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点绛唇·杭州①

苏轼

闲倚胡床,庾公楼②外峰千朵。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

别乘③一来,有唱应须和。还知么?自从添个,风月平分破。

[注]①此词作于宋哲宗元佑五年(1090)秋。词人时在杭州为官。②庾公楼:相传东晋庾亮在武昌乘月登南楼。杜甫《秋日寄题郑监湖上亭》:“池要山简马,月净庾公楼。”③别乘:官名。这里指词人的友人袁毂。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庾公楼外峰千朵”是词人闲倚胡床所见。“朵”字生动地表现出重重叠叠的山峰如花般绽放。
B.上片第三、四句运用了拟人、反问手法,明写词人与明月、清风同坐,暗示词人心境的悲伤、落寞。
C.下片第一、二句叙写袁毂到来之后的情形:词人从独处世界中走出,与友人一起吟诗填词,相互唱和。
D.下片后三句,词人以戏谑语气告诉友人:自从添了你,明月清风都与你平分了!足见两人关系亲密。
【小题2】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12-03 02:40:1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周郎者乎?方破荆州,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方其破荆州,江陵   下:攻下
B.一世之雄也 固:本来
C.举匏尊以相属:致意,引申为“劝酒”
D.而吾与子之所共     适:适应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项是(   )
A.方破荆州  皆出于此乎
B.此非孟德之困周郎者乎 不拘
C.耳得而为声 皆在衽席
D.盖将自其变者观之   锲而不舍,朽木不折
【小题3】下列分析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描绘了“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景象,意在抒发自己急欲建功立业的豪情。
B.选文第一段由赋赤壁的自然景物,转而赋赤壁的历史古迹,借客之口来回答箫声呜呜然的原因,从而感慨人生短促无常。
C.选文第二段作者从“变”与“不变”两个角度,对客之人生无常的感慨陈述了自己的见解,宽慰客从人生无常的怅惘中解脱出来,理性地对待生活。
D.文章既保留了传统赋体的那种诗的特质与情韵,同时又吸取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使文章兼具诗歌的深致情韵,又有散文的透辟理念。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2)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小题5】请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
蔺相如庭辱强秦之君而引车避廉颇廉颇以勇气闻诸侯而肉袒谢相如先公后私分弃前憾皆烈丈夫也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兰亭集序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赤壁赋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与:交往
B.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悟:通“晤”,面对面
C.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危:端正
D.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适:适合
【小题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信可乐也    信:实在
B.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修:高高的
C.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西:向西    东:向东
D.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下:攻占
【小题3】下列文化常识不正确的一项(  )
A.斗牛:斗,南斗星,星宿名;牛,牵牛星,星宿名。二十八星宿是古代汉族天文学家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星区,用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
B.时辰:古人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小时。《孔雀东南飞》里有“奄奄黄昏后”,“黄昏”为亥时,相当于现在的19时至21时。
C.干支纪年法是中国古代常用的纪年方法。用“天干”和“地支”一一相配来纪年。“癸丑”“壬戌”均是用此类方法纪年。
D.朔,每月初一;望,每月十五;晦,每月最后一日。苏轼《赤壁赋》中“七月既望”,就是农历七月十六那一天。

同类题3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六幺令·天中节①

苏轼

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

感叹怀王昏聩,悲戚秦吞楚。异客垂涕淫淫,鬓白知几许?朝夕新亭对泣②,泪竭陵阳③处。汨罗江渚,湘累已逝,惟有万千断肠句。

(注)①天中节即端午节。苏轼一生坎坷,几上几下,最后客死异乡,与屈原有一些相似之处。②新亭对泣,语出《世说新语·言语》:“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③陵阳,屈原第二次被流放,最后到了安徽省青阳县陵阳镇。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上片运用了动静结合、铺叙、渲染、夸张和象征等多种表现手法,选取庆祝端午节的几个场面,描写出了端午节的盛况。
B.“异客垂涕”“鬓白知几许”指屈原已远离了自己的故土,被流放到了外地,两鬓白发如霜。这正是屈原人生经历的真实写照。
C.词的下片运用“新亭对泣”的典故准确贴切,是因屈原当时流放在外、痛心国难的心情与晋时渡江避难的中原人士非常相似。
D.词中有景,景中寓“境”。上片一幅幅生动的民俗风景画扑面而来,景境如画;下片一幕幕沧桑的历史再现眼前,一唱三叹。
【小题2】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留侯论
苏轼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夫子房受书于圯上之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且其意不在书。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其平居无罪夷灭者,不可胜数。虽有贲、育,无所获施。夫持法太急者,其锋不可犯,而其势未可乘。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①;当此之时,子房之不死者,其间不能容发,盖亦危矣。
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者?其身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子房以盖世之才,不为伊尹、太公之谋,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以侥幸于不死,此圯上老人所为深惜者也。是故倨傲鲜腆②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故曰:“孺子可教也。”
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迎;庄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遂舍之。勾践之困于会稽,而归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夫老人者,以为子房才有余,而忧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忿以就大谋。何则非有平生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此固秦皇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敝,此子房教之也。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由是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太史公疑子房以为魁梧奇伟,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不称其志气。呜呼!此其所以为子房欤!
【注】①《史记·留侯世家》:“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始皇博浪沙中,误中副车。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贼甚急,为张良故也,亡匿下邳。    ②腆通“淟”,善意。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 见:显示
B.其身可爱,而盗贼不足以为死也 爱:怜悯
C.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 王:称王
D.不称其志气 称:相称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卒然临之而不惊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B.郑伯肉袒牵羊以迎 谨拜表以闻
C.勾践之困于会稽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D.非子房其谁全之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作者看来,张良被老人授给兵书这事件,确实很古怪,但是坯上老人并非别人所说的鬼物,而可能是秦代有远见卓识的隐士。
B.张良面对老人的傲慢无礼,能忍耐礼待,说明他还是可以因此就成大事的,所以老人认为“孺子可教矣”。
C.作者引证史实层层递进,抓住留侯能够忍这一主线,进一步阐明张良能忍的结果是高祖成就帝王大业。
D.作者引用了郑伯肉袒迎楚,勾践卧薪尝胆等善于隐忍的正面典型,是为了赞扬他们能忍的品德。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何 则 非 有 平 生 之 素 卒 然 相 遇 于 草 野 之 间 而 命 以 仆 妾 之 役 油 然 而 不 怪 者 此 固 秦 皇 之 所 不 能 惊 而 项 籍 之 所 不 能 怒 也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
(2)此圯上老人所为深惜者也。是故倨傲鲜腆②而深折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