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奇零草》自序
张煌言①
余自舞象②,辄好为诗歌。先大夫虑废经史,屡以为戒,遂辍笔不谈,然犹时时窃之。及登第后,与四方贤豪交益广,往来赠答,岁久盈箧。会国难频仍,余倡大义于江东,凡从前雕虫之技,散亡几尽矣。于是出筹军旅,入制诰,尚得余闲吟咏性情。及胡马渡江,而长篇短什,与疏草代言,一切皆付之兵燹中,是诚笔墨之不幸也。
余于丙戌始浮海,经今十有七年矣。其间忧国思家,悲穷悯乱,无时无事不足以响动心脾。或提师北伐,慷慨长歌,或避虏南征,寂寥短唱。即当风雨飘摇,波涛震荡,愈能令孤臣恋主,游子怀亲,岂曰亡国之音,庶几哀世之意。
乃丁亥春,舟覆于江,而丙戌所作亡矣。戊子秋,节移于山,而丁亥所作亡矣。庚寅夏,率旅复入于海,戊子、己丑所作又亡矣。迨辛卯昌国③陷,而笥中草竟靡有孑遗。何笔墨之不幸,一至于此哉!
嗣是缀辑新旧篇章,稍稍成帙。丙申,昌国再陷,而亡什之三。戊戌,覆舟于羊山,而亡什之七,始知文字亦有阳九之厄也。
年来叹天步未夷,虑河清之难,思借声诗以代年谱。遂索友朋所录宾从所抄次第之而余性颇强记又忆其可忆者载诸楮端共得若干首。不过如全鼎一脔耳。
嗟乎!国破家亡,余谬节钺,既不能讨贼复仇,岂欲以有韵之词,求知于后世哉!但少陵当天宝之乱,流离蜀道,不废风騷,后世至今,名为诗史。陶靖节躬晋乱,解组归来,著书必题义熙④。夫亦其志可哀,其情诚可念也已。然则何以名《奇零草》?是帙零落凋亡,已非全豹,譬犹兵家握奇之余,亦云余行间之作也。时在永历十六年,岁在壬寅端阳后五日,张煌言自识。.
(注)①张煌言(1620~1664),浙江鄞县人。抗清将领,后被清兵捕获,拒降而死。②舞象:古代一种武舞,后世以舞象代指成童,成童即十五岁以上。③昌国:今浙江舟山。④义熙:晋安帝年号。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入制诰 典:掌管B.余谬节钺 膺:心胸
C.虑河清之难    伺:等待、期待D.陶靖节躬晋乱   丁:遭逢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尚得余闲吟咏性情 其身也,则耻师也
B.戊子、己丑所作又亡矣 赂秦力亏,破灭之道也
C.年来叹天步未夷   臣闻求木长者,必固其根本
D.然犹时时窃之     吾属今之虏矣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叙述了作者在明朝覆亡前后诗歌创作、诗稿存失的情况,以及《奇零草》艰难成集的过程。全文一唱三叹,富于情感。
B.文章第三段以时间为顺序,叙述了从丁亥到辛卯年间诗稿屡遭劫难的情形,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叹惋、绝望之情。
C.作者笔下的杜甫、陶潜等历史人物,都经历了急剧动荡的年代,遭受过厄运的打击,他们的志向和情操使作者深受感动。
D.作者靠“索”“忆”只得了所有诗作的一部分,但他依然要编成诗集,这是因为作者是想借“声诗”以代年谱,以诗集的完成作为自己生平的总结。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遂 索 友 朋 所 录 宾 从 所 抄 次 第 之 而 余 性 颇 强 记 又 忆 其 可 忆 者 载 诸 楮 端 共 得 若 干 首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 会国难频仍,余倡大义于江东,凡从前雕虫之技,散亡几尽矣。
(2)迨辛卯昌国陷,而笥中草竟靡有孑遗。何笔墨之不幸,一至于此哉!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11-16 07:16:1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郭老仆死而葬于城北之金家桥,其主人为志其墓而铭之,曰:老仆名尚。十八岁事予祖太常公。方司徒公之少而应秀才试,以及举孝廉,登进士第,老仆皆身从之。司徒公仕,而西抵秦凉之塞,南按黔方,北尽黄花、居庸边镇上,老仆又皆从。司徒公尝道经华山,攀崖悬洞而陟其巅,老仆则手挽铁索从焉。华山老道士,年百八十岁矣,谓司徒公日:“公,贵人也。然生平丰于功业嗇于福用当腰围玉而陪天子饭此后一月作难凡有五大难,过此可耄耋。此仆,当济公于难者也,幸善视之!”然老仆不事事。司徒公尝遣视南商之墅,久之,所司皆荒失。命人迹之,则老仆自携琵琶,与一妇人饮于鹿邑之城门楼。司徒公怒,斥之,不使近。戊辰,赴官京师,老仆固请从,至艇暑酣饮于城隍市;司徒公朝所命,老仆暮归,醉而尽忘之。司徒公怒而骂,老则倚壁而鼾,鼾声与司徒公之骂声更相间也。积二岁余,以为常。司徒公为乌丞棚所构,下狱,顾谓诸仆曰:“尔皆衣食我,今谁当从乎?”老仆涕泣拜于堂下。司徒公熟视曰:“嘻,尔岂其人邪?”’老仆前曰:‘‘主人盛时,安所事老仆;老仆亦酣醉耳。今老仆且先犬马死.主人又患难,岂尚不尽心力?主人不忆老道士言乎?”自此不饮酒,不与其家相通,从司徒公于狱者七年。初,燕女有姚氏者,数嫁不终,饶于财。每曰:“我当嫁官人耳。”老仆乃伪为官人,娶之。日取其财易酒食,交欢诸缇校者,故得始终不及于难。后姚氏察知其为.大哭,骂老仆,以手提其耳,啮其面,面上痕常满。及司徒公出视师,乃以老仆为军官,冠将军冠,服将军服,以见姚氏,姚氏则大喜。老仆入谢司徒公日:“老仆嗜饮适,今七年不饮酒,此后愿日夜倍饮酒以偿之。”久之,饮酒积病,遂以死,年五十七。老仆有四子,其次尝犯军法,当死,诸大帅从善等,罗拜司徒公日:“非愿公绌法,乃军中欲请之以劝忠义也。”当是时,郭老仆之名播雨河云。铭曰:汝,士大夫师,而乃居于奴!奴乎奴乎,奴尚则有,士大夫卒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然生平丰于功业\嗇于福\用当腰围玉而陪天子\饭此后一月作难凡有五大难\
B.然生平丰于功\业嗇于福用\当腰围玉而陪天子\饭此后一月作难凡有五大难\
C.然生平丰于功业\嗇于福用\当腰围玉而陪天子饭\此后一月作难凡有五大难\
D.然生平丰于功\业嗇于福\用当腰围玉而陪天子饭\此后一月作难凡有五大难\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以任用官员的一种科目,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后代“孝廉”也变成明朝、清朝对举人的雅称。
B.“耄”指的是七八十岁的年纪,“耋”指八九十岁的年纪。文中的“耄耋”是高龄、高寿的意思。
C.古人常用十天干十二地支相配来纪年,干支纪年每六十年一个循环。文中的“戊辰年”,是干支纪年。
D.古代的墓成铭一般由志和铭两部分组成。“志”多用散文撰写,叙述逝者的姓名、籍贯、生平事略;“铭”则用韵文概括全篇,主要是对逝者一生的评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郭老仆忠于主人。陪同司徒公参加科举和各处任职;司徒公入狱后,郭老仆一直陪伴并戒酒长达七年之久直至司徒公出狱。
B.郭老仆非常好酒,看管南辅这墅,自带琵琶,同妇人在鹿邑的城门楼下饮酒;跟随司徒公在京师时,天天在城隍市喝酒;五十七岁去世也跟他嗜酒有莫大关系。
C.郭老仆为救主人,谎称官人,迎娶富婆。为营救司徒公出狱,他谎称自己是官人,娶了富有的燕女姚氏,并用姚氏的钱去结交那些“缇校”,终于从狱中救出了司徒公。
D.郭老仆虽为奴仆,他的“忠义”之名远播。他的二儿子曾触犯军法被判死刑,但为劝勉众人忠义之故,许多将领都替他求情。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仆,当济公于难者也,幸善视之!
(2)司徒公为乌丞棚所构,下狱,顾谓诸仆曰:“尔皆衣食我,今谁当从乎?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王古直传
明?李东阳
王古直,名佐,字仁辅,后去车为甫,古直其所自号,以号行世。
少为诗及行草,漫游京师。有乡人坐事者,古直候诸官。官并捕候者,询其孥甚急。古直甘侵辱,竟不言所在。入刑部狱,独暴立烈日,不与从囚伍。李主事廷美异之,检衣帽间得柯学士诸诗,问之曰:“尔能诗耶?”使赋日影诗成,纵之归,长揖而出。狱吏皆大笑,然古直亦自是得名。与今侍郎黄定轩、侍讲谢方石友善。尝主方石,方石以忧去。主林给事克冲,克冲使海国。主王员外存敬,存敬亦出使。
旅食三十年,无僮仆,不置釜甑。有大笼五六,惟诗画数百幅,中贮壶酒,晨出饮一再勺,已复鐍之以去。上元节京师烧糯汗为瓶,以贮水畜鱼,旁映屏烛,通明可爱,俗呼为炮灯。古直贾置谢馆,日玩弄为儿戏。一日,误触碎,意拂然不乐,曰:“吾平生家计在此,今荡尽矣!”方作草书,值掾吏至,曰:“遽败吾兴。”群掾欲殴之,或俾自为计。古直曰:“我固当殴,殴由吾名益彰。”一日遇诸途,竟被殴,独袖手承之以归,亦不以屑意也。或劝使仕,大言曰:“我来为爵禄图耶!”“盍科举乎?”则笑曰:“安得以少年处我。”尝在酒所,叹曰:“此亦功名事业也。”显灵宫道士请主师塾,馆饩甚厚。阅月,忽辞去曰:“安能矻矻操朱墨,坐几案间乎!”克冲之使,欲与俱,不果。或问之故,曰:“彼不吾强,吾安能为彼行耶!自古大贤闻人不渡海者何限,海岂必渡然后为快也!”其性气屹屹不肯为人屈类此。然意度率直,内不为蹊径,遇所会意,欣然忘去,人亦以此乐之。
为说者曰:“方石先生尝云:天地如许大,中间可喜、可叹、可怪、可笑事何所不有?可胜道哉!”沈按察仲律尝值古直,询其邑里名籍不置,古直曰:“公不须问,大抵奇怪人也!”其亦善自道耶!《周官》称四民,班 固表人物列九卿等,魏晋以来中正第九品,予雅知古直,然不能目其为何如人也,作王古直传。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有乡人坐事者   坐事:因事犯罪
B. 旅食三十年,无僮仆   旅食:寄食
C. 阅月,忽辞去曰   阅月:过了一个月
D. 自古大贤闻人不渡海者何限   闻人:了解人
【小题2】(小题2)下面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王古直“性气屹屹”的一项是 ( )
①独暴立烈日,不与从囚伍 ②日玩弄为儿戏
③值掾吏至,曰:“遽败吾兴。”    ④此亦功名事业也
⑤克冲之使,欲与俱,不果 ⑥安能矻矻操朱墨
A. ①②④     B. ①③⑤     C. ②③⑥     D. ②⑤⑥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王古直这一人物形象,在正统派人物的眼中,被认为是一位怪人,他以特有的方式待人处世,也以特有的方式自待。
B. 在作者的笔下,通过王古直自己的言行,我们看到了一位个性倔强、蔑视官势,有时又直率得像个孩子的人物形象。
C. 王古直视仕途爵禄如草芥,视优厚的俸禄如枷锁,“其性气屹屹不肯为人屈”,是一个与当时封建潮流格格不入的人物形象。
D. 从王古直身上,透露出追求独立自主人格的时代要求,虽然这一追求还是很朦胧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作者在所传的人物身上所寄托的这种理想。
【小题4】(小题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官并捕候者,询其孥甚急。古直甘侵辱,竟不言所在。
译文:
(2)有大笼五六,惟诗画数百幅,中贮壶酒,晨出饮一再勺,已复鐍之以去。
译文: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复程子芳
金 声
不佞弟过蒙天幸,可谓不伦之至。蚤夜以思,唯以负圣天子为惧。六月前于此事尚在浮沉间,迩来日夜鞭逼,不敢稍自懈怠,精神渐觉收向内来,回思异时作为,直是病狂丧心之人,自误误人,流毒不小。今牖其衷,此生或不虚度,俯仰静思,此生竟亦无复有第二件事可以分我一念者矣。
足下根器明敏,患不沉毅耳。大丈夫既来世上一番,若罔知学,无可奈何。知之而又半沉半浮,究竟醉生梦死,与庸众人何异?吾侪大恨,莫过于此。《中庸》曰“人一能之,己百之”。颜夫子亦曰“既竭吾才”,今才未必如颜子,而又半分不竭,又只终日播弄精魄,时时向外驰,求学于此中,岂有少分相应耶?阳明先生云“举业一途,不怕他妨功,只怕他夺志”,此语大可深思。仲延岂不是聪明伶俐汉子?悔当日不得藉朋友—毫匡正之力,以盲引盲,相将入坑。至今念及,犹为痛哭流涕,不能已已。今岂得不重自刻励,俾异日兄弟复如此为我痛哭流涕也哉?愿兄一深思之。
人生一世,富贵贫贱,穷达得丧,惝恍若梦。欣戚所不朽不壤者复是何物?曷不蚤自砥砺,大庆所快也。人人都解此说,然笃意者鲜,罔见有孜孜行者。兄入都读书,自是弟愿,第以此日耽苦,无能相资为虑。相去辽远,不能遥谋,所望随缘读书,莫忘曩者凤山馆之七日苦参,莫谓参无灵验,倘心诚志悫,为学为官,愿必遂也。临书不尽欲言。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其衷,此生或不虚度    牖:窗户
B.吾侪大,莫过于此 恨:遗憾
C.不怕他妨功,只怕他志    夺:被迫改变
D.欣所不朽不壤者复是何物  戚:忧虑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金声自认为才能不高,却受天子宠爱,这不符人伦之理,故担忧自己辜负天子的期望。
B.程子芳天资聪敏,但不够坚毅,金声劝他要坚定志向,才能有所为,才能有别于庸人。
C.金声认为人生恍然如梦,人人都知道要及早自我磨炼,但是坚定地这样做的人却很少。
D.金声肯定程子芳选择入京求学之路,但也告诫他安心读书,勿忘从前参悟时吃过的苦。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悔当日不得藉朋友一毫匡正之力,以盲引盲,相将入坑。
(2)今岂得不重自刻励,俾异日兄弟复如此为我痛哭流涕也哉?
【小题4】第二自然段中,作者是如何劝勉程子芳励志苦学的?简要概括。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雪屋记

(明) 杜琼

吴有儒曰徐孟祥氏,读书绩文,志行高洁,家光福山中。相从而学问者甚夥,其声名隐然闻于郡国。缙绅大夫游于西山,必其庐焉。孟祥尝结庐数椽,覆以白茅,不事华饰,惟粉垩其中,宛然雪屋也。既落成,而天适雨雪,遂以“雪屋”名之。范阳卢舍人为古隶以扁之,缙绅之交于孟祥者,为诗以歌咏之,征予为之记。

夫玄冥司令,草木消歇闭塞,成冬之时。天地积阴之气,湿而为雨,寒而为雪,缓缓而下,一白千里,遍覆于山林大地,万物埋没无所见,其生意不几息乎?孰知生意反寓于其中也。故冬至之节,居小雪之后,大雪之前,而一阳已生于五阴之下矣。由是腊中有雪,则来春有收,人亦无疾疹之患。是雪也,非独以其色之洁白为可也,盖有生意弭灾之功在焉。太古之人,或巢木,或处于穴。木处而颠,土处而病也。圣人为屋居,冀免乎二者之患而已矣,初未尝有后世华侈之饰也。孟祥读书学古,结茅为屋,不事华侈,其古者与?今又之以雪,岂亦表其高洁之志行也欤?宁独是邪?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以屋名雪,讵不欤?至若启斯屋而观夫雪之态度,则见于诸作者之形容,予不暇多记

(选自《金兰集》,中华书局2013年版)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缙绅大夫游于西山,必其庐焉 造:建造
B.非独以其色之洁白为可也   尚:推崇
C.今又之以雪 济:加上
D.以屋名雪,讵不欤  韪:正确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缙绅交于孟祥者    苟以天下
B.或巢木,或处于穴  且贰楚也
C.圣人为屋居 醉则更相枕
D.予不暇多记是岁,元和四年
【小题3】下列各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雪屋”外覆白茅,内涂白垩,不事奢华,与古人造屋俭朴实用的特点相吻合。
B.大雪遍覆山林大地,埋没万物,看似悄无声息,但其中孕育的生机能消除灾祸。
C.徐孟祥志行高洁,推善及人,隐居深山而相从问学着众,不求名利而声名远播。
D.文章由屋及雪,叙写雪之寓意,以雪喻人,凸显人之品格,脉络清晰行文晓畅。
【小题4】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落成,而天适雨雪,遂以“雪屋”名之。
(2)木处而颠,土处而病也。
(3)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游龙鸣山

(明)陶安

游之胜者,适其时可乐也,得其地尤可乐也,而所游又皆佳士,则所以宣其和、舒其郁、畅其心而发其文者,盖乐焉而不失乎正也。

至元丙子二月甲午,厚斋严君治酒肴,招予游龙鸣山,即无想山也。时春雾既久,风日暄丽,英少俊,序齿而行,鼓吹前导。从蓝溪东南行五六里,两山峙如双阙,相距百步,绵亘东趋。中夹石田,田右小路,随两山势深窅曲折。行三四里,隘不宜田,仅可为路。又数里,山益奇峻,轻岚暖霭,微袭襟帽。山外崇峰复峰,杳无穷极。少焉,峭壁对立,状若华表,松衫万章①,夹路北转。洞多石底,云深树茂,繁卉被岩,鸟声清碎,似非人间世。僧舍雄丽,榜曰“禅寂”。门外独松古秀,大连数抱。修篁干霄,森列门内。寺长老出迎客,延坐后堂,匾曰“白云深处”。其西有“听松杆”,又西即韩熙载读书堂遗址,所植桧犹存。其北有“甘露室”。又北,上为“招云亭”,气象空旷,攒峰玉立,视向所历群山,低俯其顶矣。遂蹑蹬至潮音岩,怪石异态百出。同游者疲于跻攀,于是止焉。

予以未登绝顶为怏,与三二友决意直上。地势斗峻,褰裳②援萝,履苍莽中。上有天池沆瀁③,其水下飞潮音岩,引以给庖。其西绝顶,巨石雄坦,可坐数十人。渺焉四顾,心目豁然。其东绝顶,视西又高,倦不欲登,还饮“白云深处”。于时暖气薰席,蒸焉如夏,凄焉如秋,栗焉如冬,觥筹无算,谈笑甚欢,虽从者乐工各适其意。酒既,长老引客看花,徐行登环翠阁。已而与长老别,出寺门。行几一里,众以兴未尽,席地坐,分韵赋诗者久之,诗成而归。

斯游也,适其时而得其地,信足乐矣。但溧之为州,非通都要路,兼是山隐于邃奥,故无前贤题咏及当代名笔发其幽潜,予故表而出之。呜呼!乐而不失乎正者,浴沂风雩也。兰亭之会乃或感慨悲戚今同游者心平气易发言为诗皆有可观其亦乐之正者欤!遂记兹游之胜,使无想山得以著于世云。

(选自《陶学士文集》,文字略有改动)

(注)①章:大材。②褰裳:撩起衣裳。③沆瀁:水深广的样子。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兰亭之会乃或感慨/悲戚今同/游者心平气易发言/为诗皆有可观/其亦乐之正者欤!
B.兰亭之会/乃或感慨悲戚/今同游者心平气易/发言为诗/皆有可观/其亦乐之正者欤!
C.兰亭之会乃/或感慨悲戚/今同游者心平气易/发言为诗/皆有可观/其亦乐之正者欤!
D.兰亭之会/乃或感慨悲戚/今同游者心平气易发言/为诗皆有可观/其亦乐之正者欤!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寄景抒情,托物言志。
B.天干和地支在我国古代有广泛用途,可以用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文中“丙子”,就是使用干支来纪年。
C.耆,指六十岁以上的年纪,耆艾,泛指老年人。古代指人上了年纪的词还有耄耋、古稀、垂髫等。
D.浴沂,语出《论语》:“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谓在沂水洗澡。后多用“浴沂”喻一种怡然处世的高尚情操。
【小题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段“适其时可乐也,得其地尤可乐也,而所游又皆佳士”从三方面提出“游之胜”的标准,引领下文。
B.潮音岩有一块雄伟平坦且可坐数十人的巨石,站在上面可以俯瞰美景,因而成为龙鸣山的重要景点。
C.作者和同伴游览了龙鸣山美景,谈笑作诗,心情和悦,体会到了类似于“浴沂风雩”那样纯正的快乐。
D.龙鸣山地处幽僻,交通不便,不为人知,作者写这篇游记,是想让更多的人知道龙鸣山值得一游。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修篁干霄,森列门内。寺长老出迎客,延坐后堂,匾曰“白云深处”。
(2)斯游也,适其时而得其地,信足乐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