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宋濂获罪

(明)徐祯卿

①洪武十年,宋学士濂,乞老归,帝亲饯之,敕其孙慎辅行。濂顿首辞,且要曰:“臣性命未毕蓬土,请岁觐陛阶。”既归,每就帝庆节称贺如约,帝念旧,恋恋多深情。

②十三年失朝,帝召其子中书舍人璲,孙殿廷礼仪司序班慎,问之,对曰:“不幸有旦夕之忧,惟陛下哀矜裁其罪!”帝微使人瞰之,无恙,大怒,下璲、慎狱。诏御史,就诛濂,没其家。

③先是濂尝授太子及诸王经,太子于是泣且谏曰:“臣愚戆无他师,幸陛下哀矜裁其死。”帝怒曰:“俟汝为天子而宥之。”太子惶惧,不知所出,遂赴溺,左右救得免。帝且喜且骂曰:“痴儿子,我杀人,何与汝也!”因遍录救溺者。凡衣履入水,擢三级;解衣舄者,皆斩之。曰:“太子溺,俟汝解衣而救之乎!”乃赦濂死,而更令入谒,然怒卒未解也。会与后食,后具斋素,帝问之故,对曰:“妾闻宋先生坐罪,溥为作福佑之。”濂至,帝令毋相见。谪居茂州,而竟杀璲、慎。

(选自《剪胜野闻》)

 
(注释)①未毕蓬土:没死以前。②失朝,指失约未赴朝见,③中书舍人:官职。殿廷礼仪司:明代官署名。序班,掌管司仪之官,④舄(xì):古代一种复底鞋,⑤溥:广。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濂顿首辞,且曰  (2)先是,濂尝授太子及诸王经
(3)汝为天子而宥之  (4)而杀璲、慎
【小题2】找出下列加点词“之”的用法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不幸有旦夕
B.俟汝为天子而宥
C.太子溺,俟汝解衣而救
D.溥为作福祐
【小题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微使人瞰之,无恙,大怒,下璲、慎狱。
(2)会与后食,后具斋素,帝问之故。
【小题4】对太子的说情皇帝“且喜且骂”,分析“喜”与“骂”的原因。
【小题5】用自己的话概括文中皇帝阴险狠毒的表现。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2-14 03:45:0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甘利
明·江盈科
呜呼,味之至甘者,莫过于利;人之至苦者,莫甚于贫。以至甘之味,投至厌苦之人,往往如石授水,有受无拒。故四知却馈,杨震标誉于关西;一钱受选,刘宠著称于东汉;挥锄隐居,视同瓦砾;披裘老子,耻拾道遗。史册所书,晨里落落;而垂涎染指,曲取贪图者,则天下滔滔也。
尝闻一青衿,生性狡,能以谲计诳人。其学博持教甚严,诸生稍或犯规,必遣人执之,扑无赦。
一日,此生适有犯,学博追执甚急,坐彝伦堂,盛怒待之。已而生至,长跪地下,不言他事,但曰:“弟子偶得千金,方在处置,故来见迟耳。”
博士闻生得金多,辄霁怒,问之曰:“尔金从何处来?”
曰:“得诸地中。”
又问:“尔欲作何处置?”
生答曰:“弟子故贫,无资业。今与妻计,以五百金市田,二百金市宅,百金置器具、买童妾,止剩百金,以其半市书,将发愤从事焉,而以其半致馈先生,酬平日教育,完矣。”
博士曰:“有是哉!不佞何以当之?”
遂呼使者治具甚丰洁延生坐觞之谈笑款洽皆异平日
饮半酣,博士问生曰:“尔适匆匆来,亦曾收金箧中扃钥耶?”
生起曰:“弟子布置此金甫定,为荆妻转身触弟子,醒,已失金所在。安用箧?”
博士遽然曰:“尔所言金,梦耶?”
生答曰:“固梦耳。”
博士不怿,然业与款洽,不能复怒。徐曰:“尔自雅情,梦中得金,犹不忘先生,况实得耶?”更一再觞出之。
嘻,此狡生者,持梦中之金,回博士于盛怒之际,既赦其扑,又从而厚款之。然则金之名且能溺人,彼实馈者,人安得不为所溺?可惧也已!
尝观韩非以出妇喻黜官曰:“为妇而出,常也,所贵善营私耳;居官而黜,亦常也,所贵善货殖耳。”
呜呼,韩子之言,世情也。
楚有一人为令,以墨罢官归,而美衣媮食,歌童舞姬,受享拟王者。醉中语人曰:“我若无主意,听孔夫子说话,今且无饭吃,安得有此?
噫,此造业之人,造业之言。然彼直狂诞,敢为此语,世之“口不若人,心若人”者,可胜数哉!
(选自《雪涛小说》)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四知却馈   却:拒绝
B.博士闻生得金多,辄霁怒 霁:消除
C.而以其半致馈先生 致:取得
D.尔适匆匆来   适:刚才
【小题2】下列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能以谲计诳人 愿以十五城请易壁
B.今与妻计    君安与项伯有故
C.以其半市书子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D.为荆妻转身触弟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小题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遂呼使者/治具甚丰洁/延生坐/觞之谈笑/款洽皆异平日。
B.遂呼使者治具/甚丰洁/延生坐觞之/谈笑款洽/皆异平日。
C.遂呼使者/治具甚丰洁/延生坐觞之/谈笑款治/皆异平日。
D.遂呼使者治具/甚丰洁/延生坐/觞之谈笑/款洽皆异平日。
【小题4】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表现“味之至甘者,莫过于利”的一组是()
①而垂涎染指,曲取贪图者,则天下滔滔也。
②博士闻生得金多,辄霁怒。
③今与妻计,以五百金市田
④博士不怿,然业与款洽,不能复怒。
⑤然彼直狂诞,敢为此语。
A.①②③B.②④⑤C.②④⑥D.③④⑥
【小题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作者直陈自己的观点,然后连举杨震等四例进行论证,有理有据,说服力强。
B.博士听学生说钱乃梦中所得,非常不高兴,但又想到自己已经用好酒好菜招待了他,于是就没有发作,又敬了学生两杯酒后就走出门去。
C.作者用“造业之人,造业之言”痛斥那个楚令和他所说的话,表达了自己对这种无耻丑陋言行的强烈批判。
D.这篇文章所讲的几个故事显示了金钱的巨大力量。文章的思想意义在于抨击了贪官污吏的丑行,揭露了金钱的无形而巨大的腐蚀力量,让人们警醒和自戒。
【小题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之至苦者,莫甚于贫。
(2)然则金之名且能溺人,彼实馈者,人安得不为所溺?
(3)我若无主意,听孔夫子说话,今且无饭吃,安得有此?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记王忠肃公翱三事①
明 崔铣
公为吏部尚书,忠清,为英皇所信任。仲孙以荫入监②,将应秋试,以有司印卷白公。公曰:“汝才可登第,吾岂忍蔽之哉!如汝误中选,则妨一寒士矣。且汝有阶得仕,何必强所不能,以幸冀非分邪?”列卷火之。
公一女,嫁为畿辅某官某妻。公夫人甚爱女,每迎女,婿固不遣,恚而语女曰:“而翁长铨,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且迁我如振落叶耳,而固吝者何?”女寄言于母。夫人一夕置酒,跪白公。公大怒,取案上器击伤夫人,出,驾而宿于朝房,旬乃还第。婿竟不调。
公为都御史,与太监某守辽东。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也。后公改两广,太监泣别,赠大珠四枚。公固辞。太监泣曰:“是非贿得之。昔先皇颁僧保所货西洋珠于侍臣,某得八焉。今以半别公,公固知某不贪也。”公受珠,内所著披袄中,纫之。后还朝,求太监后,得二从子。公劳之曰:“若翁廉,若辈得无苦贫乎?”皆曰:“然。”公曰:“如有营,予佐尔贾。”二子心计,公无从办,特示故人意耳,皆阳应曰:“诺。公屡促之必如约乃伪为屋券列贾五百金告公公拆袄出珠授之封识宛然。
①选自《洹词》卷五。主要收集了作者所写的序、记、杂感等。王忠肃公翱,永乐进士。颇有政绩,故死后谥号“忠肃”。②以荫入监:荫,上代的余荫;监,监生资格。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公屡促之必如约/乃伪为屋/券列贾五百金/告公/公拆袄出珠/授之/封识宛然。
B.公屡促之/必如约/乃伪为屋券/列贾五百金/告公/公拆袄/出珠授之/封识宛然。
C.公屡促之/必如约/乃伪为屋券列贾/五百金告公/公拆袄/出珠授之/封识宛然。
D.公屡促之必如约/乃伪为屋券/列贾五百金/告公/公拆袄出珠/授之/封识宛然。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天下文官的任免、考核、升降和科举取士。
B.“秋试”指科举时代地方(唐宋为州府,明清为省)为选拔举人所进行的考试。因于秋季举行,故称。
C.“迁”是表示中国古代官吏调动、升贬的常用词语,文中指调动官职。
D.“都御史”为中国古代的一种官职,是中国古代封建朝廷专门行使监督职权的机构——都察院的长官。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翱烧掉第二个孙子的考卷,给寒士们提供进仕机会,不给女婿迁职,表现了他严格刚正、不徇私情、奉公守法的美德。
B.王翱用器物打伤夫人,导致她离家出走,十几天之后才回到家里,表现了他脾气暴躁易怒的一面。
C.王翱代友藏珠,最后将珠还给朋友的后人,表现了他廉洁自守,对朋友忠实的美德。
D.本文从王翱的日常生活琐事中选取最能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的小事,运用了语言、动作描写和细节刻画手法,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汝才可登第,吾岂忍蔽之哉!如汝误中选,则妨一寒士矣。
(2)二子心计,公无从办,特示故人意耳。皆阳应曰:“诺。”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孟子曰:“敬人者,人恒敬之。”盖言礼可感人。夫礼非独可以感常人,即大恶大不肖之人,亦未尝不可以感。苏溪有朱姓者,素醇善,里人皆慕。值凶岁,群盗夜入其家行劫。朱知盗入,亟起,肃衣冠出拜。群盗皆释戈与揖。遂安椅凳,盗次序坐。亟命家童执羊豕宰之,致享。复谕家僮曰:“将军等不弃贫老,远来顾我。恨我囊中不如往岁,可人封十金、布十匹,为秣马之助。凡二十人,皆一律。”及家僮持金、布出,盗拜谢曰:“我辈穷,故来相费,愿以他生相报。”盗辞去,朱送之门,曰:“数年后,贫老家事若少充,烦再来。”盗曰:“感公高谊,若再来犯,天殛我矣。”朱老虽不无费于盗,然神闲气定,何等自在。

又有张公者,群盗至其家,张不胜忿,与辩,固云:“家实无蓄。”不与。盗缚张公挞之,火炙之,须发为焦,强劫三百金去。比甫至一里,张公率健仆操刃,往追杀。盗反戈相向,刺公数枪,死。其子笃爱父,有侠气,自裹粮,携惯捕者数人,迹盗于深山中,尽得之,缚告公之灵。然公所为死于刃,则亦其不善处盗之过矣。无如朱与盗揖让,即三百金已出门,遗焉可也,奈何以七尺之躯为金殉焉?有言:“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之手。”言身重也。非独盗贼,天下之人其不当与较,而当姑容之者,亦多矣,非容彼,乃自容也。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遂安椅凳,盗次序坐   延:延请。
B.及家僮持金布出,盗拜谢曰 再:再三。
C.且固云:“家实无蓄。”不与   靳:吝惜。
D.即三百金已出门,遗焉可也 若:如同。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天殛我矣//固云
B.张不胜忿,与辩//往追杀
C.盗缚张公挞之//自裹粮
D.强劫三百金去//缚告公之灵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素醇善,里人皆慕  朱姓老者平素淳朴善良,当地的人都仰慕他
B.将军等不弃贫老,远来顾我  将军们不嫌穷人和老者,还远道来向我咨询
C.携惯捕者数人,迹盗于深山中 带着一些惯常抓捕的人,在深山中追寻盗贼踪迹
D.则亦其不善处盗之过矣 这也是张公不善于和盗贼打交道而导致的过失啊
【小题4】翻译以下文言句子。
课外翻译: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及家僮持金、布出,盗再拜谢曰:“我辈穷,故来相费,愿以他生相报。
②天下之人其不当与较,而当姑容之者,亦多矣,非容彼,乃自容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