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小题1】对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于是余有焉  叹:感慨
B.夫以近 夷:平坦
C.无物以之    相:帮助
D.何可道也哉  胜:胜利
【小题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夫夷以,则游者众
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D.可以无悔
【小题3】下列各句句式不同于其它三句的一项是(   )
A.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B.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C.遂与之俱出
D.此余之所得也
【小题4】不属于“此余之所得也”的“得”这一项的是(    )
A.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B.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C.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D.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2)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2-12 09:01:3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河北民(王安石)

河北民,生近二边长苦辛。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

今年大旱千里赤,州县仍催给河役。老小相携来就南,南人丰年自无食。

悲愁白日天地昏,路旁过者无颜色。汝生不及贞观中,斗粟数钱无兵戎!

(注)二边:指北宋与契丹、西夏接壤的地区。贞观十五年(641年),唐太宗曾对侍臣谈到自己有二喜:“比年丰稔,长安斗粟直三、四钱,一喜也;北虏久服,边鄙无虎,二喜也。”(《资治通鉴》卷一九六)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王安石早年的诗歌创作有取于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关心政治、同情百姓疾苦,体现了现实主义精神。
B.“河北民,生近二边长苦辛”两句,开门见山地点明了黄河以北地方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而边民“长苦辛”只是因为北宋与契丹、西夏两族连年的战乱。
C.诗歌的最后两句,诗人用感叹的口吻颂扬“贞观之治”的美好,表达了对北宋时政的批判和对唐代治世的向往。
D.黄河以北的边民不得不背井离乡,向南逃荒求生;河南虽然丰收,老百姓也是缺粮断餐,从而暗示出“长苦辛”不是河北之民所独有,河南之民以及其他内地之民无不如此。
【小题2】为了表现河北民的“苦辛”,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