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一)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
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
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
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选自《兰亭集序.》
(二)
至贞观中,太宗以德政
之暇,锐志玩书,临写右军真草书帖,购募备尽,唯未得《兰亭》。寻讨此书,知在辩才
之所。尚书右仆射房玄龄奏曰:“臣闻监察御史萧翼者,梁元帝
之曾孙,负才艺,多权谋,可充此使,必当见获。”太宗遂诏见翼。翼奏曰:“若作公使,义无得理,臣请私行诣彼,须得二王杂帖三数通。”太宗依给。翼遂改冠
微服,日暮入寺,巡廊以观壁画,过辩才院,止于门前。辩才遥见翼,乃问曰:“何处檀越?”翼乃就前礼拜,云:“弟是北人,将少许蚕种来卖,历寺纵观,幸遇禅师。”寒温既毕,语议便合。
遂经
旬朔,翼示师梁元帝自画《职贡图》,师嗟赏不已,因谈论翰墨。翼曰:“弟子先门,皆传二王楷书法,弟子又幼来耽
玩,今亦有数帖自随。”辩才欣然曰:“明日来,可把此看。”翼依期而往,出其书以示辩才。辩才熟.详之曰:“是即是矣,然未佳善。贫道有一真迹,颇亦殊常。”翼曰:“何帖?”辩才曰:“《兰亭》。”翼佯笑曰:“数经乱离,真迹岂在?必是响拓(注)伪作耳。”辩才曰:“禅师在日保惜,临亡之时,亲付于吾。”师自于屋梁上槛内出之。
——(选自《兰亭记》,有删改)
(注)响拓:古代复制法书的一种方法。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或因寄所托 因:依,随着 |
B.不能喻之于怀 喻:通“愉”,愉悦,愉快 |
C.弟子又幼来耽玩 玩:研习、玩味 |
D.辩才熟详之曰 熟:仔细的、详细的 |
【小题2】下列“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太宗以德政之暇 |
B.知在辩才之所 |
C.梁元帝之曾孙 |
D.及其所之既倦 |
【小题3】下列对文中个别词语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序”,也作“叙”或“引”,一般写在书籍或文章的前面,介绍写作目的、编写体例和主要内容。《兰亭集序》便属此类。 |
B.“若合一契”中的“契”指的是符契,用木或竹刻成,分为两半,合在一起可为凭验。 |
C.旬朔,十日为一旬;农历每月最后一天为朔。旬朔指十天或一个月,亦泛指时日。 |
D.微服,通常指帝王、官吏等外出时为不暴露身份而换穿便服。 |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兰亭集序》借快乐年华易逝的感叹,借生命长短存灭,不是主观所能左右的感叹,借古人“死生亦大矣”的感慨,引出对人生的痛惜,充分肯定了“死生之大”的观点。 |
B.唐太宗非常喜欢临摹王羲之的真书、草书的法帖,一心想得到《兰亭》帖,所以接受了房玄龄的推荐,让萧翼前去办理此事。 |
C.唐太宗答应了萧翼提出的条件,并让萧翼乔装打扮,混入寺内,接近辩才禅师并逐步取得他的信任。 |
D.辩才十分喜爱书法艺术,所以一眼就看出萧翼的二王法帖虽是真迹,却不是上品,远比不上《兰亭》帖。 |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2)翼佯笑曰:“数经乱离,真迹岂在?必是响拓伪作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