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行舟忆永和兄弟
周必大
一挂吴帆不计程,几回系缆几回行。
天寒有日云犹冻,江阔无风浪自生。
数点家山常在眼,一声寒雁正关情。
长年忽得南来鲤,恐有音书作急烹。
【注】①周必大:北宋诗人,江西庐陵人,此诗写于作者乘舟北赴吴地(今江苏)途中 ②长年:古时对船工的称呼。《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中有“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的诗句。
【小题1】【小题2】下列对这首诗的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联紧扣“行舟”写自己由水路出发,离家渐行渐远。“不计程”和叠用“几回”反映此行路途遥远。
B.颈联视听结合,描写时时浮现在诗人眼前的“数点家山”和正飞向诗人家乡的“寒雁”,表现了诗人满怀难于排遣的乡思乡愁。
C.颔联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图中景象“有日”“江阔”“浪生”,表现诗人虽觉远行艰辛,但前途光明,将劈波斩浪,一展身手的心志。
D.全诗以“行舟”为线索,由挂帆离家始,至吴地烹鱼结,一路行来,写景叙事,自然流畅诗中不着一“忆“字,却句句含“忆”,把自己对亲人,家乡的思念传达得含蓄隽永。
E. 这首七言律诗,用词考究。副词“犹”“自”“常”“正”的运用贴切自然,耐人寻味动词“冻”则外呈乌云凝重之态,可见天气寒冷之意,内蕴诗人凄凉之心。
【小题3】【小题4】简要分析尾联是如何巧妙地表达作者的思乡之情的。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02-16 03:02:3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回答下列小题。

新城游北山记

晁补之

新城之北三十里,山渐深,草木泉石渐幽。初犹骑行石齿间。旁皆大松,曲者如盖,直者如幢,立者如人,卧者如虬。松下草间有泉,沮洳伏见;堕石井,锵然而鸣。松间藤数十尺,蜿蜒如大螈。其上有鸟,黑如鸲鹆,赤冠长喙,俯而啄,磔然有声。

②稍西,一峰高绝,有蹊介然,仅可步。系马石觜,相扶携而上,篁筱仰不见日,四五里,乃闻鸡声。有僧布袍蹑履来迎,与之语,愕而顾,如麋鹿不可接。顶有屋数十间,曲折依崖壁为栏楯,如蜗鼠缭绕乃得出,门牖相值。坐,山风飒然而至,堂殿铃铎皆鸣。二三子相顾而惊,不知身之在何境也。且暮,皆宿。

③于时九月,天高露清,山空月明,仰视星斗皆光大,如适在人上。窗间竹数十竿相磨戛,声切切不已。竹间梅棕,森然如鬼魅离立突鬓之状。二三子又相顾魄动而不得寐。迟明,皆去。

④既还家数日,犹恍惚若有遇,因追忆之。后不复到,然往往想见其事也 。

(注)篁筱:竹林    沮洳伏见:泉水在草丛中时隐时现。磔然:鸟鸣声   栏楯:栏杆。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新城之北三十里  ⑵ 四五里,乃闻鸡声  ⑶ 坐,山风飒然而至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
有僧布袍蹑履来迎,
【小题3】本文对北山景物的刻划极其逼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试做具体分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水龙吟  秋兴
吴则礼
秋生泽国,无边落木,又作萧萧下。澄江过雨,凉飙吹面,黄花初把。苍鬓羁孤,粗营鸡黍,浊醪催贳①。对斜斜露脚,寒香正好,幽人去,空惊咤。
头上纶巾醉堕,要欹眠,水云萦舍。牵衣儿女,归来欢笑,仍邀同社②。月底蓬门,一株江树,悲虫鸣夜。把茱萸细看,牛山③底事,强成沾洒。
注释:①贳:读shì,赊欠。②社:一种民间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③牛山:《晏子春秋》载,齐景公游牛山登山而涕曰:“美哉国乎!若何去此而死也?”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词的上阕“秋生”句和“澄江”句,交代了时节,描写了环境特点,营造了悲凉孤寂的氛围,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
B.“苍鬓”句,描写了词人两鬓斑白,人生老迈,漂泊孤苦,只能靠自己种地养鸡糊口,连喝杯浊酒也要赊欠的困顿境遇。
C.“把茱萸细看”与王维诗“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异曲同工,遥想了故乡亲人对身处远方的诗人的思念。
D.整首词所描写的萧萧落木,雨后澄江,云水萦舍,月下江树的景象,画面感极强,表现了词人独具匠心的构图能力。
E. “牛山底事,强成沾洒”,借用齐景公登牛山而悲泣的故事来抒情,与南唐·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表达的感情相同,有异曲同工之妙。
【小题2】下阕写词人酒醉“欹眠”后,有“牵衣儿女,归来欢笑,仍邀同社”一句。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这一句。