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

夫所为求福而辞祸者,以福可喜而祸可悲也。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美恶之辨战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是谓求祸而辞福夫求祸而辞褔,岂人之情也哉?物有以盖之矣。彼游于物之内,而不游于物之外。物非有大小也,自其内而观之,未有不高且大者也。彼挟其高大以临我,则我常眩乱反复,如隙中之观斗,又焉知胜负之所在。是以美恶横生,而忧乐出焉,可不大哀乎!

余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蔽采椽之居;背湖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始至之日,岁比不登,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余之不乐也。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予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于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伐安丘、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南望马耳、常山,出没隐见,若近若远,庶几有隐君子乎!而其东则庐山,秦人卢敖之所从遁也。西望穆陵,隐然如城郭,师尚父、齐桓公之遗烈,犹有存者。北俯潍水,慨然太息,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撷园蔬,取池鱼,酿秫酒,渝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

方是时,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节选自苏轼《超然台记》)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美恶之乎而去取之/交乎前/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是谓求祸而辞福/
B.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美恶之辨战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是谓求祸而辞福/
C.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美恶之辨战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是谓求祸而辞福/
D.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美恶之辨战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是谓求祸而辞福/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移守”中的“移”在文中是调任的意思,是中国古代官职变更的一种方式。
B.“狱讼”在文中分指牢狱和诉讼,中国古代的地方行政官员也审理辖区案件。
C.“城郭”在文中泛指城,分而言之,“城”指内城的墙,“郭”指外城的墙。
D.“子由”是苏轼弟弟苏辙的表字,古人的字和名之间一般 存在意义上的关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凡物都有可欣赏的地方,只要有超然物外的思想意识,就可以随遇而安。
B.作者到胶西一年之后,身体更加丰腴而白发逐渐变黑,这是他超然物外的最大快乐。
C.作者登台远望,遥想一系列古人的丰功伟绩,感慨唏噓,可见建功立业之理想尚在。
D.作者能够“游于物之外也”,其弟又以“超然”命名此台,适见兄弟二人志意相迎。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彼扶其高大以临我,则我常眩乱反复,如隙中之观斗,又知胜负之所在。
(2)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5-06 03:52:4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片段,完成下面小题。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泂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于悲风。”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击空明兮流光  溯:逆水而上B.不绝如 缕:细线
C.举匏樽以相    属:托付D.托遗于悲风  响:声音
【小题2】下列各句中与“客有吹洞箫者”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而今安在哉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小题3】下列文中词语共有四种构词方式,请作梳理并完成表格。
扣舷  桂棹  正襟  月明  旌旗  酾酒  渔樵  匏樽  遨游  悲风
构词方式
词语
构词方式
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