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野泊对月有感
周 莘
可怜江月乱中明,应识逋逃病客情。
斗柄阑干洞庭野,角声凄断岳阳城。
酒添客泪愁仍溅,浪卷归心暗自惊。
欲问行朝旧消息,眼中盗贼尚纵横。
(注) ①本诗约作于北宋灭亡、南宋初建之际。②行朝,指朝廷迁移不定。
【小题1】对本诗的分析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诗是一首七言律诗。律诗是一种诗歌体裁,盛行于唐代,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
B.首联承题,上句切合题目“野泊对月”的内容,下句点明了“野泊”之因:“逋逃”指逃难在外,漂泊无家,故有“野泊”。
C.诗歌颔联上句写动景,下句写静景。诗人立于洞庭荒野,仰望天空北斗横斜,耳畔传来岳阳城凄凉的角声。动静结合,渲染了空茫凄凉的意境。
D.颈联写了酒化成过客之泪如愁绪滴溅,浪花仿佛卷动归乡之心使人暗自惊叹的内容,与尾联共同表现了“野泊”时所思、所感、所痛。
【小题2】诗的最后两联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01-07 10:43:3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这首宋词,完成 小题。
临江仙·登凌歊台感怀【注】
李之仪
偶向凌歊台上望,春光已过三分。江山重叠倍销魂。风花飞有态,烟絮坠无痕。
已是年来伤感甚,那堪旧恨仍存。清愁满眼共谁论?却应台下草,不解忆王孙。    
【注】本词作于李之仪遭谤被除名,由太平州(州治在今安徽当涂)管制期间的某年夏
天。凌歌台:南朝宋孝武帝曾建避暑离宫于此。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李之仪深受政治压迫,被管制在太平州,已无经常登高览胜的兴致。起首句“偶向”
二字,便透露出他平时幽居抑郁的心情。
B.“春光已过三分”把无穷的空间感化作有限的时间感,含蓄蕴藉;“江山重叠倍销魂”中
“销魂”一词,则表现了作者面对多娇江山的极度高兴之情。
C.“伤感甚”指以往岁月里所遭受的政治打击,下片首句是说这些打击没有伤感的价值,
表现了作者将愁闷置于一边的豁达情怀。
D.“清愁满眼共谁论”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其中“共谁论”承接上文,进一步表明作者
孑然独处,无人可为之解忧。
E. 结尾处“王孙”指的不是别人,而是作者自己。作者把欲归而不得的怨恨归咎于春草的
【小题2】“风花飞有态,烟絮坠无痕”两句有何深刻意蕴?寄寓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东方智士
(宋)朱敦儒
①东方有人自号智士,才多而心狂。凡古昔圣贤与当世公卿长者,皆摘其短缺而非笑之。然地寒力薄,终岁不免饥冻。
②里有富人,连第宅,甲其国中。车马奴婢,钟鼓帷帐物物惟备。一旦,富人召智士语之曰:“吾将远游,今以居第贷子。凡室中金玉资生之具无乏皆听子用不计。期年还,则归我。”
③富人登车而出,智士杖策而入。奴仆妓妾,罗拜堂下,各效其所典薄籍以听命,号智士曰“假公”。智士因遍观居第,富实伟丽过王者,喜甚。忽更衣东走圊,仰视其室卑狭,俯阅其基湫隘,心郁然不乐,召纲纪仆让之曰:“此第高广而圊不称。”仆曰:“惟假公教。”
④智士因令撤旧营新,狭者广之,卑者增之,曰如此以当寒暑,如此以蔽风雨。既藻其梲,又丹其楹,至于聚筹积灰,扇蝇攘蛆,皆有法度。事或未当,朝营夕改,必善必奇。智士躬执斤帚,与役夫杂作,手足疮茧,头蓬面垢,昼夜废眠食,忉忉焉唯恐圊之未美也,不觉阅岁,成未落也。
⑤忽阍者奔告曰:“阿郎至矣!”智士仓皇弃帚而趋迎富人于堂下。富人劳之曰:“子居吾第乐乎?”智士恍然自失曰:“自君之出,吾惟圊是务,初不知堂中之温密,别馆之虚凉。北榭之风,南楼之月,西园花竹之盛,吾未尝倪目;后房歌舞之妙,吾未尝举觞。虫网琴瑟,尘栖钟鼎,不知岁月之及子复归而吾当去也。”
⑥富人揖而出之。智士还于故庐,且悲且叹,悒悒而死。
⑦市南宜僚(名人。)闻而笑之,以告北山愚公。愚公曰:“子奚笑哉?世之治圊者多矣!子奚笑哉?”
(注释)①圊(qīng):厕所。 ②湫(jǐao)低. ③纲纪仆:管家 ④藻:文彩。引申为彩绘。。其梲(zhuó):屋梁上的短柱 ⑤忉忉:操心忧愁。
【小题1】下列加点词语用法和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如此当寒暑相如度秦王特诈佯为予赵城
B.才多心狂其涸也,可立待也
C.忉忉焉唯恐圊未美也此非孟德困于周郎者乎
D.地寒力薄后践华为城
【小题2】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凡古昔圣贤与当世公卿长者,皆摘其短缺而非笑之。
(2)智士恍然自失曰:“自君之出,吾惟圊是务。”
【小题3】第③段画线句中有两处停顿,请用“/”加以标出。
凡室中金玉资生之具无乏皆听子用不计。
【小题4】请结合文章结尾愚公对东方智士的慨叹,概括这则寓言的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