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对课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点明泛舟游赤壁的时间、人物,这相当于一篇长诗前的小序。
B.作者写自己在辽阔江面上泛舟,仿佛在浩荡的太空中乘风而行,毫无阻碍,商直就是远离人世,飘飘升入仙界里去了,令人陶醉其中。
C.作者借助夸张、想象的手法,运用精细的刻画和生动的比喻,化抽象为具体,把洞箫那种悲咽低回的哀音表现得十分形象真切。
D.客人由眼前之景追叙曹孟德由此建功立业又随历史湮灭的往事,发出了人生短暂的感慨,并进一步证明了他那种积极进取的思想。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其他 更新时间:2019-11-26 06:44:1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研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嵝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的,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选自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二)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醒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选自苏轼《赤壁赋》)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之高而止 穷:登。
B.觞满酌,颓然就醉  引:拿、取。
C.苏子然,正襟危坐。 愀:忧愁、凄怆。
D.不知东方之既白:变白,指天亮。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不与培嵝类    何其然也
B.不知日入 江上清风
C.故为之文志    举匏樽相属
D.游于是始 相与枕藉舟中
【小题3】下列句子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
A.于其身也,则师焉
B.君子博学而参省乎己
C.非能也,而绝江河
D.苍然暮色,自而至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西山之巅所见美景,令作者达到“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的境界,获得了精神慰藉。
B.柳文用“过”“缘”“斫”“焚”“穷”等动词,精当地描述了游览西山的悠闲心情。
C.苏轼运用主客问答的形式,表现了他力求排遣苦闷、顺应自然、乐观旷达的超脱情怀。
D.苏轼“乐水”,柳宗元“乐山”,两文异曲同工,表达了特殊人生境遇中对自然的感悟。
【小题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同类题2

阅读下文言文,完成各题

放鹤亭记

(宋)苏轼

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

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暮则傃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

郡守苏轼,时宾佐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挹山人而告之曰:“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诗》曰:‘鹤鸣九皋,声闻于天。’盖其为物,清远闲放,超然于尘埃之外,故《易》、《诗》比贤人君子。隐德之士,狎而玩之,宜若有益而无损者,然卫懿公好鹤则亡其国。周公作《酒诰》,卫武公作《抑》戒,以为荒惑败乱,无若酒者;而刘伶、阮籍之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嗟夫!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山人欣然而笑曰:“有是哉!”作放鹤、招鹤之歌曰:

鹤飞去兮西山之缺,高翔而下览兮择所适。翻然敛翼,婉将集兮,忽何所见,矫然而复击。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

鹤归来兮,东山之阴。其下有人兮,黄冠草履,葛衣而鼓琴。躬耕而食兮,其余以汝饱。归来归来兮,西山不可以久留。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草木天   际:交会B.纵其所如   如:往
C.时宾佐僚吏 从:跟随D.虽南面之君 南面:面南背北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纵所如,或立于陂田 安在不辱也
B.故《易》、《诗》比贤人君子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烦执事
C.鹤鸣九皋,声闻于天 至激义理者不然
D.作放鹤、招鹤之歌曰 至于鞭棰之间,欲引节,斯不亦远乎
【小题3】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记叙了建亭的时间、地点和缘由,描写了放鹤亭四季景色。
B.第二自然段通过对山人放鹤、收鹤的叙述,说明了放鹤亭得名的原因。
C.第三自然段通过与山人的对话,明确表达了作者对“隐居之乐”的理解。
D.作者最后引用山人所作放鹤、招鹤之歌作结,意境悠远,余韵绵长。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
(2)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