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郁离子》序

徐一奚

《郁离子》者,诚意伯刘公在元季时所著之书也。公学足以探三才之奥,识足以达万物之情,气足以夺三军之帅,以是自许,卓然立于天地之间,不知自视与古之豪杰何如也。年二十,已登进士第,有志于尊主庇民。当是时,其君不以天下繁念虑,官不择人,例以常格处之,噤不能有为。已而南北绎骚,公慨然有澄清之志。藩阃方务治兵,辟公参赞,而公锐欲以功业自见,累建大议,皆匡时之长策。而当国者乐因循而悦苟且,抑而不行。公遂弃官去,屏居青田山中,发愤著书。此《郁离子》之所以作也。

郁离者何?离为火,文明之象,用之,其文郁郁然,为盛世文明之治,故曰郁离子。其书总为十卷,分为十八章,散为一百九十五条,多或千言,少或百字。其言详于正己、慎微、修纪、远利、尚诫、量敌、审势、用贤、治民,本乎仁义道德之懿,明乎吉凶祸福之几,审乎古今成败得失之迹,大慨矫元室之弊。有激而言也。牢笼万汇,洞释群疑,辨博奇诡,巧于比喻,而不失乎正。骤而读之,其锋凛然,若太阿出匣,若不可玩。徐而思之,其言确然,凿凿乎如药石之必治病,断断乎如五谷之必疗饥而不可无者也。岂若管、商之功利,申、韩之刑名,仪、秦之捭阖,孙、吴之阴谋,其说诡于.圣人,务以智数相高,而不自以为非者哉!

见是书者,皆以公不大用为憾,讵知天意有在,挈而畀之维新之朝乎?皇上龙兴,卒以宏谟伟略,辅翼兴运。及 定功行赏,疏土分封,遂膺五等之爵,与元勋大臣,丹书铁券,联休共美于无穷,不其盛哉?《传》有之曰:楚虽有材,晋实用之。公之谓也。初公著书,本有望于天下后世,讵意身亲用之?虽然,公之事业具于书,此元之所以亡也;公之书见于事业,此皇明之所以兴也。呜呼!一人之用舍,有关于天下国家之故,则是书也,岂区区一家言哉?

一夔蚤尝受教于公,后谒公金陵官寺,出是书以见教,一夔骇所未见,愧未能悉其要领。今公已薨,其子仲璟惧其散轶,以一夔于公有相从之好,俾为之序。顾一夔何敢序公之书?然得系名于简编之末,亦为荣幸,因不让而序之。公讳基,字伯温,栝苍人。若其言行之详、官勋之次,则具在国史,兹不著。

洪武十九年冬十有一月,门生杭州府儒学教授天台徐一夔谨序。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落网方务治兵 闽: 统兵在外的将军
B. 累建大议  建: 提出,倡议
C. 本乎仁义道德之懿   本: 根本
D. 明乎吉凶祸福之几  几: 苗头,征兆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三才,即天才、地才、人才,是姓名学之五格剖象法术语,为五格中天格、人格、地格总称,指“天格、人格、地格”的五行生克关系,反映综合内在运势。
B. 进士,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院试考试者,称为进士,是古代科举院试及第者之称唐以进士和明经两科最为主要,后来诗赋成进士科主要考试内容。
C. 丹书铁券,指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世代享受优遇或免罪的特权凭证,又称“丹书铁契”,即民间叙事所言“免死牌”、“免死金牌”。颁授“丹书铁券"制度最早始干汉高祖刘邦。
D. “管、商、中、韩、仪,秦、孙、吴“分别指春秋战国时思想家管仲、商鞅、申不害、韩非、张仪、苏秦、孙武或孙膑、吴起”诸子。
【小题3】把下面句了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公已薨,其子仲璟惧其散轶,以一夔于公有相从之好,俾为之序。
2)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小题4】作者认为刘基写(郁离子》有哪些原因? 请简要概括。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1-11 06:05:0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这首明词,完成小题。
千秋岁引·丽谯
夏允彝
泽国微茫,海滨寥廓。万堞孤城逼天角。云外龙车碧树悬,霜前雁字当窗落。芋城花,秦山月,都萧索。   
刺史风流推琴鹤,暇日高吟倚轩阁。酾酒新亭几忘却。三泖沙明绕郡楼,九峰岚翠扶城郭。铜壶响,晓更催,宛如昨。
【注】①丽谯:壮丽的高楼。此词作于南明王朝将亡之际,词人忧心国事,登楼远眺,愁情满怀。②“刺史”是词人自称。③酾酒新亭:《世说新语·言语》记:东晋初,过江士人每至暇日,常相邀至新亭宴饮。周觊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众人皆相视流涕,唯王导愀然变色日:“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开篇两句,略去登览经过,直接描绘登临看到的水乡茫茫,海滨辽阔的景象,意境雄浑壮阔。
B.“逼天角”三字化静为动,描写出登高所见远城酌状貌,给人压抑之感,折射出词人对国势倾危的忧怀。
C.“云外”两句用远观树梢落日,近看大雁沉落,既衬托出所登之楼的高出云表,又抒发了洒脱豪放之情。
D.“芋城花”三句,三个三字句连用,以短句承接长句,笔势动荡摇曳,一字一顿,表现出词人内心的情状。
E. 结尾三句写暮夜所闻,铜壶滴漏声,打更的声响,都凸显出夜的不宁静,让人感觉还像是昨天一样。
【小题2】这首词抒登览之怀,寓兴亡之慨,“基调不离悲伤,感情起伏多变”,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感情的变化。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眉、仁素日读书,吾每嫌其驽钝,无超越兼人之敏。间观人有子弟读书者,复驽钝于尔眉、仁,吾乃复少恕。两儿以中上之资,尚可与言读书者。此时正是精神健旺之会,当不得专心致志三四年。记吾当二十上下时,读《文选》京、都诸赋,先辨字,再点读三四,上口则略能成诵矣。戊辰会试卷出,先兄子由先生为我点定五十三篇。吾与西席马生较记性,日能多少。马生亦自负高资,穷日之力,四五篇耳。吾栉沐毕诵起,至早饭成唤食,则五十三篇上口,不爽一字。马生惊异,叹服如神。自后凡书,无论古今,皆不经吾一目。然如此能记时,亦不过六七年耳。出三十则减五六,四十则减去八九,随看随忘,如隔世事矣。自恨以彼资性,不曾闭门十年读经史,致令著述之志不能畅快。值今变乱购书无复力量间遇之涉猎之耳兼以忧抑仓皇蒿目世变强颜俯首为蠹鱼终此天年。火藏焰腾,有恨呫哔①,大坏人筋骨。弯强跃马,呜呼已矣!或劝我著述,著迷须一副坚贞雄迈心力,始纵横.我若庾开府萧瑟极矣!虽曰虞卿穷愁著书,然虞卿之愁可以著书解者;我之愁,郭瑀之愁也.著述无时亦无地.或右遗编残句.后之人误以刘因②辈肾我,我目几时瞑也!

尔辈努力自爱其资,读书尚友,以待笔性老成,见识坚定之时,成吾著述之志不难也。除经书外《史记》、《汉书》、《战国策》、《左传》、《国语》、《管子》、骚、赋,皆须细读.其余任其性之所喜者,略之而已。廿一史,吾已尝言之矣:金、辽、元三史列之载记,不得作正史读也。

(注释〕①呫哔:低声细语。②刘因:人名。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兼人之敏   兼人:一人顶两人
B.再点 读:句读
C.自以彼资性 恨:遗憾
D.始纵横     克:战胜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吾复少恕尔    今君亡赵走燕
B.尚可言读书者  未得项羽相见
C.三四上口略能成诵矣    臣欲奉召奔驰,刘病日笃
D.虽曰虞卿穷愁著书 意北亦尚可口舌动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指出年轻人读书要有专心的态度,要趁记忆力健旺时集中精力多背诵一些名篇。
B.作者认为著述需要有坚强正直雄大豪迈的心力,提出了重细读而非略读的读书方法。
C.本文结合个人身世现身说法,情理交融,体现了对子侄循循善诱、平等相待的态度。
D.作者以历史人物自比,不仅丰富了文章的内容,还点明了自己不能畅快著述的原因。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吾栉沐毕诵起,至早饭成唤食,则五十三篇上口,不爽一字。
(2)或有遗编残句,后之人误以刘因辈贤我,我目几时瞑也!
【小题5】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值今变乱购书无复力量间遇之涉猎之耳兼以忧抑仓皇蒿目世变强颜俯首为蠹鱼终此天年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阿留者,太仓周元素家僮也。性痴呆无状,而元素终蓄之。尝使执洒扫,终朝运帚,不能洁一庐。主人怒之,则帚掷于地,曰:“汝善是,何烦我为?”元素或他出,使之应门,宾客虽稔熟者,不能举其名。问之,则曰:“短而肥者,瘦而髯者,美姿容者,龙钟而曳杖者。”后度悉不记,则阖门拒之。家蓄古尊、彝、鼎、敦数物,客至出陈之。留伺客退,窃叩之曰:“非铜乎?何黯黑若是也?”走取沙石,就水涤磨之。矮榻缺一足,使留断木之歧生者为之,持斧、锯,历园中竟日。及其归,出二指状曰:“木枝皆上生,无下向者。”家人为之哄然。舍前植新柳数株,元素恐为邻儿所撼,使留守焉。留将入饭,则收而藏之。其可笑事,率类此。
元素工楷书,尤善绘事。一日,和粉墨,戏语曰:“汝能是乎?”曰:“何难乎是?”遂使为之,浓淡参亭,一若素能。屡试之,亦无不如意者。元素由是专任之,终其身不弃焉。
传者曰:“樗栎不材祈者不弃沙石至恶玉人赖焉盖天地间无弃物也矧灵于物者独无可取乎?阿留痴呆无状,固弃材耳;而卒以一长见试,实元素之能容也。今天下正直静退之士,每不为造命者所知;迟钝疏阔者,又不为所喜。能知而且喜矣,用之不能当其材,则废弃随之。于戏!今之士胡不幸,而独留之幸者?
(明•陆容《阿留传》)
(注)矧(shn):况且。樗栎:两种树名,都指无用的木材。
【小题1】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试之,亦无不如意者  屡:多次
B.用之不能其材 当:适合、符合
C.客至出之    陈:陈述
D.留客退 伺:等待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及归,出二指状曰  以无礼于晋
B.今天下正直静退士  师道不传也久矣
C.留将入饭,则收藏之 吾尝终日思矣
D.每不造命者所知    于是秦王不怿,一击缶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阿留是周元素的童仆,曾试着负责打扫,整个早晨挥舞扫帚,但没有扫干净一间屋子。周元素冲他发怒,并将扫帚摔在地上。
B.阿留生来痴呆无比,即使是经常到主人家来做客的客人,他也记不住名字,经常是用“短而肥者”“ 瘦而髯者”来描述,后来想想都记不住,就干脆关起门来拒不接待。
C.阿留行事无规矩,常闹笑话,但善于调色,因此被主人终身任用。作者由此想到樗栎、沙石等看似无用的事物,最终得出天地之间没有完全可抛弃之物的结论。
D.本文叙议结合,借阿留的故事展开议论,作者认为在用人时要让其扬长避短,才是用人之道,同时也表达了对世道不能因材施用的苦闷心情。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矮榻缺一足,使留断木之歧生者为之,持斧、锯,历园中竟日。
(2)阿留痴呆无状,固弃材耳;而卒以一长见试,实元素之能容也。
【小题5】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樗 栎 不 材 祈 者 不 弃沙 石 至 恶 玉 人 赖 焉 盖 天 地 间 无 弃 物 也 矧灵 于 物 者 独 无 可 取 乎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砚室记  明•陆树声
①余性寡嗜好,自为史官,蓄一端砚。及官南雍,得一砚,歙石也。已前后得石,属工理之,凡得砚者十,曰:“蓄此足矣,越十吾无取焉。”「」自号十砚主人。椟藏之,题曰砚室。间一出之,置几上,兀傲相对。
②客有规余好之癖者,余曰:“癖此不犹愈于癖他好乎?”异日,客有具辨眼者,视之,举非佳品也。余曰地:“客知余癖砚矣,宁庸以佳品为癖乎?且昔之论砚者多矣,自欧阳永叔蔡君谟洪景伯推龙尾良者出端石上,而苏子瞻至列以牛后,乃复为罗文作传,岂物无定论,其轻重一出士人之喙耶?双安知余所蓄之果佳乎否乎也?如使余嗜而取必于佳,则珍玩殊品,世不有万于砚者乎?夫珍玩殊品,非有力者不能致,而往往规夺所好于他人,故不以移余之嗜。独余材薄无文,知嗜矣,不能为之重。
③他日,璋子学书,出其一授焉,曰:“俟汝能书,吾将举全室畀之。”有问者曰:“此余家青毡也,惟勿以籝金例之。”
④十砚主人记。
注释:①龙尾②罗文:都是砚子名。③璋子:作者儿子陆璋。④青毡:指故家旧物,这里指的是砚子。⑤籝:筐,笼一类竹器。
【小题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
A.盖B.因C.夫D.即
【小题2】对第①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所藏砚台之石材纹理皆为上品。
B.作者所藏十方名砚之后便不再收藏。
C.作者所藏十砚故自号“十砚主人”。
D.作者将自己的书斋命名为“砚室”。
【小题3】对文本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砚的品质高低并没有定论,全凭文人主观评价。
B.若是讲究珍品,那世上优于砚的东西就太多了。
C.有权有势的人,把天下名砚都收归于自己所有。
D.自己文采有限,即使收藏好砚也无法使之闻名。
【小题4】下面的句子是文中的原话,把它放回到文本中,合理的位置是( )
以余之不足以重砚也。又何暇计其品之高下?
A.第①段末尾B.第②段末尾C.第③段段首D.第④段段首
【小题5】第②段说理很具说服力,请分析作者的说理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