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
沧浪亭怀贯之
苏舜钦
沧浪独步亦无悰[注],聊上危台四望中。
秋色入林红黯淡,日光穿竹翠玲珑。
酒徒飘落风前燕,诗社凋零霜后桐。
君又暂来还径往,醉吟谁复伴衰翁。
[注] 悰(cóng):欢乐;乐趣。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沧浪独步”“无悰”是“聊上危台四望”的原因, 这里明扣标题中的“沧浪”,暗扣“怀”,动词“步”“上”“望”运用更是环环相扣。
B.第二联描写霜林自红,而说秋色入林,在拟人化的同时,着重强调了秋色已深;竹色至秋依然青翠,而日光穿过其间,打破了竹林的宁静。
C.第三联比喻手法运用十分独到。酒友离散,如同秋风中的燕子,诗社亦已凋零,正像霜后梧桐,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眼前景象的坚贞。
D.诗歌的后三联中,所写的危台、林木、翠竹,留下了足迹,酒友离散、诗社凋零,来时和离去时的情景等,都充满朋友对“我”的怀念之情。
【小题2】这首诗刻画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简要赏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03-01 09:31:0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除夜二首(其一)

陈与义

城中爆竹已残更,朔吹翻江意未平。

多事鬓毛随节换,尽情灯火向人明。

比量旧岁聊堪喜,流转殊方又可惊。

明日岳阳楼上去,岛烟湖雾看春生。

(注)①这首诗写于北宋灭亡、诗人从陈留(今河南开封东南山)南渡,流离于今湖南湖北一带。这首诗是诗人在岳阳度除夕时所作。②殊方:异乡。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爆竹残更”“朔吹翻江”等词语,营造了一种雄浑壮阔的意境,其中“翻”字一语双关,既描写了江面的波卷浪涌,又写出作者此时此景之下的心绪难平。
B.诗歌颔联写作者揽镜自照,鬓发已经变白,不由得怪它“多事”,言外是慨叹自己避兵转徙,艰苦备尝,惟有灯火明亮,“尽情”相慰,言外是慨叹客居岑寂。
C.诗歌前两联作者由室外的爆竹声和江水声转到写自己的感受和心情,一个“意”字领起下文,包含了亡国南渡的感伤无奈及漂泊异乡暂得欢愉的慰藉之情。
D.本诗感时抚事,不用华丽词藻,不用典故,语自浅近而不平淡,构词讲究而不生涩,娓娓动听地表达出作者深层的蕴藉之情,读起来让人觉得前味醇厚。
【小题2】纪昀评价这首诗“结有神致”,即尾联写得有神的情致。你认为尾联表达出诗人怎样的情致?又是如何表达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