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送吴纯甫先生会试序
予为童子时,则知有吴纯甫先生。长而登先生之门,悦而忘其归也。盖世之所谓慷慨魁磊之士,吾必日先生焉。先生精于学,邃于文,熟于事。少时,为县大夫郡邑长者所推重。当道者往往叹息,期以大用,指日以望。既而摧抑顿挫者几三十年。
先生自负瑰玮,不见施设,独喜为人言之。人无贤愚,见者倾倒。自少年学子稍知向方者,必引而进之。士之有志者,亦皆归先生。每从嘉林修竹间,纡衿方履,笑咏相随,殆无虚日。时有质辨,剖析毫发,议论蜂起,群疑豁如,云披雨霁,天清日明。其于天下之利害,生民之得失,常有隐忧于其间。天子中兴,慨然有志于三代之治。诏书数下,所以修明千百年之废典者不一事,悉先生之所尝言者。故与先生游者,皆去为显官。先生独为诸生,揖让进退自若也。
嘉靖辛卯,先生始发解,于是将上礼部。皆喜先生之遇,而又惜其晚也。然君子之论不施于早晚之间,而施于遇不遇之际。不以徒遇之为喜,而以得所遇之为乐。
予惟国家以科目收天下之士,名臣将相,接踵而兴。豪杰之士,莫不自见于其间。而比年以来,士风渐以不振。其始羸然一书生耳,才释褐而百物之资可立具,此何从而得之哉?亦独不念朝廷取之者何如,用之者何如,爵禄宠锡之者何如也!世之所倚重者尽赖此辈,而如是弥望,君子盖以为世道无穷之虑焉。
初,先生与余论天下事,予未尝不竦然,又默然有感也。以为在位者皆以此为心,则天下可以无事,然而先生不遇也。今先生遇矣,以其向所言者而从事焉,则犹饥渴而饮食之也。夫趋俗之士师师,持正之士谔谔。夫谔谔非幸也然天下之事彼不为而此为之倡者一人随者十人则固当有声气之同者。若是而相与持天下之势,君子又以为世道无穷之幸焉。故予谓先生不谓之晚,而如先生乃可谓之真遇也。若彼碌碌者徒,虽襁褓而朱紫,日唯诺于殿廷,吾不谓之遇也。因书以为别。
(取材于归有光的同名文章)
【注释】①本文写于吴纯甫44岁即将赴京参加会试之时。文中的“发解”指考中乡试第一名,“将上礼部”指即将赴京会试。②施设:施展才能的机会。③褐:粗布衣衫。④锡:同“赐”。⑤师师:庄严恭敬的样子。下文的“谔谔”,直言争辩的样子。⑥朱紫:古代高级官员的服色,借代高官显爵。
【小题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邃于文  邃:精深
B.自少年学子稍知向方者 向方:遵循正道
C.群疑豁如 豁如:晓悟,明白
D.而比年以来 比:等到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悦而忘其归也 而又惜其晚也
B.当道者往往叹息    故与先生游者
C.士之有志者 用之者何如
D.士风渐以不振 因书以为别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既而摧抑顿挫者几三十年
之后遭遇失意与得意的情况将近三十年
B.所以修明千百年之废典者不一事
用来修正阐明千百年来废置的礼法制度的不止一例
C.然君子之论不施于早晚之间
然而评判君子不以考中科举的早晚为标准
D.以其向所言者而从事焉
按照他先前所说的那样去做
【小题4】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小题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纯甫年少时就深受当地府县中有地位、有威望之人的推崇。
B.作者认为君子不应只以考中科举为喜,更当以报效国家为乐。
C.文章批评有些读书人在做官之后仍然不明白朝廷的用人标准。
D.吴纯甫关于天下事的见解,常常令作者震惊,并且深有感触。
【小题6】按照要求,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根据第二段,请用三个熟语(包括成语),从不同角度概括吴纯甫的形象特点。
②作者认为,吴纯甫在44岁时参加会试不算晚,是“真遇”。请根据最后一段,回答作者这样说的理由。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4-16 02:04:4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先妣事略

明归有光

先妣孺人,弘治元年二月十一日生。年十六,来归。逾年,生女淑静。淑静者,大姊也。期而生有光;又期而生女子,殇一人,期而不育者一人;又逾年,生有尚,妊十二月;逾年,生淑顺;一岁,又生有功。孺人数颦蹙顾诸婢曰:“吾为多子苦。”老妪以杯水盛二螺进,曰:“饮此,后妊不数矣。”孺人举之尽,喑不能言。正德八年五月二十三日,孺人卒。诸儿见家人泣,则随之泣,然犹以为母寝也,伤哉!于是家人延画工画,出二子,命之曰:“鼻以上画有光,鼻以下画大姊。”以二子肖母也。

孺人不忧米盐,乃劳苦若不谋夕。冬月垆火炭屑,使婢子为团,累累暴阶下。室靡弃物,家无闲人。儿女大者攀衣,小者乳抱,手中纫缀不辍,户内洒然。遇僮奴有恩,虽至棰楚,皆不忍有后言。吴家桥岁致鱼蟹饼饵,率人人得食。家中人闻吴家桥人至,皆喜。

有光七岁,与从兄有嘉入学。每阴风细雨从兄辄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孺人中夜觉寝促有光暗诵《孝经》即熟读无一字龃龉乃喜。

孺人死十一年,大姊王三接,孺人所许聘者也。十二年,有光补学官弟子,十六年而有妇,孺人所聘者也。期而抱女,抚爱之,益念孺人,中夜与其妇泣,追惟一二,仿佛如昨,余则茫然矣。世乃有无母之人,天乎!痛哉!

(选自《震川先生集》,有删改)

(注)①若不谋夕:好像不能知道晚上会变成什么样子或发生什么情况,指好像形势危急,难以预料。②洒然:整洁的样子。③吴家桥:作者外祖家。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每阴风细雨/从兄辄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孺人中夜/觉寝促有光暗诵《孝经》/即熟读无一字龃龉/乃喜
B.每阴风细雨/从兄辄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孺人中夜觉寝/促有光暗诵《孝经》/即熟读无一字龃龉/乃喜
C.每阴风细雨从/兄辄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孺人中夜觉寝促有光/暗诵《孝经》/即熟读无一字龃龉/乃喜
D.每阴风细雨/从兄辄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孺人中夜觉寝/促有光暗诵/《孝经》即熟读/无一字龃龉乃喜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先妣,文中指已经去世的母亲。也可以称为先母、先慈。“先妣”也有先祖之母的意思。
B.孺人,古时称大夫的妻子,明清时为七品官的母亲或妻子的封号。也用于对妇人的尊称。
C.从兄,即跟着兄弟,古时的一种说法。指跟着那些年纪比自己大的人。
D.归,这里指女子出嫁。和《项脊轩志》中的“后五年,吾妻来归”的“归”意思一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归有光的母亲十六岁出嫁,然后连着生了七个孩子,后来不想再生孩子,用了女佣的偏方,失声变哑,不能说话。
B.归有光和大姐淑静长得最像母亲。所以母亲去世后找画师画像,家人把他们两个带出来,让画师照着他俩画。
C.归有光的母亲生前勤劳、节俭,但是对待仆人都很好,从来不会打骂仆人,而且娘家送来好吃好喝的,人人都可以分到。
D.虽然归有光的母亲早早去世了,但是大女儿和大儿子的嫁娶都是她生前订下的。归有光有了孩子之后更加想念自己的母亲。
【小题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孺人数颦蹙顾诸婢曰:“吾为多子苦。”
(2)期而抱女,抚爱之,益念孺人,中夜与其妇泣,追惟一二,仿佛如昨,余则茫然矣。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也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归有光《项脊轩志》)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诸父异爨  迨:________
(2)二世 乳:________
(3)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束发:______
(4)大母余曰  过:________
【小题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墙往往是  母立于兹
B.鸡栖厅     室西连中闺
C.娘指叩门扉曰 比去,手阖门
D.先妣抚甚厚 顷,持一象笏至
【小题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
(2)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小题4】依据本段,“可悲”之事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功名未就三件事。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先妣事略
归有光
先妣周孺人,弘治元年二月十一日生。年十六,来。逾年,生女淑静。淑静者,大姊也。期而生有光;又期而生女子,殇一人,期而不育者一人;又逾年,生有尚,妊十二月;逾年,生淑顺;一岁,又生有功。孺人数颦蹙顾诸婢曰:“吾为多子苦。”老妪杯水盛二螺进,曰:“饮此,后妊不数矣。”孺人举之尽,不能言。正德八年五月二十三日,孺人卒。诸儿见家人泣,则随之泣,然犹以为母寝也,伤哉!于是家人延画工画,出二子,命之曰:“鼻以上画有光,鼻以下画大姊。”以二子肖母也。
孺人不忧米盐,乃劳苦若不谋夕。冬月垆火炭屑,使婢子为团,累累暴阶下。室弃物,家无闲人。儿女大者攀衣,小者乳抱,手中纫缀不辍,户内洒然僮奴有恩,虽至棰楚,皆不忍有后言。吴家桥岁致鱼蟹饼饵,率人人得食。家中人闻吴家桥人至,皆喜。
有光七岁与从兄有嘉入学每阴风细雨从兄辄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孺人中夜觉寝,促有光暗诵《孝经》,即熟读无一字龃龉,乃喜。
孺人死十一年,大姊归王三接,孺人所许聘者也。十二年,有光补学官弟子,十六年而有妇,孺人所聘者也。期而抱女,抚爱之,益念孺人,中夜与其妇泣,追惟一二,仿佛如昨,余则茫然矣。世乃有无母人,天乎!痛哉!
(选自《震川先生集》,有删改)
【注】①孺人:大夫的妻的封号,明代为七品官之母或妻的封号。 ②若不谋夕:好像不能知道晚上会变成什么样子或发生什么情况,指好像形势危急,难以预料。③洒然:整齐貌。 ④吴家桥:作者外祖家。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年十六,来 归:女子出嫁
B.不能言  喑:哑,不能说话
C.室弃物  靡:无
D.僮奴有恩 遇:遇到
【小题2】对下列两组词语中画线词的意义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世乃有无母人   ②辍耕垄上
③老妪杯水盛二螺进 ④垣墙周庭,当南日
A.两个“之”相同,两个“以”也相同。
B.两个“之”不同,两个“以”相同。
C.两个“之”相同,两个“以”不同。
D.两个“之”不同,两个“以”也不同。
【小题3】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有光七岁/与从兄有嘉入学/每阴风细雨/从兄辄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
B.有光七岁/与从兄有嘉入学/每阴风细雨/从兄辄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
C.有光七岁与从兄有嘉/入学/每阴风细雨/从兄辄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
D.有光七岁/与从兄有嘉入学/每阴风细雨从兄/辄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
【小题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期而抱女,抚爱之,益念孺人,中夜与其妇泣,追惟一二,仿佛如昨,余则茫然矣。

同类题5

   送童子鸣序

归有光

越中人多往来吾吴中,以鬻书为业。异时童子鸣从其先人游昆山,尚少也。数年前,舣舟娄江,余之。子鸣示余以其诗,已能出人。今年复来,吾友周维岳见余,为念其先人相与之旧,谓子鸣旅泊萧然,恨无以恤之者。已而子鸣以诗来,益清俊可诵。然子鸣依依余,有问学之意,余尤念之。

尝见元人题其所刻之书云,自科举废而古书稍出,余盖深叹其言。夫今世进士之业滋盛,士不复知有书矣。以不读书而为学,此子路之佞,而孔子之所恶。无怪乎其内不知修己之道,外不知临人之术,纷纷然日竞于荣利,成流俗,而天下常有乏材之患也。子鸣于书,盖历能诵之。余以是益子鸣。夫典籍,天下之神物也。人日与之居,其性灵必有能自开发者。“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1)书之所聚,当有如金宝之气,如卿云轮囷,覆护其上,被其润者不枯矣。

庄渠先生尝为余言:广东陈元诚少未尝识字一日自感激取四子书终日拜之忽能识字。以此知书之神也。非书之能为神也,古人虽亡,其神者未尝不存。(2)今人虽去古之远,而其神者未尝不与之遇。此书之所以可贵也。虽然,今之学者,直以为土梗已耳。子鸣鬻古之书,然且几于不自振,今欲求古书义,吾惧其愈穷也。岁暮,将往锡山寓舍,还归太未,书以赠之。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舣舟娄江,余之 过:经过、路过
B.为念其先人相与之旧, 相与:相处、相交往
C.夫今世进士之业滋盛   滋盛:众多、兴旺。
D.余以是益子鸣 奇:认为……不同凡俗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然子鸣依依人为可讥,而在已为有悔
B.纷纷然日竞于荣利,成流俗   私见张良,具告
C.其神者未尝不存     冰,水为之,寒于水
D.今欲求古书义 填然鼓
【小题3】以下句子中,全都表现童子鸣“不蹈世俗刻苦求学”的一组是
①子鸣示余以其诗,已能出人
②已而子鸣以诗来,益清俊可诵
③谓子鸣旅泊萧然,恨无以恤之者
④然子鸣依依于余,有问学之意
⑤然且几于不自振,今欲求古书之义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①②④
D.①②③
【小题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广东陈元诚/少未尝识字/一日自感激/取四子书/终日拜之/忽能识字
B.广东陈元/诚少未尝识字/一日自感激/取四子书/终日拜之忽/能识字
C.广东陈元/诚少未尝识字/一日自感激/取四子书/终日拜之忽/能识字
D.广东陈元诚/少未尝识字一日/自感激/取四子书/终日拜之/忽能识字
【小题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介绍与童子鸣交往的一些生活片段,欣赏童子鸣积极求学的精神,也为他的生计而担心不已。
B.自从科举被废除以后确实一些古书渐渐出来,作者深深叹服童子鸣说的这些话。
C.作者认为典籍是天下的神灵、怪异之物,每日与它们在一起,智慧必定有能够自行开发的机会。
D.作者强调读书的重要作用,批评世人忽视读书而去争相谋取功名利禄的不良风气。
【小题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书之所聚,当有如金宝之气,如卿云轮囷,覆护其上,被其润者不枯矣。
(2)今人虽去古之远,而其神者未尝不与之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