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任光禄竹溪记

明·唐顺之

①余尝游于京师侯家富人之园,见其所蓄,自绝徼海外奇花石无所不致,而所不能致者惟竹。吾江南人斩竹而薪之。其为园,必购求海外奇花石,或千钱买一石、百钱买一花,不自惜,然有竹据其间,或芟而去焉。曰:“毋以是占我花石地。”而京师人苟可致一竹,辄不惜数千钱。然才遇霜雪,又槁以死。以其难致而又多槁死,则人益贵之。而江南人甚或笑之曰:“京师人 宝吾之所薪。”呜呼!奇花石,诚为京师与江南人所贵,然穷其所生之地,则绝徼海外之人视之,吾意其亦无以甚异于竹之在江以南。而绝徼海外,或素不产竹之地,然使其人一旦见竹,吾意其必又有甚于京师人之宝之者,是将不胜笑也。以此观之,世之好丑,亦何常之有乎?

②余舅光禄任君治园于荆溪之上,遍植以竹,不植他木。竹间作一小楼,暇则与客吟啸其中,而间谓余曰:“吾不能与有力者争池亭花石之胜,独此取诸土之所有,可以不劳力而蓊然满园,亦足适也。因自谓竹溪主人,甥其为我记之。”余以谓君岂真不能与有力者争,而漫然取诸其土之所有者?无乃独有所深好于竹,而不欲以告人欤?君生长于纷华而能不溺乎其中,裘马、僮奴、歌舞,凡诸富人所酣嗜,一切斥去,尤挺挺不妄与人交,凛然有偃蹇孤特之气,此其于竹,必有自得焉。而举凡万物可喜可玩,固有不能间也欤?然则虽使竹非其土之所有,君犹将极其力以致之,而后快乎其心。君之力虽使能尽致奇花石,而其好固有不存也。嗟乎!竹固可以不出江南而取贵也哉!吾重有所感矣。

(注)①光禄:官名。②徼(jiào):边界。

【小题1】填入第①段方框处最恰当的虚词是( )
A.而B.皆C.则D.乃
【小题2】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第②段“蓊然满园”的景象
【小题3】第①段写“京师人贵竹和江南人贱竹现象”有何用意?
【小题4】下列的表述,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作者受舅父任光禄之托为竹溪写的一篇“记”。文章并没有记叙任君筑园植竹事件的始末,而把重心放在了议论上。
B.作者舅父任光禄身为江南人却喜竹爱竹,有人厌我爱,敝帚自珍的心理。
C.文章在写了江南人与京师人对竹的态度截然不同,却在对奇花石的喜好上,存在着一致心理。
D.任君自称为“竹溪主人”,与东晋陶渊明爱菊、北宋周敦颐爱莲,意趣情怀相似。
【小题5】简述本文第②段的写作思路。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1-20 04:09:5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古称三不朽曰: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士非此三者,无以托于世而列于士君子之林矣。兼之者,其命世之豪杰乎!道德不足,则功业、文章亦足表见。若夫希世取容,求为富贵利达而已,又何足比其数也。我朝英贤辈出,其以道德、功业、文章名世者,代不乏人。余尝窃高山之仰,景行先哲
诚意伯刘公基,少通《春秋》,长务理学,尤精兵法。会太祖定栝苍,是时吴、汉为敌,众苏湖地饶,宜先取吴。公密谋曰:“汉灭,吴直囊中物耳!宜先伐汉。”上纳其言,灭汉取吴,收中原。志在澄清天下,言于上曰:“当使纪纲振肃,而后惠政可施。”上皆嘉纳之,累欲进公爵,公固辞不受。公刚毅,慷慨有大节,遇急难,勇气奋发。与金华宋濂友善,并以功名显于世。文章二公尤著,基曰《郁离子》,濂曰《龙门子》。
宋濂始见上于金陵,问:“世乱奈何?”对曰:“愿明公不嗜杀人,天下可定。”上悦之。郊社宗庙山川百神之典,朝会宴享律历衣冠之制,咸以委濂,屡推为开国文臣之首。侍上多所陈说,直谅不务文饰。上喜曰:“卿可参大政。”对曰:“臣少无他长,徒以文墨议论事。一旦授职不效,有负陛下。”顿首力辞。上尝廷誉公曰:“古人太上为圣,其次为贤、为君子。若濂,事朕十九年,口无毁言,身无饰行,宠辱不惊,始终无异,匪惟君子,抑可谓贤矣。”公尝自言曰:“古人为学,使心正身修,措之行事,俯仰无愧而已。”后居青萝山,闭门著述,人罕睹其面。
方孝孺,恒以明王道为己任。太祖尝召见,喜其举动端整。建文即位,召为文学博士,凡将相谋议,辄资孝孺。及靖难兵起,诏檄皆出其手。兵既渡江,坚守誓死。建文逊去,文皇召用,不屈。文皇命孝孺草即位诏,悲恸彻殿,大哭且骂曰:“死即死,诏不可草!”文皇大怒:“即死,独不顾九族乎?”孝孺曰:“便十族奈我何!”文皇大怒,竟磔诸市。孝孺慨然就戮,之死靡悔。其所著述甚多,文大类苏氏,而正论过之。
此数英贤,岂非志于道德,功名不足以累其心,志于功名,富贵不足以累其心者耶!迨今承平日久,今之士人非科第无以自见,故始为诸生,欣羡一举,不啻起渊谷、腾霄汉也;既推上矣,羡登甲第,汲汲不减诸生时;既成名矣,骎骎希冀显荣;位列公卿,犹思恩逮上世,赏延后裔。所谓诵法圣贤者,取陈言应制科尔,甫服冠裳,辄尽弃去。悲夫!以是立功名不可,何论道德!
余告门下举试不第者曰:“君子修身善行,睹穷达显晦,不入于心,充然喜乐在我。焉知竞进争先,戚戚穷年也!别矣,毋令世俗驰骛之态摇惑本心。以尔清才好学,何所不至?所患志不立,汩外慕而损真心。汝其以贤为师哉!”

(取材于明·张瀚《松窗梦语·士人纪》)

【小题1】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则功业、文章亦足表见   表见:显扬
B.若夫希世取容   取容:讨好取悦
C.直谅不务文饰   直谅:宽恕
D.毋令世俗驰骛之态摇惑本心   驰骛:奔走趋赴
【小题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命世之豪杰乎   如礼乐
B.众苏湖地饶   亦足畅叙幽情
C.收中原   我欲之梦吴越
D.以是立功名不可   犹从师而问焉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又何足比其数也
又哪值得和他们相提并论呢
B.余尝窃高山之仰,景行先哲
我曾私下仰慕德行高尚的前辈先哲
C.以尔清才好学,何所不至
凭你拥有的卓越才学,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D.汩外慕而损真心
沉迷外物因而迷失了本心
【小题4】下列评价与文中人物,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① 忠愤激发,百折不回
② 既辟一代之规模,又阐一代之文章
③ 未尝有一言之伪,诮一人之短
A.①刘基   ②方孝孺   ③宋濂
B.①方孝孺   ②刘基   ③宋濂
C.①方孝孺   ②宋濂   ③刘基
D.①宋濂   ②方孝孺   ③刘基
【小题5】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匪惟君子,抑可谓贤矣。
②焉知竞进争先,戚戚穷年也!
【小题6】文中三位英贤与“今之士人”相比,在立言、立功、立德三个方面的表现有哪些不同?请以其中一位英贤为例,简要说明。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积善之方
袁了凡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试以往事征之。杨少师荣,建宁人。世以济渡为生,久雨溪涨,横流冲毁民居,溺死者顺流而下,他舟皆捞取货物,独少师曾祖及祖,惟救人,而货物一无所取,乡人嗤其愚。逮少师父生,家渐裕,有神人化为道者,语之曰:“汝祖父有阴功,子孙当贵显,宜葬某地。”遂依其所指而窆之。后生少师,弱冠登第,位至三公,子孙贵盛,至今尚多贤者。
  鄞人杨自惩,初为县吏,存心仁厚,守法公平。时县宰严肃,偶挞一囚,血流满前,而怒犹未息,杨跪而宽解之。宰为之霁颜。家甚贫,馈遗一无所取,遇囚人乏粮,常多方以济之。一日,有新囚数人待哺,家又缺米,给囚则家人无食,自顾则囚人堪悯,因撤己之米,煮粥以食囚。后生二子,长曰守陈,次曰守址,为南北吏部侍郎;长孙为刑部侍郎,又俱为名臣。
嘉兴屠康僖公,初为刑部主事,宿狱中,细询诸囚情状,得无辜者若干人,公不自以为功,密疏其事,以白堂官。后朝审,堂官摘其语,以讯诸囚,无不服者,释冤抑十余人。公复禀曰:“辇毂之下,尚多冤民,四海之广,兆民之众,岂无枉者?宜五年差一减刑官,核实而平反之。”尚书为奏,允其议。时公亦差减刑之列,梦一神告之曰:“汝命无子,今减刑之议,深合天心,上帝赐汝三子,皆衣紫腰金。”夫人后生应埙、应坤、应俊,皆显官。   
……
凡此十条,所行不同,同归于善而已。若复精而言之,则善有真有假;有是有非;皆当深辨。为善而不穷理,则自谓行持,岂知造孽,枉费苦心,无益也。何谓真假?有益于人是善;有益于己是恶。有益于人,则殴人、詈人皆善也;有益于己,则敬人、礼人皆恶也。是故人之行善,利人者公,公则为真;利己者私,私则为假。何谓是非?鲁国之法,鲁人有赎人臣妾于诸侯,皆受金于府,子贡赎人而不受金。孔子闻而恶之曰:“自今以后,不复赎人于诸侯矣。”子路拯人于溺,其人谢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喜曰:“自今鲁国多拯人于溺矣。”乃知人之为善,不论一时而论久远,不论一身而论天下。现行虽善,其流足以害人,则似善而实非也;现行虽不善,而其流足以济人,则非善而实是也
(选自《了凡四训》第三篇,有删减)
【小题1】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试以往事征之    征:证明
B.逮少师父生 逮:追踪
C.遂依其所指而窆之 窆:安葬
D.宰为之霁颜 霁:和缓
【小题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世以济渡为生     煮粥以食囚
B.辇毂之下,尚多冤民 是故人之行善
C.有益于人是善     皆受金于府
D.而怒犹未息 子贡赎人而不受金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顾则囚人堪悯 (如果只)顾自家人,那么囚犯就太可怜了。
B.密疏其事,以白堂官    他秘密地把这件事写成公文告诉了刑部堂官。
C.时公亦差减刑之列 当时屠康僖也差点进入减刑行列
D.为善而不穷理  做善事却不知探究做善事的道理
【小题4】请翻译下列原文中的句子
①孔子闻而恶之曰:“自今以后,不复赎人于诸侯矣。”
②现行虽不善,而其流足以济人,则非善而实是也。
【小题5】填空。
①根据前三段内容,用一个熟语概括“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的意思是__________。
②“善”的甲骨文写法是即羊,意思是“祥”;即眼睛,意在强调“看见”;
可见“善”的造字本义是眼神安祥亲和。由此推断,“善”属于六种造字法中的_______。
【小题6】文末作者说“人之为善,不论一时而论久远,不论一身而论天下”。请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