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孤 桐
王安石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
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明时思解愠,原斫五弦琴①。
注①据《孔子家语》记载:帝舜曾一面弹着五弦琴,一面唱“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小题1】下列选项对诗歌内容的解读正确的两项是    ( )
A.这一首五言律诗,诗风质朴,生动描绘了梧桐深深扎根于大地,天生枝叶繁茂,虽孤独却树干笔直高耸入云的雄姿。
B.此诗并没有采用传统律诗的“起、承、转、合”的一般结构,而是采用前三句描写,最后一句抒情的方法,这使得诗文结构简单明了,意脉清楚。
C.诗歌采用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抒发了对盛夏时节的梧桐孤高自傲形象的赞美之情,与贺知章的《咏柳》有异曲同工之妙。
D.诗歌采用了拟人和夸张的手法,充满了正气,具有了正气磅礴的气象,但字里行间却隐隐表现了王安石变法失败后的孤寂落寞的心情,诗题表现的尤为明显。
E. 本诗颇具韵味,因为诗并没有写人,而是采用拟人的手法写了孤桐的挺拔、正直、茂盛、虚心等特征,“阳骄叶更阴”一句更是直接表达了作者对夏天的喜爱之情。
【小题2】简要分析“明时思解愠,原斫五弦琴”一句的抒情方法和表达的情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01-04 11:13:1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小题1】对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于是余有焉  叹:感慨
B.夫以近 夷:平坦
C.无物以之    相:帮助
D.何可道也哉  胜:胜利
【小题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夫夷以,则游者众
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D.可以无悔
【小题3】下列各句句式不同于其它三句的一项是(   )
A.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B.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C.遂与之俱出
D.此余之所得也
【小题4】不属于“此余之所得也”的“得”这一项的是(    )
A.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B.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C.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D.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2)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