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赠医潘况秀才序

[宋]刘攽

始,潘君以术游京师,疾病之至门者日数人。于是,有知潘君者曰:“潘君有病于未病,治已病于无病。”“潘君视隐如显,视远如迩。色喻于目,脉喻于指,声喻于耳,三者并用,药至病去,所谓国能也!”

他日往,疾病之至者益多,日数十百人。则又有知潘君者曰:“潘君守学固而处心平,不以人之向己而喜,不以人之去己而沮,泛然唯吾所以自任而已,所谓有道者也!”

他日又往,则疾病之至者无算,举京师之人将迁焉。则又有知潘君者曰:“潘君不为利疚,不为势回,治人以疾病轻重为差。其视富贵如贫贱,视布衣如王公,得千金之谢,犹箪食之馈,所谓士君子也!”

呜呼!天下之事,莫难于持久。持久则善恶自,贤不肖袭情。若潘君者,自始及终,三誉益隆,人之从之者,百倍初。岂非真贤也哉!

今夫世之为医者诵数守法哜甘调辛未有少得也则嚣嚣然以谓已足于是以人之生死侥幸以济其不仁之心。设危辞诡说,以恐喝富贵之人,捩其手足而之财,得金玉钱帛,满意盈欲,乃欲从事。益投毒药,与病相违,使其不自聊赖,然后徐徐解治,幸而不死者有矣,则固以为己功,而妄仞其名,厚求拜谢,以复其劳。若其不活,则其得金帛固多,恬然持去,不自愧耻,视贫贱无势者,则傲然不顾。世皆曰医贱,与佣徒鬻卖者钧,岂医之实若是哉?昔岐伯、和、缓之能,乃通于治国修身之际。呜呼君子,孰能矫正之者。若潘君者,其复何

呜呼!世之事多类此者,独医乎哉!仆感潘君守道,出于流俗,故作叙以示知者。

(选自《江西古文精华丛书·散文卷》,有删改)

(注) ①哜(jì):尝(滋味)。②岐伯:古代名医,相传是黄帝时人。和:医和。缓:医缓。两人均为春秋时代名医。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潘君有病于未病   相:仔细看,观察。
B.持久则善恶自 效:仿效。
C.捩其手足而之财   邀:求取。
D.其复何   尤:过失。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疾病之至者益多
于其身也,耻师焉
B.人之从之者,百倍
青取之于蓝而青
C.则其得金帛固多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劫哉
D.视贫贱无势者
皆出于此乎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潘况医术高明,能看出处于潜伏期还未发作的病症,望闻切多方并用,能作出准确诊断。
B.潘况行医有道,在他眼中病患人人平等,没有富贵布衣等级之分,前来求医的病人日益增多。
C.文章旨在提醒从医者发扬古代名医的优良传统,批判了当时社会上庸医的恶劣行径。
D.作者用逐层渲染的方法详细地描写潘况受信赖的过程并转述他人的述评,增强了文章的可信度。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今夫世之为医者诵数守法哜甘调辛未有少得也则嚣嚣然以谓已足于是以人之生死侥幸以济其不仁之心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潘君不为利疚,不为势回,治人以疾病轻重为差。
(2)世皆曰医贱,与佣徒鬻卖者钧,岂医之实若是哉?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7-13 07:14:3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钱文僖公惟演,生贵家,而文雅乐善,出于天性。晚年以使相留守西京,时通判谢绛、掌书记尹洙、留守推官欧阳修,皆一时文士,游宴吟咏,未尝不同。洛下多水竹奇花,凡园囿之,无不到者。有郭延卿者,居水南,少与张文定公、吕文穆公游,累举不第,以文行称于乡闾。张、吕相继作相,更荐之,得官职,然延卿亦未尝,葺幽亭,艺花卉,足迹不及城市,时年八十余矣。一日,文僖率僚属往游,去其居一里外,即骑从,徒步而访之。延卿道服延接,相与晤谈。数公疏俊爽闿,天下之选。延卿笑曰:“陋居罕有从,而平日所接之人,亦无若数君者。老夫甚惬,愿少留,对花小酌也。”遂以陶樽果蔬而进,文僖爱其野逸,为引满不辞。既而吏报申牌,府吏牙兵,排列庭中,延卿徐曰:“公等何官,而从吏之多也?”尹洙指而告曰:“留守相公也。”延卿笑曰:“不图相国,肯顾野人!”遂相与大笑。复曰:“尚能饮否?”文僖欣然从之,又数杯。延卿礼节杯盘,无少加于前,而谈笑自若。日入辞去,延卿送之门,顾曰:“老病不能造谢,希勿讶也。”文僖登车,茫然自失。翼日,语僚属曰:“此真隐者也,彼视富贵为何物耶?”因称叹屡日。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凡园囿之(______________)
(2)然延卿亦未尝(_______________)
(3)即骑从(______________)
(4)陋居罕有从(_____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文雅乐善,出于天性    徒步访之
B.晚年使相留守西京 遂陶樽果蔬而进
C.无少加前 是故所欲有甚生者
D.称叹屡日 不如善遇之
【小题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累举不第,以文行称于乡闾。
(2)不图相国,肯顾野人。
【小题4】文中写张文定和吕文穆两公的目的是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
【小题5】这篇短文的主要人物是钱文僖,还是郭延卿?说说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