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小题1】对下面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于是余有焉  叹:感慨
B.夫以近 夷:平坦
C.无物以之    相:帮助
D.又以夫古书之不存    悲:悲伤
【小题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于是余有叹焉
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D.可以无悔矣
【小题3】下列不属于“此余之所得也”的“得”这一项的是:( )
A.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B.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C.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D.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小题4】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2)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1-11 03:47:1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进 说
(宋)王安石
古之时,士之在下者无求于上,上之人日汲汲惟恐一士之失也。古者士之进,有以德,有以才,有以言,有以曲艺。今徒不然,自茂才等而下之至于明法,其进退之皆有法度。古之所谓德者才者,无以为也。古之所谓言者,又未必应今之法度也。诚有豪杰不世出之士,不自进乎此,上之人弗举也。诚进乎此,而不应今之法度,有司弗取也。夫自进乎此,皆所谓枉己者也。孟子曰:“未有枉己能正人者也。”然而今之士,不自进乎此者未见也。岂皆不如古之士自重以有耻乎?
古者井天下之地而授之氓。士之未命也,则授一廛而为氓。其父母妻子裕如也。自家达国,有塾、有序、有庠、有学,观游止处,师师友友,弦歌尧、舜之道自乐也。磨砻镌切,沉浸灌养,行完而才备,则曰:“上之人其舍我哉?”上之人其亦莫之能舍也。
今之地不井,国不学,党不庠,遂不序,家不塾。士之未命也,则或无以裕父母妻子,无以处。行完而才备,上之人亦莫之举也,士安得而不自进?呜呼!使今之士不若古,非人则然,势也。势之异,圣贤之所以不得同也。孟子不见王公,而孔子为季氏吏,夫不以势乎哉?士之进退不惟其德与才而惟今之法度而有司之好恶未必今之法度也是士之进不惟今之法度而几在有司之好恶耳。今之有司,非昔之有司也;后之有司,又非今之有司也。有司之好恶岂常哉?是士之进退,果卒无所必而已矣。噫!以言取人,未免失也,取焉而又不得其所谓言,是失之失也,况又重以有司好恶之不可常哉!古之道,其卒不可以见乎士也?有得已之势,其得不已乎?得已而不已,未见其为有道也。
杨叔明之兄弟,以父任皆京官,其势非吾所谓无以处,无以裕父母妻子,而有不得已焉者也。自枉而为进士,而又枉于有司,而又若不释然。二君固常自任以道,而且朋友我矣,惧其犹未寤也,为《进说》与之。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皆所谓枉己者也     枉:扭曲、委屈。
B.观游止处  处:处所。
C.有司之好恶岂常哉   常:固定不变的。
D.惧其犹未寤也 寤:觉悟。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其进退之皆有法度 其皆出于此乎
B.古者井天下之地而授之氓 拔剑撞而破之
C.士之未命也   苟以天下之大
D.二君固常自任以道 徒以吾两人在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讲述士人进用之道,详细分析了古代士人不需自举和当代士人不得不自举的原因,指出当代的官僚机构以个人好恶取士的弊病。
B.作者认为古代士人不需要自举,因为人才受到在位者的重视,即便没有为官,士人也会得到一些土地而让家人过上丰足的生活。
C.作者指出,即便是像孟子、孔子这样的圣贤,也会因形势的原因而不得进用,现在的士人进行自我推荐,是有不得已之处的。
D.文章运用对比论证、引证、例证等多种手法,阐明自己对士人进用制度的一些看法,观点明晰,逻辑严密,体现了论说文特点。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士之进退不惟其德与才而惟今之法度而有司之好恶未必今之法度也是士之进不惟今之法度而几在有司之好恶耳。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诚有豪杰不世出之士,不自进乎此,上之人弗举也。
(2)取焉而又不得其所谓言,是失之失也,况又重以有司好恶之不可常哉!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太平州新学记

王安石

①太平新学在子城东南,治平三年,司农少卿建安李侯仲卿所作。侯之为州也,宽而有制,静而有谋,故不大罚戮,而州既。于是大姓相劝出钱,造侯之廷,愿兴学以称侯意。侯为相地迁之,为屋若干间,为防环之,以待水患。而为田若干顷,以食学者。自门徂堂,闳壮丽密,而所以祭养之器具。盖往来之人,皆莫知其经始,而特见其成。既成矣,而侯罢去,州人侯无穷也,乃来求文以识其功。

②嗟乎!学之不可以已久矣。世之为吏者或不足以知此,而李侯知为先,又能不费财伤民,而使以成之,岂不贤哉!然世之为士者知学矣,而或不知所以学,故余于其求文而因以告焉。

③盖继道莫如善,守善莫如仁,仁之施自父子始。积善而充之,以至于圣而不可知之谓神。推仁而上之,以至于圣人之于天道,此学者之所当以为事也。昔之造书者实告之矣。有闻于上,无闻于下,有见于初,无见于终,此道之所以散、百家之所以盛、学者之所以讼也。学乎学,将以天下之学者,至于无讼而止。游于斯,餔于斯,而余说不知,则是美食逸居而已者也。李侯之为是也,岂为士之美食逸居而已哉?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不大罚戮,而州既 治:治理,管理
B.州人侯无穷也   善:感激
C.而使其自以成之 劝:勉励
D.将以天下之学者 一:使……一致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学之不可以已久矣 彼与彼年相若,道相似也
B.而使自劝以成之 皆出于此乎
C.而李侯知为先   故为之文
D.而余说不知     惑不解
【小题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侯治理太平州卓有成效,为了满足李侯的心愿,当地的豪门大户出钱为他建造了官府,并且希望兴建学校。
B.作者认为李侯比当世很多官吏要贤明,他深知学校教育的重要,并且在不费民财的情况下,让州学得以兴建。
C.作者认为学者终生追求的事业不是一切听从上面的旨意,而应是积累善行,推行仁义,并最终及于天下社稷。
D.本文在评价李侯的功绩时,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在论证“所以学”时,则主要运用道理论证的方法层层推进。
【小题4】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侯为相地迁之,为屋若干间,为防环之,以待水患。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桂枝香·金陵怀古

(宋)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注)①此词大约写于作者再次罢相、出知江宁府之时。②门外楼头:指南朝陈亡国惨剧。语出杜牧《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韩擒虎是隋朝开国大将,他已带兵来到金陵朱雀门(南门)外,陈后主尚与他的宠妃张丽华于结绮阁上寻欢作乐。

【小题1】王安石,号 
【小题2】对本词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千里澄江似练”的“练”字,勾画出千里江面似匹白绢,波光闪亮。“翠峰如簇”的“簇”字又描绘出青翠的山峰犹如一束束的箭簇,峻峭挺拔。
B.上片围绕金陵秋色极尽渲染,以“画图难足”句作结,道出金陵美景用画笔是难以完美地描绘出来的。
C.下片“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起笔,由写景转入怀古,并引发对六朝兴亡的感慨之情。
D.本词立意新颖,直抒胸臆,境界开阔,风格高峻,《古今词话评价》为:“金陵怀古,诸公寄调《桂枝香》者三十余家,惟王介甫为绝唱”。
【小题3】结合作品,对下片划线句加以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