【小题2】结合全诗内容,分析诗人在诗中寄予了哪些感情?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7-06-12 12:58:5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游太和山记

从南天门宫左趋雷公洞。洞在悬崖间。余欲返紫霄,由太子岩不二庵,抵五龙。舆者轿夫谓迂曲不便,不若由南岩下竹笆桥,可览滴水岩、仙侣岩诸胜。乃从北天门下,一径阴森,滴水、仙侣二岩,俱在路左,飞崖上突,泉滴沥于中,中可容室,皆祠真武。至竹笆桥,始有流泉声,然不随涧行。乃依山越岭,一路多突石危岩,间错于乱茜丛翠中,时时放榔梅花,映耀远近

过白云、仙龟诸岩,共二十余里,级直下涧底,则青羊桥也。涧即竹笆桥下流,两崖蓊葱蔽日,清流延回,桥跨其上,不知流之所云。仰视碧落,宛若瓮口。度桥,直上攒天岭。五里,抵五龙宫,规制与紫霄南岩相伯仲。殿后登山里许,转入坞中,得自然庵。已还至殿右,折下坞中,二里,得凌虚岩。岩倚重峦,临绝壑,面对桃源洞诸山,嘉木尤深密,紫翠之色互映如图画,为希夷习静处。前有传经台,孤瞰壑中,可与飞升作匹。还过殿左,登榔梅台,即下山至草店。

华山四面皆石壁,故峰麓无乔枝异干;直至峰顶,则松柏多合三人围者;松悉五鬣,实大如莲,间有未堕者,采食之,鲜香殊绝。太和则四山环抱,百里内密树森罗,蔽日参天;至近山数十里内,则异杉老柏合三人抱者,连络山坞,盖国禁也。嵩、少之间,平麓上至绝顶,樵伐无遗,独三将军树巍然杰出耳。山谷川原,候同气异。余出嵩、少,始见麦畦青;至陕州,杏始花,柳色依依向人;入潼关,则驿路既平,垂杨夹道,梨李参差矣;及转入泓峪,而层冰积雪,犹满涧谷,真春风所不也。过坞底岔复见杏花出龙驹寨桃雨柳烟所在都有忽忆日已清明不胜景物悴忧伤情。遂自草店,越二十四日,浴佛后一日抵家。以太和榔梅为老母寿

(节选自《徐霞客游记》)

(注)希夷:唐末隐士陈抟,号希夷先生。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由太子岩不二庵 历:经过
B.级直下涧底,则青羊桥也 循:沿着,顺着
C.犹满涧谷,真春风所不也 度:涉及,达到
D.以太和榔梅为老母寿 寿:寿辰
【小题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过坞底岔/复见杏花出龙驹寨/桃雨柳烟所在/都有忽忆日已清明/不胜景物/悴忧伤情
B.过坞底岔/复见杏花/出龙驹寨/桃雨柳烟/所在都有/忽忆日已清明/不胜景物悴忧伤情
C.过坞底岔复见杏花/出龙驹寨桃雨柳烟/所在都有/忽忆日已清/明不胜景物/悴忧伤情
D.过坞底岔/复见杏花/出龙驹寨桃雨柳烟/所在都有忽忆/日已清明/不胜景物/悴忧伤情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徐霞客打算由太子岩经过不二庵,到达五龙宫,然后返回紫霄岩,但这一路线迂回绕路不方便,被轿夫们否定了。
B.徐霞客经过白云岩、仙龟岩之后,沿着石阶一直走到涧底,见到了青羊桥。山涧两岸山崖上草木繁盛,树荫蔽日,长长的清流弯弯曲曲,一座桥横跨其上。
C.太和山四周群山环抱,百里以内茂盛的林木丛密分布,大树遮天蔽日,高耸入云。这与华山不同,华山四周都是石壁,山脚没有什么高大奇特的树木。
D.太和山上奇景迭出,有诸多奇异的岩石,还有竹笆桥、榔梅花、青羊桥、攒天岭、五龙宫、自然庵、凌虚岩、传经台、榔梅台、五针松等景物。
【小题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依山越岭,一路多突石危岩,间错于乱茜丛翠中,时时放榔梅花,映耀远近。
(2)至近山数十里内,则异杉老柏合三人抱者,连络山坞,盖国禁也。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教约

(明)王守仁

每日清晨,诸生参揖毕,教读以次,遍询诸生:“在家所以爱亲敬长之心,得无懈忽,未能真切否?温清定省之仪,得无亏缺,未能实践否?往来街衢,步礼节,得无放荡,未能谨饬否?一应言行心术,得无欺妄非僻,未能忠信笃敬否?”诸童子务要各以实对,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教读复随时就事,曲加诲谕开发,然后各退就席肄业。

凡歌《诗》,须要整容定气,清朗其声音,均审其节调。毋躁而急,毋荡而嚣,毋馁而慑。久则精神宣畅,心气和平矣。每学量童生多寡,分为四班。每日轮一班歌《诗》,其余皆就席,敛容肃听。每五日则总四班递歌于本学。每朔望,集各学会歌于书院。

凡习礼,需要澄心肃虑,其仪节,度其容止。毋忽而惰,毋沮而怍,毋径而野,从容而不失之迂缓,修谨而不失之拘局。久则礼貌习熟,德性坚定矣。童生班次,皆如歌《诗》。每间一日,则轮一班习礼,其余皆就席,敛容肃观。习礼之日,免其课仿。每十日则总四班递习于本学。每朔望,则集各学会习于书院。

凡授书不在徒多,但贵精熟。量其资禀,能二百字者,止可授以一百字,常使精神力量有余,则无厌苦之患,而有自得之美。讽诵之际,务令专心一志,口诵心惟,字字句句,纳绎反覆,抑扬其音节,宽虚其心意,久则义礼浃洽,聪明日开矣。

每日工夫,先考德,次背书诵书,次习礼。或作课仿次复诵书讲书次歌《诗》凡习礼歌《诗》之数皆所以常存童子之心使其乐习不倦而无暇及于邪僻。教者如此,则知所施矣。虽然,此其大略也,“神而明之,则存乎其人。”

(选自《阳明传习录》)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家所以爱亲敬畏之心,得无懈忽    得无:是不是。
B.往来街衢,步礼节 趋:小步快走。
C.其仪节,度其容止 审:反复分析、推究。
D.此其大略也 大略:大的方略、谋略。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或作课仿次/复诵书讲书/次歌《诗》/凡习礼歌《诗》之/数皆所以常存/童子之心/使其乐习不倦/而无暇及于邪僻
B.或作课仿/次复诵书讲书/次歌《诗》/凡习礼歌《诗》之数/皆所以常存童子之心/使其乐习不倦/而无暇及于邪僻
C.或作课仿/次复诵书/讲书次歌《诗》/凡习礼歌《诗》之数/皆所以常存童子之心/使其乐习不倦/而无暇及于邪僻
D.或作课仿/次复诵书讲书/次歌《诗》/凡习礼/歌《诗》之数/皆所以常存/童子之心使其乐习不倦/而无暇及于邪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阳明给他的书院订立的规矩中,明确要求把做人教育放在第一位,并且强调要常抓不懈,养成习惯。
B.王阳明注重诗教,《教约》第二段先对学生提出诵读要求,然后对教员和学校提出要求,思虑十分完备。
C.王阳明对修习礼节要求简明而严格,每日清晨诸生必先参揖,强调久而成习,养成德性。“揖”为相见礼,站立姿态,不需跪拜。
D.王阳明对文化知识教学提出的不在于多而在于精熟的要求和具体的操作方法,暗合心理学规律,在今天依然有借鉴意义。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论语•子罕》)
(2)凡歌《诗》,须要整容定气,清朗其声音,均审其节调。(《阳明传习录•教约》)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兰亭集序》(节选)

王羲之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已,快然自足,不知老将至。及其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愧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珠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斯文。

《游唤》序

明·王思任

天地定位,山泽通气,事毕矣。而又必生人,以充塞往来其间,则人也者,大天、大地、大山、大水之所托以恒不朽者也。人有两目,不谓其昼视日,夜视月也;又赋之两足,亦不第欲其走街衢田陌,上长安道已也。瓦一压,而人识低;城一规,而人之魄狭。天之下,三山六水,土处一焉。一土之中,蠕蠕攘动,以尽其疆场,是恶能破蜂之房,而出蚁之穴耶?

台荡诸山,乃吾乡几案间物。今年得看尽。归语人,疑信相半,彼其眼足胸中自立一隔扇耳。司马子长聪明绝世,犹曰无昆仑;刘梦得初见太华,以为奇尽,后识九华山,而悔其言之失。贤者如此,是安可以责蠕蠕攘动之百姓乎?

夫天地之精华,未生贤者,先生山水。故其造名山大川也,英思巧韵,不知费几炉冶,而但为野仙山鬼、蛟龙虎豹之啸据。或不平而争之,非樵牧,则缁黄耳。而所谓贤者,方如儿女守闺阁,不敢空阔一步,是蜂蚁也,尚不若鱼鸟,不几于负天地之生,而山川之好耶?

病老将至,炳烛犹迟。郗诜言,山行一度,洗尽五年尘土肠胃。吾欲七千由旬中贤者共识其大,无被尘土竟埋其眼足也。作《游唤》。

(注)①台荡:天台山与雁荡山。②缁黄: 缁衣(黑衣)黄冠,指和尚、道士。③郗诜:西晋人。④由旬:古印度计算距离的单位,指帝王一日行军之路程。七千由旬,谓路途远,地域广。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能之于怀   喻:理解
B.谓其昼视日   第:仅仅
C.今年得看尽   始:开始
D.山川之好耶   羞:感到羞愧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不知老将至   而人识低
B.及其之既倦   蛟龙虎豹之啸据
C.犹不能不之兴怀   归语人
D.亦将有感斯文   彼其眼足胸中自立一隔扇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兰亭集序》节选部分虽流露出人生无常的感伤,但有力批判了当时“一死生”“齐彭殇”的虚妄思想。
B.《<游唤>序》列举司马迁和刘禹锡的事例,意在说明人们受限于地域和视野,即使贤者也不免认识狭隘。
C.《兰亭集序》节选部分骈散兼行而以散句为主,顿挫有致,洒脱流畅;《<游唤>序》开篇即点明题旨,境界壮阔,笔墨放纵。
D.《兰亭集序》借描述兰亭宴集的盛况抒发人生感慨;作为山水诗文集序的《<游唤>序》,则希望借“游”山水来“唤”醒世人。
【小题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2)一土之中,蠕蠕攘动,以尽其疆场,是恶能破蜂之房,而出蚁之穴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