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鲁山山行
(宋)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小题1】下列关于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群山连绵起伏,时高时低,一个“惬”字,足以体会出当时作者心满意足的心情。
B.人在“千山”中行走,眼中的“好峰”也自然移步换形,不断变换美好的姿态。
C.山径幽深、独行无伴、千山高低,都容易“迷”。迷字更见野景之幽、野情之浓。
D.“熊升树”“鹿饮溪”破坏了山中的寂静,使诗歌的意境显得热闹、欢快。
【小题2】尾联“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02-19 06:01:5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野泊对月有感①

周莘

可怜江月乱中明,应识逋逃病客情。

斗柄阑干②洞庭野,角声凄断岳阳城。

酒添客泪愁仍溅,浪卷归心暗自惊。

欲问行朝③旧消息,眼中盗贼尚纵横。

(注)①本诗约作于1129年,北宋灭亡,高宗即位,立足未稳,金兵南下。苗傅、刘正彦在杭州胁迫高宗让位。②阑干:星光横斜参差的样子。③行朝:指朝廷迁移不定。
【小题1】对本诗的分析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A.本诗是一首七言律诗。律诗是一种诗歌体裁,盛行于宋代,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
B.首联承题,上句切合题目“野泊对月”的内容,下句点明了“野泊”之因:“逋逃”指逃难在外,漂泊无家,故有“野泊”。
C.诗歌颔联上句写动景,下句写静景。诗人立于洞庭荒野,仰望天空北斗横斜,耳畔传来岳阳城凄凉的角声。动静结合,渲染了空茫凄凉的意境。
D.颈联写了酒化成过客之泪如愁绪滴溅,浪花仿佛卷动归乡之心使人暗自惊叹的内容,与尾联共同表现了“野泊”时所思、所感、所痛。
E.后人评周莘此诗“最近杜味”。如本诗颔联与杜甫《登岳阳楼》中“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一联都使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境界开阔,情感悲壮。
【小题2】诗的最后两联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