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侯论(节选)
苏 轼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逆①,庄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遂舍之。勾践之困于会稽,而归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夫老人者,以为子房才有余而忧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何则?非有平生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妻之役②,油然而不怪者,此固秦皇帝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此子房教之也。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太史公疑子房以为魁梧奇伟,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不称其志气。呜呼!而愚以为此其所以为子房欤!
(选自《唐宋八大家散文选》)
(简注)
①逆:迎接。②仆妾之役:指圯上老人命张良拾履之事。
(阅读指要)
本文为史论。开端即平空起势,论豪杰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点出“忍”为关键。而圯上老人黄石公担心张良才有余而度量不足,故深折其锐气以砥砺其意志,使其“忍小忿而就大谋”,成天下之大勇。文章借旧案翻出新意,文势浑浩流转,出奇制胜。然作者将楚汉相争的胜败仅仅归于张良能忍的个人气质,似有失片面。
(阅读训练)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
卒然临之而不惊(______) (2)而不能
下人者(______)
(3)当淮阴破齐,而欲自
王(______) (4)非子房其谁
全之(______)
【小题2】下列句中“乃”与“而其状貌
乃如妇人女子”中“乃”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
B.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
C.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
D.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
【小题3】选文第三段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段在文章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选文第四段引太史公的想法,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把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
(2)此固秦皇帝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