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先妣事略
归有光
先妣周孺人,弘治元年二月十一日生。年十六,来。逾年,生女淑静。淑静者,大姊也。期而生有光;又期而生女子,殇一人,期而不育者一人;又逾年,生有尚,妊十二月;逾年,生淑顺;一岁,又生有功。孺人数颦蹙顾诸婢曰:“吾为多子苦。”老妪杯水盛二螺进,曰:“饮此,后妊不数矣。”孺人举之尽,不能言。正德八年五月二十三日,孺人卒。诸儿见家人泣,则随之泣,然犹以为母寝也,伤哉!于是家人延画工画,出二子,命之曰:“鼻以上画有光,鼻以下画大姊。”以二子肖母也。
孺人不忧米盐,乃劳苦若不谋夕。冬月垆火炭屑,使婢子为团,累累暴阶下。室弃物,家无闲人。儿女大者攀衣,小者乳抱,手中纫缀不辍,户内洒然僮奴有恩,虽至棰楚,皆不忍有后言。吴家桥岁致鱼蟹饼饵,率人人得食。家中人闻吴家桥人至,皆喜。
有光七岁与从兄有嘉入学每阴风细雨从兄辄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孺人中夜觉寝,促有光暗诵《孝经》,即熟读无一字龃龉,乃喜。
孺人死十一年,大姊归王三接,孺人所许聘者也。十二年,有光补学官弟子,十六年而有妇,孺人所聘者也。期而抱女,抚爱之,益念孺人,中夜与其妇泣,追惟一二,仿佛如昨,余则茫然矣。世乃有无母人,天乎!痛哉!
(选自《震川先生集》,有删改)
【注】①孺人:大夫的妻的封号,明代为七品官之母或妻的封号。 ②若不谋夕:好像不能知道晚上会变成什么样子或发生什么情况,指好像形势危急,难以预料。③洒然:整齐貌。 ④吴家桥:作者外祖家。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年十六,来 归:女子出嫁
B.不能言  喑:哑,不能说话
C.室弃物  靡:无
D.僮奴有恩 遇:遇到
【小题2】对下列两组词语中画线词的意义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世乃有无母人   ②辍耕垄上
③老妪杯水盛二螺进 ④垣墙周庭,当南日
A.两个“之”相同,两个“以”也相同。
B.两个“之”不同,两个“以”相同。
C.两个“之”相同,两个“以”不同。
D.两个“之”不同,两个“以”也不同。
【小题3】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有光七岁/与从兄有嘉入学/每阴风细雨/从兄辄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
B.有光七岁/与从兄有嘉入学/每阴风细雨/从兄辄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
C.有光七岁与从兄有嘉/入学/每阴风细雨/从兄辄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
D.有光七岁/与从兄有嘉入学/每阴风细雨从兄/辄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
【小题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期而抱女,抚爱之,益念孺人,中夜与其妇泣,追惟一二,仿佛如昨,余则茫然矣。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3-11 12:03:2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亡友方思曾墓表
归有光
予友方思曾之殁,适岛夷来寇,权厝于某地。已而其父长史公官四方,子昇幼,不克葬。某年月日,始祔于其祖侍御府君之墓,来请其墓上之文。
思曾少负奇逸之姿,年二十余,以《礼经》为京闱首荐。既一再试春官不利,则自叱而疑曰:“吾所为,以为至矣,而又不得。彼必有出于吾术之外者!”则使人具书币走四方,求尝已得高第者,与夫邑里之彦,悉致之于家而馆饩之。其人亦有为显官以去者。然思曾自负其材,顾彼之术,实不能有加于吾,亦遂厌弃不能以久。方其试而未得也,则愤憾而有不屑之志。其后每偕计吏行,时时绝大江,徘徊北岸,辄返棹登金、焦二山,徜徉以归。与其客饮酒放歌,绝不与豪贵人通。间与之相涉,视其龌龊,必以气陵之。闻为佛之学于临安者,思曾往师之,作礼赞叹,求其解说。而人遂以思曾果溺于佛之说,不知其有所不得志而肆意于此。以是知古之毁服童发,逃山林而不处,未必皆精志于其教,亦有所愤而为之者耶!以思曾之材,有以置之,使之无愤憾之气,其果出于是耶?然使假之以年,以至于今,又安知其愤憾不益甚,而将不出于是耶?此吾所以叹天之成材为难也。
思曾少善余,余与今李中丞廉甫晚步城外隍桥,每望其庐,怅然而返。其相爱慕如此。后予同为文会,又同举于乡。思曾治园亭田野中,至梅花开时,辄使人相召,予多不至。而思曾时乘肩舆过安亭江上,必尽醉而归。尝以予文示上海陆詹事子渊,有过奖之语,思曾凌晓,乘船来告。予独痛思曾之材,使不得尽其所至,亦为之致憾于天而已矣。
(选自《震川文集》,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权厝于某地   厝:停柩待葬
B.则使人具书币走四方   币:钱财
C.辄返棹登金、焦二山   棹:船桨,代指船
D.以是知古之毁服童发   童:未成年的
【小题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广数自请行     数:多次
B.广以郎中令将四千骑出右北平 将:率领
C.口不能道辞 辞:辞别
D.南绝幕,遇前将军 绝:横渡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思曾之材,有以置之,使之无愤憾之气,其果出于是耶?
(2)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及止。
(3) 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我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小题4】简要概括方思曾的形象特点。

同类题3

文言文阅读,完成小题。
沈贞甫墓志铭
自予初识贞甫,时贞甫年甚少,读书马鞍山浮屠之偏。及子娶王氏,与贞甫之妻为兄弟,时时过内家相从也。予尝入邓尉山中,贞甫来共居,日游虎山、西崦上下诸山,观太湖七十二峰之胜。嘉靖二十年,予卜居安亭。安亭在吴淞江上,界昆山、嘉定之壤,沈氏世居于此。贞甫是以益亲善,以文字往来无虚日。以予之穷于世,贞甫独相信,虽一字之疑,必过予考订,而卒以予之言为然
盖予屏居江海之滨,二十年间,死丧忧患,颠倒狼狈,世人之所嗤笑,贞甫了不以人之说而有动于心,以与之上下。至于一时富贵翕吓,众所现骇,而贞甫不予易也。嗟夫!士当不遇时,得人一言之善,不能忘于心,予何以得此于贞甫耶?此贞甫之没,不能不为之恸也。
贞甫之为人伉厉,喜自修饰。介介自持,非其人未尝假以词色。遇事激昂,僵仆无所避。尤好观古书,必之名山及浮屠、老子之宫。所至扫地焚香,图书充几。闻人有书,多方求之,手自抄写,至数百卷。今世有科举速化之学,皆以通经学古为迂,贞甫独于书知好之如此,盖方进于古而未已也。不幸而病,病已数年,而为书益勤。予甚畏其志,而忧其力之不继,而竟以病死,悲夫!
初,予在安亭,无事,每过其精庐,啜茗论文,或至竟日。及贞甫没而予复往,又经兵燹之后,独徘徊无所之,益使人有荒江寂寞之叹矣。
其卒以嘉靖三十四年七月日,年四十有二。可悲也已!
铭曰:天乎命乎不可知,其志之勤而止于斯!
(节选自归有光《沈贞甫墓志铭》)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以予之穷于世 穷:困厄,仕途不通达
B.贞甫了不以人之说而有动于心    了:全然
C.而贞甫不予易也 易:轻易
D.予甚畏其志   畏:敬服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其志之勤而止于斯 ②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B.①此贞甫之没,不能不为之恸也    ②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
C.①予甚畏其志,而忧其力之不继    ②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D.①其卒以嘉靖三十四年七月日 ②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
【小题3】下列对本文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归有光,明代后期散文家,他继承了西汉和唐宋散文的优良传统,反对当时浮饰雕琢的文风。本文和《项脊轩志》都显得文笔质朴简洁,情感真挚动人。
B.作者以自己同沈贞甫的交谊为线索,简要记叙两人从初识到交厚的过程,重点介绍贞甫的身世以及他的为人和为学。最后简介其卒年,并以铭文作结。
C.文章在平实质朴的记叙中,揭示了贞甫为人耿直,交友诚笃,鄙弃趋炎附势,抵制浮躁学风的性格特点。这正是平凡读书人的不平凡之处。
D.本文记叙和抒情紧密结合:自己狼狈不堪却受敬重,失知音,不能不恸;畏其志,忧其力,而竟以病死,不能不悲;昔同啜茗论文,今独处寂寞,不能不叹;最后赞其勤学不倦,至死方休的精神。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士当不遇时,得人一言之善,不能忘于心,予何以得此于贞甫耶?
(2)虽一字之疑,必过予考订,而卒以予之言为然。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节选自归有光《项脊轩志》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诸父异爨 迨:等到
B.墙往往而是 往往:到处
C.先妣抚之甚    厚:亲切
D.何竟日默默在此 竟日:整天
【小题2】对“庭中通南北为一”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庭中通\南北为一
B.庭中\通南北\为一
C.庭\中通南北\为一
D.庭中\通\南北为一
【小题3】能够表现祖母对孙子关怀期望的一组句子是(   )
①某所,尔母立于兹。 
②儿寒乎?欲食乎?
③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
④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⑤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而朝,他日汝当用之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②④⑤
【小题4】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先前,院子的南北是一个整体,后来分了家,院子内外开了许多小门。
B.老妪是祖母的婢女,给两代人喂过奶,常与作者一起回忆往事。
C.作者和老妪对祖母的感情深厚,回忆祖母的话时,都落下了眼泪。
D.祖母希望作者将来能考取功名,走上仕途,把祖上留下的象笏交给了他。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2)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