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拙效传
(明)袁宏道①
石公曰:“天下之狡于趋避者,兔也,而猎者得之。乌贼鱼吐墨以自蔽,乃为杀身之梯,巧何用哉!”夫藏身之计,雀不如燕;谋生之术,鹳不如鸠。古记之矣。作《拙效传》。
家有四钝仆:一名冬,一名东,一名戚,一名奎。冬即余仆也。掀鼻削面,蓝睛虬须,色若锈铁。尝从余武昌偶令过邻生处归失道往返数十回见他仆过者亦不问。时年已四十余。余偶出,见其凄凉四顾,如欲哭者,呼之,大喜过望。性嗜酒,一日家方煮醪,冬乞得一盏,适有他役,即忘之案上,为一婢子窃饮尽。煮酒者怜之,与酒如前。冬伛偻突②间,为薪焰所着,一烘而过,须眉几火。家人大笑,仍与他酒一瓶,冬喜,挈瓶沸汤中,俟暖即饮,偶为汤所溅,失手堕瓶,竟不得一口,瞠目而出。尝令开门,门枢稍紧,极力一推,身随门辟,头颅触地,足过顶上,举家大笑。今年随至燕邸,与诸门隶嬉游半载,问其姓名,一无所知。
东貌亦古,然稍有诙气。少役于伯修③。伯修聘继室时,令至城市饼。家去城百里,吉期已迫,约以三日归。日晡不至,家严同伯修门外望。至夕,见一荷担从柳堤来者,东也。家严大喜,急引至舍。释担视之,仅得蜜一瓮。问饼何在,东曰:“昨至城,偶见蜜价贱,遂市之。饼价贵,未可市也。”时约以明纳礼,竟不得行。
戚、奎皆三弟仆。戚尝刈薪,跪而缚之,力过绳断,拳及其胸,闷绝仆地,半日始苏。奎貌若野獐,年三十,尚未冠,发后攒作一纽,如大绳状。弟与钱市帽,奎忘其纽,及归,束发加帽,眼鼻俱入帽中,骇叹竟日。一日至比舍,犬逐之,即张空拳相角,如与人交艺者,竟啮其指。其痴绝皆此类。
然余家狡狯之仆,往往得过,独四拙颇能守法。其狡狯者,相继逐去,资身无策,多不过一二年,不免冻馁。而四拙以无过,坐而衣食,主者谅其无他,计口而受之粟,唯恐其失所也。噫!亦足以见拙者之效矣。
(注)①袁宏道,字中郎,号石公。②突:烟囱。③伯修,宏道兄宗道之字。
【小题1】下列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尝从余武昌,偶令过邻生处   过:经过
B.一日至比舍,犬逐之 比:邻近
C.而四拙以无过,坐而衣食     坐:因为
D.主者谅其无他 谅:原谅
【小题2】加点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家去城百里,吉期已迫,约以三日归   而四拙以无过
B.其狡狯者,相继逐去 唯恐其失所也
C.失手堕瓶,竟不得一口,瞠目而出     戚尝刈薪,跪而缚之
D.煮酒者怜之,与酒如前 与诸门隶嬉游半载
【小题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尝从余武昌/偶令过邻生处/归失道/往返数十回/见他仆过者/亦不问
B.尝从余武昌/偶令过邻生处归/失道往返数十回/见他仆过者/亦不问
C.尝从余武昌/偶令过邻生处/归失道/往返数十回/见他仆/过者亦不问
D.尝从余武昌/偶令过邻生处/归失道往返/数十回见他仆/过者亦不问
【小题4】从文中下列事件的前因后果看,能体现作者或其家人对拙仆们关爱的事件是
①冬仆迷路   ②冬仆饮酒   ③冬仆推门   ④东仆市饼   ⑤戚仆缚薪   ⑥奎仆市帽
A.③⑤B.②⑥C.①②④D.①⑤⑥
【小题5】下列对这篇文章概括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冬这个仆人很健忘,他随作者到燕京,与门隶们玩耍,有时人们问他的姓名他都回答不上来。
B.文章详略得当,共写了四仆,其中冬是自己的仆人,记了四件事,最详;其余三仆,则较略,奎仆记了两件事,戚仆和东仆各只记了一件事。
C.作者说:狡兔和乌贼善于趋避和藏身,却仍然难逃杀身之祸,意在说明巧不如拙。
D.作者赞仆之拙,认为拙者有福,与老庄的大拙胜巧.巧伪不如拙诚的思想有相通之处。
【小题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乌贼鱼吐墨以自蔽,乃为杀身之梯,巧何用哉!
(2)少役于伯修。伯修聘继室时,令至城市饼。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6-19 10:53:5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陈正甫《会心集》

(明)袁宏道

①世人所难得者唯趣。趣如山上之色、水中之味、花中之光、女中之态,虽善说者不能下一语,唯会心者知之。今之人慕趣之名,求趣之似,于是有辨说书画、涉猎古董以为清,寄意玄虚、脱迹尘纷以为远,又其则有如苏州之烧香煮茶者。此等皆趣之皮毛,何关神情?

②夫趣得之自然者深,得之学问者浅。当其为童子也,不知有趣,然无往而非趣也。面无端容,目无定睛,口喃喃而欲语,足跳跃而不定,人生之至乐,真无逾于此时者。孟子所谓不失赤子,老子所谓能婴儿,盖指此也。趣之正等正觉最上乘也。山林之人,无拘无缚,得自在度日,故虽不求趣而趣近之。愚不肖之近趣也,以无品也,品愈卑,故所求愈下。或为酒肉,或为声伎,率心而行,无所忌惮,自以为绝望于世,故举世非笑之不顾也,此又一趣也。迨夫年渐长,官渐高,品渐大,有身如梏,有心如棘,毛孔骨节俱为闻见知识所缚,入理愈深,然其去趣愈远矣。

③余友陈正甫,深于趣者也,故所述《会心集》若干卷,趣居其多。不然,虽介若伯夷,高若严光,不录也。噫,孰谓有品如君、官如君、年之壮如君,而能知如此者哉!

注:①叙:通“序”,为……作序。②苏州:唐代诗人韦应物任官终于苏州刺史。③卑:低等的。④非:指责、批评。

【小题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文中的“ ”一句。
【小题2】赏析第①段划线句的语言特点。
【小题3】概括第①段所列举的附庸风雅之人的浅陋行为。(用自己的话回答)。
【小题4】结合第②段内容,对该段论证方法加以分析。
【小题5】文章的核心是论“趣”,即人自然率真的生命形态,作者有关“趣”的观点你是否同意?试结合文章内容加以评价。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文长为山阴秀才,大试辄不利,豪荡不羁。总督胡梅林公知之,聘为幕客。文长与胡公约:“若欲客某者,当具宾礼,非时辄得出入。”胡公皆许之。文长乃葛衣乌巾,长揖就坐,纵谈天下事,旁若无人。胡公大喜。是时公督数边兵,威振东南,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信心而行,恣臆谈谑,了无忌惮。会得白鹿,属文长代作表。表上,永陵喜甚。公以是益重之,一切疏记,皆出其手。
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凡公所以饵汪、徐诸虏者,皆密相议然后行。尝饮一酒楼有数健儿亦饮其下不肯留钱文长密以数字驰公公立命缚健儿至麾下皆斩之一军股栗。有沙门负资而秽,酒间偶言于公,公后以他事杖杀之。其信任多此类。
胡公既怜文长之才,哀其数困,时方省试,凡入帘者,公密属曰:“徐子,天下才,若在本房,幸勿脱失。”皆曰:“如命。”一知县以他羁后至,至期方谒公,偶忘属,卷适在其房,遂不偶。
文长既已不得志于有司,遂乃放浪曲糵,恣情山水,走齐、鲁、燕、赵之地,穷览朔漠。其所见山奔海立,沙起云行,风鸣树偃,幽谷大都,人物鱼鸟,一切可惊可愕之状,一一皆达之于诗。其胸中又有一段不可磨灭之气,英雄失路、托足无门之悲,故其为诗,如嗔如笑,如水鸣峡,如种出土,如寡妇之夜哭,羁人之寒起。当其放意,平畴千里;偶尔幽峭,鬼语秋坟。文长眼空千古,独立一时。当时所谓达官贵人、骚士墨客,文长皆叱而奴之,耻不与交,故其名不出于越。悲夫!
(节选自袁宏道《徐文长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尝饮一酒楼/有数健儿亦饮/其下不肯留钱/文长密以数字驰公/公立命缚健儿/至麾下/皆斩之/一军股栗/
B.尝饮一酒楼/有数健儿亦饮其下/不肯留钱/文长密以数字驰公/公立命缚健儿至麾下/皆斩之/一军股栗/
C.尝饮一酒楼/有数健儿亦饮/其下不肯留钱/文长密以数字驰公/公立命缚健儿至/麾下皆斩之/一军股栗/
D.尝饮一酒楼/有数健儿亦饮其下/不肯留钱/文长密以数字驰公/公立命缚健儿至/麾下皆斩之/一军股栗/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表”,即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表的重要作用就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及陈述某种意见或事情。
B.“麾下”,原意为将帅的部下之意,或者是对将帅本人的敬称。
C.“省试”,即科举中的礼部试,在唐、宋、金、元时称省试,在明、清时称会试。一般安排在二三月进行,因此又称“春闱”。合格者称贡士,第一名称“解元”。
D.“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相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组是
A.文长虽然只是一个秀才,但他知天下事,加上他写的贺表深得永陵帝王的喜爱,因此胡总督更加器重他。
B.文长才智过人,所谈用兵方略大多能切中要害。所以胡总督诱捕盗寇的计谋都和他缜密商议然后付诸行动。
C.文长之所以一生只是一个秀才,全是一知县因事耽搁到了考期才拜见胡总督,而胡总督又忘了嘱托,如果知县提前得到胡总督的叮嘱,文长必定会高中。
D.文长诗歌的特点是多寄情于山水自然,想象绮丽,摹状抒情充满豪气,同时也流露出怀才不遇之叹。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时公督数边兵,威振东南,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
(2)文长皆叱而奴之,耻不与交,故其名不出于越。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叙小修诗
袁宏道
弟小修诗,散逸者多矣,存者仅此耳。余惧其复逸也,故刻之。
弟少也慧,十岁余即著《黄山》、《雪》二赋,独喜读老子、庄周、列御寇诸家言,皆自作注疏,多言外趣。既长,胆量愈廓,识见愈朗,的然以豪杰自命,而欲与一世之豪杰为友。泛舟西陵,走马塞上,穷览燕、赵、齐、鲁、吴、越之地,足迹所至,几半天下,而诗文亦因之以日进。大都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有时情与境会,顷刻千言,如水东注,令人夺魂。其间有佳处,亦有疵处。佳处自不必言,即疵处亦多本色独造语。
盖诗文至近代而卑极矣,文则必欲准予秦、汉,诗则必欲准予盛唐,剿袭模拟,影响步趋,见人有一语不相肖者,则共指以为野狐外道。曾不知文准秦、汉矣,秦、汉人曷尝字字学《六经》欤?诗准盛唐矣,盛唐人曷尝字字学汉、魏欤?秦、汉而学六经,岂复有秦、汉之文?盛唐而学汉、魏,岂复有盛唐之诗?唯夫代有升降,而法不相沿,各极其变,各穷其趣,所以可贵,原不可以优劣论也。且夫天下之物,孤行则必不可无,必不可无,虽欲废焉而不能;雷同则可以不有,可以不有,则虽欲存焉而不能。故吾谓今之诗文不传矣。其万一传者,或今闾阎妇人孺子所唱,犹是无闻无识真人所作,故多真声。
盖弟既不得志于时,多感慨;又性喜豪华,不安贫窘:爱念光景,不受寂寞。百金到手,顷刻都尽,故尝贫:而沉湎嬉戏,不知樽节,故尝病:贫复不任贫,病复不任病,故多愁。愁极则吟,故尝以贫病无聊之苦,发之于诗,每每若哭若骂,不胜其哀生失路之感。予读而悲之。大概情至之语,自能感人,是谓真诗,可传也。而或者犹以太露病之,曾不知情随境变,字逐情生,但恐不达,何露之有?
【注】小修:明代文学家袁中道,字小修,湖北公安人,与兄宗道、宏道并称“三袁”,以“公安派”著称。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韵意思。(任选3个作答)
(1)穷览燕、赵、齐、鲁、吴、越之地   穷:______________
(2)其万一传者 万一:______________
(3)而或者犹以太露病之 病:______________
(4)但恐不达 达:______________
【小题2】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且夫天下之物,孤行则必不可无,必不可无,虽欲废焉而不能。
【小题3】作者认为弟弟的诗文具有哪些特点?结合文本内容谈谈这些特点形成的原因。

同类题5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徐文长传

袁宏道

徐渭,字文长,为山阴诸生,声名籍甚。薛公蕙校越时,奇其才,有国士之目。然数奇,屡试辄。中丞胡公宗宪闻之,客诸幕。文长每见,则葛衣乌巾,纵谈天下事,胡公大喜。是时公督数边兵,威镇东南,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部下一诸生傲之,议者方之刘真长、杜少陵云。会得白鹿,文长作表,表上,永陵喜。公以是益奇之,一切疏计,皆出其手。

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视一世士无可当意者然竟不偶。文长既已不得志于有司,遂乃放浪曲蘖,恣情山水,走齐、鲁、燕、赵之地,穷览朔漠。其所见山奔海立、沙起云行、雨鸣树偃、幽谷大都、人物鱼鸟,一切可惊可愕之状,一一皆达之于诗。文长既雅不与时调合,当时所谓骚坛主盟者,文长皆叱奴之,故其名不出于越。悲夫!喜作书,笔意奔放如其诗,苍劲中姿媚跃出,欧阳公所谓“妖韶女,老自有余态”者也。间以其余,旁溢为花鸟,皆超逸有致。

卒以疑,杀其继室,下狱论死。张太史元汴力解,得出。晚年愤益深,佯狂益甚,显者至门,或拒不纳。时携钱至酒肆,呼下隶与饮。或自持斧击破其头,血流被面,头骨皆折,揉之有声。或以利锥锥其两耳,深入寸余,竟不得死。周望言晚岁诗文益奇,无刻本,集藏于家。余同年有官越者,托以钞录,今未至。余所见者,《徐文长集》、《阙编》二种而已。然文长竟以不得志于时,抱愤而卒。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然数奇,屡试辄 :倒下,在此引申为“失败”
B.文长作表 :劝
C.穷文长既已不得志于有司   有司:各主管部门
D.杀其继室,下狱:判罪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有国土目 况草野无闻者欤
B.而文长部下一诸生傲之   翌日,资政殿学士行
C.文长皆叱奴之 则噪相逐
D.张太史元汴力解,得出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文长在山阴县声名狼藉,但被师惠、胡宗先等官员所赏识,参与军中机密。
B.徐文长未能得志,于是寄情山水,游历北方,并以诗作记游抒怀,他写文章才思敏捷,意韵刚健飘逸:书法风格刚柔相济,富有情趣。
C.然而多次科举失利,晚年愤慨更深,狂疾益甚,曾经拿斧头敲击自己的头颅,用锥子刺入自己的耳朵,最终心怀怒愤而死。
D.他晚年的诗文更为奇特,但没有刻本,只是收集好藏在家里。我所看到的,只是《徐文长集》、《阙编》二种而已。
【小题4】给下列句子断句。
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视一世士无可当意者然竟不偶。
【小题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然文长竟以不得志于时,抱愤而卒。
②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