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闻武均州报已复京西
陆游
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
胡儿敢作千年计,天意宁知一日回。
列圣仁恩深雨露,中兴赦令疾风雷。
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
【注】①绍兴三十一年,陆游在杭州任大理司直兼宗正簿,听说武巨收复西京洛阳,挥笔喜赋此诗。②白发将军:武巨,当时任果州团练使,知均州。③列圣:宋王朝已故列代皇帝。④故令:大放天下的诏令。⑤悬知:料想。⑥朝陵使:朝祭陵墓的使者。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标题的“闻”字是理解全诗的关键,它交代了中心事件,引出了主人公“闻”后的情怀。
B.首联紧扣诗题,“捷书来”表明宋军取得了收复西京的胜利,突出了宋军的无坚不摧。
C.颔联认为,宋军把金兵从西京赶了出去,也有上天主持正义、有意向着宋王朝的因素。
D.颈联直抒胸臆,指出宋朝已故列代皇帝都仁恩深施,希望当今皇帝也要尽快大赦天下。
E. 尾联想象明年寒食朝祭陵墓的使者的沿途所见,“驿路梨花处处开”景中蕴含丰富感情。
【小题2】这首诗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05-18 11:06:4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问题。

八月一日,(① )烽火矶。南朝自武昌至京口,列置烽燧,此山当是其一也。自舟中望山,突兀而已。及抛江过其下,嵌岩窦穴,怪奇万状,色泽莹润,亦与它石迥异(1)又有一石,不(② )山,杰(③ (④ (⑤ (⑥ ),高百余尺,丹藤翠蔓,罗络其上,如宝(⑦ )装屏风。是日风静,舟行颇迟,又秋深(⑧    (⑨    ),故得尽见,杜老所谓“幸有舟楫迟,得尽所历妙”也。

过澎浪矶、小孤山,二山东西相望。小孤属舒州宿松县,有戍兵。凡江中独山,如金山、焦山、落星之类,皆(⑩    )天下,然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孤比。自数十里外望之,碧峰巉然孤起,(⑪ (⑫    )云霄,已非它山可拟,愈近愈秀,冬夏晴雨,姿态万变,(⑬  )造化之尤物(⑭ )也。但祠宇极于荒残,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相发挥,自当高出金山之上矣(2)庙在山之西麓,额曰“惠济”,神曰“安济夫人”。绍兴初,张魏公自湖湘还,尝加营葺,有碑载其事。又有别祠在澎浪矶,属江州彭泽县,三面临江,倒影水中,亦占一山之胜。舟过矶,虽无风,亦浪涌,(⑮    (⑯    )此得名也。昔人诗有“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之句,(⑰ )者因谓小孤庙有彭郎像,澎浪庙有小姑像,(⑱ )不(⑲ )也。晚泊沙夹,距小孤一里。微(⑳ ),(㉑ )以小艇游庙中,南望彭泽、都昌诸山,烟雨空濛,鸥鹭灭没,极登临之胜,徙倚(㉒ )久之而归。方立庙门,有俊鹘(㉓ )水禽,掠江东南(㉔ )去,甚可壮也。庙祝云,山有栖鹘甚多。

【小题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小题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及抛江过其下,嵌岩窦穴,怪奇万状,色泽莹润,亦与它石迥异。
(2)但祠宇极于荒残,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相发挥,自当高出金山之上矣。
【小题3】对本部分内容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1段重点写观察烽火矶,先近观,再特写,最后远望,让人一步步真正明白烽火矶的佳妙之处,并且能收到曲径通幽的艺术表达效果。
B.第2段先写澎浪矶与小孤山的相望位置,再交代小孤山上有戍兵看守,是想阐明小孤山也是江防要地。
C.第2段描述了小孤山和澎浪矶的风景,突出表现了小孤山峭拔俊美、澎浪矶浪大等特点。
D.文章第2段写小孤山峭拔俊美这一特点时运用比较手法。将一些山与小孤山比较,又用山上有楼观,亭榭的金山与小孤山古刹的萧条、残缺比较,写景顺序则是由远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