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
沧浪亭怀贯之
苏舜钦
沧浪独步亦无悰[注],聊上危台四望中。
秋色入林红黯淡,日光穿竹翠玲珑。
酒徒飘落风前燕,诗社凋零霜后桐。
君又暂来还径往,醉吟谁复伴衰翁。
[注] 悰(cóng):欢乐;乐趣。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沧浪独步”“无悰”是“聊上危台四望”的原因, 这里明扣标题中的“沧浪”,暗扣“怀”,动词“步”“上”“望”运用更是环环相扣。
B.第二联描写霜林自红,而说秋色入林,在拟人化的同时,着重强调了秋色已深;竹色至秋依然青翠,而日光穿过其间,打破了竹林的宁静。
C.第三联比喻手法运用十分独到。酒友离散,如同秋风中的燕子,诗社亦已凋零,正像霜后梧桐,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眼前景象的坚贞。
D.诗歌的后三联中,所写的危台、林木、翠竹,留下了足迹,酒友离散、诗社凋零,来时和离去时的情景等,都充满朋友对“我”的怀念之情。
【小题2】这首诗刻画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简要赏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03-01 09:31:0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沁园春·观潮
吴伟业
八月奔涛,千尺崔嵬,砉然欲惊。似灵妃顾笑,神鱼进舞;冯夷击鼓,白马来迎。伍相鸱夷,钱王羽箭,怒气强于十万兵。峥嵘甚,讶雪山中断,银汉西倾。
孤舟铁笛风清,待万里乘槎问客星。叹鲸鲵未翦,戈船满岸;蟾蜍正吐,歌管倾城。狎浪儿童,横江士女,笑指渔翁一叶轻。谁知道,是观潮枚叟,论水庄生
【注】①灵妃:洛水女神。②冯夷:黄河水神。③伍相鸱夷:伍相指伍子胥,鸱夷是一种皮囊。相传子胥被吴王赐剑自刎,后尸体又被裹以皮囊,抛入江中。子胥化作潮神,每当发怒时,就素车白马,在钱塘江中奔腾吼叫。④钱王羽箭:传吴越王钱缪曾筑捍海塘,因怒潮汹涌,版筑不成,故造箭以射潮。⑤万里乘槎问客星:据传天河与海通,曾有人乘槎访天河,见到牛郎。此举被观天象者称作“有客星犯牵牛宿”。⑥翦:剪除。⑦狎浪:弄潮。⑧观潮枚叟:汉枚乘曾作《七发》以记观潮。⑨论水庄生:指《庄子》中有《秋水》篇。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词首“八月奔涛”等三句先声夺人,生动描写了八月钱塘江潮声势浩大的磅礴景象。
B.下片“孤舟铁笛风清,待万里乘槎问客星”句,表现出作者超脱红尘归隐山林的决心。
C.“蟾蜍正吐,歌管倾城”句写观潮之夜,月华满江,观潮者歌舞良宵、尽情为乐的场景。
D.这首词运用大量的典故,表现出钱塘潮水变幻多姿的特点,增添了本词瑰丽神奇的色彩。
【小题2】下列诗句描写潮水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与“讶雪山中断,银汉西倾”句不同的一项是(    )
A.旗彩斜飞一命轻,舟人却立万舟迎。不应当日将军事,犹到如今气未平。
B.万叠银山出海门,百川渺渺不劳吞。晴江斗起黏天浪,一洗忠胥愤屈魂。
C.海门乍见一线白,江下涛头十丈黄。数点红旗争出没,千艘飞橹下沧浪。
D.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飞向钓鱼台。人山纷赞阵容阔,铁马从容杀敌回。
【小题3】《沁园春·观潮》一词的上阕从哪些角度描写了钱塘潮的特点?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作答。

窦园醉中前后五绝句①

陈与义

海棠脉脉要诗催,

日暮紫绵②无数开。

欲识此花奇绝处,

明朝有雨试重来。

春寒③

陈与义

二月巴陵日日风,

春寒未了怯园公④。

海棠不惜胭脂色,

独立蒙蒙细雨中。

注①此诗作于1125年北宋时期。②紫绵:最名贵的海棠品种。③此诗写于1129年,当时南宋朝廷正风雨飘摇。④园公:作者借居岳州时的自号。
(1)下列对诗歌的赏析,恰当的一项是(  )
A.“春寒未了怯园公”一句中的“怯”字,描绘出漂泊异乡的诗人对料峭春寒难以忍受的畏惧。
B.《春寒》后两句,诗人用类似于刻画松、梅、菊、竹的手法来写海棠,说它傲然“独立”于风雨中,哪怕有损于自己美丽的“胭脂色”,海棠的风骨和雅致得到充分的表现。
C.古代诗词中的花草很多具有象征含义,比如牡丹是豪华富贵的象征,莲花是高雅纯洁的象征;桂花是阖家团圆的象征。这两首诗中的海棠都是坚强不屈精神的象征。
D.苏轼有《海棠》诗云:“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以海棠幽寂喻自己贬官遭际。而陈与义笔下的海棠也是他流亡时的写照。
(2)这两首诗用了什么相同的修辞手法咏海棠?请指出并分别举例。
(3)请简要分析诗人在两首诗中通过写海棠所表达的不同思想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